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1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009-2010学年度垦利一中高三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山东垦利一中袁林庆邮编257500

1.2009年11月25日,我国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近期指标,旨在“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B.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减少污染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

2.去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雪灾,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制造了极大的麻烦。

为防止积雪路滑,常在路面撒融雪剂使雪融化,融雪剂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融雪剂的融雪原理主要是盐类溶解放热

B.融雪剂的融雪原理主要是盐类的水解

C.使用融雪剂融化的雪水会使多数植物生长茂盛

D.含有融雪剂的雪水在钢筋混凝土中可形成原电池,对这种结构的桥梁造成腐蚀

3.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利用焓变的数据或熵变的数据一定都能单独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

B.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利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

D.利用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C.用重结晶的方法可提纯混有少量杂质NaCl的KNO3

D.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5.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C.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合金的耐腐蚀性也都比其成分金属强

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

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酒精和硝酸银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B.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水晶项链、光导纤维、玻璃、瓷器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D.反应AgBr+KI=AgI+KBr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Ksp(AgI)小于Ksp(AgBr)

7.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NH4Cl

棉花

环形玻璃

温度计

碎泡沫塑料

乙醇、

浓硫酸

乙酸和

搅拌棒

饱和碳酸钠溶液

 

A.实验室

制取氨气

B.配制100mL

0.1mol/L盐酸

C.测定中和反应

的反应热

D.实验室制备

乙酸乙酯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②常温常压22.4L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③64g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④常温常压下,100mL0.5mol/L的乙酸溶液中,乙酸的分子数目小于0.05NA

⑤标准状况时,22.4L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⑥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⑤⑥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与

O是不同的核素,因此分别由这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ClO-、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

.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

2I-+H2O2+2H+=2H2O+I2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

NH4++OH-

NH3↑+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H2O

D.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OH-+H++SO42-=BaSO4↓+H2O

11.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像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的效果。

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A.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B.醋酸稀释

C.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D.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12.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2O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

13.右图表示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A.pH=4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

B.若分离Cu2+溶液中的Fe3+,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

C.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

D.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

1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2(aq)+I-(aq)

I3-(aq)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I2(aq)+I-(aq)

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15.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6H12O6+6H2O=6CO2+24H++24e-

B.该电池的正极氧气得电子,且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CO2气体22.4L(标准状况)

C.放电过程中,阳离子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阴离子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D.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且出现蓝色火焰

16.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荣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

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

Ce4+>F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CeO2制Ce,铈在阳极获得

B.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4HI=CeI4+2H2↑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2Fe2+=Ce3++2Fe3+

D.四种稳定的核素13658Ce、13858Ce、14058Ce、14258Ce,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17.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1.8×l0-5

4.9×l0-10

K1=4.3×l0-7K2=5.6×l0-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

pH(CH3COONa)>pH(Na2CO3)>pH(NaCN)

②amol·L-1HCN溶液与b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c(CN-),则a一定大于b

③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④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CO3-)+2c(CO32-)

⑤等浓度的CH3COONa、NaCN、Na2CO3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N-)>c(CO32-)>c(OH-)

A.①②B.③⑤C.④⑤D.②④

18.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

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19.

(1)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实验室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2)用“大于”“等于”“小于”填空

①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偏高,读取的体积数   实际体积数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将砝码和食盐的位置颠倒,所称食盐的质量  10.4g

③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1mol/l

④用中和滴定法测某NaOH溶液的浓度,量取待测液未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测得的溶液的浓度实际浓度

(3)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并通过装置B完成下表中设计的实验,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B中棉花的位置

所蘸试剂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淀粉和碘水混合液

氢硫酸

现象

褪色

浅黄色

体现SO2的性质

水溶液显酸性

漂白性

氧化性

请填写上表中的空白并回答:

仪器P的名称是;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尾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CuCO3一种沉淀;

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

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

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

具体操作为:

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

(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E。

(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

(3)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克,装置B质量增加了n克,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21.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的含有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2)写出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引发反应①的实验操作,

指出该反应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4)若28gA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Q>0),写出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25℃下,若向气体K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若向气体K的0.1mol/L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二者的体积比为1:

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质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22.I.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2NO3-+10H++8e-→N2O+5H2O。

Fe2(SO4)3、KMnO4、Na2CO3、FeS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配平)。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3)反应中硝酸体现了、性质。

(4)反应中若产生0.1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Ⅱ.已知: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查表得

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1①

BaSO4(s)+2C(s)=2CO2(g)+BaS(s)△H2=226.2kJ·mol-1②

(1)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Na2S,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Na2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3)反应C(s)+CO2(g)=2CO(g)的△H=kJ·mol-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2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

