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758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精品.docx

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精品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

为抓好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我校课程建设的成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评估的目的

课程建设是实施教育计划的基本环节,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程评估是度量课程教学水平的标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手段。

开展课程评估,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育人实践做出评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引导教师钻研业务,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院(部、中心)加强课程建设力度,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二、课程建设的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我校的课程建设分为三个层次:

标准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标准课程评估指标见附件1;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见附件2。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参照附件2进行。

三、精品课程的申报

1.校级精品课程的遴选的基本原则

(1)对学科专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与专业主干学科紧密相关的主要课程;

(2)对形成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起主要作用的课程;

(3)专业覆盖面广的课程。

2.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1)学院(部、中心)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根据校级精品课程遴选的基本原则,对照《湖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在本单位开设的课程中确定若干门课程向学校申报。

(2)学院(部、中心)向学校申报的精品课程,经学校审定通过后,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向全校公布,并分期给予相应的课程建设经费资助。

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参照《湖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要求,按学校下达的建设任务进行。

(3)院级精品课程在标准课程基础上产生,校级精品课程原则上在院级精品课程基础上产生,省级精品课程在校级精品课程中推荐,报上级评审。

四、课程建设与评估的实施办法

1.课程建设与评估工作的组织机构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标准课程、院级、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的审议和评定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由教务处负责。

各学院(部、中心)负责本单位标准课程和各级精品课程的初评、推荐工作。

2.课程评估的实施程序

(1)评估范围。

所有建设期内的标准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2)课程(组)自评。

各课程(组)按照《湖南工程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对列入标准课程和院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范围的课程进行自评。

(3)院级评估。

在课程(组)自评基础上,各学院(部、中心)组织对本单位各类课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听、查、阅、议等各种教学检查形式,全面了解课程建设情况,评判建设效果,填写评估意见,对照评估指标逐项打分,最后写出评估报告。

(4)标准课程的认定。

学校根据《湖南工程学院2009-2010年课程建设实施计划》安排,按照《湖南工程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估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对各学院(部、中心)上报的结论进行复查,得分85分以上的课程,学校认定为标准课程。

(5)院级、校级精品课程的评估验收。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

满两年后可直接申请校级评估。

凡已经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评估要求,各学院(部、中心)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学院(部、中心)进行定期检查,督促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院级、校级精品课程的评估验收一年一次,定于每年的11月底进行。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依据评估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对处于建设期的院级、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评审验收。

院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建设项目得分分别在75分和85分以上的,通过验收,并授予相应称号。

(6)未能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处理。

由于客观原因没有按时完成建设工作,验收时未达标的课程,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同意,可以续建一年,延至下年度复评。

复评仍未通过者即取消其资格,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再申请校级精品课程,项目所属单位酌情减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建设期内课程(组)成员如有严重教学事故,或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撤消其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资格。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1:

湖南工程学院标准课程评估指标

学校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和专业限修课程,在教师配备、教材选用、教学考核、教学效果方面,均应达到本科教学的课程标准,成为标准课程。

具体评估指标如下:

1.教学文件齐全,并能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能保证教学基本要求。

2.选用的教材质量较高,教学参考资料比较齐全。

3.有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符合本课程特点。

4.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中60%以上授课水平高、效果好,其余40%教学效果良好。

5.每门必修课程应配有2名以上的任课教师,每名教师每学期主讲本科必修课程不超过2门(包括单列的实验课),主讲必修课和选修课合计不超过3门。

6.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7.教学各环节运行正常,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8.教学改革有方案、有措施,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工程学院标准课程建设状况检查表

学院(部):

课程名称: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分值

得分

 

教师

队伍

(20分)

1.课程负责人和其他成员是否按工作构想开展工作

6

2.是否定期开展了教研活动(原始记录)

2

3.是否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2

4.是否申报、获批校级、省级教改项目

2

5.是否受到省部级成果奖励和校级教学表彰

4

6.是否发表了教改教研论文(1篇以上)

4

教学

内容

(30分)

1.教学内容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8

2.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信息量大(讲义)

4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否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4

4.是否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运用于教学

8

5.教学文件是否齐备

6

教学方法和手段

(10分)

