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481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动物学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简答题.docx

《动物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简答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简答题.docx

动物学简答题

 

动物学简答题(总15页)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简述题:

(1)原生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特征:

(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2)原生动物门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是什么

鞭毛纲,特征:

1、运动:

以鞭毛为运动胞器

2、营养方式:

有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3种。

3、繁殖:

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环境条件不良时能形成包囊。

代表动物:

绿眼虫

肉足纲,特征:

1、运动器官--伪足

2、体表为质膜,胞质分化明显。

3、繁殖:

无性生殖:

二分裂;有的具有性生殖;形成包囊极为普遍。

代表动物:

大变形虫

孢子纲,特征:

1、均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官或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以鞭毛或伪足为运动器。

2、具顶复合器。

功能不详。

3、营养方式为异养。

4、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裂体繁殖),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配子生殖)。

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纤毛纲,特征:

1、运动器官--纤毛。

2、结构复杂,分化最多

3、生殖:

无性--横二分裂;有性--接合生殖。

4、细胞核有两种类型:

大核(营养)和小核(繁殖)。

5、营养方式为异养

代表动物:

大草履虫

(3)杜氏利什曼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各引起人类什么疾病

各引起黑日病,疟疾。

综述题:

(1)综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内。

★在人体内:

进行裂体生殖,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

★在雌性按蚊体内:

进行有性的配子生殖和无性的孢子生殖。

寄主有两个:

人和雌性按蚊,借按蚊传播。

防治:

治病(奎宁),灭蚊。

(2)简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又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动物

1、主要特征:

(一)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二)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2、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第二章海绵动物门

(1)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经过哪几个主要阶段

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

(2)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

1、是多细胞动物;2、是侧身动物

(3)海绵动物水沟系的类型及特点。

1、单沟型:

是最简单的水沟系,水:

进入小孔→中央腔(中央腔的壁是领细胞)→出水孔

2、双沟型:

领细胞在辐射管的壁上,水:

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

3、复沟型:

最复杂,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壁由扁细胞构成。

水流:

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孔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3、细胞与组织分化

4、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5、水螅型、水母型及世代交替

6、生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

多为出芽,且形成复杂的群体;

有性生殖:

异配生殖,多为雌雄异体。

性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的间细胞。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浮浪幼虫阶段。

(2)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特点。

特点:

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扩散性;速度慢。

(3)腔肠动物的分类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一、水螅纲:

1、小型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螅型结构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5、大多数生活于海水,少数生活于淡水。

6、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7、身体辐射对称。

8、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阶段(海产)。

二、钵水母纲:

1、钵水母纲为大型水母,而水螅纲为小型水母。

2、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以幼虫形式出现);水母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3、伞的边缘无缘膜,感觉器官为触手囊,囊内具平衡石;水螅水母具缘膜,感觉器官为平衡囊。

4、钵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5、虽有世代交替现象,但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为幼虫;有的只有水母型。

6、辐射对称。

7、生活史经过浮浪幼虫。

8、全部海产。

三、珊瑚纲:

1、单体或群体。

2、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口道、口道沟、隔膜、隔膜丝)。

3、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4、全部海产。

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

6、两辐射对称。

7、大多经过浮浪幼虫阶段。

第四章扁形动物门

简答题:

(1)中胚层的形成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必要条件,使动物体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2、促进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的提高。

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增加运动机能。

3、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使动物抗干旱、耐饥饿。

(2)两侧对称体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体制分化与机能相关

2、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3)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1、与寄主的进化有关。

较早的寄主是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以后扩展到脊椎动物体内。

较早的性未成熟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中间寄主,后来的性成熟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寄主——终末寄主。

2、是寄生虫对寄主生活的适应。

寄生虫对寄主有害,经常更换寄主,可减少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使寄生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

3、寄生虫在更换寄主时会遭到大量死亡,只有繁殖率高的或进行大量无性生殖的种类才能生存下来。

(4)为什们说扁形动物门较腔肠动物门高等

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

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器官→具原肾管

(5)猪带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1、身体扁长适于肠内寄生

2、头节具吸盘利于附着

3、体表纤毛消失

4、体表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

5、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6、神经系统不发达

7、感觉器官完全退化

8、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能力强

(6)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寄生虫对寄生的危害主要有一下四个方向:

1、夺取寄生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对寄生的营养造成损失。

2、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可对寄生机体产生各种反应,例:

刺激组织发炎,引起机体过敏等。

3、机械性作用,将寄生虫在寄生主体内对寄生产生的机械性损伤,例:

压迫或破坏寄主组织,合伙堵塞腔道等。

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防治:

总的防治原则是切断寄生虫生活的各种主要环节。

防治措施有:

减少传染源,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和处理保虫寄主。

切断传染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

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综述题

扁形动物三个纲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外形及运动器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生殖系统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外形

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褐色,腹面色浅,前端三角形

柔软,扁平、透明,前端窄,后端宽,具两个吸盘

白色带状12~14米,含700~1000节片,有头节,颈部,节片

运动器官

具吸盘

消化系统

口,咽,咽鞘,肠

口,咽,食道,肠

无消化器官,体表渗透吸收

排泄系统

原肾管

原肾管

原肾管

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不发达

感觉系统

背部1对眼点,两侧各一个眼突,有味觉和嗅觉,表皮有触觉细胞

消失

消失

生殖系统

无性:

横列方式;有性: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高度发达

第五章原腔动物门

简答题:

(1)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型多为长圆筒形,两侧对称,三胚层,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皱纹。

2、体表被角质膜,多数种类角质层下为合胞体的表皮层。

3、具原体腔。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腔液起运输和流体骨骼的作用。

4、具完善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

无肠壁肌肉层。

5、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无自由生活的类群靠体表呼吸,寄生生活者多为厌氧呼吸。

6、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腹毛纲和轮虫纲的动物还保留有焰球和原肾管。

线虫纲已由原肾细胞衍化为腺型或管型的排泄系统。

7、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且异形。

 

(2)线虫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

1、多雌雄异体且异形;2、极少数雌雄同体;3、个别具孤雌生殖现象;

4、生殖器官为细管状,雌性1对,雄性单个。

(3)雌雄蛔虫外型上的区别特征。

雌大雄小,雄虫尾部弯曲,泄殖孔中具1对交合刺。

综述题

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答:

生活史:

蛔虫为直接发育。

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20℃~24℃)下开始发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一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长仅200um—300um,直径10um—15um。

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

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两次,此时长可达1mm—2mm,后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脱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

人自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大约需60—75天。

蛔虫的寿命约为一年。

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并不严重。

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

成虫有迁移习性:

可浸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由于此种卵对温度及化学药物等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

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

所以它的感染率很高。

第六章环节动物门

简答题

(1)真体腔形成的意义。

1、消化管壁不仅具有肌肉,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空腔,消化道可盘旋和自动蠕动,促使消化能力提高。

2、消化管具有中胚层,使肠的分化具备物质基础,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必要条件。

3、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使动物具一定的体型,体壁肌肉的收缩和体腔液的流动,使动物变长、变短和弯曲,完成运动。

4、真体腔的形成,也促进了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2)寡毛类适应穴居生活的特征。

体分节不分区,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具生殖带,具卵茧;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没有担轮幼虫,大多陆地穴居生活,少数淡水底栖。

(3)蛭类适应体外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头部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无疣足、刚毛;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具环带和吸盘;体腔减小,吸血蛭类可分泌蛭素,且嗉囊发达。

(4)原体腔与真体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原体腔:

内胚层和中胚层之间的腔;

真体腔:

中胚层:

中胚层之间的腔间的腔。

综述题

比较腔肠、扁形和环节三门动物,说明在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化。

1、腔肠:

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2、扁形: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具皮肌囊无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原肾型的排泄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

3、环节:

身体分成体节;具有真体腔;开始出现疣足形式的腹肢;大多数具刚毛,着生在体壁或疣足上;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闭管式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几种,前端有脑,每节各有一神经节形成一连锁状的神经索。

第七章软体动物门

简答题

(1)简述贝壳的结构和珍珠的形成。

结构:

分三层。

角质层(外):

贝壳的外层和中层由外套膜边缘分泌

棱柱层(中):

形成,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大面积,但不增厚;

珍珠层(内):

内层由整个外套膜分泌形成,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加厚度。

珍珠的形成:

由贝壳的珍珠层形成,是某些贝壳的外套膜包裹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2)软体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

答:

原始:

无神经节

高等:

4对神经节:

脑、足、侧、脏神经节

头足类:

神经节集中形成“脑”,外有软骨包裹。

(3)软体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双神经纲:

新碟贝

1、头部不发达,位腹侧前方,圆柱状,有一向下的短吻,吻中央为口。

2、足宽大,吸附力强,在岩石表面可缓慢爬行。

3、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狭沟,即外套沟,在沟的两侧各有一列楯鳃。

4、肛门位于后端。

腹足纲:

田螺

1、体外常有一螺旋形贝壳,俗称螺类或单壳类。

2、头部明显,有1~2对触角。

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

3、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又有腹足类之称。

4、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形成左右不对称。

5、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心室,1或2个心耳。

6、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

7、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掘足纲:

大角贝

1、全部是海产,泥沙中穴居。

2、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壳的直径由后向前逐渐增大,并向背面弯曲。

前端壳口较大,头与足有此孔伸出壳外,并倾斜埋于泥沙中。

后端的壳口较小,一般露出沙面之外,是其出、入水流的通道。

3、身体前端具圆锥形头,头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触手,其末端具粘着盘,头的顶端为口。

足为圆柱形。

4、掘足类动物身体的形状与壳一致。

外套膜多数种类已愈合成一管状,两端开口。

5、掘足类动物取食微小的浮游生物,口腔内有一颚及一个发达的齿舌。

6、掘足类没有鳃,有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

瓣鳃纲:

河蚌

1、本纲动物全为水生,大多数为海产,少数为淡水产。

2、身体侧扁,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

3、头部退化,无触角及感官。

4、足部发达,呈斧头装。

5、鳃发达,呈瓣状。

6、心脏由一心室、二心耳构成,心室常被直肠穿过。

7、肾一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

8、神经系统简单,由脑、足和侧脏三对神经节构成。

9、多数为雌雄异体,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4)编写软体动物分纲的检索表。

(5)简述河蚌的形态结构及其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1、无明显头部及感官,神经系统部发达。

2、体被两片沉重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3、足多呈斧状,适合于掘铁铲泥沙;伸、缩足肌可使足缩入和伸出;前后闭壳肌可使河蚌遇敌害时关闭两贝壳。

4、外套膜构成外套腔及出、入水管,鳃、触唇及外套膜的纤毛摆动,引起水流穿行,使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综述题

综述乌贼对其快速游泳和主动掠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答:

(1)、游泳能力强:

体呈流线型,躯干两侧具肉质鳍,游泳时有平衡作用。

足特化为腕和漏斗,漏斗、闭锁器及外套膜肌肉强有力的缩收,喷水借助其反作用力使身体迅速前进或后退,速度之快有“海里火箭”之称。

(2)、有强大的捕食器官;

腕及其上的吸盘,特别是其中一对特长的触腕,有强大的捕食和攻击能力。

口内有发达的颚与齿舌,适于掠食。

发达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有利于食物消化。

(3)、变换体色:

体表具色素细胞,其周围有许多放射状肌肉牵引,与神经系统协同作用,使色素细胞收缩与扩张并改变体色以适应深浅不同的海水颜色。

(4)、放出烟幕:

具墨囊,遇敌害是喷出墨汁,有如烟幕,逃避敌害。

(5)、神经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并具有可搏动的鳃心,加速气体交换,增强循环,代谢效率。

(6)贝壳退化,减轻体重;贝壳埋于外套膜下,轻而质地疏松,有利于快速游泳。

第八章节肢动物门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昆虫的气管是动物界最高效的呼吸器官

1)气管是体壁内陷形成的,不会使体内水分蒸发,也不会塌陷;

2)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动物体内延伸并分支,一直伸入到组织细胞间,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而不象其他动物需借助循环系统才可进行气体交换。

(2)开放式循环对节肢动物有什么意义

节肢动物的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压力较低,可避免由于附肢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这对节肢动物是很好的适应。

(3)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发达坚厚的外骨骼2、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3、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4、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5、分节的附肢6、强有力的横纹肌7、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8、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3)现存的节肢动物门有哪些纲各纲请举一例。

1、甲壳纲:

虾;2、肢口纲:

中国鲎;3、蛛形纲:

蜘蛛;

4、原气管纲:

栉蚕;5、多足纲:

蜈蚣;6、昆虫纲:

蝴蝶

(4)对虾的肌肉系统有什么特点

由横纹肌形成强有力的肌肉束,分布头、胸、腹,其中腹部肌肉最发达;分屈肌和伸肌,屈肌特别发达。

综述题

(1)用检索表的形式区分以下昆虫:

蜻蜓、家蝇、蜜蜂、瓢虫、椿象、蝴蝶、蝗虫、大青叶蝉。

(2)总结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三对足两对翅,扩大活动范围。

3、有单眼和复眼,便于捕食防御。

4、用气管呼吸,口器发达。

第九章总担动物

(1)苔藓、腕足和箒虫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1、身体前端具总担(触手冠)。

2、固着生活,居住自身分泌的外壳里。

3、身体柔软,头部不明显。

4、神经、感官及运动器官显著退化。

5、消化道多呈“U”型。

(2)总担动物的分类地位。

过去曾将它们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内,但它们在系统演化上亲缘关系不清楚、形态结构差异大,因此各自独立为门。

