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997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docx

上海市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05压强计算题培优题判断是否有液体溢出的方法二

06在薄壁柱形容器里加物体,判断物体最终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的方法

在薄壁柱形容器里加物体,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都要变大。

一、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比较:

若F浮=G,则物体漂浮或悬浮;若F浮<G,则物体下沉;

二、若容器对水平面增加的的压强∆p容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p液相等,∆p容=∆p液,则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与液体是否溢出无关。

若容器对水平面增加的的压强∆p容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p液不等,∆p容>∆p液,则物体一定下沉到底部,与液体是否溢出无关。

推导过程:

如图1所示,柱体甲的重力为G甲、体积为V、密度为甲;现把物块甲竖直放入薄壁柱形容器乙内的水中,乙的底面积为S乙。

【解析】

(1)水无溢出时: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p水=水g∆h=水g(V排/S乙)=F浮/S乙

容器对水平面压强的增加量为∆p容=G甲/S乙

若①∆p水=∆p容则F浮=G甲结论:

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

若②∆p水<∆p容则F浮<G甲结论:

物体一定下沉。

(2)若有水溢出时: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p水=水g∆h=水g(V排-V溢)/S乙

容器对水平面压强的增加量为∆p容=(G甲-G溢)/S乙=甲g(V甲-水gV溢)/S乙

若①∆p水=∆p容则水g(V排-V溢)/S乙=甲g(V甲-水gV溢)/S乙

水gV排=甲gV甲

即F浮=G物结论:

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

若②∆p水<∆p容则水g(V排-V溢)/S乙<甲g(V甲-水gV溢)/S乙

水gV排<甲gV甲

即F浮<G甲结论:

物体一定下沉。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

物体浸入薄壁柱形容器中,无论液体是否溢出,

若∆p水=∆p容,则物体一定漂浮或悬浮;若∆p水<∆p容,物体一定下沉。

1.(2020年奉贤一模)如图13所示,圆柱形木块甲与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块甲的密度为0.6×103千克/米3,高为0.3米、底面积为2×102米2的乙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乙。

(3)若木块甲足够高,在其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Δh的高度,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入容器乙内。

请计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相等时Δh的最大值。

【解析】

(1)p水=水gh水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2)m水=水V水

=1.0×103千克/米3×0.2米×2×10-2米2=4千克

(3)方法一:

∵∆p水=∆p地∴F浮=G物即水gV排=甲g∆hS甲

方法二:

∆p水=∆p地

水g(V排-V溢)/S乙=甲g∆hS甲-水gV溢/S乙

水gV排-水gV溢=甲g∆hS甲-水gV溢

水gV排=甲g∆hS甲

∵当V排最大时,∆h最大,V排最大=hS甲(见图1)

∴水ghS甲=甲g∆hS甲

∆h=h水/甲

=0.3米×1.0×103千克/米3/0.6×103千克/米3=0.5米

【答案】

(1)1960帕;

(2)4千克;(3)0.5米。

2.(2016年黄浦二模)如图10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内盛有质量为3千克的水,置于水平面上。

①求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面下0.2米处水产生的压强p水。

③现将一个边长为a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入容器内的水中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求正方体密度ρ的范围。

【解析】①V水=3×10-3m3

②p水=ρgh=1.96×103Pa

③设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根据Δp容=Δp水

则ΔF容/S=水gh

mg/S=水g(V排/S)

m=水V排

正方体密度ρ=m/V=水V排/V

由于V排≤V,因此≤水。

3.(2019徐汇一模)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1千克的薄壁柱形容器,另有一个质量为4千克的圆柱体甲,甲的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一半。

容器中盛有水,将甲放入水中,分别测出甲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下表所示。

容器对桌面、水对容器底压强

甲放入前

甲放入后

p容(帕)

2450

4410

p水(帕)

1960

2450

①求圆柱体甲放入容器前水的深度。

②求容器的底面积。

③放入圆柱体甲后,通过计算判断柱形容器的水是否有溢出。

④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

漂浮、浸没、未浸没等)。

⑤求圆柱体甲的密度。

【解析】①h水=p水前/ρ水g

=196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

②p=p容前-p水前=F/S容=G容/S容

S容=G容/p

=(1千克×9.8牛/千克)/(2450帕-1960帕)=2×102米2

③甲放入水中,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力

F容=pS容=(4410帕-2450帕)×2×102米2=39.2牛

F容=G甲,所以无水溢出。

④因为p容>p水,所以圆柱体甲在水中一定沉底,且S甲=S/2,p水后<2p水前,所以甲在水中一定浸没(若未浸没时,S甲=S/2,后来水的深度h水后=2h水前,p水后=2p水前)。

⑤因为F容=G甲,所以无水溢出

h水=p水/ρ水g

=49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05米

V甲=V排=S容h水=2×102米2×0.05米=1×103米3

ρ甲=m甲/V甲=4千克/1×103米3=4×103千克/米3

【答案】①0.2米;②2×102米2;③无水溢出;④浸没;⑤4×103千克/米3。

4.(2019徐汇二模)如图10所示,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S和3S,圆柱体A的质量为m。

①若从容器内抽出质量为0.5千克的水,求抽出的水的体积。

②求圆柱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容器高为0.12米、底面积为3×102米2,现沿水平方向从圆柱体A上方截取一部分∆A放入水中,截取部分∆A的质量为4.8千克,分别测出∆A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如下表所示。

