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257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docx

论文

学会正确分析与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课程教材研究所李静纯

 

英语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但是,调查显示,新教材所倡导的语言运用理念与教师日常教学的实际操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那么,教师究竟如何认识与使用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

 

如何探寻新教材的主线?

 

考查一套教材,有必要了解教材究竟是循着怎样一个完整线索逐步向前推进的。

我们通常把这种线索称为“教材主线”。

 

我们可以看到教材由于不同理念所引导的不同“主线”:

由“范文精读”构成的主线,由“词汇学习”构成的主线,由“汉英互译”构成的主线,由“语法系统学习”构成的主线,由具体的“生活情景”构成的主线,由“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构成的主线,等等。

透过不同时期教材的主线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英语教育演变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而课改以后各套教材的共同点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主线。

 

教师在考查与评估教材主线时,可以采取几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看一看教材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方面涉及到哪些话题;第二,看一看教材怎样连续呈现特定生活话题中的实际问题;第三,看一看教材如何有序维持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第四,看一看教材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发展过程;第五,看一看教材如何处理不同话题、不同问题解决方法及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平稳衔接。

 

如何分析新教材的主要内容?

 

考查教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材的主要内容。

拿课改前后的教材作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些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很大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

新教材以真实生活为主体,比如,讲家庭生活,会涉及到亲子关系的实际情况;讲学校,会涉及到同学之间的各种冲突;讲动物,会谈到人们对动物的不同态度;讲服装,会提出人们对流行款式的不同看法,等等。

调查表明,教材内容的真实性越高,学生对教材喜欢的程度也就越高,同时,教材也就越能体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采取“要素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教材的主体内容,分析要点是:

第一,看内容的真实性,即教材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真实生活;第二,看内容的典型性,即各种具体内容在多大程度上、从什么样的角度、以怎样的方式反映了真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第三,看内容的文化特征,即教材内容怎样反映英语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时还要看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的典型特征。

以上是对教材的定性分析。

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定量分析:

了解教材所提供信息的主要成分,界定教材对各种实际内容的分类标准,掌握教材所提供信息的编排方式,明确教材所提供信息的生活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调查教材所提供信息对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适应程度。

 

如何界定新教材构成的基本元素?

 

既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的新教材应当以真实生活为主要内容,那么,这样的教材又应当由什么样的基本元素构成呢?

这就像创作并演奏一部大型的交响乐:

交响乐主题决定交响乐的主旋律,主旋律决定交响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而主要内容又必须由基本的乐段或乐句构成,可以说,乐段或乐句是一部交响乐的基本元素。

照这个思路来考查教材,我们可以把一套教材看成是一部“课程交响乐”,构成这部交响乐的“乐段”或“乐句”是什么呢?

是教材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活动。

以往英语教材的基本活动单位一般是语言的认知与训练活动,而新教材的基本活动单位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生活任务,如向访问者介绍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为班级的文艺演出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海报,告诉2008北京奥运会的来访者从首都国际机场到其住地的交通路线等。

当然,教材中的活动不仅仅是上面这些真实生活中的具体任务,还包括配合这些任务实施的辅助性语言训练活动。

 

如何认识新教材的知识组织方式?

 

如何处理语言知识是所有英语教材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英语教材的教育指导思想、课程思路和设计理念不同,它们对语言知识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认识就不同,由此,它们组织语言知识的方式和对知识项目的权重考量也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可以从教材对语言知识处理的各种差异中看出教材编者的观点、理念和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课程改革前的各种教材与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新教材在语言知识组织方面的特点:

在词汇选择标准上,课改前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在词汇分类尺度上,前者比较注重按教学单元进行分类,同时比较注重词类的分类尺度,后者比较重视按话题进行分类,更加重视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词汇学习要求上,前者分出“一会”“二会”“三会”“四会”,分阶段逐层提出“四会”要求,后者淡化四会要求,主要依据语言运用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具体要求;在词汇拓展要求上,前者相对整齐化一,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词汇学习标准,后者注重个体掌握词汇的差异,提倡在基础词汇学习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在词汇掌握程度上,前者相对比较注重词汇掌握的准确性,后者兼顾准确性和流畅性,更注重应用的实际需求;在语法选项尺度上,前者看重基础性、系统性,后者相对淡化语法的系统性,注重在实际应用中把握语句结构;在语法学习要求上,前者强调系统推进,分各个专题逐步掌握,后者注重在使用中逐步习得;在语法教学方式上,前者比较重视基本概念的理性把握,后者鼓励渗透,提倡感性接受,重在行而知之;在时间安排上,前者通常设置专门的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时间和栏目,后者虽然仍可以见到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专门栏目,但是,教材更注重在语言应用活动实践中的体验和体会。

 

如何确认新教材的指导策略?