1.是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

5

2.课程组教师是否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查看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讲义)

5

 

教学条件(10分)

1.是否选用了国家统编教材或获奖教材

2

2.是否有和本课程教学配套的图书或音像资料

2

3.是否有和本课程教学配套的实验器材

4

4.是否选编、制作了软件资源

教学效果

(20分)

1.网上评教结果中该课程(组)成员的等级情况

5

2.学生上完该课程后的收获(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中单项统计)

5

3.课程组成员是否有教学事故(一例严重教学事故该项计0分)

10

经费使用

(10分)

是否按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的配置方案使用经费

10

合计

附件2:

湖南工程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A级标准

C级标准

特色内涵及分数

22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近五年:

1、连续主讲该课程,教学效果好;

2、主持或参与过(前2位)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

3、主讲教师第一署名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每人按0.5篇计算;

4、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承担过(前5位)省部级学术研究课题,或者获得过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前3位);

6、主讲教师第一署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每人按1篇计算。

1、持续主讲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好;

2、主持过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

3、第一署名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

4、获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5、主持过校级学术研究课题;

6、第一署名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教学队伍项特色分满分6分,以下14项满足1项得1分:

1、课程负责人:

(1)获省劳模或省教学名师;

(2)获市模范教师教书育人奖励;

(3)主持省级教研课题1项;

(4)第一署名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教学相关论文6篇(核心刊物1篇);

(5)获教学成果奖两次(省二等奖励1项);

(6)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

(7)学术研究获省二等奖1项;

(8)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

2、教学团队(除负责人):

(9)双师型教师达30%;

(10)参加省级教学(实践)示范基地建设;

(11)有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者;

(12)有获市模范教师称号者。

3、教改与教研:

(13)课程改革有创意,受到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表彰;

(14)发表高质量教改论文4篇。

1-2教师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7分)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及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相近学科专业或基础学科的教师占50%);

2、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半数教师毕业于重点院校;

3、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

4、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1、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相近学科专业或基础学科的教师占10%);

2、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3、专业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4、中青年教师培养有举措,有效果。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7分)

教师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教师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论文。

 

1、教研活动领域反映出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

教改成果反映出教师教学思想活跃,体现了教改的重点,教改成效显著;

2、教改成果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3、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三篇。

 

1、教学队伍的教研活动领域反映出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

有教改立项、实施的措施较有力,并取得一定的教改成果;

2、教研活动能够联系教学改革,教改成果受到学校教学成果奖励;

3.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1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A级标准

C级标准

特色内涵及分数

22分

*2-1课程内容(8分)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引进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处理得当。

1、理论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后续课程服务;专业实践课以实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2、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使基础理论不断丰富内涵,与新知识内容(理论)、先进的技术(技能)有科学的联系。

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经典理论阐述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课程内容体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各自作用、特点明显,有机联系、恰当衔接。

具备左侧第1、2项,而其余两项不明显。

教学内容项特色分满分5分,以下6项满足1项得1分:

1、教学内容改革有创意,发表的教改论文反映出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师获市教书育人奖或课程集体获校先进集体奖励;

3、承担教育部示范性项目;

4、课程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科技竞赛获国家二等奖一次(或省一等奖一次);或专项大赛获国家二等奖一次(或省一等奖一次);或专项制作被市级工程采用;

5、课程内容能保证基本教学要求,并为地方经济服务;

6、科学研究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效果明显。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6分)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与课外结合。

1、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相适应;

2、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能)与实际联系的效果明显,体现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措施得力,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联系。

具备左侧第1、2两项,而第3项项不甚明显。

2-3实践教学

(8分)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成效。

1、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的方法科学,过程规范,教学效果好;

2、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具有综合化和现代化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

3、实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方法不断改进。

具备左侧第1项或第3项,而其余几项不甚明显。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A级标准

C级标准

特色内涵及分数

22分

*3-1教材及相关资料(8分)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1、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课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自编教材,教材与课程大纲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

2、自编教材的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合理;

3、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应用效果好;

4、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适合的文献资料(其中必须有电子文档);