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单质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

(1)写出E的单质与A、D两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由A、C、D三元素所形成的共含有9个原子的常见化合物的溶液呈_________性(填“酸”、“中”、“碱”),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氢化物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氢化物与D的单质在碱性介质中可以形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X、Y是均由C、D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C、D在X、Y中的价态相同,某温度下相互转化时的量变关系如右图。

则:

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图中a、b、c、d四点中,表示反应υ正

υ逆的是_____,

该温度下,反应Y转化为X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反应进行到2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现有由A、B、D、E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0.1mol·L-1某正盐溶液,你认为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你的上述观点,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某同学认为该正盐溶液中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BD32-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I:

CO(g)+2H2(g)

CH3OH(g)ΔH1

反应II:

CO2(g)+3H2(g)

CH3OH(g)+H2O(g)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填“I”或“Ⅱ”)。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I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此时的温度为(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ΔH=-566.0kJ/mol

③H2O(g)=H2O(l)ΔH=-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1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5.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甲烷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

已知部分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

)+O2(g)=2H2O(l)△H=-571.6kJ·mol-1

2CO(g)+O2(g)=2CO2(g)△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又知1molH2O(g)转变为1molH2O(l)时放出44.0kJ热量。

写出CH4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mol3·L-3,KsP[Cu(OH)2]=2.2×10-20mol3·L-3。

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如要使0.022mol·L-1的CuSO4溶液里的Cu2+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

(4)已知饱和CO2溶液中c(CO32-)=5.6×10-11mol·L-1,KSp(CaCO3)=2.8×10-9mol2·L-2。

向1.0mol·L-1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直至饱和,能否得到CaCO3沉淀?

,理论依据是

(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5)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烧电池。

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6)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1。

在此温度下,将pH=a的H2SO4溶液VaL与pH=b的NaOH溶液V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2,则:

Va︰Vb=     。

(7)在25℃下,将amol·L-1的醋酸与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a+)=c(CH3COO-)。

则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a0.0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醋酸(HAc)的电离常数为Ka=_________。

26.乙基香兰素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香料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乙基香兰素的推测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从分子结构上看,它属于芳香烃

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内含有一个碳氧双键、

三个碳碳双键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2)R物质属于乙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其性质如下:

试写出符合条件的R的结构简式(任写两种):

、。

(3)X也是乙基香兰素的同分异构体,其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制得下列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

②反应Ⅲ所需的试剂是。

③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垦利一中高三期末综合练习题

(2)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B2D3B4C5B6C7A8C9D10A11D12C13B14B15B16D17C18B

19.

(1)③⑤

(2)①大于②小于③大于④小于

(3)

B中棉花的位置

所蘸试剂

现象

变红

褪色

体现的性质

还原性

分液漏斗I2+SO2+2H2O=4H++SO42-+2I-2OH-+SO2=SO32-+H2O

20.Ⅰ.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

Ⅱ.

(1)A→C→B

(2)无水硫酸铜(3)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Ⅲ.

(1)C→A→B→D

(2)吸收空气中的H2O蒸气和CO2开始时通入处理过的空气可以将装置中原有含H2O蒸气和CO2的空气排出;结束时通人处理过的空气可以将装置中滞留的H2O蒸气和CO2排出。

(3)1-(49n/9m)

21.答案:

(1)第四周期、第Ⅷ族

(2)取少许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D溶液中含有Fe3+

(3)2Al+2OH-+6H2O=2[Al(OH)4]-+3H2↑或2Al+2OH-+2H2O=2AlO2-+3H2↑

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焊接钢轨(制高熔点金属)

(4)3Fe(s)+2O2(g)=Fe3O4(s)△H=-6QkJ/mol

(5)NH4++H2O

NH3·H2O+H+

c(NH4+)>c(SO42-)>c(H+)>c(OH-)

解析:

A-Fe、B-Fe3O4、C-FeCl2、D-FeCl3、E-Fe(OH)2、F-Fe(OH)3、G-Al2O3、H-O2、I-Al、J-Na[Al(OH)4]或NaAlO2、K-NH3,知道了上述物质即可做答。

22.答案:

I.

(1)HNO3+FeSO4→Fe(NO3)3+Fe2(SO4)3+N2O↑+H2O

(2)1:

4(3)酸性氧化性(4)0.8mol

II.

(1)S2-+H2O

HS-+OH-c(Na+)+c(H+)=c(OH-)+c(HS-)+2c(S2-)

(2)2.7×10-3(3)172.5

(4)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解析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