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423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docx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浅谈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科学教师既是上课的教师,又是学生科技活动辅导员;既是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员,又是实验员;既是科学教学材料的采购员,又是学校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者”。

这给小学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以下重要的品质。

  一、要有对科学无限热爱的品质

  热爱科学是科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试想,如果一个教师都不热爱科学,又怎样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去爱科学;如果教师自己不懂科学,满口是科学错误,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科学。

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热爱科学。

只有热爱科学,才能不断地探索科学,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科学内涵,成为一名知识的主动吸纳者,一位备受学生敬仰和崇拜的教师。

  二、要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热情

  小学科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必须要有对科学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

因为只有一个具有满腔热情的教师才可能赋予抽象的教材以鲜活的生命,引领学生“真枪实单”地“搞科学”,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

科学教师要勇敢地蹲下来和学生一道“养小鱼”、“喂蚕”、“喂蟋蟀”、“找蜗牛”等,用亲身经历活动来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动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

  三、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自我批判的品质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同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料,教师将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惟一渠道。

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资源。

韩愈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会比学生强,在某一个问题上,学生有时比教师更为熟悉。

因此,在碰到此类问题时,教师要放得下架子,甘拜学生为“师”,使问题得以解决。

这不仅不会失面子,相反体现了教师“不耻下问”的高尚品德。

  四、要有善于探寻学生的观点,重视学生的想法的品质。

  探寻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备课,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思考:

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可能是怎样想的,学生有哪些思想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否有能力克服。

教师应走近学生,体会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应当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睛了解学生和认识学生。

  五、要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我们看到这样一则例子:

某小学一教师在一堂科学课上,将“蟾蜍”读作“檐余”,将“钥匙”读作“月匕”让学生哭笑不得;更为可笑的是有一教师竟将“忠心耿耿”读作“忠心耳火耳火”,由此可见,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因此,单就教师本学科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素养的现实看,教师惟有终身学习,教师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方能胜任教学。

因此,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依然需要有“长流水”。

有人说教师有蜡烛精神,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向长江源头流不完的水。

总之,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应该具有“热爱科学”、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有“尊重学生”的基本品质。

 

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以任教小学数学为主,也一直把小学数学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学科。

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想过,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化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今年,学校开通了网络培训,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后,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才让我有机会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关于文化科学素养。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突飞猛进、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也同样如此。

因此,要适应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文化科学素养。

1、要具有人本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人本意识,不是把学生当作我们教学的对象,而是当成与自己平等的数学学习的伙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

2、要具有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

必要的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应该懂得其来龙去脉,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

3、要具有语言艺术。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语言”。

数学符号、数学图形、数学文字都是数学的语言。

有学者认为,数学语言是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

这就说明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严谨的运用数学语言。

不仅如此,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4、要具有的创造性。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创造能力。

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只会拿着教材照本宣科,那这个教师就没有创造性,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5、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

数学的教与学组成一个系统。

如果这个系统是有序的,其教学效率就高。

反之,其教学效率就低。

教师的管理水平就体现在对教与学这个系统的调控,使之始终保持有序。

要提高这种管理水平,教师就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二、关于业务能力素养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具备以下专业技能。

1、钻研教材的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素材。

数学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不能直白干瘪的将教材交给学生。

而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教材和相关资源重组后再呈现给学生。

因此,钻研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业务能力。

2、课堂组织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堂组织能力并不是说教师要成为课堂的主宰,老师忽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人的存在,将课堂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而是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进行学习交流的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3、有效评价的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手段和方式要多样化,要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单一评价手段的作法,探索并运用符合新课标评价理念的评价手段和方式。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谈谈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高新博才学校:

姚元芳

论文摘要:

科学课程改革成了必然,而教师自身没有全面思考科学教育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够对课程和教学作出批判性的选择判断。

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而教师恰恰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应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课程上的表达能力、课堂设计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素质要求

随着科学范式和社会范式的转变,科学教育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似乎也越来越多。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中,公众对科学教育失去了信心,因为科学教育改革的辉煌中根本无法帮助年轻的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课程改革成了必然,而教师自身没有全面思考科学教育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够对课程和教学作出批判性的选择判断。