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幼虫两侧对称,成体辐射对称或五辐射对称。

2、具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

3、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独特的水管系统和管足。

4、后口动物。

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

(2)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分化为哪些部分

水管系统和管足。

(3)棘皮动物围血系统的组成。

围血系统包括生殖窦(反口面)、环窦(口面)和轴窦(将生殖窦和环窦连接起来)。

(4)棘皮动物门的各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

1、海百合纲:

底栖、固着生活;体分根、茎、冠三部分。

如海百合、海羊齿。

2、海星纲:

体呈星状或五角形,5腕或5的倍数。

如海盘车、海燕、太阳海星。

3、海胆纲:

体呈球形、盘形或心形,无腕。

如马粪海胆。

4、蛇尾纲:

体扁平,星状、体盘小、腕长。

如海盘、蛇尾等。

5、海参纲:

体蠕虫状,两侧对称。

如刺参、梅花参等。

第十一章半索动物门

1)半索动物门的三个主要特征。

1、背神经索:

除具无脊椎动物的腹神经索外,还具背神经索,并且在前端出现空腔,呈管状,认为是早期背神经管的雏形。

2、咽鳃裂:

在消化管前端,具多对鳃裂,由外鳃孔与外界相通,为呼吸器官。

3、口索: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较短的盲管,是半索动物特有构造。

2)简述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

1、过去把“口索”看成相当于脊索的结构,加之具咽鳃裂、背神经管的雏形,基本符合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将其划为脊索动物门中最原始的一个亚门。

2、近年有些学者认为,“口索”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另外半索动物具有非脊索动物的结构:

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体末等,因此将其列入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比较合适。

3、现在认为,把它作为非脊索动物中一个独立的门,这个门应当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第十二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1、脊索2、背神经管3、咽鳃裂

(2)简述脊索动物与非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区别。

种类

脊索

咽鳃裂

神经

心脏

肛门

骨骼

脊索动物

背神经管

消化道腹面

肛后尾(尾前)

活的

内骨骼

非脊索动物

腹神经索

消化道背面

体端

死的

外骨骼

(3)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

(1)除少数种类外,成体一般无脊索,但幼体尾部具脊索,故名——尾索动物。

(2)成体体覆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3)成体无背神经管。

(4)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不定,血液无色。

(5)逆行变态。

(6)多为雌雄同体,常以出芽繁殖,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

(1)脊索发达,纵贯身体全长,延伸到背神经管前方,利于掘沙生活。

故名头索动物或全索动物。

(2)脑和感觉器官不发达,无明显头部,也无附肢。

与脊椎动物相比,称无头动物或无头类。

(3)身体细长,肌肉分节明显,全为单体。

(4)咽鳃裂数目多,典型种类具围鳃腔。

(5)闭管式循环,但心脏尚未形成(狭心动物),无红血细胞。

(4)脊椎动物亚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

2.脊柱代替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新中轴

3.原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和次生水生种类只在胚胎时期出现鳃裂,成体用肺呼吸。

4.除圆口纲外,出现上、下颌。

5.完善的循环系统。

具有能收缩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和提高代谢水平,也是恒温出现的基础。

6.复杂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

提高代谢机能,将废物有效排出。

7.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附肢。

水生:

胸鳍和腹鳍。

陆生:

前肢和后肢。

8.少数雌雄同体,多数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第十三章圆口纲

(1)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什么重要区别

七鳃鳗目特点:

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具吸附型的口漏斗与角质齿,口位于漏斗的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鼻垂体囊不与口腔相通;内耳具2个半规管;具7对鳃囊,鳃笼发达;发育有变态。

盲鳗目特点:

营寄生生活,无口漏斗而围以软唇,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4对口缘触须,鼻孔开口于吻端;鼻垂体囊与咽相通;眼退化,内耳仅有1个半规管;鳃囊6-15对,鳃笼不发达;发育无变态。

(2)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生活及半寄生生活的特征。

1、部腹面有杯形的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拙破鱼体,吸食血肉。

2、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进过口。

3、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用一对“唾腺”,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的血液的凝固。

(3)简述七鳃鳗呼吸系统的特点以及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关系。

1、七鳃鳗呼吸系统比较特殊,消化道从口腔的后部向腹部面分出一支盲管,称为呼吸管,管的左右两侧,各有内鳃孔七个。

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囊中有许多由内胚层演变而来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

鳃囊通过外鳃孔与外界相通,这样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出水的方式不同。

这与七鳃鳗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因为七鳃鳗要用口漏斗吸附在寄主体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

第十四章鱼纲

简答题

(1)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

鳞:

盾鳞、硬鳞和骨鳞;鳍:

背鳍,尾鳍,胸鳍,腹鳍,臀鳍;尾:

原尾,正尾,歪尾

(2)鱼纲和圆口纲有何异同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