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18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设计说明

建筑篇

一、建筑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与其资料。

2.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6.《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7.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

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与地方标准

二、基地与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项目

2、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上午中心区Z-51-01地块,东临博园大道,西,南两侧为城市支路,项目场地高差较小,交通便利,环境优越。

柳州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由三栋数据中心和一栋综合楼组成,占地面积为9587.50㎡,总建筑面积为85812.46㎡,计容建筑面积为74402.62㎡。

三、设计原则以与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

1.总平面布局

该建筑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根据该建筑用地的地貌平缓的状态,同时为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且符合规划条件,把场地的北面设计为主入口,同时也为人提供了一个短时间停留集聚的场所,场地的西面设置为次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地块内道路形式以直线型为主,道路宽度为4-6米。

机动车可以停靠在场地的四周,也可以通过坡道进入地下停车场。

建筑布局充分考虑基地的区位环境与道路沿线景观。

三栋数据中心机房位于场地西侧,综合楼位于基地东侧。

全面考虑博园大道、龙湖的城市景观,三号数据中心机房位于场地西侧、综合楼东侧退道路红线25米,为城市提供开敞空间。

综合楼设置南北广场,北侧主要为停车场,南侧为休闲景观广场,场地在西北和东北角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位置预留25米的开敞空间。

2.道路交通规划

场地北侧,西侧各设置一个机动车出入口,沿用地红线内侧为环形机动车道,以人的活动作为道路系统设计的基础。

小车进入场地后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交通便捷顺畅,流线清晰,保证了场地内部的安全和静谧,有效地使人车分流,让机动车交通对人员活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步行系统紧扣“让生命亲近自然”的设计主旨进行设计,以景观绿化轴为起点,并向步行道延展,形成富有趣味的步行系统。

消防车通过场地道路对建筑扑救,满足消防扑救要求。

高层建筑南面设置有消防登高扑救场地。

3.1#数据中心平面布局

负一层设计为设备用房,一层为消防控制中心、大堂、接待与休息厅、店里电池室、空调配电室、变压器室等,二至四层包括机房、电力室、电池室、变压器室、辅助用房等。

建筑采用比较规整的柱网设计,为空间的灵活组合划分提供条件。

1#数据中心布置于用地西南侧,临场地出入口,通过建筑组合,有力地突出了建筑的鲜明形象,并保证建筑各项功能使用的合理性。

方案设计尽可能谋求其自身功能使用的合理性与整体性,并与其它部分保持使用分离和造型上的统一。

以庄重、明快、简洁、有力的建筑造型,表达主体建筑形象的标志性,增强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

4.造型设计

数据中心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现代生活,人类社会进入数据信息大发展时代,对通信网络产生强大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数据中心平面规则方正,立面采用大小不一的洞口组合成建筑表皮形式,仿佛无数信息点的集成,表达了新时代数据中心的新形象。

建筑表皮采用铝塑板与建筑连接,表片上的矩形洞口与建筑上的固定窗相对应,数据中心里面的机房无需开窗,因为空气中的灰尘易造成线路故障,所以只需采用固定窗采光即可。

建筑入口内凹,形成一个灰空间,给人以新颖奇特的感觉,去探索神秘的未知领域。

建筑外观现代感丰富,具有前瞻性,与数据中心的性质贴切。

东面综合楼采用横向与竖向线条的组合,简洁明快,裙楼采用横向斜面组合,与主楼上部形成鲜明对比,在裙楼种上绿色植物,让建筑充满生机。

四、建筑节能设计

1、建筑物的布置和体形设计

建筑采用南北布置,充分利用太阳能量。

在充分利用地形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2、节能与新技术应用

建筑外墙采用200厚页岩多孔砖,内隔墙采用轻质节能砌块,建筑屋顶采用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板进行隔热处理。

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洁具,灯具采用节能型光源与控制系统,空调采用高能效空调设备。

五、消防设计

1、本建筑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均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本项目1#数据中心为多层建筑,2#,3#数据中心与综合楼为高层建筑,其中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

3、防火分区:

