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33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景,画一画旅行线路图。

教学

重点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景,画一画旅行线路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用流畅的线条画旅行线路图。

教学难点

用流畅的线条画旅行线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门票、导游图等

教法学法

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

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

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观赏旅游路线图

1.出示各地旅游路线图,引导观察、思考:

  

(1)旅游路线图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旅游路线图是怎样的?

  

2.了解旅游图的结构。

  

(1)有哪些部分组成?

  

(2)认识旅游图的各个图标。

  (3)展示不同种类的旅游图。

  

1.教师示范画地图,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地图的外形特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地图。

  

(3)表现地图的图标。

 (4)添画周围环境,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3.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作业

1.绘制一幅旅行线路示意图。

   2.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1)

贴图式导游图

线描手绘式导游图

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课题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形式把收集的资料图片进行整理,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学

重点

能够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形式把收集的资料图片进行整理,设计制作集锦本。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简单的设计原理,将图片资料进行合理整合,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学难点

运用简单的设计原理,将图片资料进行合理整合,设计制作集锦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具准备

录音机、相关图片资料、范作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

《我要去西藏》,提问:

这首歌好听吗?

唱的什么?

(《我要去西藏》,唱出了作者去西藏旅行的感受。

)那你喜欢旅行吗?

你都去过哪里?

有什么感受?

导入: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旅行。

(板书课题:

我们去旅行) 

1.欣赏感受,播放视频《神奇的宁夏》,学生欣赏。

2.提问:

你从这段视频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

旅行时,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如:

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当地特产、名人故事等,所以古人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

要想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制作旅游集锦本。

那什么是集锦本呢?

4.学生自学课本资料,了解认识集锦本。

指名回答。

5.师小结讲解并板书。

(1)封面必须有标题。

(2)内页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3)留言栏用来向观众推介作品,同时与观众取得联系。

建立评价栏目,相互学习指导。

(4)集锦本的特点是什么?

(吸引观众:

内容令人向往,图画引发想像,文字介绍知识,激发情感。

6.师生以宁夏为例,一起设计制作一份简单集锦本。

5.提出作业要求:

请选择一个旅游景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旅游集锦本。

要求: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分别制作好封面、内页和留言栏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2.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小组交流、展示、互评。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2)

封面(标题)

集锦本内页(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留言栏(推介作品,取得联系)

课题

第2课 光影变幻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绘画方法,描绘单个物体在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教学

重点

利用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绘画方法,描绘单个物体在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3.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画线。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

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

 

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

 

1.提出作业要求:

请选择一件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通过描绘其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表现出它的立体感。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小组交流、展示、互评。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 光影变幻

(1)

用笔轻则淡、重则浓;

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课题

第2课 光影变幻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绘画方法,描绘一组物体在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教学

重点

利用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绘画方法,描绘一组物体在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

石膏立方体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展示《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

10.分小组自由活动,用木偶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

(3)给建筑物命名;

(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

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

1.教师出示一格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展示几何图形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

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用铅笔画出不同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

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

2.采用答记者提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化。

评析交流

提问:

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什么变化而产生的?

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2课 光影变幻

(2)

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课题

第3课美丽家园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教学

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教学难点

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彩笔

教法学法

示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1.构思。

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1.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画出当地景物特色。

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评析交流

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3课美丽家园

(1)

构思——分工绘画——统一整理

景物形象的大小

色彩

表现手法

课题

第3课美丽家园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教学

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教学难点

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具准备

彩笔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

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

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3.剪贴画:

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

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

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3课美丽家园

(2)

色彩画:

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线描画:

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剪贴画:

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课题

第4课编花篮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教学

重点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教学难点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彩纸、铁丝、剪刀等

教法学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

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

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

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

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师生评价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4课编花篮

(1)

花篮——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

制作过程——量、剪、粘、编、卷、贴

课题

第4课编花篮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

重点

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橡皮泥、花、剪刀、固体胶等

教法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3.多媒体呈现教师准备的资料。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

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教师小结:

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教师小结:

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1—2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

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影响整体的美感。

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

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4课编花篮

(2)

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课题

第5课纸魔方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教学

重点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法学法

示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

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

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

(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1.教师问:

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

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

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

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

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

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欣赏评价

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总结

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板书设计

第5课纸魔方

(1)

一提一压两提一压一提三压

作品——抽象类和具象类

课题

第5课纸魔方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教学

重点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

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

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5课纸魔方

(2)

一提一压

两提一压

一提三压

 

课题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教学

重点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学难点

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具准备

兵马俑图片

教法学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师生对话 

师:

有谁认识这个字——“俑”?

它是什么意思?

 

生: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

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

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

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课件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

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总结:

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

陶俑分为哪几种?

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

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4.分析各部分的比例尺寸。

5.教师示范。

学生创作

1.学生作画,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

作品评析

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1)

陶俑——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

陶俑形体结构——头、颈、躯干、四肢

课题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教学

重点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兵马俑阵。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简单的兵马俑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具准备

卡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法学法

问答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秦兵马俑图片,学生进一步了解兵马俑的特点。

1.欣赏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启发学生刻画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2.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供学生参考。

3.学生分析士兵和军官衣着的特征的区别。

4.教师出示卡纸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