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72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docx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促进集体土地流转

[2008.11]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交流部门提供参考资料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促进集体土地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依法流转的思考

(国土局供稿)

强化农村土地管理,促进集体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如何引导农民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依法流转,结合全县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集体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权基础上的一种衍生行为,它的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时间有限性的原则。

不允许任何强迫,不准改变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得改变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合同期限。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农村、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不受到损害。

目前,集体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异化和违法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企业实施项目建设同乡(镇)、村或村民直接签订协议或合同,以租代征将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改变农业用地用途,形成违法占地。

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名,企业或个人同农民直接签订协议或合同进行圈地,伺机改变农用地用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失去对土地所有权的控制,权益受到侵犯。

三是部分村干部利用村级机动地或外出农民撂荒地,不同农户本人见面直接同个体经营者私定协议或合同,或搞养殖,或搞开发,将集体权力个人化,与农争利,侵害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引发群众不满情绪,造成不稳定隐患和不安定因素。

四是农民与农民间的私下转让耕种,草签协议,不经农村经营合同管理机构鉴证,一旦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引发争执、引发矛盾。

这些不规范的流转是政策和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二、集体土地流转,全国各地自发地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土地流转不仅仅是限于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而集体建设用地也在悄悄地流转。

诸如“天津模式”的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这一模式是在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无偿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耕,实现“占补平衡”。

这种模式很有示范意义,再有北京郊区,包括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大量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小产权房,尽管不符合法律规定,由于集体土地资产不显化,未享受同国有土地一样的地价收益权,但仍有禁无止。

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已是势在必行。

三、集体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承包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通过租赁和串换,出租企业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或搞养殖、或搞菌菇生产,农民参与经营或年终参与分红,村民也可以接受聘用,成为企业员工,领取工资,建立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农民从农村分离。

我县壶泉镇西河乡同北野菌业公司的大棚食用菌培育合作,土地的流转类似于此,不失为一种流转的很好探索。

但这种流转要在先期应让企业对农民作好技术指导和服务,要让企业适度分担农民经营的风险,引导扶持农民稳定增收。

四、集体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激活土地这一生产力根本要素,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业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必须稳妥推进。

这种流转,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要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政策研究、方案制订、业务指导、审批备案和纠纷处理,同时要强化农村“两委”的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搭建快速运转的土地流转平台。

以上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集体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一些思考,不妥处敬请批评指正。

 

广灵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经管科供稿)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县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的同时,正确引导和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基本情况

广灵县现有农业人口16.0262万人,农户数44208户,其中承包土地农户38369户,承包土地面积45.11万亩,截止2008年9月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0745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2.38%,涉及农户525户。

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虽仍以转包为主,但流转形式逐步多样化,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租赁、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其中:

转包6563亩,出租1500亩、转让583亩、互换499亩、其它形式1600亩。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农民是把土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敢轻易放弃。

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

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获得收入。

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转入户,可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获得可观的收入。

(三)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一家一户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整和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我县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培训

为了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掌握农村土地政策,我县农经部门通过开展街头散发宣传材料,、深入乡村举办培训班、县有线电视台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农村土地承包的法规和政策,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明确土地流转的方式、原则、程序等,消除他们的顾虑,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共识和内在动力。

(二)规范程序,严格操作。

一是统一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必须由转让方提出书面申请,报村集体发包方审查同意后,签订书面转让合同;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的由农户双方自愿协商,分别签订转包、出租、互换等合同书,然后报村委会备案。

二是统一规范流转合同文本。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全县统一印制了内容详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我县在县级和九个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全县仲裁人员已达到40多人,确保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能及时得到解决。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虽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农民的思想认识不足加上恋土情深,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也有少数基层干部对流转政策精神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引导不力,方法不当,操作不规范等。

二是流转行为还不够规范。

有的土地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还有一部分只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的签订了书面合同,也不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造成土地流转纠纷隐患增多。

三是流转机制不够完善,集中成片流转难。

五、今后的工作重点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一)提高认识,促进依法流转。

进一步加强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土地法律、法规、政策。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权利、义务,主动参与流转,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带头按法律和政策操作。

(二)健全流转机制,严格有序流转。

县、乡、村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原则流转。

创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流转行为,健全流转管理制度,包括流转审批程序、合同签订鉴证、流转大户登记备案、档案管理制度等。

广灵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供稿)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灵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精神,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发挥比较优势,深化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开发效益正在显现。