每层设置1个防火分区。

4、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部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为1000kg,速度为1m/s。

7、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范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8、防火分区均须用不燃烧材料的防火墙分隔;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h。

设备用房、电梯机房、楼梯间等墙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2h。

9、防火墙、设备用房、消防电梯机房等处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各种安全疏散楼梯间与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直通屋面。

10、消防水池与消防水泵房,配电间,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室。

地下室设置消防喷淋灭火设备。

六、环保设计

防噪音与绿化设计

对环境敏感的位置,采取设声屏障、栽植路侧树木等措施,降低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泵出水管上止回阀采用静音式防水锤消声止回阀,设备房内墙面与顶棚采取做吸声处理措施,门做隔音门,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与降低结构传递噪声。

绿化树种选择:

  遵循“适地适树”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加强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考察和研究,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应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

绿化的总体目标是:

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应考虑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2、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

  3、树木根系良好,萌蘖性强,宜成活,耐修剪

  4、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与养护费用低

  5、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八、无障碍设计

1、地下车库设置无障碍车位,无障碍车位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

无障碍车位一侧设有1200mm的通道。

2、建筑设置有无障碍电梯,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

 

九、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m2)

单方造价(元/m2)

造价(人民币:

万元)

1

1#数据中心

9974.96

3200

3191.99

2

2#数据中心

20895.96

3200

6686.71

3

3#数据中心

13656.7

3200

4370.14

4

综合楼

29875

2300

6871.25

5

门卫室

66

1500

9.90

6

地下车库

10889.84

2500

2722.46

7

道路工程

15194.3

230

349.47

8

绿化

8342.74

180

150.17

9

配套工程

1项

800.00

10

临时工程

1项

400.00

11

其他费投资

1项

350.00

合计

25902.09

建安费包含装修费用

 

结构篇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商务中心Z-51-01地块。

东临园博大道,西、南两侧为城市支路。

项目共3栋数据中心和1栋综合楼。

本次投标为1#数据中心单体方案。

地上为1栋4层建筑,使用功能为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

局部设1层地下室,层高4米,主要用途为设备用房与水池。

2、建筑总长76.2米,宽30.2米。

一层层高为6.5米,二层与以上层高5.4米,室外地面标高-0.9米,建筑高度为23.6米。

主要结构跨度为7.5米、7.8米。

二、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为0.3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项目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本项目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按7度考虑。

3、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书面要求。

4、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暂无地勘报告):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l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电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JGJ9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10)(行业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三、荷载取值(KN/m2)

电池电力室:

16;数据机房:

10;管理用房:

2.5

走道、楼梯:

3.5;上人屋面:

2.0

其余按规范取值

四、建筑分类等级

1、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2、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3、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4、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为P6;

五、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结构方案

1、建筑总长76.2米,设置一道结构伸缩缝。

2、结构选型。

本着安全经济的设计原则,根据建筑物自身特点,并结合建筑功能要求,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

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式楼盖。

3、结构分析程序拟采用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YJK软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

六、基础方案

1、因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础形式暂不确定;

七、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40,基础垫层为C15。

2、钢筋:

采用HPB300、HRB400。

3、填充墙材料:

上部外墙、地下室隔墙采用页岩多孔砖;上部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

八、绿色建筑:

1、本项目所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不采用国家或自治区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与制品;

2、响应自治区建设厅重点推广的10项技术,同时满足绿色建筑节材要求,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新三级钢。

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控制在不高于总造价的5‰。

4、其余详见绿建说明部分。

 

给排水篇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

1#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9974.96m2,地上4层,地下局部一层,建筑高度23.6米,为多层建筑。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4、《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2014年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8、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

三、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采用市政自来水作为本工程全部用水水源(含消防用水与绿化用水、洗车用水。

从不同道路引入二根DN150自来水管至本工程生活与消防用水。

2、用水量:

生活部分用水定额按住宅50升/人.班。

车库地面冲洗用水按3L/m2.次,绿化和不可预见水按总用量的10%,最高日用水量为754m3/d,最大小时用水量32.17m3/h。

3、供水方式:

本工程采用市政直接供水,低区为地下室至2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高区三层至屋面由变频恒压泵直接加压通过管网供给。

4、空调补水系统,在地下室设置324T机房空调冷却补水池,和在屋面设置54T补水箱。

四、排水设计

1、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底层卫生间排水单独排出,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道。

屋面雨水通过内天沟用管道组织排水至室外,屋面雨水设置溢流口。

2、地下室排水设置设备用房集水沟、集水坑排水,由设在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加压排至室外。

3、设置空调排水系统与事故排水系统,在每个机房侧的空调机房地板设地漏和排水立管系统,将空调水有效的排出室外,防止空调水漏水或爆管的水进入机房。

在走道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地漏和事故排水系统,将消防启动后的水与时排出室外,防止消防水进入机房,造成二次损失。

五、室内外消火栓设计

1、本工程采取区域消防的作法。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

2、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初期灭火用水量由设在屋顶水箱消防贮水18T供给,消火栓加压泵置于地下室水泵房与消防水池,各楼管网成独立的环状管网,火灾时可通过设置于消火栓箱内的启动按纽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消火栓加压泵。

3、消防水压:

灭火水枪充实水柱按10m设计,每个消火栓枪头出口流量不小于5L/S。

消火栓间距保证任何着火点同时有二股水柱到达。

4、消火栓采用消火栓配自救式小口径卷盘,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两套。

5、室外管网连成环状,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150至环状网。

室外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本工程设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灭火等级按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按8.0L/min.m2,作用面积按160m2,系统流量按30L/S设计。

火灾延续时间为一小时,最不利点喷头压力不小于0.05Mpa。

2、自动喷水灭系统成独立的供水压力系统,采用湿式系统,通过各层水流指示器和置于地下泵房处的湿式报警阀之压力开关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启动自动喷淋加压泵。

喷头采用DN15闭式玻璃球喷头,喷头动作温度为68°C。

3、自喷管网每层均设试水试压的阀门与压力表,室外设两套消防水泵接合器。

七、.气体消防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主楼的数据机房、电池电力机房、发电机房、高低压室与变压器等不能用水灭火的场所配置FM200(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2、机房的灭火设计浓度采用8%,系统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3、储存容器的储存压力采用2.5MPa。

管道采用不锈钢管。

管网灭火系统应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八、建筑灭火器配置

1、本工程的数据机房、电池电力机房等部分按严重危险级,每层均设置推车二氧化碳灭火器。

2、发电机房、高低压室、变配电室等部分按中危险级,均设置推车二氧化碳灭火器。

3、办公室与其他公共区域按低危险级,采用磷酸铵盐干粉手提灭火器,设置在楼梯、出口等明显部位。

九、管道安装与材料

1、室内生活给水管道:

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环压式连接,管道过变形缝处设不锈钢波纹管。

生活排水部分室内采用卡箍式机制排水铸铁管,室外排水管(雨水和污水)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所有管道阀门选用国内优质产品。

2、消防管道均采用热镀锌钢管。

连接采用沟槽式机械配管系统。

消火栓箱采用铝合金带茶玻门,下部为灭火器贮柜的消火栓箱,内配龙带、水枪、自救式卷盘等,并带水泵按钮启动装置。

3、所有供水设备、卫生洁具采用国内优质产品,且属于节水型洁具。

暖通篇

一、设计内容

1.1地下室设备用房通风系统。

1.2地上建筑平时通风、防排烟系统。

1.3地上建筑空调系统。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392-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其它各专业与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通风系统

1、设计参数

发电机房:

换气次数6次/小时;水泵房:

换气次数4次/小时;储油间:

换气次数6次/小时;公共卫生间、电梯机房:

换气次数10次/小时;办公室换气次数4次/小时;UPS电池间、变压器室、空调配电室、主机房换气次数12次/小时。

2、地下室通风系统

地下室发电机房、水泵房通风系统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方式。

3、地上建筑通风系统

3.1地上建筑的公共卫生间、电梯机房通风系统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方式。

3.2地上建筑的;UPS电池间、变压器室、空调配电室、主机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其通风系统按事故排风设置,排风通过风井直通室外。

