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920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蔬菜基地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设施蔬菜基地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五、生产工艺流程

六、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七、项目建设内容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环境保护

十、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十一、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附表:

1、投资概算表

2、单座日光温室投资估算表

3、单座日光温室生产投资估算表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xxxx设施蔬菜基地示范园

(二)建设单位:

(三)建设地点:

xxxx大营乡

(四)建设年限:

2009年9月—2009年11月

(五)建设规模

1、日光温室群建设:

建设(90m×12.5m×4m)日光温室46座,占地120亩。

2、配套水利、道路建设:

新打170米机井一眼,铺设4m宽水泥路面1500m。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383.4万元。

1、新建日光温室46座,占地120亩,投资234.6万元。

2、当年生产投资55.2万元。

3、园外道路硬化1500米,投资36万元。

4、铺设8m宽水泥路面400m,投资20万元。

5、办公设施300平米,投资18万元。

6、150米深机井一座,80kva变压器一台,投资16万元。

7、租地120亩,每亩300元,投资3.6万元。

资金筹措

1、国家补贴180万元

2、银行贷款100万元

3、自筹103.4万元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无公害鲜菜138万公斤,实现产值179.4万元,扣除成本55.2万元,年实现经济效益124.2万元。

项目区农民收入会大幅度提高。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

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县蔬菜栽培技术水平,调节粮经比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蔬菜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保障市场蔬菜供给,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蔬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蔬菜的生产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路径。

当前我县蔬菜生产正面临起步到腾飞、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能迅速促进我县设施蔬菜生产的换代升级步伐,全面提升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培育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能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创立蔬菜新的品牌,拓展我县农业新领域,示范和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标准,从而提升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蔬菜生产领域的差距。

蔬菜产业的效益是传统麦油生产的10到15倍,现代农业园区又是非设施蔬菜效益的5-10倍,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既能大幅度提高蔬菜光能利用率,又能快速提高农民收入,为实现农民增收创造了现实条件。

3、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规模效益与我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省市内蔬菜生产局限于单家独户或少数农户联合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按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监测,规模效益不明显,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适度规模化发展,对提高我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

(二)可行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农业发展基本要求,也符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署。

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环保的具体要求,更是实现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同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基础性的建设,符合国家财力支持的方向,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建设示范园完全符合国家对农业的有关政策和投资方向,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县政府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蔬菜生产十分重视,在该项目的建设上,从立项、资金、规划、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县政府承诺在每亩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再给与以下扶持:

一是从山东寿光每年花8万元聘请一名专职技术员,并由县农技中心负责项目的日常技术支持;二是对建设设施大棚的农户贷款实行两年贴息;三是由县农业局扶持5万元,用于机井建设;电力部门承诺减免有关费用为示范园架设变压器;四是通向示范园的水泥路已申报列入通村公路十二五规划,目前正在争取提前建设,建成后将使大枣路与大营西线连为一体,极大方便生产运输。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蔬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内外市场每年需要大量的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绿色蔬菜,仅西安、宝鸡每年需要3亿公斤无公害鲜菜,而西安、宝鸡周边老蔬菜区正在逐步变为城区,无公害鲜菜缺口很大,园区年产鲜菜138万公斤,仅占西安、宝鸡鲜菜需求的0.46%,市场潜力很大,预计10-20年内,供不应求。

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发展方向,可以显著提升我县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满足省内外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选址原则

(1)光照充足,避风向阳,排灌方便。

(2)地理位置适中,用电方便。

(3)交通便利。

(4)水井具备。

(5)通讯发达、信息传输便捷。

(6)按照无公害蔬菜基地要求选址。

2、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

项目区资源丰富,项目所需用水、用电、用地均有保证,农民科技意识强,对现代农业有学习和掌握的要求。

(2)水、电力:

项目区生产生活用水正常,水量富集,符合国家饮用水及农业用水质量标准,完全能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建园区要有10KV高压架空电线通过,电力充足。

(3)交通运输:

水、电、路、通讯畅通。

项目实施后可全面辐射周围县区。

(4)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项目单位拥有一批懂管理、有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经验和业务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可为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于都县段屋乡千亩商品蔬菜基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

于都县段屋千亩商品蔬菜基地建设

2、承办单位概况:

段屋乡地处于都县北部,距县城32公里,下辖9个村,该乡地势平坦,水利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3、拟建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胜利村和高峰村

4、建设内容与规模

(1)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电、路和大棚膜架的搭建及沼气建设。

(2)建设规模:

