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73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docx

会计学原理03会计账户与借贷记账法授课教案

第三章会计帐户与借贷复式记帐法

本章全面阐述了会计帐户设置、复式记帐法、会计帐户及复式记帐法运用、会计帐户分类四个方面内容: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会计帐户相关概念

第二节帐户的设置及结构

第三节借贷复式记帐法

第四节会计帐户及复式记帐法运用

第五节会计帐户分类

本章学习目的:

(1)明确会计帐户相关概念以及会计帐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掌握会计帐户的设置及基本结构以及各类帐户的具体结构;

(2)掌握复式记帐的概念及内容,熟练掌握借贷复式记帐法的基本内容及平行登记的要领和方法;

(3)了解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经济业务),熟练掌握主要会计帐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熟练掌握所列举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根据分录登记总分类帐户、明细分类帐户的方法。

(4)明确会计帐户按经济内容和用途结构分类结果,掌握各类帐的共性,正确运用帐户来记录经济业务。

本章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之一,阐述会计核算专门方法中的设置和运用帐户和复式记帐二种专门方法。

它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本课的学习效果,决定着能否掌握会计这一门经济管理工具。

故必须花大力学习,通过业务深入理解会计帐户、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帐户登记,并熟练处理经济业务,操纵帐户。

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区别;会计帐户结构;复式记帐法原理;借贷复式记帐法及其运用。

本章教学课时安排:

14学时

授课提纲:

第一节会计帐户相关概念

会计帐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对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记录反映的工具。

每一个帐户反映一个会计的具体对象情况,各帐户反映的内容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联。

会计帐户就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来说,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标志。

会计是通过货币单位来计量、记录一切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也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等会计要素。

根据会计要素在企业中存在形态及其运用情况,会计记录的对象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处于静态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处于静态之中的资产其具体内容有:

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用于加工的劳动对象──材料;劳动对象的转化物──产成品或商品;用于各种支付行为的货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结算款──各项应收帐款等。

2、处于静态之中的负债其具体内容有:

向金融机构借入款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未付结算款──各项应交税费、应付帐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3、处于静态之中的所有者权益其具体内容有:

所有者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应分配尚未分配的实现利润──未分配利润;留存企业用于发展生产的利润──盈余公积等。

第二,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转化形成的费用成本

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转化形成的费用成本主要有:

1、固定资产由于参与生产过程,而形成的磨损价值转移──折旧费用;

2、材料被加工和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工报酬及其他各种货币性质的支付──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3、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按配比原则处理形成的费用──待摊费用(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

4、销售产品等而发生的支付及成本──销售费用、营业成本;

5、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支付──采购费用、采购成本。

第三,生产经营结果形成的各种收入及成果

生产经营结果所形成的各种收入及成果主要有:

1、产品、商品实现销售或提供劳动服务而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

2、经营成果──本年利润;

3、经营成果的分配──利润分配。

会计帐户就是对以上三个方面具体项目的状况及变动情况进行记录反映,记录对象的具体名称,会计上称之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帐户是根据科目开设,没有科目就没法开设帐户。

科目的名称就是帐户的名称,两者反映的内容相同,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帐户记录和反映的经济内容。

因此,通常把科目作为帐户的同义语,不加区别。

两者区别在于,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形成的项目的名称,它本身没有结构,不能记录经济业务,而帐户则具有结构,可以记录经济业务。

综上所述,所谓会计帐户,就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他们的具体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并连续核算和监督日常动态的一种工具。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确定的项目名称,称会计科目(即会计帐户名称)。

设置和运用帐户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我国,基于会计的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明晰性原则,会计科目名称及其含意的界定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

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见图表4-1。

编号

资产类

编号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

编号

成本及损益类

1001

库存现金

2001

短期借款

5001

生产成本

1002

银行存款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5101

制造费用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2201

应付票据

5201

劳务成本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202

应付帐款

5301

研发支出

1121

应收票据

2203

预收帐款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1122

应收帐款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1123

预付帐款

2221

应交税费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131

应收股利

2231

应付利息

6111

投资收益

1132

应收利息

2232

应付股利

6301

营业外收入

1221

其他应收款

2241

其他应付款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1231

坏帐准备

2501

长期借款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1401

材料采购

2502

应付债券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402

在途物资

2701

长期应付款

6601

销售费用

1403

原材料

2711

专项应付款

6602

管理费用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2801

预计负债

6603

财务费用

1405

库存商品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406

发出商品

4001

实收资本(或股本)

