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898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8页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docx

吴厝国小99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版三年级艺术与人文领域

吳厝國小99學年度第一學期翰林版三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三年級

起訖週次

主題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一週

壹、超級大玩家

一‧玩具總動員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探索不同地區文化背景發展出的玩具。

2.能探索古代與現代玩具的異同。

3.能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4.能說出自己喜歡的玩具及喜歡的原因。

5.能說出玩具的造形、種類、材料、觸感及可能發出的聲音。

6.能體會不要用金錢衡量玩具。

7.能說出自己和別人玩具的特色。

8.能愛護並珍惜同學的玩具。

9.能利用肢體模仿玩具的樣子。

活動一:

討論活動──世界玩具博覽會

活動二:

討論活動──古代的玩具

1.教師引導學童找出圖中貨架上的玩具。

2.教師提問:

「圖畫中古代的玩具和現代的玩具有什麼地方相同?

又有什麼地方不同。

活動三:

討論活動──探索玩具世界

1.學童帶玩具,針對自己帶來的玩具介紹。

2.引導學童介紹玩具的方向。

3.自己做的玩具和用錢買的玩具,感覺上有什麼不同?

活動四:

導入活動──展示玩具與觀察討論

1.這些玩具叫什麼名字?

2.這些玩具有什麼特色?

3有沒有什麼特殊的玩法?

4.要怎麼分辨哪一個是自己的?

活動五:

展開活動──肢體模仿

1.教師引導學童選擇一個最想模仿的玩具,仔細觀察,並且試著用肢體做出這個玩具的樣子。

2.引導學童從正面的方向去觀察,並且給予呈現的同學讚美。

3

1.課本

2.各式各樣的玩具

表演評量

發表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家政教育】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二週

壹、超級大玩家

一‧玩具總動員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瞭解第一人稱擬人法介紹玩具的方式。

2.能針對玩具的名稱、造形、色彩、材質、功能、獨特性與特殊的回憶?

?

等作為介紹自己的玩具的內容。

3.能自在的運用第一人稱擬人法介紹玩具。

4.能與同學討論兩個以上玩具的演出內容與表演方式。

5.能與同學合作演出,並欣賞他人表演。

活動一:

導入活動──認識擬人法(第一人稱)

活動二:

延續活動──「玩具自我介紹」內容規劃

1.教師引導學童參考課本提示來規劃內容。

2.語句要順暢、口語化。

3.以第一人稱(我)方式撰寫玩具自我介紹的對白。

4.針對玩具之名稱、造形、色彩、材質、功能、獨特性與特殊回憶等內容介紹自己的玩具。

活動三:

展開活動──「玩具自我介紹」表演

1.教師引導兒童上臺進行「玩具自我介紹」活動。

2.演出時語言表情要豐富。

活動四:

導入活動──腦力激盪

1.教師引導學童參閱課文與情境圖。

2.教師引導兒童發揮想像力發表自己編織的故事內容。

活動五:

展開活動──玩具互動表演

1.教師先將學生予以分組(2~4人一組)

2.教師引導各組學童上臺表演。

3.適時引導學童給予演出者鼓勵,帶動現場氣氛。

4.適時提示觀賞者注重觀賞禮節。

5.教師引導學童針對自己與別組得表演發表看法。

6.教師總結。

7.收拾與整理場地。

3

自己的玩具。

表演評量

發表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性別平等教育】2-1-3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第三週

壹、超級大玩家

一‧玩具總動員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1.能運用創意構思繪畫內容。

2.能自在的運用繪畫媒材完成作品。

3.能發表與欣賞作品。

活動一:

導入活動

1.教師說明:

本活動是要把自己的表演與觀賞其他同學的表演內容結合起來,再加入自己的創意,畫一張「玩具的故事」。

2.可以運用線畫、漫畫、彩畫或其他方式作畫。

活動二:

延續活動──構思畫面

1.透過課本情境圖,說明繪畫的內容可以天馬行空。

2.鼓勵學童盡量發揮創意,不必考慮是否合乎邏輯。

3.教師引導學童選擇繪畫表現方式。

線畫、彩畫、漫畫均可。

活動三:

展開活動──創作與欣賞

1.教師引導學童進行繪畫創作。

2.展示學童作品。

3.引導學童發表與賞析。

3

1.教師:

八開或四開圖畫紙。

2.學童:

彩繪用具。

口頭報告

作品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性別平等教育】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家政教育】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四週

壹、超級大玩家

二‧玩具叮噹咚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說出或想像玩具發出的聲音。

2.能以文字表示玩具的聲音。

3.能以圖像表示玩具的聲音。

4.能演唱歌曲《叮噹咚》。

5.能利用玩具的聲音改編歌曲《叮噹咚》。

6.能學習在五個音之內使用四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創作曲譜。

7.認識五線譜與高音譜記號。

活動一:

引導活動──探索玩具的聲音

1.請學童展示玩具,介紹玩具的材質、玩法或功能。

2.展示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分別模仿玩具的聲音,接著說明玩具聲音的特質:

高低、長短、強弱、大小或粗細。

活動二:

