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662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新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实施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结合具体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3.结合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源于人们的①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②纯经济性和行为的③无约束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单靠④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

就是对人类损害⑤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思维活动

1.技术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作用不大。

这种观点你赞同吗?

答案 不赞同。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仅仅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

主要是个人的⑥消费需求和⑦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的⑧污染物排放。

(3)政府:

具有⑨双重身份。

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

⑩国家和政府。

(2)作用:

确定环境保护⑪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⑫法律法规、制定⑬环境管理条例和⑭国家行动计划。

思维活动

2.为什么说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答案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

⑮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

⑯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2.中国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⑰经济利益的驱动。

(2)不懂法律,不知道法律的威慑力。

思维活动

3.加强环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答案 加强环境管理,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因为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究点 环境管理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过去,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

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2)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 

(1)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对象:

个人、企业、政府。

执行主体:

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其中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主要手段。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反思归纳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

①概念: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②目的:

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2)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执行主体及手段

对象

影响环境行为

约束方向

个人

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政府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执行主体

国家和政府

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迁移应用

 下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因

(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

答案 

(1)行政

(2)

相同点

大多数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较,2008年上半年均出现下降趋势

不同点

北方各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南方各省

原因

我国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较大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解析 第

(1)题,据环境管理手段的分类作答。

(2)题,在认真阅读图示的基础上寻找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异同。

第(3)题,可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及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多角度加以阐述。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

据此回答1~2题。

1.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2.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

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

第2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据此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D.技术手段

4.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

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

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

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5.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

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属于哪种类型?

(  )

A.行政 环境技术B.行政 环境质量

C.法律 环境技术D.法律 环境计划

答案 3.A 4.B 5.A

解析 第3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使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致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

第4题,利用法律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第5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

6.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读“我国树轮指数曲线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

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寒冷,温暖)期;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答案 

(1)寒冷 寒暖波动(冷暖交替)

(2)全球气候变暖

(3)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4)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 第

(1)题,从图和材料可知,树轮指数小于1时,说明该年生长慢,气候偏冷。

反之,气候偏暖。

(2)题,图中显示极地冰川融化,反映的是气候变暖现象。

第(3)题,对农业的影响从旱涝加剧、土地退化、耕地被淹角度去分析。

第(4)题,实施手段包括行政、立法、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

[基础过关]

1.最早提出环境管理理念的是(  )

A.《公产的悲剧》B.《21世纪议程》

C.《京都议定书》D.《生物多样性公约》

答案 A

解析 1968年,生物学家哈丁在《公产的悲剧》中提出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关于环境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B.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C.中国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

D.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答案 B

解析 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中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3.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B.对企业具体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

答案 C

解析 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政府既是管理对象,又是执行者。

在环境管理中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

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让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据此完成4~6题。

4.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

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D.部门和单位

6.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

A.排污许可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三同时制度

D.谁污染谁治理

答案 4.C 5.A 6.D

解析 第4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第5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第6题,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7.下列关于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中,能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是(  )

A.经济手段B.技术手段

C.法律和行政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答案 C

解析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流域面积13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 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

材料三 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项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气温/℃

20

25

27

降水/mm

3

2

0

风速/(m·s-1)

2

1

1

日照/h

1

5

7

趋势

发生

持续

恶化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污染。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手段、________手段等。

答案 

(1)水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

 (4)行政 法律

解析 

(1)识记污染分类作答。

(2)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从材料和回忆教材知识回答。

(3)巢湖蓝藻的防治应主要做好改善水质、增加入湖水量、加强监测等管理工作。

(4)环境管理中法律和行政也是必要手段。

[能力提升]

2013年1月19日,国家环保部公布“关于调整第九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通知”。

据此回答9~11题。

9.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A.是执行主体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10.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11.政府处理在环境问题上违规的企业,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答案 9.C 10.C 11.B

解析 第9题,在环境管理上,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第10题,通过采购节能产品,引导市场导向,扩大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是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体现。

第11题,处理违规企业,是国家依法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表现。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5月,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

根据材料回答题。

12.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0月,新华社以《渤海污染严重快成“死海”》为题,报道了渤海被严重污染,年污水量超过40亿吨。

相关专家指出,即使从现在开始不向渤海排放一滴污水依靠水体自身净化,也需要至少200年。

材料二 2011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为切实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环渤海水污染治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财政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做到谁污染谁治理。

(1)从2011年渤海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可看出哪些海域污染最为严重?

(2)渤海面临“死海”危机,对渤海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3)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答案 

(1)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2)影响渔业生产,影响沿海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环渤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的对象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为政府或国家。

解析 本题以渤海污染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海洋污染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管理的认识。

(1)题,读图,水体污染严重水域集中在渤海的三湾。

(2)题,注意审题,主要回答渤海污染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渤海污染,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减少,使海洋生态和环境发生变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环渤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第(3)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为政府或国家,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营造防风固沙林对于遏制沙漠的前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局部性的防治作用是有限的,流沙仍然以3~4米/年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要想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立足流域内的水资源基础,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用水量大幅度降下来。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武威市用水结构图

材料四 石羊河径流量变化表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

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县年均径

流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1)石羊河流量逐渐减少,请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简述其原因。

(2)武威市用水结构中比重最高的A代表哪种用水方式?

(3)当地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应对沙漠不断南移的趋势?

(4)据此阐述环境管理的意义。

答案 

(1)自然原因: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的雪线不断上升;人为原因: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加。

(2)农业灌溉用水。

(3)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恢复植被;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加强草场建设,禁止过度放牧和掠夺式经营草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消除贫困等。

(4)实施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从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解析 第

(1)题,由图知,石羊河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水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大量抽取河流水是导致河流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自然原因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祁连山的冰雪量不断减少。

(2)题,由材料二可知,武威市绿洲广阔,农业灌溉用水量应最大,再结合材料三可得出结论。

第(3)题,围绕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小人口压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第(4)题,为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考查,可按所学内容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