2000亩(其中首期开发1000亩,第2期开发1000亩,每期开发按30%设施栽培,70%露地栽培规模进行)。

5、建设年限:

二年

6、概算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3848万元

7、效益分析:

第三年达产达标可获利646.4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是保障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农产品。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需要,临近城镇的菜地大部分被征用,导致蔬菜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县每年要从外地运入数十万担蔬菜来充实市场,菜价高扬。

为此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议案要求尽快在周边乡镇建立蔬菜基地,以此来平抑物价,以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2)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茬次多、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

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对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2、建设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

于都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在1420—1650毫米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6℃,有效积温6320℃,历年无霜期305天,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特点。

气候条件适宜于各类蔬菜的生长发育。

蔬菜种植基地范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资源充沛,基本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2)交通运输便利

于都段屋千亩商品蔬菜基地地处323国道旁,距县城仅25公里。

于都是江西通往沿海港口、经济特区及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必须之地,距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省会南昌等地均在10小时左右即可通达,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3)优惠政策配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蔬菜生产一直相当重视,把“菜蓝子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江西省立足省情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富育农民。

赣州市多年来一直把蔬菜生产列为重点发展的市级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于都县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商品蔬菜生产列入县“一主七优”的优势特色产业。

同时对规模生产、开发种植1000亩以上的,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00万元,其中露地栽培奖300元/亩,大棚栽培另奖500元/亩,如有自动喷灌设施另奖300元/亩。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2000亩。

分二年实施,其中首期开发1000亩,第二年开发1000亩,每期开发按30%设施栽培设计。

2、产品方案:

以时鲜蔬菜为主,引进部分外地名优蔬菜新品种,开发厥菜、香椿等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新品种。

第四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技术方案:

蔬菜基地围绕无公害栽培模式进行生产,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农业厅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实施,以有机肥、沼液肥为主,采取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商品肥的使用次数和数量;在病虫防治上,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工艺流程:

苗床整地—种子消毒浸种—播种育苗—大田整地—土壤消毒—小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分级—市场销售。

3、主要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一个,主要设备有: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气质联用仪、氧磷检测器、纯水机、超声波清洗器及有关器材和试剂。

(2)沼气池建设按每20亩建一只6立方米沼气池计共计100只。

(3)修建渠圳排灌系统。

(4)镀锌管骨架大棚1800只,长寿无滴农膜6万公斤。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项目总投资:

3848万元

其中

(1)水、电、路基础设施费5000元/亩×2000亩=1000万元

(2)沼气池100只×2000元/只=20万元

(3)大棚骨架、大棚膜、安装费、运输费18000元/亩×600亩=1080万元

(4)蔬菜种子、农药200元/亩×2000亩=40万元

(5)肥料1500元/亩×2000亩=300万元

(6)劳动工资、管理费用、按产值的40%计算:

400万元

即:

第1年1000亩×10000元/亩×40%=400万元

   第2年1000亩×10000元/亩×40%=400万元

(7)劳动用具、植保器械等20万元

(8)办公场所、住所100万元

(9)土地租金2000亩×600=120万元

(10)灌溉电费18万元

(11)不可预见费:

3498万×10%=350万元

2、流动资金估算:

按第一年投资1000亩+10%不可预见费用:

2463万元

即:

(1)水、电、路基础设施费5000元×1000亩=500万元

(2)大棚膜架18000元/亩×600亩=1080万元

(3)沼气池100只×2000元/只=20万元

(4)蔬菜种子、农药200元/亩×1000亩=20万元

(5)肥料1500元/亩×1000亩=150万元

(6)劳力工资、管理费用1000亩×1000元/亩×40%=400万元

(7)灌溉、照明用电费9万元

(8)土地租金:

1000×600元/亩=60万元

(9)不可预见费用:

224万元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3648万元

2、政府政策性补贴200万元

第六章、效益分析

1、销售收入估算:

第1年露地栽培700亩×5000公斤/亩×2元/公斤=700万元

设施栽培300亩×6000公斤/亩×2.4元/公斤=432万元

合计:

1132万元-(15%运销费、损耗)169.8万元=962.2万元

第2年露地栽培1400亩×5000公斤/亩×2元/公斤=1400万元

设施栽培600亩×6000公斤/亩×2.4元/公斤=864万元

合计:

2264-(15%运销费、损耗费)339.6=1924.4万元

第3年达产达标与第2年相同,销售收入为1924.4万元

2、成本费用估算

第1年

(1)水、电、路基础设施费5000元/亩×1000亩=500万元

     