6711

营业外支出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4002

资本公积

6801

所得税费用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4101

盈余公积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11

周转材料

4103

本年利润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4104

利润分配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4201

库存股

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1531

长期应收款

1601

固定资产

1602

累计折旧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04

在建工程

1605

工程物资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1701

无形资产

1702

累计摊销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图表4-1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

第二节帐户的设置及结构

一、帐户设置

(一)帐户设置的原则

设置帐户,是复式记帐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帐户的设置既要能够明确地反映不同帐户质的区别,方便对它们进行归类反映,又要能够科学、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会计要素;

2、设置帐户应密切配合财务报告指标,服从于会计报表所应揭示的信息——会计报表项目的要求,满足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3、设置帐户应适当考虑行业特点,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就企业而言,既要遵守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帐户,又要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相应地增减一些帐户。

(二)帐户设置

会计帐户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对象项目进行记录反映,因此,设置帐户必须以会计要素为基础。

企业单位设置帐户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

1、记录反映资产的帐户

⑴反映固定资产帐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

⑵反映劳动对象帐户:

原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⑶反映劳动产品帐户:

库存商品等;

⑷反映货币资金帐户: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⑸反映结算中债权帐户: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

2、记录反映负债的帐户

⑴反映借入款项帐户: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⑵反映结算中债务帐户: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3、记录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帐户

⑴投资者投入资本帐户: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

⑵收益留存帐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记录反映费用成本的帐户

⑴反映供应过程费用成本帐户:

材料采购等;

⑵反映生产过程费用成本帐户: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等;

⑶反映销售过程费用成本帐户: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⑷反映其他过程的费用帐户: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5、记录反映收入的帐户: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

6、记录反映利润的帐户: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三)帐户的层次

按会计要素具体对象项目设置的帐户还应根据其项目组成的经济内容分层次设置,使所设置的帐户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分类记录体系。

即按会计要素具体对象项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设置总分类帐,按其项目组成的经济内容概括程度设置二级分类帐户或明细分类帐户(由单位根据自身管理的需求制定)。

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关系如图表4-2所示。

例如:

“固定资产”总分类帐下,根据固定资产类别设置二级分类帐,在二级分类帐下按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帐分类帐。

(四)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的关系

由于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设置是按会计核算对象项目的总括程度设置,具有层级关系,故总分类帐户是明细分类帐户的统驭,明细分类帐户补充说明总分类帐户。

从数量上看,总分类帐户“金额”的增加合计、减少合计和余额应当与它所统驭的所有明细分类帐户的增加合计之和、减少合计之和和余额合计之和各自保持相等。

从以上关系上可以得出:

总分类帐户是所属明细分类帐户的统驭帐户,而明细分类帐户则是某一总分类帐户的从属帐户。

因此,总分类帐户对明细分类帐户起着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帐户则是总分类帐户的补充和具体化,起着辅助说明总分类帐户的作用。

二、帐户结构

(一)帐户的基本结构

各项会计事项所引起的会计要素项目的变动,虽然是错综复杂的的,但变化莫测的方式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增加或减少两种方式。

帐户的结构应能指明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项目的变动方向、变动金额及其结果。

为了便于学习理解帐户的结构,通常把帐户基本结构抽象以“T”字型形式,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记录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如图表4-3所示。

任何帐户都分为左、右两方,这是帐户的基本结构。

左右两方其中一方用以记录数额的增加,另一方用以记录数额的减少。

但究竟用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要根据各帐户所反映会计要素的经济内容以及核算中采用的记帐方法中的记帐符号来确定。

每个帐户的左方和右方在一定时期内(月度、季度或年度)内所登记的金额合计,称为本期发生额。

帐户左方登记的金额合计称左方发生额;右方登记的金额合计称右方发生额。

各帐户的发生额,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会计要素项目的动态,也就是发生的增加金额和减少金额的情况。

每个帐户的左右方登记金额相抵减的差额,称为帐户余额。

在帐户没有期初余额的情况下,余额就是帐户左右方发生额相抵减的结果。

左方发生额总计大于右方发生额总计为左方余额,反之则为右方余额。

在一定时期的期末(如月末、季末、年末)结出的帐户余额称为期末余额。

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时,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发生额、期末余额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关系式说明: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左右方发生额之差

各帐户的期末余额可以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处于某一时点的状况,即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动结果情况。

