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355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docx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真题

2010年中考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词鉴赏

(1)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2分)

答:

                                                                          

7.(2分)刘禹锡白居易(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8.(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有错该题不得分)

9.(2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意思对即可)

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

“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作简要赏析。

(3分)

2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

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

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

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15.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16.急切、好奇、惊喜。

(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2010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

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②田畴:

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

(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2010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4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

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

(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一)(16分)

15.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

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

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

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

(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6.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

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

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意思符合即可。

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阴阴;又

2.思乡

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

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

(2分)

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2010年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古诗鉴赏(4分)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24.“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分)

25.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24.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5.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

①三弄:

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

司春之神。

8.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分)

9.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

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

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

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

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6.答案: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评分:

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分)

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答: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

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

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5.“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3分)

答:

                                                                           

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1分)(共3分)

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

(1分)。

“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

(2分)(共3分)

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

为什么?

(2分)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3分)

①(2分)

答:

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答: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2010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分)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1)深秋晚景图(1分)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意近 即可)

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

                                                                           

11.

(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

(1分,漏一字不得分)

2010年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

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

野外的渡口。

C.沙场:

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

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

⒚①C 3分

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

③A.√B.√C.√D×。

4分一项1分.

2010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4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2010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辑古诗】

   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2分)

   诗集名称:

《             》

【品诗句】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6.(2分)示例:

《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7.(3分)C

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

(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2分)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

(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1分)

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

(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C 9.《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2010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4分)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②噭:

同“叫”。

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分) 

1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9.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2分)

10.D(2分)

201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2分)

21.示例一: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2分)

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分)

2010年湖北襄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10-11题。

(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

1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2分)

10.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分,每空1分)

1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

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2分)

2010年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14—16题。

(共5分)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14.这首诗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远远的 / 街灯 / 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5.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说明了什么?

(2分)

                                                                            

16.在诗中,作者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他们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样改写有什么作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分)

                                                                           

                                                                          

1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