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590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都去超市购过物,想一想,你都买过哪些物品?

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如果老师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你能读懂上面的数学信息吗?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亮亮超市    单号:

63-09960 时间:

2019-4-15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矿泉水     2元      4瓶      8元

饼干      5元      6盒      30元

巧克力    6元      2块      12元

苹果     8元    5千克     40元

购买件数:

14        应付总额:

90元

付款金额:

100元    找零:

10元

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

如,小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同学们很棒,很会观察!

在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

单价、数量、金额。

金额在数学上又叫总价。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什么?

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

饼干的单价是5元,表示什么?

一盒饼干的价钱是5元。

谁来报一下苹果的单价是(),表示什么?

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是商品的单价呢?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单价,请看大屏幕。

老师先说:

“一条毛巾是25.5元,也可以说成毛巾的单价是25.5元。

”学生接着说一箱牛奶48元,牛奶的单价是48元,一瓶洗衣液24元,洗衣液的单价是24元。

③“单价”改写

薯片5元/包表示什么意思?

对,表示1包薯片5元。

看来,单价还可以写成这种形式,/读作每,5元/包读作:

5元每包。

(2)理解“数量”“总价”

①“数量”是指什么呢?

继续看购物小票,矿泉水的购买数量是(),饼干的购买数量是(),巧克力的购买数量是(),苹果的购买数量是()。

像这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②“总价”又是指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购物小票,矿泉水的总价是(),表示什么?

表示4瓶矿泉水的一共价钱;巧克力的总价是12元表示什么?

谁能说说,“总价”表示什么意思?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同学们真会学习!

现在,谁能看屏幕,把“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每支钢笔15元,老师买了5支,一共花了75元。

•每个书包30元,妈妈买了2个,一共花了60元。

•每副手套12元,买3副这样的手套,一共花了36元。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师引入: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索。

生读题。

(大屏幕展示课本内容)

(1)、说一说单价和数量各是多少?

(2)、要求的是什么?

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

(     )。

(3)、我们再来看看鱼的总价是怎么算的?

列出算式:

(     )。

(4)仔细观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1、根据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两个问题都是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那么单价、数量与总价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

单价乘数量=总价

2、梳理小结:

用(   )〇(   )=总价。

这样一个算式叫做数量关系式。

3、单价、数量、总价的变式

(1)、师:

那么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索。

拿出我们的购物单。

听清要求:

1、左边的人完成探究单一,右边的完成探究单二。

2、两个人合作填一份购物单,算一算,填一填,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

小组交流

(2)、汇报同学们都探究完了,请坐好。

(我们掌声欢迎学生来,让学生上来汇报一下。

杜鹃花和茉莉花的单价是多少?

水彩笔和牛奶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3)小结:

同学们表现可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成:

②总价 ÷ 数量 =单价③总价 ÷ 单价 = 数量。

三、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用多少钱?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2)学校买了3台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3)每本练习本3元,12元可以买几本?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2、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下表。

商品

单价(元∕千克)

数量(千克)

总价(元)

西瓜

5

50

甜瓜

5

15

草莓

20

2

3、判断对错(错误的题目说明原因)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是求数量的题目。

()

(2)、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

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

(3)、36元可以买6瓶牛奶,每瓶多少元?

是用总价÷单价=数量。

()

4、说一说,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每张门票30元,老师买了6张门票,________

(2)、买10本书共花了200元,________

(3)、学校花420元买字典,每本字典6元,________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中研究单价、数量与 总价的关系,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先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小票,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的单价、数量与总价。

接着解决生活中的2个问题,观察对比找出问题的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价和数量,发现了第一个数量关系:

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自己探究出了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式。

并且同学们能够应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理清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并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探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本课的关键就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效果分析

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练习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材分析

单价、数量和总价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一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课,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在以前,学生们已经有了相当多有关生活经验,只是还没有把生活实际和数学课堂联系在一起。

而本节课正好给了学生一个把实际生活带进课堂的机会,让学生把生活和课堂联立起来,让学习从生活中来,还学习于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时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为载体,在探究环节中呈现了知识探究的整个过程。

教材编排都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知识冲突,通过对比,引入新知的探究。

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评测练习

一、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用多少钱?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2)学校买了3台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3)每本练习本3元,12元可以买几本?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二、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下表。

商品

单价(元∕千克)

数量(千克)

总价(元)

西瓜

5

50

甜瓜

5

15

草莓

20

2

三、判断对错(错误的题目说明原因)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是求数量的题目。

()

2、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

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

3、36元可以买6瓶牛奶,每瓶多少元?

是用总价÷单价=数量。

()

四、说一说,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每张门票30元,老师买了6张门票,________

2、买10本书共花了200元,________

3、学校花420元买字典,每本字典6元,________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教学中多设计练习,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注重常见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与应用,以数量关系的有效构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抽象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