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55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Word下载.docx

不能用工业盐(NaNO2)烹饪食物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化学的用途;

生铁和钢;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金属与金属材料;

化学与生活.

A、根据CO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解答;

B、根据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解答;

C、根据亚硝酸钠有致癌作用进行判断;

D、根据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药物去分析;

A、CO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错误;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物理性质不同,故正确;

C、亚硝酸钠虽然外观极像食盐,但它有致癌作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工业盐(NaNO2)烹饪食物,故正确;

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更多的药物,保障了人体健康;

故正确;

答案:

A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015•滨州)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制取CO2

加热固体

制取氧气

除去O2中的水蒸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气体的干燥(除水);

氧气的收集方法.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解答;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试管的放置方法解答;

C、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收集解答;

D、根据洗气瓶的用法解答.

A、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二者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A错;

B、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故B错;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

D、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长管经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短管排出干燥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015•新疆)下列实验操作或过程不合理的是(  )

检验CO2气体

监控气体的流速

称取10.5g的氯化钠固体

蒸发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离物质的仪器;

蒸发与蒸馏操作.

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不浑浊分析解答;

B、根据氧气既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分析解答;

C、根据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分析解答;

D、根据蒸发基本操作分析解答.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能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A说法正确;

B、氧气既不易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水检测氧气气流速度,B说法正确;

C、天平称量要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C说法不正确;

D、蒸发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D操作正确;

故答案选C.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氧气的物理性质、天平的使用和蒸发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和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2015•株洲)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  )

操作

分析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

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目的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D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加热用的酒精灯可加网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

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蒸发与蒸馏操作;

碳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判断;

B、根据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分析;

C、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判断.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故A错误;

B、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B不正确;

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D正确.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烧的条件、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和酒精灯的使用情况,侧重对基本操作的考查.

6.(2015•宜昌)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

B、注意实验安全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

③氢氧化钠﹣纯碱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③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③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③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白色污染与防治;

均衡营养与健康.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生活;

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解答;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根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解答;

C、根据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解答;

D、根据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解答.

A、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钠﹣烧碱,不是纯碱,故错误;

B、可燃性燃烧易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错误,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正确,故错误;

C、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错,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可以造成水污染,错,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对,故错误;

D、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要分清物质的用途是由那种性质决定的.在资源利用时,还要考虑到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价廉和对环境有无污染.

7.(2015•无锡)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只有①

只有②

①②

①②③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二氧化碳在甲中被干燥,二是二氧化碳被吸收.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干燥紫色小花变红,则

①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通过NaOH溶液被吸收,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故②正确;

③而通过饱和NaCl溶液后,潮湿的二氧化碳气,能够生成碳酸,碳酸使燥紫色小花变红,故③错误.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实验原理的探讨,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

8.(2015•北京)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①变红,③不变红

④变红,③不变红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2015•广州)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①④

②③

③⑤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0.(2015•南京)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Y

Z

CO2

Ca(OH)2溶液

H2O

H2

Cl2

CuO

Ba(NO3)2溶液

稀硫酸

Na2CO3溶液

Fe2O3

CO

①③

①③④

①②③④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①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又能与水反应;

②H2既可以与氯气反应又可以与氧化铜反应;

③Ba(NO3)2溶液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又能与Na2CO3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

④Fe2O3与CO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铁和水.

①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①符合;

②H2既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②不符合;

③Ba(NO3)2溶液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又能与Na2CO3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故③符合;

④Fe2O3与C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常温下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铁和水,故④不符合,

故选B.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

11.(2015•临沂)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根据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5•滨州)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用途.

首先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对ABCD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即可

A、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物质的状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本题以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和物理性的区别.

13.(2015•郴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发霉的花生蒸煮后可食用

加入活性炭可使硬水变软水

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硬水与软水;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题;

空气与水;

A、根据一氧化碳水溶性考虑;

B、根据发霉的花生有毒分析;

C、根据硬水变软水分析;

D、根据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分析.

A、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的做法不正确;

B、发霉的花生有毒不能食用,此项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不能使硬水变软水,错误;

D、用燃烧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衣料中的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此项正确.

故选D

此题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体现了化学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4.(2015•潍坊)下列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对于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

用铁制容器放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用白醋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金属的化学性质;

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A、根据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C、根据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D、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A、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A错误;

B、对于人体必需元素,我们也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

C、配置波尔多夜时要用到氢氧化钙和硫酸铜,铁能置换出硫酸铜的铜,所以配制波尔多液不能采用铁制容器,故C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可除去水瓶胆中的水垢,故D正确.

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的知识,容易出错,解题时要细心判断.

15.(2015•湖北)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A、根据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碳分别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判断.

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

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B.

本题综合性考查了一氧化碳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平时掌握知识一定要系统准确.

二.解答题

1.(2015•青岛)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下同).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A ,收集装置应选用 D或E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制取,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原理和甲烷的性质选择所需装置.

(1)①是酒精灯,可以用作加热的仪器;

②是集气瓶,主要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

试管;

集气瓶;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用B装置;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B;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属于“固固不加热型”,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甲烷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所以选择收集装置为D或E;

A;

D或E.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5•益阳)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请回答: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 ;

A.①与③B.①与④C.②与③D.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的小 .

(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装置③是向下排空气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①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④来收集二氧化碳.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③是向下排空气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