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9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03套.docx

高二语文第二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03套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段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xià)勾(gòu)当吮(sǔn)吸金蝉脱壳(qiào)

B.感喟(kuì)哺(pǔ)育针砭(biǎn)以儆(jǐng)效尤

C.奇葩(pā)蕴藉(jiè)同胞(bāo)缓辔(pèi)而来

D.桎梏(gào)面颊(jiá)痉挛(luán)一哄(hōng)而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诬告势力眼卷帙浩繁化干戈为玉帛

B.掣肘圆舞曲茹毛饮血事实胜于雄辩

C.辖制满堂彩飒爽英姿口慧而实不至

D.荣膺泊来品金蝉脱壳水至清则无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ATP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以3比0轻松地击败老对手阿加西,夺得冠军,这是他第五次_______ATP。

②随着集成度的大幅度提高,微电缆的线宽越来越小,电阻也会_______提高。

③它__________是清晰的小屋,________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A.问鼎相应不再/而是B.夺冠相对不再/而是

C.夺冠相应不只/而是D.问鼎相对不仅/而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布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C.当时,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

D.市声嘈杂,现代人的听觉正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悲哀。

当风儿悄悄吹过,当雨点静静洒落,当鸟鸣悠悠飘来……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二十世纪以来,毛笔逐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

如今,在中国,设置毛笔课的学校越来越少,而且,毛笔书法远不如日本普及。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拉斯蒂涅为筹款治丧在纽沁根夫妇与雷斯多夫妇两处奔走时,他们以“父亲死了,都悲痛得了不得”为由拒绝会客。

但在送葬的行列里,他们最终出现在这两家有爵徽的车中。

(《高老头》)

B.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巴黎圣母院》)

C.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高老太爷一口应承,而鸣凤却坚决不从,毅然投湖自尽。

(《家》)

D.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像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像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

(《红楼梦》)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

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

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

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

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

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

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

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

“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

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

《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7.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D.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重要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雨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

掌管文牍的小官。

②馘:

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寄:

kǔn,指边将领。

④给谏:

掌管谏诤、弹劾之官。

⑤裒:

póu,聚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农经历上书诋宰执诋:

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

任凭

C.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遗:

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忾:

愤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以吾一日长乎尔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12.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第Ⅱ卷

四、(28分)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

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归去来兮辞》)

(3)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4)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16分)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

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

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

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6.结合上下文,赏析“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

①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3分)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结尾说: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六、(15分)

20.小作文

下面是《宝玉挨打》(《红楼梦》第33回)中的一段文字: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

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想象一下,如果宝钗来看宝玉,会有怎样的情景?

请描写出来。

要求:

(1)至少有两种以上人物描写方法。

(2)人物语言、行为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相符。

(3)200字以上。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行路

杜生喜

有人把弯路走直

惊喜于找到捷径

有人把直路走弯

多看了几眼风景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结合诗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700字。

 

6.A(高老头的家人最终没有出现在葬礼上,只有两辆“有爵徽的空车”。

7.D(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

8.A(“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表述错误。

9.D(强加因果。

原文是“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

10.C遗:

遗漏。

11.B(A.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介词①拿、把;②因为。

C.语气副词,表反问。

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12.D

13.

(1)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

(已而、累然、妻子、家)(4分)

(2)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

(而、相与、坐、罢)(4分)

(3)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工、当、旨、所以)(4分)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

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

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青霞就疲惫着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

正巧碰上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到国境内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凭借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

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杀敌数字邀功请赏。

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

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期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

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

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

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

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

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

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

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

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

啊!

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

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14.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1分)“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1分)“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1分)

(2)例如:

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

b.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2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2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1分)

15.默写:

8分(每空一分)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6.此处“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1分)“楼房)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

(1分)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文明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

(3分)

17.

(1)“窗”在文中是人类心灵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3分)

(2)二者形成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

(3分)

18.

(1)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

(2)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6分)

19.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4分)

20.略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