 

教材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特定的指导功能。

不同的教材在发挥指导功能方面持不同的策略。

大体说来,教材的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透明”型指导策略。

所谓“透明”,指的是教学方法透明,教师浏览教材后便可明确知晓编者所鼓励的具体教学路径。

此种教材便于教师日常教学的操作,但可能不完全适应教学对象的千差万别。

 

第二种是“半透明”型指导策略。

此种类型只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出编者的具体教学路径,而另一方面,它们又提供了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此种教材既可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又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可以简便操作的“把手”。

 

第三种是宏观型指导策略。

教材编者更注重教学整体思路的指导和引领。

此种教材较能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为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再创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但是,它们有可能使那些特别期待教学操作“把手”的教师感到困惑。

 

这三种教学指导类型没有高下品位之分,只有服务对象之别。

但是,长期习惯“透明”性指导策略的教师在使用宏观指导型教材时,在一段时间里会有较强的不适之感。

反之亦然,适应了宏观指导型策略的教师,一旦使用“透明”型教材,会感觉那种环环紧扣的步骤有些束缚手脚。

 

不同教材对于教与学的不同类型指导策略各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我们不宜用某种单一的尺度去评价。

教师发挥使用的教材的所长,补偿其所短,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当超越教材,不断拓展再创造的空间。

 

如何理解新教材的外观变化?

 

直观地看,课改后的英语教材插图更生动,版面更活泼,美工更具个性化特征。

但这只是媒体形式的变化,我们还应当从信息传播机制与方式的更深层次上理解这种“外观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新教材增强了文本或话语呈现的真实性,如特定的载体形态(报刊版面,网络界面,对话环境等),特定的情景条件(真实生活照片),特定的体裁(图表,表格,标牌等)。

学习者借助这些真实呈现方式可以直接接受真实的语境要素,形成真实的心理形象。

这些新信息要素输入所起的视觉或听觉效应是过去传统教材那种纯文本形式无法达成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英语新教材增加了信息接受的过程经历。

学习者可以经历一个流程,有步骤地接受和吸收一组完整的语言信息,范文的模式被突破了。

 

再其次,还可以看到,新教材大幅度强化了语言信息的动机设置。

传统的范文研读型教材先在地认定,学习者接受语言信息的动机只是鉴赏与模仿。

真实生活动机的有效卷入是课改后新教材在信息传播机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可能会忽略上述的信息传播因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单纯的所谓“知识教学”上,这是造成我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充分理解并正确利用信息传播因素,有效发挥其学科教育功能,是每一位身处课程改革前沿的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一般地讲,教师使用教材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当把教材看成是自己从事自主课程设计与实施历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一种从事教育创新设计的资源,而不是亦步亦趋的“教本”。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整体分析,自主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材面对的是各地区的全体使用者,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组特定的教学对象。

所以,教材使用本土化、具体化和个性化的工作就只能由具体的教师来完成。

为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地确定“我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和出发点。

 

立足语言运用,创造性地设计切实可行的核心活动。

教材是由作为“基本元素”的各种活动构成的,教师自主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或模块中,参照教材,自主设置切实可行的核心活动。

这种核心活动应当是本阶段学生适应所学语言来解决一个或一组实际生活问题。

 

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设置,机动选择语言知识的学习项目。

被教材组织起来的特定的语言知识目标是可以进行剪裁的。

教师在自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基于自己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定,来增加、削减或调整语言知识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首先要看他们自主处理语言知识目标的水平。

 

充分发挥教材内容和形式的优势。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和组织形式上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其前提是深入了解自己使用的教材结构和信息传播特点。

 

充分考虑如何延伸和拓展教材。

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工作有:

如何确定学生已经吸收和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预见学生在近期可能巩固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提前或推迟某些目标的实现?

如何满足学生当前的潜在需求?

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教材编者所无法事先确切预估的,因此,这项工作就只能由教师来完成。

 

把教材放到课程发展的全过程中加以考量,我们会发现,教材编者、学校、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整体工程中的密切合作者。

教材的推出只是完成了课程发展的一个必要程序,一个提供主体资源的程序。

课程的全台话剧最终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最终将取决于他们积极工作和努力进取的整体协调程度。

《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中学 李红净

  【摘要】《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课题于2010年4月被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学会批准为宝坻区教育科学规划科研课题(批准号:

c202)。

本文是此课题的研究报告,从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出的成果及思考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构思;设计;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些都在强调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授课方法。

 

  由于我校地处天津市境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英语的途径和环境就完全依赖于课堂,英语学习也落后于城镇学生,因此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应用英语,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选择最适合和最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我校英语老师长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实验之中,并进行了《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研究并完善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明晰、完整,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而使其得到适度的发展,为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达成提供理论经验。

并使课题研究局部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进而取得普遍性的成果,最终使我们农村学校摆脱“学英语难、英语成绩落后、英语应用能力更落后”的尴尬局面。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中的“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有了任务,学生就会在较少的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思想;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

 

  1.可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

 

  2.在任务型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三、研究的内容

 

  1.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类型的研究;

 

  2.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

 

  3.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评价的研究。

 

