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639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docx

终极毛概复习提纲含答案

第一章

阅读P.1-2。

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的时间、会议、文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的会议;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

答:

时间:

1938年。

会议: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文献:

《论新阶段》

会议(进一步阐释):

党的七大。

会议(写进党章):

党的十五大。

阅读P.3-5。

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科学内涵: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如何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阅读P.9。

识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

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阅读P.1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掌握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原因: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阅读P.15-19。

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

答:

科学体系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阅读P.20-22。

思考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科学价值。

答:

价值: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阅读P.22-23。

识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依据。

答:

时代背景: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阅读P.24。

识记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答: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阅读P.31-32。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答:

1、历史地位: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重要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3、根本方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阅读P.35-36。

识记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

核心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三章

阅读P.64-66。

识记近代中国的国情、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

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阅读P.69-78。

掌握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

答:

总路线:

1.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领导:

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4.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阅读P.79。

掌握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主要代表作。

答: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代表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P.80-81。

识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及条件。

识记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三个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其特点及相互关系。

答:

主观原因和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客观条件: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三个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特点及相互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阅读P.81-87。

识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了解三大法宝的主要内容。

答:

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包含两个联盟:

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阅读P.90-91。

识记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及主要经济成份,了解与这种经济成分相联系的阶级构成。

答: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阅读P.91。

识记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形成的原因。

答:

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原因: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阅读P.92-93。

识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主体、“两翼”,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意义。

答:

内容:

“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意义: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阅读P.98-99。

识记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

答:

方法: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

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阅读P.101-102。

识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

答:

方法: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步骤:

1.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阅读P.105-106。

熟悉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答:

意义: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矛盾的改变:

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通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

阅读P.112-113。

识记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

了解这一文献的意义。

答:

写作背景: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主要内容:

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意义: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阅读P.115。

识记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作出的积极贡献。

答:

刘少奇:

提出要按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必须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周恩来:

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云:

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还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

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

阅读P.117-118。

识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以及“致富光荣”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原则等内容。

答:

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系: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阅读P.118-120。

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并学会知识运用。

答:

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阅读P.127-129。

识记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相关论断,了解科教兴国战略基本含义。

答:

论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含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第七章

阅读P.162-163。

识记改革开放的性质,意义。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

答:

性质: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意义:

1.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背景: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从国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力。

阅读P.166。

识记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的重点,评价和判断标准。

答:

历史进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在农村拉开了序幕。

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

判断标准:

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评价: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阅读P.168-169。

识记并运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阅读P.170-172。

识记并运用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

把对外开放作为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阅读P.172-173。

识记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

答: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

阅读P.177-178。

领会并识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济体制的选择、主、客观条件,优越性及存在的弊端。

答: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观条件:

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客观条件: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优越性:

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阅读P.179-178。

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

答:

主要方面: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阅读P.181。

了解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识记党的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答:

改革目标: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阅读P.182。

了解市场经济的局限或“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局限。

答:

表现及局限:

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阅读P.187-190。

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大放小”的背景和意义。

(找不到)

答:

主要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阅读P.190-191。

识记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作用,了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答:

构成: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经济所有经济中的非公有经济等。

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

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用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阅读P.200-201。

掌握并运用我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答:

意义: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作用:

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阅读P.203-206,掌握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

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决策。

科教是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必须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决解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急迫要求。

阅读P.206-209,思考现在是提出“中国创造”的背景及原因。

(找不到)

阅读P.210-212,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

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阶段决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阅读P.214-216。

理解并识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答:

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第十章

阅读P.250-251。

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答: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阅读P.251-253。

识记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阅读P.260-261。

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

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阅读P.261-262。

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答:

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阅读P.263-264。

识记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主要问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

主要问题:

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主要内容: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阅读P.266。

了解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答:

地位: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作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P.266-269。

掌握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十二章

阅读P.295。

掌握并识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或潮流。

答: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阅读P.305-307。

掌握并识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意义。

答:

1.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2.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阅读P.308。

理解并掌握“九二共识”的核心。

答: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三章

阅读P.318。

理解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识记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

阅读P.319-320。

理解并识记我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基本态势的判断。

答: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阅读P.321-322。

理解并识记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实力的基础。

答:

经济力量。

阅读P.322-323。

识记为何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答:

1.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进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

2.新兴工业的不断涌现的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3.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降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