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402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docx

八年级复习提纲下

第七章力力与运动

一、力(F)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注:

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单位:

牛顿(牛)符号:

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6、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弹力重力

(一)弹力

1、弹力:

由物体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原理:

它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的性质制成的

(3)使用:

使用测力计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测量范围;再要看清刻度板上的分度值和单位;然后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进行调零;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轴线的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对应刻度线垂直。

(二)重力(G)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方向是。

2、大小:

与物体本身质量成正比,即G=mg,其中g=9.8N/kg,读作9.8牛顿每千克,其物理意义是:

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3、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利用:

制成铅垂线检测是否竖直;制成水平仪检测是否水平。

4、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上(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5、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叫做万有引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6、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质量相同,而重力不同。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大量事实经验,经过合理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

5、对“惯性”需注意: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所有固体、液体、气体不管物体受力还是不受力,运动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都是错误的。

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四、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只要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5、分力和合力的关系: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大小:

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F=F1+F2)

(1)同方向

方向:

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大小:

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F=F大-F小)

(2)反方向

      方向:

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五、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当表面受到的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三种摩擦:

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5、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如车胎、鞋底的花纹,车胎绑上防滑链;

②如把松开的皮带张紧,用力握住车把;

③如急刹车时,车轮只滑不滚

6、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如给机器轮轴加润滑油;

②如松开刹车;

③如搬重物时,在下面垫上几根滚木;

④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且指向被压物体的力。

2、作用点:

作用在被压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3、方向:

垂直指向受力面(支持面)。

4、大小:

压力可由重力,其它任何力,甚至合力产生,只要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

二、压强(P)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P=(S—为两个接触面较小的一个面。

3、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

4、压强为1Pa的物理意义:

1m2面积上受到1N的压力。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压力与压强:

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不同的。

四、液体压强

1、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2、公式:

P=ρ液ghh—指液体内某一点到液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的垂直距离。

3、应用:

(1)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特点:

连通器只盛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的高度相等。

(2)船闸:

利用连通器原理建造。

五、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1)产生原因:

由于空气受重力而产生。

(2)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

(1)托里拆利实验得出大气压的值。

(2)气压计: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3)1个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大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六、固体、液体的压强公式。

1、压强定义的公式P=F/S是普遍使用的公式,使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2、P=ρ液gh只使用密度均匀液体压强的计算,它是P=F/S的推导式。

(特殊地,如果知道水银柱的高度h,可以用P=ρ银gh来计算大气压强)

3、压力和压强计算的一般步骤:

(1)求容器(或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

先用F压=G容+G液(或F压=G物)计算压力;再用P=F/S计算压强。

(2)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可先用P=ρ液gh计算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有时也可以是上述计算的逆过程,即先求F=PS,再计算P=ρ液gh。

(综合运用P=F/S和P=ρ液gh或F压=G容+G液和P=F/S解题,应认真审题分先后)

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第九章浮力

一、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1、方向:

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浮力的测量:

F浮=G物–F示

4、产生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压力与向下压力之差,即浮力。

F浮=F向上-F向下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2)表达式:

F浮=G排,或F浮=m排g,或F浮=ρ液gV排

三、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1)比较F浮和G物;

(2)比较ρ液和ρ物。

(1)上浮:

F浮>G物,或ρ液>ρ物

(2)漂浮:

F浮=G物,或ρ液>ρ物

(3)悬浮:

F浮=G物,或ρ液=ρ物

(4)下沉:

F浮<G物,或ρ液<ρ物

2、浮力的应用:

潜水艇、轮船、热气球、飞艇、密度计。

四、浮力计算的方法:

1、称量法:

F浮=G物-F示

2、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3、平衡法:

F浮=G物(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4、原理法: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

4、功的单位:

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

二、功率(P)

1、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公式:

4、单位:

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

换算:

1kW=103W 1MW=106W 。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

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

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小钢球 方法:

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观察小钢球能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②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

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

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③得出结论:

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机械能守恒:

如果只有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总和不变。

 注意:

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

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②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不光滑,有阻力”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4)水能和风能

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2、

五要素:

①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画力臂方法: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实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用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杠杆自重不影响杠杆的平衡,方便的从杠杆上测出力臂。

3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公式:

F1l1=F2l2也可写成:

F1/F2=l2/l1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

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

F=G物S=h

2、动滑轮:

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a)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S=2h

b)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F=(G物+G动)S=2h

3、

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的省力及其它情况:

a)

滑轮组竖放:

省力情况:

(绳重、摩擦、滑轮重不计)

F=(G物+G动)(绳重、摩擦不计,n--与动滑轮接触绳子的段数)

物体提升高度h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

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物体移动速度h物的关系:

b)滑轮组横放(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省力情况:

F=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与物体移动距离S物的关系:

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物体移动速度V物的关系:

4、组装滑轮组方法:

①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段数。

②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③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5、轮轴和斜面都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如盘山公路。

三、机械效率

1、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有用功(W有用):

针对做功的目的所做的功(或机械对重物所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

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或克服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所做的功)

总功(W总):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W总=W有用+W额外)

3、公式:

注意:

(1)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2)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3)机械效率由两个因素决定。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斜面的机械效率:

(1)滑轮组竖放:

①计G动和f:

②不计f,计G动:

(2)滑轮组横放:

6、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练习:

1、补全下列杠杆的五要素:

 

2、找最小力,使杠杆在该位置平衡

3、使杠杆水平平衡时,画出在A点施加的水平方向的力。

 

第3题

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