(二)借贷复式记帐法下的帐户结构

借贷复式记帐法是记帐方法的一种,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种记帐方法。

在借贷复式记帐法下,任何帐户都分为借、贷两方,这是借贷复式记帐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

根据帐户所反映情况的经济内容不同,帐户在借、贷两方用途结构上有所不同。

在借贷复式记帐法下,以“借”“贷”两字为记帐符号,借贷两字是会计术语,没有任何字面意义。

它表明的只是记帐方向,也就是帐户的左右哪一方。

通常我们将“借”确定在左方,“贷”确定在右方,故帐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如图表4-4所示。

按会计要素的经济内容,帐户设置为六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成本类、利润类。

根据会计恒等式中会计要素的排列,各类在借贷复式记帐法下的结构如下所述。

1、资产帐户结构

资产帐户是反映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的帐户。

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列示在等式左方,故资产的增加记在帐户的借方,资产减少记在帐户的贷方,余额在帐户的借方。

其具体结构如图表4-5所示。

2、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结构

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反映各项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帐户。

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经营资金来源途径的表现形态,它与资产一道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说明同一资金总额,在会计恒等式中它们列示在等式右方,故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采用与资产帐户结构相反的帐户结构来记录它的增加、减少和余额。

其帐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金额,借方登记减少金额,余额在贷方。

其具体结构如图表4-6所示。

3、费用成本帐户结构

费用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相互转化形成的人、财、物消耗。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或产品的销售,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产,这些消耗最终将归集到新的资产上,形成新的资产成本价值。

以生产过程为例,为了生产产品,必须耗用材料进行加工,动用货币资金支付工人工资和开支各项费用,同时,参与生产的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要发生一定的磨损,这些都构成生产过程的生产费用支出。

在生产过程结束时产生一批新的产成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耗费,就构成新的完工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资产转化为费用,费用再转化为资产成本价值的过程。

费用成本帐户是对资产相互转化过程进行记录反映的帐户,就他的经济特征而言属于资产类型的帐户。

就其结构来说,它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发生和增加数,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和转销数。

按会计配比原则,费用要与相应的收入进行配比以确定收益,故费用成本帐户登记的增加数,期末一般要全部转销,因而一般无余额。

若存在余额,则在借方,说明正处于转化过程中的费用发生额。

其结构如图表4-7所示。

4、收入、利润帐户结构

收入、利润帐户是记录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业务收入和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帐户。

经营活动在任何企业都是以最少的耗费来获取最大的效益为目的,也就是企业在努力使自己的生产成果大于生产费用,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收入是构成企业利润的具体组成要素。

利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一种超过生产消耗额的新增价值。

就这个经济意义讲,收入和利润是企业内部处于形成过程或转化过程中的所有者权益,因而收入和利润帐户。

其结构属于所有者权益类型。

它的贷方登记发生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的转销数,按会计配比原则,收入要与相应的费用进行配比以确定收益,故每期在贷方登记的增加数在期末都必须通过帐户的借方进行转销,这类帐户除反映利润的帐户外,一般无余额。

利润帐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帐户结构相同。

收入、利润帐户结构如图表4-8所示: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了解在借贷复式记帐法下的帐户结构,图表4-9列示了所有帐户的结构关系。

第三节借贷复式记帐法

在帐户设置以后,要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进入各个相应的帐户,首先要采用资产计价方法和一定的会计程序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价值;其次必须要借助并运用一定的记帐方法将其登记进入各个相应的帐户。

记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记帐原理,按照一定的记帐规则,在帐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记帐方法从会计发展历程来看有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两类。

单式记帐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善的记帐方法,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帐户上登记一笔帐,帐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

复式记帐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运用复式记帐法登记的结果,一是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能完整、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二是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检查帐户记录的正确性,它是一种科学的记帐方法。

目前所有的会计单位均采用复式记帐法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复式记帐法概念

(一)复式记帐法的基本特点

复式记帐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全面反映经营资金运动来龙去脉的一种科学的记帐方法。

复式记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以相等的金额来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

如,会计中的销售事项,当销售实现后,在单位中必定有收入实现和货币资金流入或债权形成,在复式记帐中,从二个方面对该事项进行记录,一方面将收入记入“主营业务收入”帐户,另一方面记入“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帐户。

运用复式记帐之后,帐户的记录和帐户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固定关系和完整的“来龙去脉”。

按照复式记帐原理记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不仅全面系统,而且比较科学,符合经济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二)复式记帐法的相关概念