(2)沼气池50只×2000元/只=10万元

     (3)大棚架膜300亩×18000元/亩=540万元

     (4)蔬菜种子、农药200元/亩×1000亩=20万元

     (5)劳动工资等400万元

     (6)肥料1000亩×1500元/亩=150万元

     (7)劳动工具植保器械10万元

     (8)办公场所100万元

     (9)灌溉、照明电费9万元

     (10)土地租金:

1000×600元=60万元

合计:

1799万元

第2年

(1)水、电、路基础设施费5000元/亩×1000亩=500万元

         

(2)沼气池50只×2000元/只=10万元

     (3)大棚架膜300亩×18000元/亩=540万元

     (4)蔬菜种子、农药200元/亩×2000亩=40万元

     (5)劳力工资800万元

     (6)肥料2000亩×1500元/亩=300万元

     (7)劳动工具、植保器械10万元

     (8)灌溉、照明电费18万元

(9)土地租金2000亩×600元/亩=120万元

合计:

2238万元

3、利润与税收分析

第1年:

销售收入962.2万元-成本费用1799万元=-836.8万元

第2年:

销售收入1924.4万元-成本费用2338万元=-413.6万元

第3年:

销售收入1924.4万元-成本费用1278万元=646.4万元

第4年:

销售收入1924.4万元-成本费用1278万元=646.4万元

4、投资回收期四年

(二)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可为沿海发达城市提供新鲜的蔬菜产品,为社会提供500余人的就业机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七章、结论

本项目科学预测,合理分析,认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回收期短,经济效益良好,对促进我县的蔬菜产业发展有着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可行性报告确定的实施方案合理可行,建议立项建设。

文成镇千亩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基地及保鲜加工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玉山县文成镇千亩大棚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及保鲜加工

(2)项目性质:

公司+基地+农户

(3)项目实施人:

在省内外从事多年蔬菜种植技术骨干及营销能手

(4)项目经营场所:

文成镇万亩园田化项目区内

(5)项目投资规模:

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万元,生产基地投资400万元。

(6)项目目的:

组建新型、高效、环保、技术全面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及营销公司,在大棚蔬菜基地培育辣椒、茄子、黑色小黄瓜、豌豆等高品质蔬菜,由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向省内外市场,以实现优质农产品上台阶、上规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进程。

二、市场调查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饮食需求将出现很大的变化,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本项目正是顺应这一消费时尚,组建公司推出无公害蔬菜投放市场,在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后,我们认为,本项目具有扎实的市场基础,省内外市场需求量大,销售渠道畅通,具体表现在:

(1)通过在上海、浙江、福建等省考察,主要大中城市都建有无公害蔬菜批发大市场,特别是本项目投资开发的黑色小黄瓜、豌豆等无公害蔬菜销量更大,价格更高。

(2)闽、赣地区的许多大中城市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同类高品质蔬菜高于沪、浙一带,且吞吐量相当大。

由此可见,本项目市场条件好,销售渠道畅通,具有扎实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1、必要性

①本项目投资能有效地幅射和带动文成镇发展高效农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公司增效,它可以模范地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我镇大规模展开。

②本项目投资不仅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增加社会效益,而且可以增加就业人员200人。

2、有利条件

①本项目建设场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7.5℃,积温5565.9℃,年平均无霜期259.5天,年平均降雨量1840.9mm,日照对数1881小时,平均相对温度78%,适宜种植黑色小黄瓜、豌豆等高品质蔬菜。

②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承建地是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区,现已建成连片万亩“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环境美”的园田化区,为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③环境优美:

项目区离县城只有5公里,320国道横穿境内,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无污染,是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理想场地。

④技术力量雄厚,这是聚集着原县农科所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农艺师,具有丰富的小黄瓜、豌豆等其他优质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民工,劳动力资源丰富。

3、制约因素

培育高品质蔬菜基地涉及面广,投资线长,基地上的广大农工接受种植和管理技术的能力不一,公司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培训。

四、项目建设的规模、目标

(一)规模

本项目共建设大棚2003个,其中建设控温大棚(A棚)2个,用于培植优良种苗,建设钢管大棚2000个,用于种植黑色小黄瓜、豌豆等高品质蔬菜。

(二)目标

本项目计划10个月全部完成,可按如下步骤合理安排

1月-2月落实计划,租赁土地。

3月-6月筹措资金,建立大棚。

6月-10月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市场调查。

五、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

①租赁土地10万元;

