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62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学》复习

第1篇建筑概论

建筑概论

1.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

一、建筑功能二、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三、建筑的艺术形象

1.2建筑的综合效益

建筑的综合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综合。

1.3我国基本建设的程序

二、各阶段内容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把论证的重点放在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尤其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的要求,是否符合生产力布局要求。

减少盲目建设及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由此考察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它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目的是回答项目是否必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和如何进行建设的问题,其结论为投资者的最终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从市场需求预测开始,通过多方案比较,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场址选择的合理性,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资金等建设条件的可靠性,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最后提出项目可行性与否的结论。

1.5建筑的分类和等级

一、建筑的分类

(三)、按建筑高度或层数分类

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单层和多层

建筑高度(H)不大于24m(H≤24m)

低层

1~3层

多层

4~6层

中高层

7~9层

高层

建筑高度大于24m

(24m<H≤100m)

高层

10层或10层以上

超高层

建筑高度大于100m(H>100m)

二、建筑的等级

1、设计使用年限分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2.1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建筑

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2、耐火等级

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将建筑物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

其划分的依据是房屋主体结构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6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程序

三、建筑设计的程序

(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按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

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1.7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二)、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四)、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二)、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三)、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四)、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五)、水文资料

(六)、建筑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二)、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一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2.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使用房间设计

(二)、房间的面积

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

(四)、房间的平面尺寸

考虑因素:

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的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五)、使用房间门窗的设置

1、门的宽度

房间门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规定的疏散指标和使用人数确定。

以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让房间里的人能安全疏散。

5、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2.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二、楼梯设计

(二)、楼梯的宽度

1、楼梯总宽度——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防火要求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2、每座楼梯的宽度

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的大小来确定。

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宽度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五、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出入口)设计

门厅设计的关键是组织人流。

既要避免人流交叉及堵塞,又要便于人流集结及疏散,

(一)、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和质量标准来确定,

第三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3.1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二、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室内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

(二)、采光、通风的要求

(三)、结构类型的要求

(四)、家具、设备设置的要求

(五)、室内空间比例要求

(六)、节能要求

3.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影响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二)、城市规划、基地环境的影响

(三)、建筑防火的要求

(四)、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及建筑经济

第四章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4.2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建筑构图法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多样统一

二、建筑构图范畴

2、对比与呼应

对比指的是建筑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

对比手法易于形式生动,富有活力,它是构图中最为积极的因素。

5、比例与尺度

处理尺度的方法有:

自然的尺度;夸张的尺度;亲切的尺度。

第五章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一、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2.6.5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有效保障私密性,窗对窗、窗对阳台防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18m。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2.3.6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二、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13日照标准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第4篇建筑构造

第九章建筑构造综述

9.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包括外界各种自然因素和各种人为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外界作用力的影响

(2)、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3)、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使用者的需求

(三)、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四)、建筑经济因素(建筑标准)的影响

9.5建筑构造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

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

3、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4、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5、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章墙和基础构造

第二节块材墙构造

二、实体墙的组砌

(一)、墙体的组砌原则

上下皮错缝搭接、砂浆饱满、灰缝厚薄均匀。

四、墙体的细部构造

(一)、门窗过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2.1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为1.5m;砖砌平拱过梁为1.2m;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7.2.4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3)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间距不宜大于120㎜,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

(二)、窗台——窗台的构造要点是:

(1)、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4.1.4之11砌体墙应有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1)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2)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三)、墙脚构造——

2、墙身防潮层——隔绝地下水分上升。

防潮层的合理位置——一般设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且应至少高出室外地面150mm。

3、明沟和散水——构造做法可参照中南标构造图集。

(四)、墙身加固措施

1、增设门垛和壁柱

壁柱——墙体受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时增设,与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

2、设置圈梁——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3、设置构造柱——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构造柱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3.2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五)、防火墙——设在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防止火势蔓延。

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0h。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1.5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固定的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第三节隔墙构造

二、块材隔墙

1、半砖隔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4.4.1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要求

7墙体拉结钢筋:

在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0.5m高度设置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等于1m。

4.4.4框架结构的非承重砌体隔墙的抗震要求

3墙柱交接处应加拉结筋,一般高度每0.5m间距设置2Φ6钢筋,伸入墙内长1m。

砌块隔墙——构造措施与半砖隔墙相似。

4.1.4之8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四、板材(条板)隔墙——由预制板材架立拼装而成,安装时将条板挤紧并用粘结剂粘牢。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

4.2.2条板隔墙厚度应满足建筑物抗震、防火、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

单层条板隔墙用作分户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用作户内分室隔墙时,不宜小于90mm。

双层条板隔墙选用条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4.2.4接板安装的条板隔墙,其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9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3.6m。

212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2m。

4.2.11在抗震设防地区,条板隔墙安装长度超过6m时,应设置构造柱,并应采取加固、防裂处理措施。

第五节幕墙构造

二、玻璃幕墙

(三)、玻璃幕墙构造

1、规范的有关规定

4.1.5幕墙开启窗的设置:

