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341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docx

0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练习

第三章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2.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4.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5.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软弱性B.动摇性C.妥协性D.不彻底性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双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这一原则是()

  A.党指挥枪B.官兵平等

  C.拥政爱民D.一切行动听指挥

1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A.正确的革命道路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D.崭新的奋斗目标

6.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8.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9.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中“民族的”是指()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这些基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  

1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4.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艰苦奋斗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做出的巨大贡献?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资料来源: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三联书店1984年版(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材料2:

人类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二种:

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坏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他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所自然演成的。

……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

——资料来源:

《陈独秀文章选编》(中)

材料3:

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

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

……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

……第一,他们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凡抗日者皆吾友,降日者皆吾敌”的简单真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于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为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摩擦和裂痕。

——资料来源:

王明:

《挽救时局的关键》,载1937年12月27日《长江日报》。

材料4: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资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资料来源: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

材料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资料来源: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56~1359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三,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地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

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资料来源: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请回答:

请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D4.D5.A6.C7.B

8.B9.B10.A11.A12.A13.C14.A

二、多项选择题

1.CD2.ABC3.ABD4.AC5.BCD6.ABC7.BD

8.ABD9.BC10.ABC11.AC12.AC13.ABCD14.ABD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3.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首先,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反映了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即“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忽视了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变化,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的作用,贬低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他认为,国民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其前途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无产阶级只能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这是导致他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成功的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虽然历经第五次反围剿,长征的失败,但仍然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先后进行了三反、五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工作,并于1953年制订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中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