②控温大棚3个10万元/个30万元;

③普通钢管大棚2000个2500元/个约500万元;

④技术引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设计费10万元;

⑤办公用房50万元;

⑥保鲜及加工设备400万元。

六、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资种植无公害蔬菜质优、价格合理,产品附加值高,据市场调查,本项目种植的小黄瓜、豌豆、辣椒、茄子其国内平均售价分别在2.35元/公斤,2.20元/公斤(豆角),2.7元/公斤,2.05元/公斤,在本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中,产品售价取三种蔬菜国内售价的加权平均售价2.41元/公斤,年产量按500万公斤计算,年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年利润可达450万元,还有农产品保鲜及加工,使农产品增值,估计三到四年即可收回成本。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规模适中,市场前景广阔,见效快,偿还期短,经营风险较小,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较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见,本项目是可行的。

武隆县弹子山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我县已被列为市级无公害反季蔬菜生产基地,在全市无公害反季蔬菜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武隆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出发,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已成功建立了木根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并创立了“仙女山”牌无公害蔬菜品牌。

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县高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也是保障重庆及周边等地市场秋淡季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

为了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反季蔬菜的生产规模和建立更加完善的蔬菜营销体系,我县拟建立弹子山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全县幅圆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426个行政村,2689个农业社,农业户数10.14万户,农业人口35.9万人,农业劳动力19.97万个,耕地面积52万亩,其中田12.5万亩,土39.5万亩,人均耕地1.44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山区农业县。

县内具有良好的水陆运输和通讯条件,乌江航道、国道319线和在建的渝怀铁路、渝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全县年降雨量1082.2mm,年均温17.9℃,年均日照1121h,海拔160~2033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拟建项目区覆盖兴顺、和顺、白马、白云等4个乡镇,24个村,158个社,农户5214户,农业人口18454人,其中:

贫困农户2256户,6682人。

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相距20~40km。

该片海拔1000~1600m,年均温10~12.5℃,昼夜温差大,为春延后、秋提前的反季蔬菜生产提供了条件。

其境内植被保护完好,土质肥沃、深厚,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病虫害发生少,蔬菜品质细嫩,堪称“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生产宝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蔬菜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同时蔬菜生产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县,县委、政府己将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列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项目。

同时,该项目也是我县高山地区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

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位于我县仙女山片的木根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己成为重庆市最大的秋淡蔬菜供应基地,在重庆主要的蔬菜批发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

在保障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菜蓝子等作用十分巨大。

   在我县,海拔在1000—1600米的高山,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可以说在这一海拔高程的土地资源在重庆市境内我县是最富有的。

它远离城市,无城市污染,无工业污染,在这一片大自然所赐予的土地上,繁荣的畜牧业为菜农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农家肥,工业无机肥在这里极少施用,良好的纯天然环境,使得在其它蔬菜基地上存在的蔬菜病虫害在这里极少发生。

相对的说,种菜效益在这里最能得到体现。

农民的种菜激情十分高涨。

反季节、无公害在这里最为实在。

受地域的限制,原有的木根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基地规模较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更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为此,我县规划在弹子山一带建立10000亩的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

它包括兴顺、和顺、白马、白云等四个乡(镇)所属海拔在1000—1600米区域。

该基地除具有仙女山基地所具有的良好条件外,交通更为便捷,原国道319线穿越其间,到重庆的路程要比木根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缩短80公里,减少了蔬菜销售的运输成本。

    鉴于前述我县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良好的交通通讯条件、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我县现有无公害反季蔬菜生产的现状出发,特别是农业基础条件差、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市场网络不健全的实际,寻求更大发展、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是必要和可行的。

    三、项目建设规划和内容

    基地设在弹子山一带的兴顺、和顺、白马、白云等4个乡镇,总面积10000亩,其中兴顺乡4000亩、和顺乡4500亩、白马镇1000亩、白云乡500亩。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及推广、生产技术培训和市场网络的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田形调整2000亩、灌排沟渠11km、蓄水塘池12口、人行便道20km等内容。

品种结构调整是我县反季蔬菜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

计划引进适宜的优良蔬菜品种10个,同时,加强生产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种植模式,为提高生产水平、质量和效益提供有效保证。

搞好市场网络的建设是向产业化发展、拓宽市场的必要环节。

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基本农田建设120万元,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40万元,技术培训10万元,市场网络建设30万元。

    四、项目投资概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