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449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出版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编辑出版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出版学.docx

《编辑出版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出版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编辑出版学.docx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

第一章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和行为原则

第一节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

系统性(整体性,等级观念,变动性)

第二节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属性

一、编辑行为的共性:

1.角色的双重性

2.文化的再创造性

3.意识的超前性:

预测未来的依据——社会发展趋势,文化发展趋势,大众接受

性,信源提供者的动向

二、编辑行为的个性

1.时间

2.程序

3.对象

三、编辑出版工作的原则

主旋律原则,双效益原则,文化选择原则,遵纪守法

第二章选题策划

围绕着选题展开的信息采集、市场调研、文本论证以及统筹性决策等选题策划:

活动。

第一节选题策划

一、选题策划的重要性——选题失误,一误再误1.选题工作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关键

销售部门提供的选题,有可能延伸版权的选题,“编辑想找而未见过的”选题

2.~~~~是决定编辑出版工作质量与结构模式的前提,直接影响组稿、审稿、编

辑加工等后续工作

二、选题策划的环节

1.信息准备

2.选题构思

(1)保证立意出新——选题设计的领域有哪些新发展,

(2)保证社会效应——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状态以及它与选题的切合度

(3)保证未来竞争力——社会文化需要什么,3.选题论证

价值判断,市场判断,可行性判断

4.选题优化

三、策划的原则

1.服从、服务于出版工作全局

2.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需要大胆引入市场观念

四、填写选题审批表

第二节选题创意

一、创意的重要性

二、创意的类型

从政策导向中找创意,从填补空白中找创意,从高层作者中找创意,从传统文化中找创意,从一流成果中找创意,从重大主题中找创意,从时代需求中找创意,从品牌创新中找创意,从规模宏大中找创意,从版权贸易中找创意。

第三章组稿

组稿工作是整个编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选题不等于就有了好书,只有做好组稿工作,出版好书才有保证。

第一节稿件的来源

自投:

推荐:

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引进:

通过版权贸易或出版交流而获得稿源。

组织:

出版单位根据自己的选题计划,经过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源。

第二节组稿方式与策略

一、组稿方式:

个别约稿,社会征稿,群体集稿

二、组稿的准备:

收集作者资料,制定组稿方案,专业准备,研究选题的具体要求

三、组稿的实施:

选择作者,组稿初期的会谈,审读编写提纲和样稿

第三节组稿的原则——沟通,催化,参谋,服务

第四节组稿的落实

一、签订合同——约稿合同和出版合同

二、“中耕”工作——在签订合同到收到作者书稿为止的全过程中,编辑所做的与书稿有关的种种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给予作者帮助和支持,还要适时催稿。

三、收稿

第四章审稿

审稿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将书稿写就或译好交到出版社后,编辑就开始审稿阶段。

审稿:

对书稿进行审查并提出批评意见,要全面详尽地审读和考察书稿,以便掌握它的全部内容,并进行深入慎重的分析研究,提出准确的实事求是的处理意见。

第一节审稿的作用与方法

一、审稿的作用——编辑工作的中心

决定取舍,优化质量和发现人才

二、审稿的方法——通读,比较,分析,综合

第二节审稿的标准——思想政治性,学术(艺术)性

注意处理三种关系:

坚持审稿原则与出版自由的关系,坚持审稿原则和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坚持审稿原则和个人爱好兴趣的关系

第三节审稿制度

一、三审制

“三审制”:

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和总编辑终审。

责任编辑初审:

对原稿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学术(艺术)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鉴定,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编辑室主任复审:

对初审中的一些重大原则性问题进行审核,以确认初审鉴定是否全面准确,处理意见是否得当。

总编辑终审:

对初审、复审意见的复议和最终裁决,重点是解决初审、复审中遗留下来的重大原则问题。

二、三审制的弊端

没有资格认证,使三审流于形式;忽视了三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责任划分不清;一些外部因素导致执行失灵。

建议:

“编辑资格论证”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匿名审稿制度,建立学术著作出版资讯电子档案。

第五章编辑加工

第一节编辑加工的意义

编辑加工:

编辑对三审通过的书稿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进行的检查、修改、润色和提高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学术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通过编辑加工整理消灭差错,弥补漏洞,规范文字,提高质量。

包括内容加工、文字加工、技术加工、事实材料的核实,以及辅文和图表的编辑加工。

第三节编辑加工的主要方法

认真审读,发现问题;拟订加工方案;先定框架,再定细节;选用色笔,书写端正。

第四节编辑加工的原则与禁忌

一、原则

1.提高书稿质量

2.文责自负

3.尊重作者

4.画龙点睛

5.加工是编辑工作的基础

二、改稿“三忌”

不假思索,信手涂改;随意改变作者的风格;随意修改作者的观点。

第六节书稿整理与发稿

加工发稿的基本要求:

齐、清、定。

齐:

发稿时书稿要齐全,不得遗漏或重复。

清:

原稿字迹清晰、工整,加工得醒目、规矩,易于辨认。

定:

所发的书稿内容要确定,不能存在任何问题。

第六章出版校对工作

第一节校对概述

一、校对的概念

校对:

校对人员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或通读检查,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的工作。

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

稿件之外供复制生产原本用的其他类型的制作底本。

定本:

二、校对的基本功能——校异同与校是非

校异同:

发现校样中一切不同于原稿或定本的地方,并能对其予以订正。

校是非:

发现原稿与定本中的错漏和不妥之处。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发现的原稿与定本中的差错和问题,应作出标记,以质疑形式向编辑提出,订正原稿的是非问题属于编辑的职责范围。