畫出好玩的聲音──圖像

1.將紀錄再畫成圖像符號,符號要儘量能表現出聲音的特質:

高低、長短、強弱、大小或粗細,例如線條的長短、色塊的粗細或高低在空間上的運用。

活動三:

教唱歌曲──《叮噹咚》

活動四:

認譜──唱唱看

視唱曲譜,請學童要按順序由左到右唱出每個音,提醒學童注意音高。

活動五:

曲調創作

四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創作

活動六:

五線譜──高音譜記號──高音譜表

1.介紹五線譜:

能記錄聲音的特質。

2.認識五線譜:

(1)由下往上數有五條線、四個間的位置,可伸出五根手指代表線,練習間和線的認識。

(2)到黑板上指認間和線。

(3)練習在五線譜上寫高音譜表,完成高音譜表,由第二線起始,寫的口訣:

2線起點→3線下轉→1線上轉→四線交叉。

2

1教師:

五線譜及到的音符卡、各式各樣的玩具。

2學童:

自己心愛的玩具。

口頭報告

表演評量

發表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家政教育】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第五週

壹、超級大玩家

三‧玩具兵愛樂團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欣賞《玩具交響曲》。

2.能認識雷歐波德‧莫札特。

3.能運用簡單的樂器,敲打《玩具的歌》中的節奏。

4.能用相同的節奏在《玩具的歌》中進行聲部卡農的演唱及演奏能力。

5.能學唱單元歌曲《玩具的歌》。

活動一:

導入活動──欣賞玩具家族演出的《玩具交響曲》

1.教師說明玩具也被作曲家運用為創作的材料。

活動二:

欣賞

1.播放《玩具交響曲》,分享感想。

2.音樂中除了有樂器外,還有玩具一起演奏。

3.再次播放,隨著音樂的強弱打拍子,並哼唱曲調。

活動三:

認識作曲家──雷歐波德.莫札特

活動四:

我們是小小愛樂團──《玩具的歌》

1.教師播放歌曲《玩具交響曲》

2.教師引導學童哼唱曲調時,並用木魚敲打部分節奏之後,再傳給其他學童敲打。

3.第二次時用響板拍打節奏,再把全部響板傳下去給部分同學。

活動五:

節奏樂器合奏

1.先共同完成木魚的節奏創作後,教師彈奏《玩具的歌》曲調,學童拍打木魚的節奏。

2.三人一組,完成響板的節奏創作後,一人唱歌,一人敲木魚,一人打響板練習小合奏。

活動六:

歌曲教學──《玩具的歌》

活動七:

節奏聲《玩具的歌》有玩具的節奏,請每位學童為自己的玩具編一個不一樣的節奏。

活動八:

展開活動──創作節奏

3

1.音樂欣賞CD、鋼琴。

2.節奏卡。

3.各種節奏樂器。

口頭報告

表演評量

發表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第六週

壹、超級大玩家

三‧玩具兵愛樂團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認識拍號與小節的關係。

2.能拍念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八分音符的正確時值。

3.能拍打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八分音符節奏。

4.運用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八分音符節奏創作節奏。

5.認識直笛。

6.能用笛頭模仿不同的聲音。

活動一:

認識四四拍與小節線

1.說明四四拍意義和功用。

2.介紹小節、小節線、終止線的意義

3.介紹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音符的名稱和長度。

活動二:

拍拍打打

1.依課本譜例1,一邊拍打節奏一邊念柯大宜語言節奏。

2.教師運用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八分音符節奏,請學童模仿。

活動三:

認識直笛

1.教師展示直笛並介紹直笛的構造

2.一般合奏用的直笛有:

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

活動四:

直笛吹奏+魔笛遊戲

1.請學生練習直笛的吹奏。

2.吹奏前請學生注意不需太用力。

3.教師請學生將笛頭取下吹奏。

4.教師示範不同的笛頭吹奏效果,請學生模仿。

3

1.節奏卡

2.高音直笛

口頭報告

表演評量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家政教育】3-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七週

壹、超級大玩家

四‧我做的玩具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

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1.能瞭解自己動手做的玩具將會是獨一無二的。

2.能想要自己動手做玩具。

3.能知道哪些玩具可以自己動手做。

4.能瞭解製作玩具相關材料與玩具的特性。

5.能規劃玩具的製作方法。

6.能創作自己的玩具。

7.能展示並說明自己作品的特性。

8.能欣賞他人作品。

活動一:

導入活動──探索自製玩具

1.教師說明:

自己動手做的玩具將是獨一無二的。

2.教師引導學童思考玩具的材料、作法、玩法。

活動二:

討論活動──搖搖擺擺

1.搖搖玩具要用到膠帶環,要如何取得膠帶環。

2.如果膠帶環是新的,做完之後還可以還原用途。

3.如果沒有膠帶環,可以用什麼代替。

4.要如何使玩具可以搖來搖去?

5.朝不倒翁的方向思考。

6.加一個重物就可以了。

7.要用什麼重物呢?

8.要如何美化玩具呢?