求圆柱体A密度的最大值。

容器对桌面、水对容器底压强

∆A放入前

∆A放入后

p容(帕)

2450

3430

p水(帕)

980

1176

 

【答案】①0.5×103米3;②mg/2S;③2×103千克/米3。

【解析】①V水=m水/ρ水=0.5千克/1×103千克/米3=0.5×103米3

②pA=FA/SA=GA/2S=mg/2S

③因为F容<GΔA,所以有水溢出。

因为p容>p水,所以ΔA在水中一定沉底。

G溢=GΔA-F容=17.64牛

V溢=G溢/ρ水g=1.8×103米3

原来水的深度

h=p水前/ρ水g=0.1米

原容器内空的体积V空=3×102米2×0.02米=0.6×103米3

V排=V溢+V空=1.8×103米3+0.6×103米3=2.4×103米3

VΔA≥2.4×103米3

圆柱体A密度的最大值

ρAmax=mΔA/VΔAmin=4.8千克/2.4×103米3=2×103千克/米3

5.(2020年闵行一模)25.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0.01米2、容器重力均为G0,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16所示。

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1×10-3米3的实心光滑柱体A、B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如下表所示。

压强

放入A柱体

放入B柱体

p水(帕)

1470

1960

p容(帕)

1960

2940

(1)求放入A柱体后,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重力。

(3)判断柱体B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

(1)F=p容S=1470帕×0.01米2=14.7牛

(2)∵p水B>p水A∴h水B>h水A∴V排B>V排A

∴A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

容器的重力为G0,∵G0+G水+GA=p容AS

在柱形容器中G水+F浮A=G水+GA=p水AS

∴G0=(p容A-p水A)S=(1960帕-1470帕)×0.01米2=4.9牛

(3)同理柱体B在乙容器水中,假设溢出的水的重力为G溢,则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G0+G水+GB-G溢=p容BS=2940帕×0.01米2=29.4牛

G水+GB-G溢=29.4牛-4.9牛=24.5牛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水+F浮B-G溢=p水BS=1960帕×0.01米2=19.6牛

GB-F浮B=24.5牛-19.6牛=4.9牛GB>F浮B

所以B一定是沉底的。

6.(2020徐汇一模)如图1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积为1×10-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另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容器底面积的一半。

A中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B中放置圆柱体乙。

求:

①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p。

②容器A中水的深度h。

③若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增大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并测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

p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p水,如下表所示。

方法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的压强变化量

p容(帕)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p水(帕)

4900

7840

5880

2940

方法a:

圆柱体甲放入盛有水的容器A中;

方法b:

向放置圆柱体乙的容器B加入质量为5千克的水;

Ⅰ.请根据表中的信息,通过计算判断方法a、b与表中方法I、II的对应关系,以及圆柱体的质量m;

Ⅱ.请判断甲在水中的状态并说明理由【提示:

漂浮、悬浮、沉底(浸没、未浸没)等】。

【解析】①p水=F水/S容=G水/S容=5千克×9.8牛/1×10-2米2=4900帕

②h水=p水/ρ水g=490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5米

③i)p容=F/S容

方法b:

p容=F/S容=G水/S容=5千克×9.8牛/1×10-2米2=4900帕

所以方法b即方法I,因此方法a即方法II

方法a:

G物=p容IIS容=5880帕×10-2米2=58.8牛

因此m=G物/g=58.8牛/9.8牛/千克=6千克

ii)方法a即方法II

因为p容>p水,所以圆柱体甲在水中一定沉底,

h水=p水/ρ水g

=2940帕/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

S固=S容/2,且h水

7.(2019普陀一模)如图11所示,高为0.3米、底面积为0.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A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重为39.2牛、深度为0.2米的水。

①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②若容器重为10牛,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

③现将底面积为0.01米2的实心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水恰好不溢出,此时容器A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恰好等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量Δp水,求圆柱体B的质量m。

 

【解析】

因为水不溢出,所以

地面所受压力的增加量ΔF地=G柱=m柱g,

圆柱形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力的增加量ΔF底=G排水=m排g,

Δp容=Δp水底面积S容相同,所以

ΔF地=ΔF底,

m柱=m排水=ρ水ΔhS容

=1×103千克/米3×0.1米×0.02米2=2千克

8.(2017长宁一模)如图13所示,底面积为0.02米2、高为0.15米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内盛有0.1米深的水;另有高为0.4米的圆柱木块乙,同样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为0.01米2、密度为0.5水。

求:

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圆柱木块乙的质量m乙。

③若在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厚为Δh的木块,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容器甲内,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Δp地,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Δp水,请通过计算求出Δp地与Δp水相等时所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解析】

1p水=ρg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0帕

2m乙=ρ乙V乙=ρ乙S乙h乙

=0.5×103千克/米3×0.01米2×0.4米=2千克

3根据p=F/SΔp地=ΔF/S容=G'木/S容,Δp水=F浮/S容

因为Δp地=Δp水,G'木/S容=F浮/S容G'木=F浮

ρ木gV'木=ρ水gV排

0.5×103千克/米3×0.01米2×Δh=1×103千克/米3×0.01米2×0.15米

Δh=0.3米

∴0<Δh≤0.3m

附:

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

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