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629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docx

南方周末暑期文综自测题好

1、《诗经》的作者是谁?

《诗经》把诗分为哪几类?

请每类列出两篇诗名。

答: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风:

关雎  桃夭

雅:

采薇  鸿雁

颂:

丝衣  思

2、请列举四位你认为的俄罗斯世界一流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答: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

契诃夫《变色龙》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普希金《囚徒》《致大海》《青铜骑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初恋》、《阿霞》

3、请列举元曲的四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各一部,并用一句话说明这部作品的内容。

答: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讲诉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的故事。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讲诉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讲诉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讲诉因张倩女和王文举的婚姻得不到最後肯定,倩女忧思重,心神不定,灵魂离开了躯体去追赶情人的故事。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关汉卿,号己斋叟。

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

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

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

4、清代小说《镜花缘》写书生唐敖一行三人游历至“淑士国”,进一家酒楼吃饭,酒保问道:

“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

抑用菜乎?

敢请明以教我。

”被他们臭骂一顿,斥其为假斯文。

因为古人说话跟今人一样,说的也是大白话,不会满口“之乎也者”。

但古代书面语言却有两种:

文言文与白话文。

为什么古人口头交流用白话,书面语言却有文白之分?

答:

文言文的优点在于文字精链、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

而且以文解文的特性能够不拘一时一地。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

白话文则有表现手法极其丰富、自由的优点,并且白话文用于任何文字形式都合适。

故而古人口头交流用白话,书面语言却有文白之分

在古代,文言文其实就是远古时期逐渐演变丰富的口头语言,进而形成了书面语。

由于古人喜欢因循守旧,引经据典,所以书面语的演变逐渐滞后于民间口头语的丰富变化,这样一来,文言文只能成为一种在书面上书写运用的文体。

而到了唐宋两代,有识之士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社会的脱节,开始倡导接近口头语形式的文言文载体,这就是白话文的雏形。

直到明以后,白话文开始成熟,并为大众所接受。

5、鲁迅将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等属于文艺创作之外的各类文章,按年代汇编成集,如《坟》《热风》《而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三闲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文章体裁不一,如时事评论、文艺评论、序跋、书评、书信、演讲、悼文等,被统称为“杂文”。

鲁迅杂文风格多样,或长或短,或犀利,或隽永,或庄言,或谐语,或抒情,或讽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但“杂文”能否被视为现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请说明理由。

答:

散文有个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鲁迅的杂文也有相似之处,虽然鲁迅杂文风格多样,但其作品都中心明确,其表达的这些事情都是围绕着自己内心的信仰所表达的东西。

他的作品中感情色彩丰富,文体又新颖,是十分有特色的没理由说不能的。

散文语言清散,以淡为真。

杂文则要求言语之见尽显力量。

杂文相对而言更关注与社会生活、政治时态。

散文则偏向小文人的抒情。

散文形散神聚,杂文直指中心

6、有高中生向你请教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在阅读方法上的差异,请按重要性顺序写出你的五条忠告。

新闻作品重于浏览,文学作品重于细读

1时间的重要性2地点3人物个体的可忽视性4情节没有所谓的高潮5起因的重要性

答:

1、新闻作品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而文学作品是是文字的艺术,要用心去理解;

2、新闻作品要对事件本身提出质疑,不要完全相信,而文学作品可能是虚构的,你要融入其环境中去体会;

3、新闻作品已被是泛读,了解其意思即可,而文学作品一般要精读,了解其内涵;

4、新闻作品要从事件本身联系到大的现实世界,而文学作品只需体会作品的世界即可;

5、新闻作品要思考事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而文学作品则可思考对未来的影响,对文学界的影响。

7、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封建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

答:

封建制,就是封邦建国,皇帝分一部分领地给有功的大臣或皇亲国戚,地可继承,领主拥有很大的权力,诸侯只需定期纳贡战时包围国家,其内政外交基本独立。

郡县制,就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管理地方,其军政司法等权利由中央控制,官员任命也有中央控制。

这样可有效防止地方诸侯任人唯亲,有利于皇帝集权。

 

8、“巴黎和会”上引起中国人愤怒的具体是什么事?

这件事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了同盟国,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作为胜利的一方西方列强并不同意一战中被日本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还要求中国在21条上签字。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愤怒与爱国情绪,并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结果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并未在巴黎和约签字。

9、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有什么差别?