  四、理论依据

 

  

(一)杜威等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

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枯燥无味的语音语法,而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根据此理论,本课题研究将力求实现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力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构思与设计各种任务,构建自信、互助、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和能量,使学生“做事情”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

 

  

(二)语言习得理论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Allwright早在l977年就提出:

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习得。

 

  本课题中的任务的构思与设计,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发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此过程即为英语学习的过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AbrahanMaslow与Carl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其核心教育观是“自我实现教育论”及“学生中心教育论”。

Maslow认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人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具体地讲,就是在教育的帮助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本课题中的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应就教语言而教语言,而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理解、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们,尽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发他们的良好情感和智能资源,将语言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

 

  (四)布卢姆的学习评价理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学习评价的分类,形成性评价也称学习中评定。

其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

评价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而是一种定性的、具体的评估。

评价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学评价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注重形成性评价在体现任务型英语教学上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首先,查阅和收集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任务型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操作等进行研究;其次,查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材料,透彻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课堂观及任务型教学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查阅和收集部分英语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和成绩,整理自己平时课堂观察记录等,以此作为研究分析任务型教学应用情况、应用效果及师生变化情况的依据,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和制定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设计模式。

 

  

(二)观察法

 

  充分发挥宝坻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平台功能,深入到部分初中英语课堂进行调研,根据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运用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任务型教学应用情况、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论证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所产生的成效。

 

  (四)访谈法

 

  通过英语沙龙、QQ群以及其他方式与部分英语教研专家、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六、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本课题的前期准备于2010年3月开始启动。

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谈话、听课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的课堂调研,了解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开展《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法,并以课题申请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阶段:

实施中期阶段(2010年6月—2011年3月)

 

  自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组于2010年6月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课题负责人详细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布置2010年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和任务,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周密而细致的分工,分别确立了课题组成员开展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方向,并在学期末进行小结、反馈、修订下一阶段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

实施中期阶段(2011年3月—2012年2月)

 

  根据前一阶段实施的结果,继续跟踪实施《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研究和积累活动教学案例,不断将学习成果与非实验的学生进行对照,找出各自的优劣,并于期末进行初步的成果整理和总结。

 

  第四阶段:

后期终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材料汇总,将学习成果与非实验的学生进行对照,找出各自的优劣,分析、整理近三年来的研究结果,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表达出来。

由课题组负责人撰写《英语教学中任务的构思与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发布课题研究成果并及时进行推广。

 

  七、研究出的成果

 

  

(一)摸索出适合我农村校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类型

 

  笔者通过对任务的分类和归纳,并结合教学实际,认为任务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英文歌曲型

 

  初中学生喜欢歌曲,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学习欣赏英文歌曲,其余各课开课前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齐唱,活跃课堂气氛、复习已学歌曲。

每次布置一组学生选取一首英文歌曲,到网上下载音频,同时下载歌词,遇到生词要查出中文意思,有条件的组还可以制作PPT,准备的时间为三天,第四天交给教师检查,并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第五天上课时由该组展示成果,并由组员介绍自己在该活动中完成的任务分工,同时要陈述自己的感受或所获。

这样在做中接触到英语,在用中学,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比较好地训练了学生们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2.表演游戏型

 

  初中学生喜好表演,多年的初级中学校园的观察,发现初中学生创作的表演类小品、相声、游戏等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具一定的文化底蕴。

鼓励并指导初中学生表演或创作英语短剧,能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3.英文制作型

 

  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但要从低年级就开始。

可以指导初中学生使用英语完成信封、贺卡、名片、报纸等的制作。

 

  4.翻译汇报型

 

  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为他们设计汇报型任务,比如:

向班级汇报星期天所做的事情等。

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记录发生的事情也不失为一项很好的汇报型任务。

 

  5.调查访谈型

 

  可以设计一定的调查或访谈(主要是电话访谈,对象是家人、亲戚、朋友),准备之后再到课上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或是成果展示等。

 

  比如布置学生到自家所在村委会调查本村人口多少,多少家住户,亲自数一数共有多少只垃圾桶,观察垃圾桶的摆放位置,询问家长或其他住户对垃圾桶的摆放看法,最终分析形成一份报告,报告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垃圾桶是多了还是少了?

第二,垃圾桶的摆放是否达到了最优?

报告用中英文表达,在英语课上,学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并根据组员的提问及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最后还可将中文报告交给本村村委会。

 

  

(二)探索出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的。

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能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活动,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

在那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2.要创设好情景,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创新学习环境。

因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

首先从主观上引导学生树立想学什么,要学什么,而不是今天老师要求学什么的动机。

学生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必须变居高临下,谆谆教导的亲切关怀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

并且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思想感情。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学生群体才会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

 

  3.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出现失误和错误

 

  出错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出错—无意识错误—出错—意识错误—出错—自我纠正错误”,这是学习外语的必由之路,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流利的程度。

因此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要耐心倾听他们“支离破碎”的英语,并给予理解。

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