立足县情,面向两大市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县确立了绿色蔬菜、优质小杂粮、食用菌、林畜产品等农业四大重点产业。

四大产业特色鲜明,上下认同,优势明显,加快发展。

2007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71元,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24亿元,当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3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

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仅次于打工经济,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生态经济为突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加速向山青、水秀、民富多方共赢的目标发展。

(二)基地规模不断壮大。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特色板块基地,一个具有鲜明广灵特色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已初具规模。

2007年,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9.94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92万亩,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13.52万亩(其中“东方亮”谷子4.75万亩),5家菌类企业新建大棚300栋年产食用菌70万公斤,羊年饲养量34万只。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特色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业结构实现了由粮油主导向特色主导的历史性调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45%。

(三)龙头实力稳步提升。

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力地带动了特色产业开发。

一是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3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

全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已由少数几个产业,扩展到特色产业的产、加、销各个领域。

二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2006年,新科农牧公司肉羊产业化、北野菌业白灵菇产业化栽培、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精米加工及育种种植基地建设、广宽农产品公司小杂粮及宠物饲料出口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列入省“两区”开发项目,均已达产达效,4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也被大同市定为重点龙头企业。

三是农企对接不断加强。

随着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提高。

2007年,全县订单种养面积1.4万亩,订单产量2800吨,订单总额700万元,签订合同农户1659户,带动农民增收168万元。

今年全县龙头企业被列入省“两区”项目的4个涉农企业,新增投资13759万元,工程量和投资额均达到50%以上。

在全县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相适应的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布局已初步形成。

一是利用“广灵小米”、优质小杂粮、广灵驴和大尾羊的品牌优势,引进和壮大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

目前已有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宽农产品有限公司、清源醋业、斯远贸易有限公司、神水豆业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2.2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8.6亿元。

二是投资1000多万元的北野菌业公司、山地菌业公司、甸顶山林牧业公司、森普菌业公司等一批以栽培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迅速崛起,新建菌袋生产车间2400平方米,建成和在建菌棚500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

广宽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1969万元,利税436万元,销售收入1769万元,带动农户8600户。

该公司生产的“犀鸟”牌系列葵花籽仁、白瓜籽仁等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销往浙、京、津、晋、鲁等地区,出口英、法、韩等欧亚国家。

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以生产、加工和销售“东方亮”小米为主业的责任公司,总投资3269万元,项目扩建完成可实现利税1620万元。

该公司承载的东方亮精米加工及育种、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已被列入山西省“两区”项目。

该公司经过9个多月的建设,新厂已落成,年产“东方亮”精米可达1.8万吨。

项目建成后,年可转化谷子25174吨,带动农户7347户进行谷子种植,户均收入可达8800元。

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332万元,利税66万元,销售收入120万元,带动农户180户,新增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产值64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该公司承载的白灵菇产业化栽培项目被列入省“两区”项目,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2007年公司带动农户栽培白灵菇128栋大棚,年产各类鲜菇140万斤,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农户获利240万元。

2008年扩建菌棚200栋,现已开工建设。

新科农牧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肉羊产业化项目属省“两区”开发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10600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8000万元,实现利润1500万元,可带动全县10000余户,农民增收13500万元。

三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加工食用乙醇,产品销往晋、冀、内蒙等地区,总资产950万元,利税48万元,销售收入1100万元。

水神堂豆制品综合加工厂,主要加工五香豆腐干,产品销往本省大中城市,神水”牌取得到了“绿色食品”认证。

总资产223万元,年利税15万元,销售收入110万元。

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炒贷食品为主,“白老大”被大同市工商部门证定为知名商标。

现已申报“仁用杏核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该项目建后,可实现销售收入7070万元,实现利税940万元。

沙岭黄花加工厂,以生产加工黄花为主。

已具备加工2000亩黄花的能力。

现正在积极实施二期项目,该项目实施后,解决了制约黄花受季节、采摘及人工等影响扩大黄花种植规模的因素,可使我县这一优势品种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品牌开发成效显著。

着力开发绿色农业,打响绿色品牌,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山西广灵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品牌奖励政策的兑现落实,一个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打响绿色农业品牌的特色产业开发格局已经形成。

全县申报绿色认证产品4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2个,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认证达到35万亩,被列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

“广灵小米”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特供农产品选送到国家“两会”和北京奥运会。

品牌开发,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知名度,拓展了市场空间,绿色农业已成为广灵农业的一大闪光品牌。