他们各自不同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学术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

孔子是教导型,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弟子如何做是正确的。

所以中国人普遍认为老师就是对的,接受就对了。

苏格拉底是启发型,在讨论和争论中坚持各自的真理。

所以西方人好争辩,以为自己的正确。

孔子是因材施教,后世独尊儒术影响较大,基本上教的全是儒学,后世的人遵从孔子的学说倒也不完全违背他老人家的本意,对于老师充满尊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而形成自己坚定意志的颜渊,自然是他老人家最好的学生。

苏格拉底也教学生,却同孔子的教法大相径庭。

他从来不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采用反问、辩驳、追问等方式,迫使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他不在乎学生同老师想的不一样,更不在乎学生对自己说的东西不相信。

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自我认知。

于是,善于思考,追求辩证方式的柏拉图,成为最具有苏格拉底教育风格的传人。

 

10、公元一世纪,王充写出《问孔》、《刺孟》、《非韩》、《书虚》等名篇,抨击“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圣贤所传,无不然之事”;提出“疾虚妄”的思想原则,质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可是,两千多年来,这些出类拔萃的思想被淹没,读经、解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违反圣贤教导和尊长指示成了罪责,“离经叛道”可以置人于死地。

请问,这种状况与中国社会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

破解之道又在哪里?

答:

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分三六九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唯帝独尊,尊卑分明等观念使得人们对违抗圣贤、“离经叛道”等思想被淹没,这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想通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所谓的正统思想,人们才会心甘情愿接受皇帝的统治,不管皇帝是否昏庸,而反对这一切的人,都是被当时社会所不容的。

破解之道在于,建立一个民主的法制社会,人人平等、自由,国家的统治由全民做主,统治者只是人们的公仆(当然是指真正的公仆?

不是现今名义上的),只有一个有序、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才能容得下百花齐放的思想。

11、张载说:

“仇必和而解。

”简析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与斗争哲学的同异。

联系当下网络上弥漫的攻诘情绪,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仇必和而解。

”意思是一切现象都有对立的两方面,对立两方面的运动方向必然相反,相反的行为方式免不了有矛盾、有挫折、有斗争,但最后一定是“和”结束矛盾,通过协调、调和,使对立的双方达到平衡、和谐。

从政治的角度看,,“仇必和而解”是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和毛泽东阶级斗争观的反思;

从哲学的角度看,是在阐述“合二为一”及于中庸;

从思想的演变的角度说,则是在一阴一阳的辩证之后寻求理性的统一即对于道的领悟。

人类的好斗是人类还不文明的一种表现。

一些好斗者都是为了自己或集团的小利,而不顾人类的大利。

不顾人类的大利只顾自己和集团的小利是不能持久的,终究要失败的。

张载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面对当下网络上弥漫的攻诘情绪,在当今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更要提高精神文明,要克服社会上带来的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弊病。

一切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必将越来越和谐,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12、洛克的代表作和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

代表作:

《政府论》

主要贡献: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

13、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和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

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它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主要贡献:

提出了三权分立,对后世美国的政体的建立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权利的制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请问,这中间的“法治”(ruleoflaw)与“法制”(ruledbylaw)有什么区别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资料图)

答:

法治是依法治理,法制是法律的制度。

15、宪法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请你说说,人权是什么?

国家又当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

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

国家,具体来讲应该是政府,要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人权,这需要的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公正严明的法制及法治。

公权力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了法律人权的维护,同时确保维护个人人权的时候并不危害其他人的人权,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在相应的体制下,人人平等自由,人人有所约束。

国家要做的是制定公平合理的法律,确保人人平等,并严格执行它。

16、如何理解权力、权利和权益?

答:

权力:

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乃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处于某一社会关系内的一个行动者能够不顾抵制而实现其个体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同时,某个体所有的品质及环境的一切组合都可能使他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强施其意志。

或者简单理解为:

行动者所特有的可以干,而其他人不能干的事情。

权力:

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或者简单理解为:

行动者可以干别人无法阻止干的事情。

权益:

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力和利益。

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

行动者应该得到的利益。

17、康德说: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请问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答:

第一句话解释什么叫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一种不成熟状态,而这种不成熟状态时自己所加之于自己。

第二句话解释什么是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这么一种状态。

第三句话解释什么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自己所加之于自己就是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的这么一种不成熟状态。

 

18、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那些没有被恰当培养且不具有良善品质的人,论证不起作用。

请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答:

不认同,这世界上本就没有好坏之分。

“那些没有被恰当培养且不具有良善品质的人”,这个标准是由谁去制定?

焉能保证认证这个标准的人也是被恰当培养且具有良善品质的人,又有谁去给他们认定这些标准呢。

所以,既然没有所谓的“那些没有被恰当培养且不具有良善品质的人”,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论证了。

19、康德和马克思都说:

我是世界公民。

简要回答这个论断提出的背景、内涵和现实意义。

答:

背景: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到来,人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人们之间的联系已经超越了国界、种族、阶级和文化。

内涵:

世界公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世界,是指所属范围已经不单单是区域性的,而是世界性的。

一部分是指公民,是指人人具有自由平等身份。

世界公民,就是世界上的每个人享有相同的权力,人人生而平等。

现实意义:

人类应该是一个整体,每个人不仅仅属于国家,属于,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属于世界的,每个人都应该从世界性的角度考虑问题,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人权。

20、有人说:

私有财产是无恶之源。

有人则认为:

私有产权的保护是社会进步和公民自由的基础。

你认为呢?