5、重视实验教材建设,有高质量的与理论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

具备左侧5项中的2项,而其余3项效果不甚明显。

教学条件项特色分满分4分,以下7项满足1项得1分:

1、承担面向21世纪教材主编,并已完成;

2、主编的教材在同专业三个及其以上的学校使用;

3、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和高教出版社“十五”、“十一五”教材(含电子教材)任务;

4、承担建设全国高校专项教材(含电子教材)研究、开发基地(中心)等;

5、有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承担省级教改教材编写任务本已完成;

7、实践基地有特色,被评为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8、该课程教育教学软件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校级一等奖。

3-2实践教学条件

(8分)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1、课程主讲教师亲自设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并亲自主持实验教学;

2、实验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能够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实验学时数的70%以上;

3、满足个性学习的要求,能够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并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4、实验室开放且效果明显。

具备左侧第1、2两项,而第3、4项的效果不甚明显。

3-3

网络教学环境(6分)

网络资源建设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

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1、网络教学资源(如媒体素材库、网络课件等)建设已具规模,能够保持更新;

2、具备运行良好的硬件环境;

3、围绕课程选编、制作系列的软件、教学功能(如辅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资料和满足学生兴趣扩展等功能)齐全;

4、网络课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软件界面美观、操作简便,不需有大量的预备技能;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相链接;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丰富的学习内容。

具备左侧第2、3项,而其余两项效果不甚明显。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A级标准

C级标准

特色

内涵及分数

18分

4-1教学方法

(10分)

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考试方法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需要,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

2、课程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方法明显地反映出先进的教学思想;

3、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具备左侧任意两项,而另外一项效果不甚明显。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项特色分满分3分,以下5项满足1项得1分:

1、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并积累了经验,发表有关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的论文;

2、借鉴科学研究和生产(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明显效果;

3、考试改革突破以单一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为考核范围的限制,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4、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应用技能方面有创新,受到兄弟院校或地方的重视;

5、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着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在1~2个主要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如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实验室建设等。

4-2教学手段

(8分)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减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相匹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在增大教学信息、精减课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3、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实践性;

4、具有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践课环节中应用效果好。

 

具备左侧第1、2两项,而其余两项效果不明显。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A级标准

C级标准

特色

内涵及分数

16分

5-1同行评价

(6分)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的声誉。

1、校内外专家的证明材料数量充分、有代表性,内容真实可靠;

2、专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为优秀(或者是好的评价);

3、该课程专科层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校内外专家的证明材料比较充分,评价较好。

教学效果项特色分满分2分,以下4项满足1项得1分:

1、同行评价、学生评教和课堂教学效果相互联系支持,形成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课堂教学特点突出,生动地反映出课程建设的良好态势和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

3、主讲教师曾获校级各类课堂竞赛第一名;

4、相关课程教师授课后的感受和对该门课的反映,能够体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

5-2学生评教

(5分)

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

1、学生评教结果有80%以上优良;

2、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教学效果的赞扬和肯定。

70%认为是优良。

5-3课堂教学效果(5分)

课堂教学

仪表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1、教师仪表端庄,发音准确,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有效,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基本具备其中的两项。

说明:

1、本指标体系是为了评选校级精品课程,结合我校本科课程建设现状制定而成的。

2、精品课程是课程中的精品,应当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和一流的教学效果。

这是指标体系中A级标准和特色的确定原则。

3、考虑到课程建设中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指标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增加评审中特色分数的科学性,将特色的20分按照大致比例分到上述五个部分。

该五个部分的评审分数未变,待五项评审审定,将五项得分之和乘以0.8,与此五项的各项特色分相加即得到评审总分。

没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2-3和3-2两项不评审,总分按84分计算,再按百分比折算。

4、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课程组骨干成员(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3~5人(公共课5人,专业基础课4人,专业课3人),其余教师为课程组一般成员,相关统计数据要与此对应。

5、评审时主要参阅自评报告及相应的佐证材料,对少部分内容进行实证考察。

6、二级指标分A、B、C、D四个等级,介于A、C之间的为B,达不到C级标准的为D;A、B、C、D的权重依次为1.0、0.8、0.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