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

4.2.7有保温要求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有隔热要求的玻璃幕墙宜设计适宜的遮阳装置或采用遮阳型玻璃。

4.3.9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宽度应能满足玻璃和胶的变形要求,并不宜小于10㎜。

4.4.10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第六节基础和地下室构造

二、基础的埋置深度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主要有:

(1)、地基土层构造;

(2)、上部荷载大小;(3)、地下水位的高低;

(4)、冻结深度(冰冻线);(5)、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三、地下室防潮构造

第十一章楼地层构造

第一节楼板层构造

二、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1、现浇肋梁楼板

主梁经济跨度5~8m次梁经济跨度4~6m单向板的经济跨度为:

1.7~2.5m。

双向板的短边跨度宜小于4m,方形板宜小于5m×5m。

2、现浇井式楼板(井字梁楼板)

正交正放——建筑平面最好采用正方形,若采用矩形平面,则长短边之比宜小于等于1.5。

板的跨度一般为3.0m左右。

第二节地坪层构造

一、构造组成1、基本构造层次——面层、垫层和基层。

二、构造2、基层——素土夯实——回填土分层淋水夯实,每层夯实后厚度不大于200mm。

第五节阳台、雨篷构造

一、阳台

一、

(二)、阳台设计要求

1、安全性——《住宅设计规范》规定: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四)、阳台栏杆扶手构造2、砖砌阳台栏板构造

第十二章楼梯构造

第一节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

三、楼梯的尺度

(一)、楼梯坡度——主要交通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8°。

(二)、踏步尺寸——《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7.10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

表6.7.10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楼梯类别

最小宽度

最大高度

住宅公用楼梯

0.26

0.175

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

0.26

0.15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

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

0.28

0.16

(四)、楼梯平台宽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8.2.3之4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度。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休息平台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1m。

(六)、楼梯扶手高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8.2.4之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

自踏步前缘算起,不宜小于0.9m;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8.2.4之3室外楼梯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离楼面0.1m高度内不宜留空。

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

疏散用室外楼梯栏杆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m。

(七)、楼梯净空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8.2.3之5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低于2m。

梯段净高不宜

小于2.2m,且包括每个梯段下行最后一级踏步的前缘线0.3m的前方范围。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三、楼梯的细部构造

(二)、楼梯栏杆扶手构造

2、楼梯栏板、栏杆扶手构造——构造详见中南标图集。

第三节台阶与坡道构造

二、坡道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8.5.1室内坡道坡度(高/长)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高/长)不宜大于1︰10,供少年儿童安全疏散的坡道及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

第四节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

一、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7.2.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设计成弧形。

7.2.2坡道两侧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

7.2.3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第十三章屋顶构造

第一节屋盖的形式及其设计要求

二、屋盖的设计要求

(二)、防水要求——《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3.0.1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

4.1.2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节屋盖的排水

一、排水坡度

(一)、排水坡度及其表示方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13.2屋面排水坡度应根据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材料性能及当地气候等条件确定。

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

(二)、有组织排水系统的要求

主要有:

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水落口周围直径500㎜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00㎜,每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檐沟净宽不小于200㎜,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即檐沟起点深度)不应小于12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7.2.5两个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下列数值:

有外檐天沟24m;无外檐天沟、内排水15m。

第三节卷材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构造

基本构造层次——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

(二)、防水层的层数或厚度和铺设

2、卷材铺设——《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1.6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5.1.9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

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5.1.10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

(三)、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

1、泛水构造——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

(4)、泛水高度及附加卷材或涂膜宽度不应小于250mm。

第四节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一、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7.3.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并应配置直径为4~6㎜、间距为100~200㎜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

7.1.4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

二、刚性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

(一)、分格缝构造

7.3.4普通细石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7.7.4刚性防水层由于存在自重大,易开裂等缺点,不宜单独用于屋面防水,而宜与柔性防水材料组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复合多道设防的Ⅰ、Ⅱ级防水屋面。

刚性防水层应设在柔性防水层的上面。

两者之间应设隔离层。

第五节涂膜防水屋面构造

找平层应设分格缝。

转角处抹成圆弧形,其半径不宜小于50mm。

6.1.3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第七节屋盖的保温和隔热

一、屋盖隔热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9.4.3架空屋面的架空隔热层高度宜为180~300㎜,架空板与女儿墙的距离不宜小于250㎜。

第十四章门和窗构造

第一节门窗的形式与尺度

二、窗的形式与尺度

(二)、窗的尺度——平开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0.6m,净高不宜大于1.4m。

推拉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0.9m,净高不宜大于1.5m。

第十五章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变形缝的设置:

为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应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第二节沉降缝

二、沉降缝设置的部位

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交界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处;结构型式不同处;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毗连处;

第三节防震缝(抗震缝)

二、防震缝设置的部位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超过层高1/3或1.0m);各部分刚度、质量和结构型式截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