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想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而教师恰恰是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社会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也成了必行之事,就我个人对科学教师的要素要求的理解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1、 教育学理论的掌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小学科学课程与研究并能运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方面。

那么,教师在这些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高度,理论基础。

教师们要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并努力运用新知识更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要认真学习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 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想象力是有限的,科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实物教学,因为学生在观察方面要学会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 科学趣闻的知晓

科学教师要掌握除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有多方面的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应该比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多得多。

如果教给学生是一杯水的话,那么教师就要掌握一桶水,对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教师不公要广泛涉猎,知其然而且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才能作为学生的知识向导,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还能及进的了解世界上的一些科学新闻以及一些科学上的奇特现象、未解之谜等等有关科学的。

二、        课堂上的表达能力

在从实习进和做家教中知道,以我们的知识层面对一些简单问题似乎“不屑”去解释或是无法去解释得让小学生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还要学会这些语言。

我们要多同儿童交流沟通,有耐心的了解儿童的想法,切忌不要对儿童进行讽刺。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

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儿童,而是儿童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主动理解的过程;同时,掌握概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只是相对地达到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认识的终止。

所以,小学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非一次性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

通过让儿童对不同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来了解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可以看出,儿童在概念的掌握概念的掌握上表现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

所谓“具体实例”是应用个别具体的实际事物对概念加以解释,如“皇帝——秦始皇”、“水——河里的水”。

所谓“直观特征”就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的特征来描述概念,如“灯——玻璃做的”、“野兽——在树林里会伤人的”。

小学儿童采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的人数占有很大比例,低、中、高年级分别为47.69%、50.34%、34.70%。

其中,“具体实例”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直观特征”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说明小学儿童掌握概念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级,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

所谓“重要属性”是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某些重要意义的属性来解释概念,如“皇帝——封建社会欺负人民的人”、“三角形——三个角的形状”。

“灯——能照亮”、“马——可以骑的”。

小学儿童采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掌握概念的人娄都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低、中、高年级分别是3.25%和3.59%,5.04%和6.50%、7.92%和7.69%。

这表明了小学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同时也表明儿童抽象概括能力迅速发展。

第三级,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

所谓“种属关系”是以事物内容的逻辑关系,即以“上下”概念关系来解释概念。

例如,“三角形——一种图形”、“皇帝——剥削阶级的头子”等。

“种属关系”反映儿童的思维已有较高水平的发展。

所谓“正确定义”是用定义的形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例如,“野兽——四只脚行走的野生动物”、“水——会流动、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三角形——三条线组成的面,有三个角”等。

“正确定义”是掌握概念的完善形式,反映儿童思维达到较高水平。

随着儿童年级的增加,低、中、高年级“种属关系”式与“正确定义”式的比例分别是6.75%与5.30%、7.35%与14.87%、11.88%与33.25%。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对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而揭示概念的本持涵义,努力促使儿童对概念的掌握从日常的理解发展到科学的理解

三、        课堂设计能力

1、目标的确定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更好的结果,所以要设计一堂科学课首先要读懂教材,再通过教材的内容来确定三个分目标: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

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二)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步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

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三)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

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2、课堂导入

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

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承上启下的作用。

怎样做到成功导入呢?

下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五三”策略。

其中“六”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字要诀”,“五”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五字忌讳”,“三”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三大类型号”。

(1)学课堂导入“六诀”

万事开头难,一堂科学课的开头也不例外。

但只要努力钻研,方法总会找到的。

其中的要诀是六个字——简、精、新、悬、巧、准。

简——简洁明快。

导入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

精——精彩凝练。

导入要做到内容精炼。

导入要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不能拖泥带水。

新——新颖别致。

导入要有新意,形式新颖,能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不能千篇一律。

悬——奇妙悬乎。

导入要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奇怪的悬念,以紧扣学生心弦,吸引他们创根问底,弄懂其中的原因。

巧——精心巧妙。

导入要精心设计,巧妙布局。

准——准确恰当。

导入的知识点要找准确,要“导“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恰当设定知识的坡度,最好先在一个水平面上,以便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实现自然过渡。

(2)学课堂导入“五忌“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设计和运用,要结合科学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导入得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在设计和运用导语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简要地表达为五个字——长、平、单、强、俗。

