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374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6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21年频频登上热搜。

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

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21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

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

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

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

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

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

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

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

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21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

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

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

而小朋友扮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

在互动中,快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

构建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

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

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

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

节目播出时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

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

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

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

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之中。

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再是被叙述的主体。

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的新途径。

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

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

《相遇》中,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

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

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

于是,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

这部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

B.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

C.《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情。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2.下列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横线上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设置:

构建电视镜头语言B.节目效果:

点燃观众参与热情

C.节目设置:

构建实时互动场景D.节目效果:

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的节目拍摄地。

B.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依旧不同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入人海的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5.有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象值得研究借鉴。

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呢?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

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

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

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

苏轼曾这样赞美: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

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

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

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

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

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

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

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

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

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

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

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

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

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

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

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

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

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

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

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

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

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润熨帖的感受熨帖:

舒服痛快

B.氤氲而出氤氲:

烟雾云气浓郁

C.徜徉行止徜徉:

徘徊,心神不宁

D.多个领域中的翘楚翘楚:

杰出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8.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

请简述理由。

9.文章最后一段说:

“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

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

(1),在上之所贵;道

(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

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

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

(1)辔:

缰绳,这里指关键。

(2)道:

同“导”。

(3)分:

指合理分配。

(4)备官:

任用官吏。

(2)古人云:

“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

”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

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

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

(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

武帝及简文

(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

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

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

“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此事亦足为鉴戒。

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

(1)苦空:

佛教语。

(2)简文:

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

(3)孝元帝:

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

(4)宰衡:

指宰相。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得之得:

找到

②不足以应敌以:

用来

③故祸不萌萌:

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使:

任用

⑤故尧、舜率天下以仁率:

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尚:

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挚:

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庙略庙:

朝廷

A.①⑦B.②⑧C.③④D.⑤⑥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蔽汝恶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能备患于未形也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下之所行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13.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著阅读

14.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

①子曰:

“,鲜矣仁。

”(《论语·学而》)

②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子曰:

“君子,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③子曰:

“君子,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15.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

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

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1)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

(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3)谁倚舵楼吹玉笛?

斗杓寒挂屋山头。

(4)

注释:

(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

黄介,字几复。

(2)涴:

污染。

(3)初平:

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叔度:

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4)斗杓:

指北斗星。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7.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

(1)发药:

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五、情景默写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

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③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

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④高一

(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

“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六、语言表达

2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

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

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

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又由于那么B.虽然又由于因此

C.虽然并且但是因此D.如果并且但是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七、微写作

21.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200字。

①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

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

要求:

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袁隆平中国女排园林工人

②一部好小说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

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

③2021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

请任选其中某一场景,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观看阅兵仪式时的真切感受。

要求:

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八、命题作文

2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建国初期流行语:

铁人王进喜、原子弹、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流行语:

吃螃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爱拼才会赢

近几年流行语:

创客、5G、砥砺奋进

流行语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现象,是社会时代的观察哨。

流行语展现了时代的风貌、一代人的风貌;流行语体现了时代变化、国家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我看流行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一首歌唱道:

“追梦的路就像在逆水行舟,一路艰辛收获一路朋友,一步一步伴我勇敢向前走,哪怕波涛汹涌绝不退后,朋友多了路好走。

其实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民族,追梦的路上都少不了朋友。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

请以“朋友多了路好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

(1)首先须考虑文化符号内涵本身因素(如:

情感内涵深情真挚;风格通俗质朴;堪称艺术精品等),挑选这样的文化符号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2)借助外力助推流行:

借助媒体的制作、策划、传播,吸引人们关注并进行传播;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主题活动,快闪活动),加强与大众互动,推广这种文化符号;通过电影、歌曲、广告等独特的诉说方式(或建构与大众互动的场景),打破各种圈层,激发大众强烈的共鸣。

(3)融入时代元素和普通元素:

融入时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热度,助推流行。

注意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或普遍情感),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便于大众接受和体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

B项,原文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

“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