复式记帐法涉及到的概念主要有:

记帐符号、记帐规则以及试算平衡三个方面。

1、记帐符号

在会计核算上,为了表示资金数量的变化,要采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标记来说明数量变化的方向(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

记帐符号是标注资金数量变化方向的标记,是资金变化量的规定性反映,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

记帐符号一经确定就要贯穿复式记帐的过程始终。

2、记帐规则

记帐规则是运用设置的帐户和记帐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引起资金变化的规律总结。

是指导正确编制会计分录,从而准确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的法则。

3、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恒等式建立,用以检查根据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登记会计帐户后的记录是否正确的试算公式。

二、借贷复式记帐法

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帐符号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借贷复式记帐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按照一个帐户记借方,另一个帐户记贷方,或一个帐户记借方,多个帐户记贷方,或多个帐户记借方,一个帐户记贷方原则进行登记,且借贷双方金额相等。

借贷复式记帐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记帐符号、帐户结构、记帐规则、会计分录、登记帐户和试算平衡等方面。

(一)借贷复式记帐法的记帐符号

借贷复式记帐法的记帐符号是“借”和“贷”两个字。

对帐户来说,它们是帐户结构中的两个部位,用来指明应记入帐户的某一部位(或方向)。

只有规定了记帐符号,才能保证帐户记录有条不紊、不错不乱,保证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借”和“贷”是历史的产物。

从字面看,其最初的含义同债权、债务有关。

在借贷复式记帐法中,当借和贷转化为记帐符号后,它们失去了原有的字面含义,成为一个纯粹的记帐符号。

当然,借贷复式记帐法中的借和贷与具体的帐户相结合时,则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第一,代表帐户结构中两个固定的部位。

如前所述,一切帐户,均需设两个部位记录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其中,左方一律称作借方,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与不同类型的帐户相结合,分别表示增加或减少。

借和贷本身不等于增或减,只有当其与具体类型的帐户相结合以后,才可以表示增加或减少。

如,对资产类帐户来说,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对负债类帐户而言,正好相反,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具体的说“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利润的减少;“贷”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利润的增加。

第三,表示余额的方向。

通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期末都会有余额。

其中,资产类帐户的正常余额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正常余额在贷方。

(二)借贷复式记帐法的帐户结构

借贷复式记帐法的帐户结构是把帐户分为借、贷两方,其中一方用于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于登记减少额。

根据帐户类型的不同,借贷两方的使用不同。

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结构

帐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首先可分为资产类帐户、负债类帐户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

资产的增加记在帐户的借方,减少记在帐户的贷方,如有余额必定在帐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都记在帐户的贷方,减少记在帐户的借方,如有余额则必定在帐户的贷方。

各类帐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帐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增加额(借方发生额)-本期减少额(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帐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增加额(贷方发生额)-本期减少额(借方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增加额(贷方发生额)-本期减少额(借方发生额)

2、收入、费用和利润类帐户结构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它们或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或是正在转化形成的所有者权益。

根据其经济含意扩展其会计恒等式可得如下结果: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利润分配前)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根据扩展的会计恒等式,费用类帐户的结构与资产类帐户的结构相类似;收入类和利润类帐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结构相类似。

归纳以上所述,借贷复式记帐法下帐户结构特点为:

资产类、费用类帐户借记增加,贷记减少,若有余额,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利润类帐户贷记增加,借记减少,若有余额,余额在贷方。

(三)借贷复式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借贷复式记帐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统一记帐规则。

即每一项需要记帐的经济业务,必须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

并且,所记入的帐户可以是同一类别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别的,但无论出现哪种情况,所应记入的两个帐户必须是:

一个帐户记在借方,另一个帐户记在贷方,并且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会计恒等式表明,任何时点上,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和其相应的来源存在恒等关系,并且,这一恒等关系不会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而打破。

也就是说,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而会计恒等式的基本构成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简单的数量关系对比来看,任何交易或事项如果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必定符合下列四种方式中的一种:

1等式双方同时增加一个等量;

2等式双方同时减少一个等量;

3等式左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4等式右方一增一减一个等量。

将其用借贷复式记帐法的记帐符号反映情况这四种数量变化可得出图表4-10所示情况。

从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数量变化都涉及借贷两方,而且这种变化是以同等数量关系进行,故借贷两方金额相等。

对相应的经济业务进行推导可以得出这样几条规则:

第一,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