长——长篇累牍。

导入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述,切忌漫无边际,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后5分钟到15分钟是一堂课教学的最佳时段,导入一般2分钟到5分钟左右为宜。

平——平淡无奇。

导语应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切忌平淡、刻板、平铺直叙、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单——单打独奏。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导入时,教师要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师生的情感在上课伊始就得以交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单打独奏、唾沫横飞而不顾学生的反应。

强——牵强附会。

导语的宗旨是为了导入新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导语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为导语而导语,更不能在导语中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俗——平庸鄙俗。

导语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思想性,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不能为了吸引学生,专门去猎奇,或者收集一些庸俗的东西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

(3)学课堂导入“三类”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科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归纳起来,大致辞有这么三大类型:

声讯导入,直观导入和活动导入。

3、教学手段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奈斯比物在《大趋势》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上正在进行一场新技术革命,工业社会正在转入“信息社会”。

教育领域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一般是通过三种载休,这就是语言、文字和信息技术。

这种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局面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掌握信息知识的能力。

有人提出未来教育过程最基本的手段是广泛地发挥电脑的作用,电化教育将对传统教育手段给以伟大冲击。

美国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就把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以微电子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上来,使中小学教育和教学适应现代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用最新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年轻一代,培养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日本认识到立足于未来信息社会的关键是培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全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培训老师掌握电化教育手段的知识和技能。

英国在1979年,教育科学部制定了一个“微电子教育计划”,1980年正式实施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微电子教育委员会,提倡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微电子技术,鼓励、帮助教师掌握这一新专业、新技术。

许多发达国家都已重视到这一点,在中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教学的“新三艺”的理论与实践,要求教师掌握信息知识和技术。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各科教学运用音像设备已经相当普遍,多媒体教学已经兴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电教设施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才能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        课堂驾驭

首先,建立威信,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教师是学生指导者的角色。

如何把这种组织上,形式上的指导者转变为现实的、实际上的指导者,关键是教师必须有威信。

教师威信的建立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取得。

单靠行政手段建立的教师威信是虚假的,不能持久。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种因素制约:

(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2)教师的人格魅力;(3)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总之,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惟有不断提高自身前面所述的素养,才能建立教师威信,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根基。

其实,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情况。

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建议: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科学教师素质建设

 小学科学教师到底需要哪些基本的素质?

在这里作一个借鉴性和概括性的阐述,是想让更多科学老师有一个讨论和生发的话题,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站在理性的视角客观审视并且不断修正自我的实践和提高自我的认识。

毋庸置疑,小学科学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课程地位的影响,教师在整体课程结构中为社会所承认的所谓建设质量要求的影响,科学老师必须有很好的自身素质来面对社会“公正”。

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科学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来完成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

南京大学教育系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教育中心合作,在2003年初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37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是城市教师)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有关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即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理解等方面。

从表面上看,部分问题源于一些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但隐藏其后的根源是对“科学的性质”没有正确掌握。

问卷表明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知识是相当缺乏的,对于问卷中“科学知识”方面的不少问题,有近半数的教师回答不出来。

教师们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认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掌握科学究竟是什么。

调查还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非科学行为还相当普遍。

如教师虽然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理念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较多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

他们虽然也知道今天任何一项重要科学成就,都来自于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他人之间的坦诚合作,但没有理解科学不鼓励与人竞争,而只鼓励与客观世界竞争这一特性。

还有一些教师错把孩子们的幻想当成科学假说(占86.9%)。

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

1.跨学科融合的认知结构

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并由此形成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知识和思维模式能把握学科教材,有效解决学科教学问题。

师范院校在校生尽管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但由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没有在其头脑中融会贯通,无法形成综合的认知结构,难以把握和驾驭教材。

因此,由学科教师到科学教师必须重建认知结构,改善学科思维模式。

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不仅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在几门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也就是说再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知识网络的改变。

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的应该是打破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整个知识体系应该由三条主线编织而成,一条主线是要明确三大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第二条主线就是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三条主线就是以科学主题组织的内容体系。

2.全面的科学技能。

 

科学技能主要包括各学科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技能。

《科学》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所占比重增加,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能做某一学科实验,而且能做各个学科实验。

这些技能包括:

第一,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涉及的工具和仪器有:

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图和地球仪、星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