(五)开发机制日趋激活。

一是民营化盘活了资源存量,激活了增量。

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外地企业纷纷参与我县特色产业开发。

通过示范引导,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一批专业干部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标准化促进了龙头企业盘大做强。

广宽农产品公司、北野菌业公司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壮大了龙头企业规模,同时也带动了农户增收。

三是组织化带动了农民进入市场。

全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126个,入股农户1045户,注册资金达3854.7万元,带动6549户农户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在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上,广灵县百姓乳业合作社被山西省农工委、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先进农民专业合社。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当前存在的困难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面临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落后且不平衡,全县耕地可保浇面积仅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节水面积就更少,而进一步扩大水浇地面积又面临着资源的制约,要想发展农业规模化种植受到限制。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总量偏小,主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

三是产业化步伐不快,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是社会化服务滞后,农产品专业流通市场不足,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资金、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薄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作为一个贫困县,资金投入尤为不足,成为企业和基地建设的瓶颈。

(二)发展思路

立足全县农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推进三项建设,加快绿色农业进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绿色农业为宗旨,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重点要搞好三项建设:

一是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坚持发展大路蔬菜和反季节大棚蔬菜相结合,建设4万亩绿色蔬菜基地;紧紧抓住“广灵小米”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契机,建设5万亩“东方亮”谷子和8万亩优质杂粮基地;按照“千户、千棚、千万元”的思路,重点建设5个食用菌基地,新发展食用菌大棚1000座,带动农户1000户,增收1000万元。

整合资金1000万元,建设占地15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

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

投资420万元,建设检测能力达2000项次,新增检测参数50个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和畜产品检测检疫站。

继续加大名优品牌的申报、认证和注册工作力度,努力拓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渠道。

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三是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一体化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投资2000万元,建设一座占地100亩,集鲜菜批发、保鲜、冷藏为一体的绿色蔬菜流通中心。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规范合作社运转。

(2)建设六大项目,加快产业化进程。

切实抓好精华集团新科农牧续建肉羊产业化项目;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6000吨“东方亮”小米精米加工、育种及种植项目;广宽农产品公司6万吨小杂粮及宠物饲料项目;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化栽培白灵菇项目;三和实业有限公司2万吨食用乙醇项目;圣泉酒业有限公司1800吨生产加工白酒项目。

依靠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需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小步慢走,促进农民从农业上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对两区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把两区中的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各乡镇要根据当地实际真正把农业产业的优势产品打造出来,进入市场带动农民致富。

如近几年抓农产品品牌,农业龙头产业项目,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种植东方亮谷子、黑木耳、白灵茹等农业调产项目,仅黑木耳一项一年一亩就可收入1-2万元,白灵菇的收入也在3万元左右,如果农民户均种一亩黑木耳,那增收是很可观的,但光靠一家一户种植绝对低御不了市场风险,加上技术力量和信息手段跟不上,就很容易损伤农民积极性。

那么化解农民风险的只有强有力的、有保障的龙头企业,小龙头还不行必须是大龙头,还应当以带动农户增收为条件,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

当然我们的产品一定是有优势的、绿色的、有机的、有竞争力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农村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虽然我县已成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县,而且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从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来看,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对开辟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先行是实现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途径

(科教局供稿)

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

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城市、农村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不少突破,而城乡一体化可以说是最大的突破。

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由“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是一次跨越,意义非凡。

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现在,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功能的日益完善,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根本动力。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

城镇相对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满活力的发展气息,对农民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农民,进城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力急欲进城务工经商。

另外,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相对于城市有很大差距。

多数农民群众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送孩子进城入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得真本领,找一份好工作,彻底走出山沟,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有不少家庭甚至举家跟随进城,一边务工经商,一边供孩子上学,从而加快了向城镇流动转移的速度。

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教育必先行,加快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想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就必须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步伐。

因此,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经济发展,教育为先。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必须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的均衡就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首先应该更好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作出智力贡献。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

农村教育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构成城乡差别的基础性原因之一。

统筹城乡教育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业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

就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受教育者为本,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使受教育者得到公平教育。

应该说,我县的基础教育已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九年教育已全部普及,高中教育也即将普及。

但目前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

而教育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于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难以实现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就难以为全县老百姓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

二、教育先行是实现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途径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共享改革成果的最有效措施,但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比如城乡公共财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就业、市场体系、资源配置等等的一体化,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广灵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造血功能有限,每年的财政收入仅有8000余万元,单靠上级支持绝对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在贫困地区,如果等到经济发展起来再发展教育,可能已经延误了几代人,而且经济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