3.3办公室、楼梯间、走道等优先利用外窗自然进风,不能自然进风的,采用机械排烟系统。

四、防排烟系统

1、地下室防排烟系统

1.1地下室发电机房、水泵房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

1.2疏散楼梯:

地下室出地面的疏散楼梯如在首层无法对外开窗或首层出口门无法直接开向室外,则该楼梯需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2、地上建筑防排烟系统

2.1防烟楼梯间与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优先采用可开启的外窗自然排烟。

采取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其顶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0.8m2;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3m2。

不能满足开窗要求的楼梯间与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则应考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2.2建筑中有超过100m2,其可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条件,优先采用自然排烟,不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2.3建筑中长度超过20m的内走廊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120m3/h·m2计算,排烟风机置于屋顶。

五、空调系统

1、设计参数

1.1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

冬季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4.8

3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7.5

通风干球温度℃

32.4

10

相对湿度%

65

75

室外风速m/s

1.6

1.5

大气压力KPa

99.33

100.99

1.2室内计算参数

1.2.1业务用房室内计算参数

空调场所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

噪声标准

M3/人.时

dB

接待室

26~28

18~22

≤70

——

40

45

办公区

26~28

18~22

≤70

——

40

45

会议室

26~28

18~22

≤70

——

20

45

1.2.2机房室内计算参数

项目

技术要求

备注

A级

B级

C级

 

不得

结露

主机房温度(开机时)

23℃

18~28℃

主机房相对湿度(开机时)

40~50%

35~75%

主机房温度(停机时)

5-35℃

主机房相对湿度(停机时)

40~70%

20~80%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

<5℃/h

<10℃/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

18~28℃、35~75%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停机时)

5~35℃、20~80%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

15~25℃

2、空调冷、热负荷

大楼建筑面积约为9980平方米,建筑冷负荷指标按100W/m2计算,空调系统冷负荷为:

Q=1200*5*1.03+9980*0.1=7178KW,考虑预留一定的系统裕量,空调系统的容量为7895.8KW,其中设备冷负荷为6180KW。

业务用房热负荷指标按70W/m2计算,空调系统热负荷为82.6KW。

3、空调系统配置

本大楼配置4台制冷量2637KW的离心式水冷机组,3用1备运行。

同时配置4台流量为520m3/h的冷冻水泵,4台流量为610m3/h的冷却水泵,4台循环水量为700m3/h的冷却塔。

4、空调水系统

4.1冷冻水系统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12/17℃;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

设置两路冷冻水主立管,与水平横主管组成环状供水管网。

每个机房保证有两路独立的空调冷冻水立管提供冷冻水,提高空调系统安全性。

机房空调末端安装N+1配置(N≤5)。

4.2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系统采用开式循环系统,设置两路冷却水主立管,与水平横主管组成环状供水管网。

冷却塔安装在天面,由补水箱补水。

5、空调风系统

5.1数据机房采用下送风的送风方式,利用架空地板下空间作为送风通道讲冷风直接送入机柜内。

5.2配电用房采用风管上送风的方式送风。

5.3办公区域采用多联风冷分体式空调系统,选用天花室内机,四面出风,中间回风。

电气篇

一、工程概括:

本工程1#数据中心属多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9974.96平方米,含地下室520平方米,属于A级机房。

二、设计依据:

1、执行的主要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

《20KV与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50174-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l16-201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

3、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认定的设计资料与审批文件;

4、建筑与其他专业提供的方案图纸与相关资料。

三、设计内容:

0.4KV与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配电系统;动力、照明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电视、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

四、负荷分级:

根据建筑与用电负荷性质,本工程通信主要设备用电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消防控制中心设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应急照明、排烟风机、消防泵、喷淋泵等用电负荷为一级,一般照明用电为三级。

五、负荷计算与电源:

1、负荷估算表:

序号

用电设备组名称

设备台数或用电面积

用电指标W/㎡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计算负荷

P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