答:

人类发展到现在,我认为,个人利益应该为集体利益让路。

中国古代就有“大公无私”的说法,试想,若是人人大公无私,这个社会将会多么美好!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先有集体,后有个人,个人是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的,当二者冲突的时候,应该先满足集体的要求。

另一方面,私有产权的保护又是必要的,为的是防止私有产权对私有产权的侵犯。

21、请列举贝多芬的四篇作品,并谈谈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美育。

答:

贝多芬作品:

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曲》、《黎明》。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美育在大中城市还好些,但是在边远乡村基本为零。

国家急需对这方面加大投入。

同时,基于教育制度的改革,美育教育业急需改善,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

【材料分析题-语文】第一题

1、网络上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文字:

汉语水平考试八级真题——

领导:

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

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

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

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

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

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

是我不好意思。

请问:

以上“意思”分别是什么意思?

并分析“意思”一词为什么会出现多重含义,体现了当下社会语境的什么特点?

答:

领导:

你要干什么?

小明:

没什么含义(意思);表达下心意而已(意思意思)

领导:

你来就来,干嘛还带东西啊?

(试探)

小明:

一点东西,不成敬意,不必在意。

(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

你懂很多啊,不错,特别。

小明:

就是想请你帮这个帮啦!

没别的想法

领导:

那我就收下了,事情会给你办的。

小明:

太感谢了!

(这个真没经验)

【材料分析题-历史】第二题

2、东汉初平三年四月(公元192年),司徒(即宰相)王允与吕布合谋,刺杀了太师董卓。

董卓是残暴的军阀,董卓死了,长安城饭馆爆满,民众喝酒庆祝,董卓的部曲则人人自危。

部曲是依附私人的军队。

董卓是甘肃临洮人,东汉时属凉州,他的部曲也以凉州人为主。

既是部曲,就有附逆的问题。

更何况这支军队在京都大肆抢劫,奸淫妇女,发掘帝王公卿的陵墓,杀良冒功,四出掳掠杀戮,可谓罪恶累累。

如何处置董卓的部曲,朝廷上有三种方案,一是杀尽,二是赦免,三是遣散。

民间的传言是:

杀尽凉州人。

当时,在陕西潼关之外,早有几处起兵反对董卓。

董卓以女婿牛辅为将,驻守陕西。

董卓死后,吕布派兵以皇帝的名义讨伐牛辅。

牛辅打胜了,但自家军营夜惊,牛辅以为部下反叛,携带财宝逾城逃走,左右觊觎财宝,斩了牛辅,把首级送往长安。

牛辅死了,部下便有树倒猢狲散之势。

这时,以校尉李傕(音决)、郭汜(音驷)为首的几位军级干部出面维持,派人去长安乞求赦免。

董卓之乱(资料图)

问题:

如果你是王允,如何对待他们的请求?

你是如何考虑的?

答:

首恶既除,当法不责众。

同时,对于那些确实干了引起民愤的个别,确也应当杀之,以儆效尤,杀鸡儆猴。

普通士兵,或卸甲归田,或重新整编,改为己用。

【材料分析题-历史】第三题

3、在描写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埃德加·胡佛事迹的传记电影《胡佛》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胡佛指使他的女秘书写了一封匿名信,对当时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进行恫吓与威胁。

信的大致内容是:

如果马丁·路德·金胆敢前去领取诺贝尔奖,他的各种“丑闻”将会被披露,其各种性格缺陷也将会曝露在大众面前。

作为权倾美国政坛近半个世纪的联邦调查局长,胡佛通过窃听、跟踪等手段,收集、掌握了美国政要的大量秘密。

依据他掌握的“材料”,认定马丁•路德•金是个伪君子,也过于激进,不配领导民权运动。

因此才指使他的秘书以匿名信恐吓马丁·路德·金,但金怀着对民权运动的坚定信念,不顾胡佛的威吓,接受了诺贝尔奖,坦然地承担了个人私生活被曝光、道德声誉遭损害的风险。

问题:

请以你掌握的现代政治学知识,分析胡佛以捍卫国家权力为目的,对马丁·路德·金采取的行动。

答: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应该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任何人无权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借口损害个人利益。

胡佛认定马丁•路德•金是个伪君子,也过于激进,不配领导民权运动也紧紧只是他个人观点,他没有理由凭着主观观点,确以捍卫国家权力为目的对马丁·路德·金采取的行动。

胡佛是假借维护国家利益对个人的权利的践踏。

【材料分析题-政治】第四题

4、要不要推迟退休年龄,引起热烈讨论。

主张推迟者认为:

第一,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20世纪50年代规定的。

当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

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

对于女性,55岁正是一生事业的黄金期,强行让她们退休,不仅是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从2015年起,将从9.98亿的峰值开始逐年下滑,年均减少366万。

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

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第三,2011年养老保险基金大约13000亿,支出的养老保险基金近1万亿,当期的结余有3000亿,累计的结余有15000多亿。

但是,账面盈余全靠国家补贴,近年每年补贴2000多亿。

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养老制度之前就缺乏基金积累,现收上来的钱长期垫付此前的欠账,造成养老金空账(约1.9万亿)。

这不是长久之计,推迟退休可以缓解资金不足。

退休年龄与退休金(资料图)

反对者则说:

1、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超过2000万人,但我国每年实际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如果将法定退休延至65岁,加剧就业矛盾。

将来劳动力不足,应该靠技术进步去解决。

2、靠推迟退休不是解决资金空账的治本之策。

3、65岁退休,预期寿命73岁,只能享受晚年之乐8年。

4、老官员观念普遍比较落后,推迟退休,不利于官员更新换代。

请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双方论证的是非得失。

假如你是国务院总理,会采纳怎样的方案?

答:

1、推迟退休只能让百姓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

当政府宣传养老金政策的时候,百姓信了,交钱了。

(当政府要兑现当初的承诺的时候,政府说政策变了,承诺兑现不了了。

这样的政府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政府?

2、养老金出现空帐是政府的决策错误,不应该有百姓买单(延迟退休就是百姓为政府的错误买单)。

3、延迟退休使得官员可以更多的时间呆在他们想要的位置上,使得普通百姓有更多的无奈被逼干的更长时间。

这是否是个良性的政策?

4、靠推迟退休不是解决资金空账的治本之策,关键在于中国国情,双轨制的养老金制度有失公平。

【材料分析题-政治】第五题

5、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指出: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决裂”论。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断言曾经得到一些国家的忠实实践,对二十世纪的世纪政治史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马克思与恩格斯(资料图)

问题:

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决裂”论。

答: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句话讲诉了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就是共产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建立新的所有制关系,即公有制。

“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共产主义革命在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时候必然必须要先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只有先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能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材料分析题-政治】第六题

6、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2年1月1日,五位探险队员在四川洞穴探险中发生山崩被困,由于没有按时回家,故营救几乎是立即展开。

营救途中有十个营救人员死亡。

探险者只带有勉强的食物。

在被困的第二十天,营救人员与他们取得无线电联络,被困者知道尚有最少十天方得被救。

专家告诉他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再活十天是不可能。

八个小时后,被困者再问专家如果他们吃掉其中一个人是否可再活十天,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被困者问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谁该死亡是否可行,包括医学家、法官、政府官员、神学家在内的人都保持缄默,之后他们自愿关上了无线电;

在进入洞穴第二十三天,其中一名同伴被杀死吃掉。

被杀害的人是最先提出吃人及最先提出抽签的人。

大家曾反复讨论抽签的公平性。

在掷骰子前,最先提出抽签的人(即之后的被害者)撤出约定,期望再等一星期。

其他同伴只询问他是否认为掷骰是公平,受害者并无异议,其他人替他掷骰,结果是对被害者不利。

营救在进入洞穴后第三十二日成功,四名探险队员存活。

该四人被检察院公诉到人民法院。

四名被告人的辩护律师都作了无罪辩护。

一审法院查明了上述事实,依法判处被告有罪并处死刑,理由就是依据刑法第232条。

(依据著名法学家富勒提出的虚拟案例改编)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是否有罪,理由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有罪,但你有赦免权,你是否会赦免他们,为什么?

答:

判处有罪并处死刑,理由是法律需要执行,有法必须依,这样才能避免未来以此为例有法不依。

大法官有赦免权,应赦免被告,因为被告的行为属特殊极端情况,在平等的条件下,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法外有情,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事情更合理,法律应该严格执行,但是大法官的赦免权就是当法律和情理冲突的时候,让判决更加合情合理。

【材料分析题-政治】第七题

7、戏剧《铡包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开封府尹包拯被皇上加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奉旨前往陈州稽察放粮赈灾。

丞相王延龄、太监陈琳与司马赵斌同至长亭饯行,包拯的侄儿包勉也来为包拯送行。

包拯自幼丧母,由嫂子哺乳养大,与嫂子有母子之情,与包勉有兄弟之亲。

送行会上,包勉私下告诉赵斌,自己担任萧山知县不满一任受贿十万银两,因被人参奏,弃官逃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