第二节校对工作的程序、方法与制度

一、基本方法

1.对校法:

比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点符号与原稿完全相符。

2.本校法:

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3.他校法:

以他书校本书。

4.理校法:

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做出判断。

5.核红:

通过用新校样与校改样对照,检查校后改版的质量的校对方法。

二、基本制度

1.“三校一读”制度:

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

2.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制度

3.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

4.出版物质量检查制度

第七章图书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概念、内容和原则

概念:

从工艺、艺术角度对书刊的视觉效果的整体构思,包括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

原则:

整体性、艺术性、实用性、效益比差原则(适度原则)

第二节图书的装帧设计

图书开本的选择是图书装帧设计的首要内容。

开本:

表示图书幅面大小的行业用语,也就是书的面积,因为幅面是一定规格的全张纸按不同方法开切出来的。

开本的类型:

大型本(12开及以上),中型本(16—32开),小型本(36开及以上)。

开本的规格:

长,正,特长,大,特大。

主书名页:

是图书的主要识别标志,通常称为“扉页”或“内封”,位于单数页码面,印有完整的书名、著作者和出版者的名称;反面又称为“版权页”,印有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版本记录等。

有些丛书、多卷书、作者数量众多的书等还在主书名页之前设有附书名页。

CIP数据:

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的书目数据,其项目与撰写格式由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

CIP数据印于主书名也背面中部。

版式设计的形式:

古典版式设计,网格设计,自由版式设计(版心无疆界、子图一体性、解构性、局部的非阅读性、字体的多边性)

第八章图书的印刷与装订

第一节图书的印前制作

流程:

稿件的检核、图文输入与存储、图文的计算机编辑加工、图文输出、印版的制作、打样。

印张:

一个印张是指经过印刷的全张纸的1/2。

开本确定的前提下,一个印张的面数与开数相同,页数是其1/2;印张=页面总数/开数。

第九章发行与营销

第一节图书发行的性质

一、图书发行:

发行者将各种正式出版物以商品销售形式由生产单位传送给读者的一系列活动。

基本功能是组织出版物的商品交换,将经过编辑加工并大量复制的作品公之于众。

二、性质:

文化宣传活动,经济活动。

第二节我国图书发行渠道与管理

图书发行渠道:

组织图书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通时所需要经历的线路以及在这些线路上所必然发生的图书所有权转移的经济过程。

我国图书发行的具体渠道:

出版单位自办发行系统,新华书店发行系统,其他国有书店发行系统,集体、个体发行系统,供销社售书店发行系统,中外合资发行机构。

第三节图书的市场营销策略

图书的市场营销:

出版单位为适应和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选题开发、图书定价、宣传促销等过程,把图书从出版单位经过发行商送到读者手中,再将读者的意见反馈到出版单位的一系列活动。

是出版单位和发行商、销售者开展的以图书市场为中心的整体性活动。

4P策略

第四节图书市场营销的支持系统

图书市场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

第十章版权贸易

第一节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

1.版权贸易:

又称“著作权贸易”,一般指我国出版单位与外国出版机构或著作权人,就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或使用许可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著作权:

一种因作品的创作而产生的无形的知识产权。

包含经济权利(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人身权利)。

对外合作出版:

我国出版单位同国外境外出版单位共同确定选题,共同或按约定分工合作进行有关书刊的编辑、印制和发行,共同或按约定分别投资、共担风险、分享利益。

2.版权贸易的方式:

著作权卖断,著作权有时限转让,著作权使用许可

第十一章著作权及著作权法

1.著作权:

又称版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及其他著作人依法对这些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版权”最早是指翻印权或出版权,即主要是指出版商的权利,经过演变,版权从出版权中分离出来成为主要是针对著作人的权利,和著作权系同一含义。

(1)著作人身权:

又称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的权利。

法律特征是恒久性和专属性,为作者专有;初发表权外都没有保护期限限制。

具体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2)著作财产权:

又称经济权利,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具体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注释权、整理权和编辑权等。

2.邻接权:

也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

我国著作权法将这部分权利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包含:

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报刊享有的权利,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从本质上讲,邻接权是作品传播者对其赋予作品的传播形式所享有的权利,它与著作权一样同属知识产权范围。

邻接权是由著作权衍变转化而来的,是从属于著作权的一种权利。

3.出版者权:

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

出版者的主体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单位,出版的作品主要是以文字、线条、代码、图案表示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和舞蹈作品,并且大多以印刷形式进行复制。

客体为出版者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及其版式、装帧等。

既涉及表达思想情感的作品本身,又涉及作品的载体。

(1)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合同约定的地区,享有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的方式出版图书的独占权利。

在众多类型的出版者中,只有图书出版者对其所出版的作品享有法定的专有出版权。

(2)版式、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第十四章

图书辅文:

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包括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跋:

放在书末的说明性文字,排在图书的出版后记之前,内容、要素与通常所说的“后记”、“附记”相似。

但是跋是相对于序而言的,而后记、附记是相对于前言、引言等而言的。

下面为朱自清的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

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

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

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

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

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的南方。

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

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

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

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

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诗。

这是两年前初到北京,在一个村店里,喝了两杯“莲花白”以后,信笔涂出来的。

于今想起那情景,似乎有些渺茫;至于诗中所说的,那更是遥遥乎远哉了,但是事情是这样凑巧:

今天吃了午饭,偶然抽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

翻着了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

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南的台。

这真是“我的南方”了。

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朱自清《一封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载自《匆匆》

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

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

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

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

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

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

不去萦念。

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

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

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载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