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53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docx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一.接案(会谈和询问时获取服务对象资料的最基本工具)

1.服务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

自愿型和非自愿型P2;现有对象和潜在对象P3

3.接案的准备工作:

服务对象资料准备(①研读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②了解其身心健康情况③走访社区④了解其是否有特殊事项需小心处理);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4.面谈主要任务P5: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结服务、转介其他社工或服务机构(如与服务对象有严重冲突时)、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终结服务的情况:

①机构缺乏合适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或问题在机构职责、功能之外,其他机构有处理特定问题的特权②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机构不符合服务对象的需要或问题已解决③服务对象的需要与社工所提供的不符或不能解决,服务对象无充分动机投入时间、力量、资源

5.面谈的技巧P7:

(1)主动介绍自己

(2)治疗性沟通:

通过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①提供支持②减少其因求助而带来的焦虑

③协助其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想法④促成其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3)倾听(最基本的面谈技巧;理解,不排斥,不歧视,换位思考)

6.资料收集的内容P8: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7.资料收集的途径P8:

(1)询问:

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完成句子

(2)咨询(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5)问卷调查

8.接案注意事项(M包括哪些内容P12)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如:

自杀、家暴等)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不符合就转介其他机构)

接案前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拟定面谈提纲)

9.接案的步骤面谈(目的、场所、技巧、主要任务)

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做接案会谈记录

二.预估(详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1.预估的主要任务(预估的目的是对正确的计划做贡献)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P14: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的发生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P14: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P16多层次介入:

直接提供物质资源给服务对象、辅导)

▲撰写预估摘要(时机:

在分析资料、决定介入策略以后P16)

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不包括家庭情况)

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定义P20)

1.制定计划原则P21:

①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②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③详细而具体

④计划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注意目的和目标的不同)

2.制订计划方法(M计划应该包括目的、目标,问题与对象,介入方法等P22)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3.介入方法: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介入的类型P30:

直接介入、间接介入(改变环境的工作)、综合介入

介入系统P24:

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构建行动计划

介入行动P25:

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四.介入(定义P29)

1.介入原则P31:

①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②个别化③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④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⑤瞄准服务目标⑥考虑经济效益(社工的时间、精力)

五.评估(定义P33)

1.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类型过程评估P34:

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介入影响

结果评估P34:

目标结果、理想结果

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3.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和看法

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基线测量法)

4.评估方法(基线测量评估)

▲定义:

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列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

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

▲操作程序:

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5.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6.注意事项P36: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服务对象对评估最有发言权)

(3)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定义P39)

总结工作回顾工作过程

巩固已有改变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1.结案阶段主要任务P40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撰写结案记录

2.结案的类型P41: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进行转介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P43: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P43: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不能为了避免出现负面反应不告诉服务对象结案时间)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估计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5.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界定与管理(0-14岁)P54:

0~5岁,妇联管理;6-14岁,共青团少年儿童工作部门;>14岁,共青团

儿童的界定以生理年龄为准,学龄期(6-14岁)

2.儿童的特点P52生理特点:

成长性、基础性

行为特点:

探索性、模仿性

心理特点:

发展性、依赖性、可塑性,教育是关键

3.儿童的需要P53:

生存、爱、游戏、学习、社会化、被保护的需要

4.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P55:

促进儿童发展、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儿童生物学

5.儿童社会工作儿童心理学:

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发展论、行为或学习理论

的理论基础P57儿童教育学:

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图式)

儿童社会学:

自我发展理论、认知理论

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建立在特定对象的需要和特点之上

P55充分运用社工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技巧

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7.儿童社会工作的任务P58:

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模式

8.宏观儿童社会工作P60:

面向社会,包括:

完善医务、整合资源、法律法规

9.微观儿童社会工作P60:

一般儿童:

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托儿、康乐等方面的服务

保护性服务:

防止儿童被虐、忽视、剥夺,目的是减轻侵害发生的可能或制止已发生的伤害,核心焦点是在确保儿童权益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特殊儿童补充性服务:

对儿童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适用于父母角色不当,严重伤害亲了关系(如在外来

务工人员较多的小区,开展针对其子女的服务),对儿童境遇中的薄弱或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