活動三:

討論活動──玩具槍

1.教師依據課本提示,引導學童規劃玩具槍的製作方法。

2.教師必須不斷提醒玩具槍的安全玩法:

只可以射擊標靶、絕不可以對人射擊。

活動四:

創作活動(配合「搖搖擺擺」、「玩具槍」視覺教學影片)

1.教師播放「搖搖擺擺」、「玩具槍」教學影片。

2.引導學童製作「搖搖擺擺」、「玩具槍」。

活動五:

作品展示與欣賞

活動六:

延伸活動──紙杯娃娃

參閱「紙杯娃娃」視覺教學影片。

3

1.教師:

「搖搖擺擺」、「玩具槍」視覺教學影片。

2.學童:

製作玩具的相關工具與材料。

口頭報告

作品評量

實作評量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性別平等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家政教育】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

【家政教育】4-2-1了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八週

貳、大自然奇遇記

一‧玩具奇遇記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探索玩具在大自然中的想像世界。

2.能用接龍的方式說故事。

活動一:

導入活動──探索玩具奇遇

1.引導學童想像現在正帶著玩具一起飛上天空。

2.教師引導學童發揮想像力回答問題。

活動二:

延續活動──看圖說故事

引導學童參考課本情境圖「看圖說故事」。

活動三:

延續活動──故事接龍

1.教師先為故事起個頭:

「有一天,我帶著玩具飛上天空,結果玩具不見了,我想它應該是掉在……」換下一位學童接著想像,說玩具可能掉在哪裡。

2.引導每一位學童接著上一位同學的故事,繼續往下發展。

3.試著引導學童以說故事的方式延續,而非簡答的方式。

4.每一位學童說故事的時間為一分鐘左右,不一定要說到一個段落才讓下一位學童接,偶爾可以在說到一半時,換下一位接,如此容易有意想不到的創意。

5.結尾需由最後一位學童做結論,讓每一位學童都能參與到說故事的部分。

3

課本

口頭報告

作品評量

發表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環境教育】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環境教育】3-1-2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環境教育】3-2-2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了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第九週

貳、大自然奇遇記

一‧玩具奇遇記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3-2-13觀賞藝術展演活動時,能表現應有的禮貌與態度,並透過欣賞轉化個人情感。

1.能與同學共同討論表演內容。

2.能與同學共同表演。

3.能欣賞他人的表演。

活動一:

分組討論──角色分配與排練

1.教師提示:

前面做了「看圖說故事」及「故事接龍」的活動。

2.很多同學想出許多驚奇、好玩又有趣的關卡。

3.圖例中的同學就是用肢體表演的方式呈現想像中的關卡。

4.現在我們試著把這些關卡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5.將師引導學童分成4~5人一組,每組約討論3~5分鐘。

6.引導學童將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

7.引導學童分配角色,並做簡單的排練。

活動二:

演出與欣賞──驚奇行動劇

1.教師引導各組做好演出準備工作。

2.每一組上臺表演時,臺下的學童要安靜並仔細觀賞,以尊重臺上的學童。

3.表演的形式不必太過要求,只要能夠表達創意的內容即可。

4.每一組表演結束後,教師引導臺下的學童說出表演者的特色與優點,如:

是否看出臺上同學演出的關卡是什麼?

是否發現有創意的點子?

5.教師總結與說明。

3

演出所需相關道具。

表演評量

發表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環境教育】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性別平等教育】1-2-2了解兩性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十週

貳、大自然奇遇記

一‧玩具奇遇記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1.能發表個人想像的內容。

2.能組織想像內容並製作「冒險地圖」。

活動一:

導入活動──創意思考

活動二:

展開活動──圖例說明

配合課本之「冒險地圖」圖例,教師說明繪製奇幻世界大冒險的地圖。

活動三:

創作活動──繪製「冒險地圖」

1.教師發給每人一張四開圖畫紙,將畫紙以「直式對摺」後剪下,並用膠帶將二張紙以「橫式銜接」黏貼好。

2.讓學童用鉛筆先規劃並畫出地圖之路線,以及設立考驗關卡之位置。

(提示學童路線愈複雜則想像內容及關卡內容都會隨著增加,避免貪心而增加繪製時間與難度。

3.教師務必提醒學童,在地圖中設定之獎懲條件必需合理適度,不可強人所難。

4.根據路線,開始畫出各種想像內容並加以彩繪完成。

活動四:

體驗活動──冒險地圖之互動遊戲

1.鼓勵學童儘可能玩過全班每位同學的「冒險地圖」

2.讓學童以自由互動方式,開始實際體驗一下「冒險地圖」遊戲。

活動五:

欣賞與討論活動──推選代表作

1.請學童互相提名推選出「最驚險刺激的」、「最容易過關的」、「最難過關的」、「內容最豐富的」、「繪製最精美的」等作品。

2.將被推選出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師生共同欣賞與討論為何該作品會得到該種獎項?

3

1.教師:

四開圖畫紙。

2.學生:

剪刀、膠水、彩色用具。

作品評量

表演評量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環境教育】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性別平等教育】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第十一週

貳、大自然奇遇記

二‧傾聽大自然

1-2-1探索各種媒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

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