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267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晏子治东阿 》教学案.docx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晏子治东阿》教学案

  【教学目的】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2.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

  D、便事左右。

便:

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

为动用法。

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属:

同“嘱”

  G、并曾赋敛。

曾:

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

与:

参与,干预。

  二、

  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

  三、

  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D、便事左右。

便:

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

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

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

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

拜两拜。

  

(1)

  重点词语。

  数之:

责备。

  大诛于子:

责罚。

  属托:

走后门。

  货赂:

钱财。

  权家:

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

内通纳,纳税。

  辟:

通“避,退避。

  (3)

  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

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

使动用法,使……受利。

  (4)

  人物形象:

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5)结构:

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翻译: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

“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

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向你身边的人讨好说情,不送钱财;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

如今我治理东阿,首先讨好你身边的人,给他们送钱财,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来)逢迎讨好你左右的大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

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

“您还是勉强坚持去治理东阿吧。

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你的政务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

“子之治东阿也!

甚善矣,”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屡次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D、便事左右。

便:

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

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

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

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

拜两拜。

   33、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2分)

   

(1)寡人将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

(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B、

(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c、

(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D、

(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34、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2分)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B、②③④c、③⑥D、②⑤

   3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

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

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

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

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

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31、A,(考察实词用法,数:

动词,责备。

  3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3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

(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

(20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

(5)是晏子的业绩。

))

  《晏子治东阿》教案2

  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

  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

  2、弄清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理清教学设计>脉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了解情节: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

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

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齐景公召见说:

“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

”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

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三、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

责怪

  c、仓库少内。

内:

交纳

  D、便事左右。

便:

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死:

为动用法。

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属:

同“嘱”

  G、并曾赋敛。

曾:

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

与:

参与,干预。

  四、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五、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结构:

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宴子治东阿

  前:

民无饥者――好,被责备

  后:

饥者过半――差,受恭贺

  人物形象:

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七、拓展思考:

  :

景公为什么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偏差呢?

  明确:

齐景公只听信近臣对晏子的评价,导致他在评价晏子时出现了失误,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评价人要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

  2:

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式好不好?

  明确:

晏子的此次劝谏是以东阿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危、甚至是践踏国家的法律为代价的,实在是难以恭维。

事实上他是很能言善辩的,为何不用己之所长去劝谏景公呢?

  知能提升

  一、基础知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

  数:

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

以……为罪

  c.避贤者之路

  避:

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

感谢

  解析:

选D谢:

意思应为“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解析:

选c古今都是“水泽池塘”的意思。

  A.文中意为:

更换行事的方法。

今意为:

改变行动的趋向或路线。

B.文中意为:

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

今意为:

泛指一般的仓库。

D.文中意为:

不接纳。

今意为:

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二、审美探究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不复与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

  ①景公迎而贺之曰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之

  ①今臣之治东阿

  ②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c矣

  ①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D与

  ①寡人不复与焉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解析:

选D两个“与”分别意为“干涉”和“结交”。

  A.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

B.两

  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

不译。

c、两个“矣”都是语尾助词,译为“啊”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①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②③⑤

  解析:

选B此题应该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

  ①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请求。

③是景公称赞晏子的话。

④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故意采用的错误做法。

⑥是晏子治理东阿的业绩。

所以只有②和⑤正确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

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凋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沦,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为“东阿王”、“无复与焉”,也不能动摇他“乞骸骨”、“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晏子再没有为景公效力。

  解析:

选D

  景公并没有封晏子“东阿王”,是否继续再为景公做事,教学设计>也没有明确交代

  8.翻译

  

(1)“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以前我治理东阿的时候,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

  

(2)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解析:

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

“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照,及之康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

“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

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

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

  ①任器:

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

艰难的样子

  ③乐:

喜欢、乐意

  ④康:

大路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

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

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

赶上

  D.委之百姓

  委:

任命

  解析:

选D委:

交给,送给

  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  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  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析:

选D乃:

均为于是

  A.  前一个见:

表示对自己怎样,后一个见:

看见,B. 前一个已:

停止,后一个已:

已经c. 前一个之:

到,后一个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解析:

选c④描写的是景公。

⑤不能表现晏子怎样,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解析:

选B不能说景公从谏如流。

  译文:

  齐景公时,阴雨连绵,连下了17天。

景公不以为然,成天在宫中纵酒欢宴。

晏婴请求开仓赈济灾民,多次恳谏,得不到景公的应允。

景公命令近臣柏遽巡视国都,收罗能歌善舞的人。

晏婴听说后,很不高兴,把自己家里的存粮,分配给灾民,把装粟米的容器,放在田间小路上(任凭灾民们用取)。

(做完这些事情后)晏婴徒步去拜见景公,对他说:

“连绵阴雨下了17天了,房倒屋塌的,一乡之中,就有几十家人家;断炊断粮的百姓,一里之中,就有好多户。

许多百姓年老体弱,挨冻受寒不能得到粗布短衣遮体,肚子饥饿不能得到糟糠之食果腹,生活艰难无处可逃荒要饭,四下环顾无人可诉说艰苦。

可是您不体恤(百姓的艰苦),日夜饮酒,命令在国都内不停搜寻歌女乐工。

您养的马,吃的是国库里的粮食;狗吃牛羊肉,吃得饱饱的;达官贵人的仆妾,有吃不完的粮食和肉。

狗马室妾享有的,不是太丰厚了吗?

庶民百姓得到的,不是太微薄了吗?

所以乡里他们处境困厄、忍饥挨饿无处诉说自己的苦难,就不喜欢自己的国君了。

我随百官,使百姓饥贫到极点而无处可告,又让您沉溺于醉酒欢宴,忘记自己的职责,我的过错太大了!

”说完,便恭敬地向景公施礼,请求自己离开朝廷。

于是,便快步离开了宫殿。

  齐景公在后边追赶他,路上泥泞不堪,行路艰难,没有赶上。

景公便催促车辆,赶到晏婴家里。

晏婴已经把家里的粮食、器具都送给饥民了。

齐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婴后,连忙下车,跟在晏婴身后说:

“我有罪,先生抛弃了我而不援救。

我没有俭仆的美德让您屈从,难道先生还不顾及国家百姓吗?

希望先生能多帮助我,我愿意奉献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百姓。

拿出多少来赈济,完全听从先生的吩咐!

”齐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婴拜谢(得到了晏婴的谅解)。

晏婴这才是回到朝廷(组织起救灾赈济工作),他命令主管粮食的官员去巡视流离失所的人家,对有纺织工具、原料而缺粮户,让他们有一个月粮的粮食储备;对无纺织工具的缺粮户,给一年粮;对没有积聚柴薪的百姓,给柴草、木椽,让他们足以度过汛期。

让柏遽巡视,家中房屋不能挡雨的人家,给他们钱。

国都以上赈济,限定三日内做完;超过时限的官员,按不执行命令治罪。

  齐景公走出深宫,减少吃肉,撤去酒宴。

三天后,官吏们报告已经办妥了赈济灾民的事:

贫困百姓有17000家,用去了97万钟粟米,薪橑13000乘。

房倒塌的有2700余家,用金3000斤。

赈灾结束后,齐景公才回寝宫减膳就食,不张琴瑟,不摆钟鼓(以示体恤灾民)。

那些左右巧言善辩的人和用歌舞使国君(只顾)娱乐(而忘记职责)的人,被晏婴遣散。

  全文译注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

“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

  今

  子

  治

  而

  乱,子退而自察

  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如今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对曰:

“臣请改道易行而

  治东阿,三

  年

  不

  治,臣请

  死

  之。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许之。

  于是明

  年

  上

  计,

  景公迎而贺之曰:

景公答应了他。

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

  “甚善矣!

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

“前臣之治东阿也,

  “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

“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

  属

  托

  不行,货赂不

  至,陂池之鱼,以

  利

  贫

  民。

  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当此之时,民

  无

  饥,君反以

  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

  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

  货

  赂

  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

  事

  左

  右,

  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你身边的近臣,

  陂池

  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

  半

  矣,

  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

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

  君乃反

  迎

  而

  贺。

  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臣

  愚不能复

  治东阿,愿

  乞

  骸

  骨,避

  贤者之路。

  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