替代性服务:

完全用替代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是最底线的服务

支持性服务:

提高家庭功能,促进儿童福利,针对家庭功能完整但出现压力(如离婚、亲子关系紧张),重点是运用环境自身的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来促进儿童发展

10.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P61: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最重要的社会要素)、大众传媒

11.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P62:

①中小学②社区③专业性社会组织④社会福利机构(回归社会环境,使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正常进行,寄养、领养;专业介入增进机构儿童的社会化程度,开展类家庭服务、建立社区生活基地)

12.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P63:

①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②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③社工的特殊角色

13.儿童个案工作(沙盘游戏法P69)

▲形式:

个别谈话、咨询服务

▲途径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要,帮助调整心理情绪,激发发展潜能

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变其社会处境

14.儿童小组工作(种类:

兴趣班、少先队、服务队、补习小组等P71)

15.儿童社区工作(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

一种工作模式:

调查社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一种理念:

自助、互助、自决理念

一种综台社会建设的方式:

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来选到为儿童创建美好的生存环境的目的

16.儿童社会工作评估量表:

①智力量表②行为量表③社会期望量表④自我意识量表⑤儿童受虐量表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类型P76(未成年人的法律标准18岁):

A问题青年(越轨行为)C文化叛逆青年:

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建立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B正直青年(循规蹈矩)D政治偏激青年:

好打抱不平,认同采取激进行动追求某些理想

兼具质与量的改变兼具连续性与间接性的特质

2.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P75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具有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

兼有分化与统整的功能兼有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范围微观:

青少年个人中观:

家庭和小组层面

P78宏观:

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服务原则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P78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发展性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使青少年得到知识、身体和精神熏陶

P81设计举办各种

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服务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

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服务以拓展其就业能力

类型治疗性提供就学或生括补助

P82为被忽视、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与安置服务

为在身心、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服务

为犯罪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尤其注重社区层面的服务提供

预防性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

P82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

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

家庭工作:

关系疏离,结构不完整,父母与青少年互动不良

小组工作P90:

类型:

娱乐小组、游戏技巧小组、教育小组、任务小组、问题解决和决策小组、焦点小组、自助小组、社会化小组、治疗小组

核心要素:

目的性、过程性、计划性、互动性

社区工作:

①以社区为对象②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③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

④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信息苑案例)⑤强调参与(社区志愿者小组)

4.青少年社会工作行政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的主要方法P94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

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

研究P94方法:

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社会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内容:

①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②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③服务过程研究④社会服务与政策研究⑤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5.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的类型:

社会问题取向、个人需求取向

6.影响服务计划设计的主要因素:

①机构的宗旨②服务对象的需要③资源条件④计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⑤服务对象的参与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老有所养、所医、所教、所学、所为、所乐)

1.老年人的需要P104:

健康维护(第一位)、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

2.老年工作中价值观问题:

认为老年人没有价值

的事项P105自我意识和督导:

长时间服务感到精力和情感透支,觉得工作没有价值(移情、反移情)

3.处理精神问题P107:

①珍惜时间②建构生命的意义③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④弥补过往留下的缺憾⑤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P108①非正式支持:

家人、亲属②正式支持:

政府③社会融合

④家庭思维(家庭体系工作:

解除羁绊,识别技能,需求排序,制定行动方案)

5.老年人的特殊问题

虐待和疏于照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

P109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

为不同情况中被虐待和被疏于照顾的老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呼吁,改变老人的家庭和杜区和环境

丧亲问题:

①提供情感支持②代表老人及其家属争取合理权益③提供相关资讯④做丧亲辅导

临终关怀:

①解决痛感②费用③身后丧亲服务

自杀:

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7.认知和情绪问题P106:

抑郁症(长期悲哀,感到毫无价值)痴呆症、谵妄、焦虑症

尊重自决权

8.老年小组工作注意事项P117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尊重保密权:

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中

干预小组动力:

(出现“心理上行刑的暴徒”),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重点人群:

独居、高龄、伤残、困难老人

9.老年社区工作类型:

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P118目标:

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原则:

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

需求导向型

10.老年人照顾模式P119机构照顾模式的类型P122仓储模式:

首要任务是延长人的寿命

园艺模式:

以人为本,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

提高照顾质量的措施:

①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②增强老人自主生活的感受

③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④人际之间的积极关系

 

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的需要:

①生殖健康②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③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

关注妇女的多样性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特点P127“个人的即政治的”(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关注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原则P129:

承认多样性、尊重独立性、接纳个人选择

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

主要内容P129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

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单亲母亲、家庭为本)

2.妇女社会工作具体内容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婚姻暴力、拐卖妇女

P129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生殖健康、就业、参政、贫困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工作

性别分析:

性别角色分工分析、性别需求分析

主要方法妇女赋权: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

P138性别视角:

①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②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③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问题④协助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链接:

政策改进、宣传、培训(不能上街游行)

3.针对特殊困难妇女群体:

失业妇女、单亲母亲、打工妹(就业,再婚,亲子关系等问题)

家暴被虐妇女:

提供庇护场所

预防性小组:

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准母亲小组)

4.妇女小组工作治疗性小组

支持性小组P143

发展性小组

以志愿者为主的支持网络(如社区中为独居的老年妇女建立的邻里支持网络)P143

5.社会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1.残疾根据生理与社会功能判断P148

损伤:

因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后遗症使人体结构或功能发生缺陷或异常的情况

能力缺失:

人体的结构缺陷和助能障碍使人体丧失应具备的能力(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相对的能力)

残障:

由于身体形态和功能缺陷或异常而影响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

崇高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特点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P150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维护合法权益开展政策咨询工作(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就业问题、求学问题)

2.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P158建设无障碍环境

改善生活质量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社区康复:

协调社区与家庭的资源(原则:

①社会化②低成本、广覆盖③因地制宜

方法④因陋就简⑤因势利导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P166教育康复:

特殊教育

职业康复:

职业评估、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就业指导

社会康复:

维权、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参与、婚姻家庭辅导、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

城镇人:

①经济困难②住房困难③婚姻难④就业难⑤社会交往难⑥心理障碍

主要问题农村:

①交通不便②体力劳动难③农村缺医少药④社会服务难

3.残疾人的①社会福利政策②家庭扶助:

低保制度③权利保护、法律援助④就业政策

P152基本需求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

⑩改善社会环境:

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理解与互助、助残日

4.社会工作者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运用专业方法。

核心是康复。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个案管理、方案评估和研究工作

原则:

残疾人是有能力和潜力的;残疾不是自身问题;社会因素视角,保护性政策P162

世卫组织模式(卫生部门负责)

5.康复模式社区服务模式(民政部门负责)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福利工厂)

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卫生部门和医务康复组织负责)

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民政部门、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

 

第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针对罪犯:

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1.矫正社会工作的作用P175针对社会环境:

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P176特殊性:

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

系统性:

矫正社会工作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

专业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3.矫正对象的需要和问题P178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收入、低保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务待遇

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问题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4.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范围:

①被判处管制的②被宣告缓刑的③被暂予监外执行的④被裁定假释的

⑤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5.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制度:

接收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和奖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监护制度、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6.矫正社会工作为罪犯及其家人,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

针对犯罪嫌疑人:

撰写背景调查报告(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个人生活史)

判决前的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的心理、情绪辅导

社会工作针对犯罪嫌疑人的亲友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矫正社会工作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的主要内容协助服刑人员适应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监禁场所中监禁场所生活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的矫正工作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提供专业咨询:

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和能力提升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社区矫正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提供住宿场所

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提供物质援助

 

7.矫正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

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行为主义理论:

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P194理论和视角认知理论:

帮助矫正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

标签理论:

重新定义或标定那些原来被认定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

优势视角:

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

“社会—心理”视角

价值理念: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行为治疗法评估方案

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反应性技巧:

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

治疗技巧操作性技巧:

正/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矫正社会工作偏差心理和行为综合性技巧:

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弛训练

增强物的使用

的主要方法强化程序

P198内容:

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

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整合社区资源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