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82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发给全班学生

实验注意事项

1、进入实验室一定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财产安全;

2、不允许将食物带进实验室,饮料用完后要把空饮料瓶带出实验室并打扫实验室卫生;

3、要遵守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设备正常运行,实验结束时设备应还原开始的状态;

4、实验成绩由实验签到册、现场表现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但没有完成实验报告者实验成绩以0分计;

 

实验一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γo、后角α0、主偏角Kr和副偏角

,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定义和作用。

2.每人测两把车刀,切断刀和外圆各一把。

⒊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三、仪器及工具

1、BR-CLY车刀量角仪(如图1)

 

图1BR-CLY车刀量角仪

2、所配车刀规格:

配四把车刀:

450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倒角)、900车刀(精车刀、车外圆、平端面)、750车刀(精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切断刀(切断、切槽)。

精度:

7~8级左右

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

l.量角台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范围

车刀量角台能够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内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刃倾角。

测量范围:

前角测量范围0-45度后角测量范围0-30度

刃倾角测量范围0-45度主(副偏测量范围0-45度。

外形尺寸(㎜)185×250×240

2.车刀量角仪的使用方法(以40°外圆车刀为例)

(1)测量主偏角:

主偏角是在基面上测量的主切削刃与车刀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车刀放在工作台上,用刀台的侧面和底面定位。

此时刀台底面表示基面,刀台侧面表示车刀轴线,量刀板正面表示车刀进给方向。

(如图所示)

 

(2)测量副偏角:

副偏角是在基面上副切削刃与车刀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逆时针方向旋转盘形工作台,同时推进车刀使副切削刃与量刀板正面贴。

(如图所示)

 

(3)测量刃倾角: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上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量出主偏角后,工作台位置不变,旋松定位螺钉,逆时针方向旋转升降螺母,微升量角器,并微推进车刀,使量刀板底面对准并紧贴在主切削刃上,量刀板指针在量角器刻度上读数既为刃倾角。

(如上图所示)

 

(4)测量前角

前角是在主剖面内测量两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在滑移刀台上定好位的车刀随盘形工作台转动,此时量刀板在前刀面上的投影即表示主剖面的方向,量刀板底面与前刀面贴紧时所转过的度数即为前角角度值。

(如图所示)

 

(5)测量后角

后角也是在主剖面内测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车刀的定位与测前角相同,只是使量刀板的侧面与车刀的后刀面贴紧,此时量刀板所转的角度即为后角角度值。

(如图所示)

 

车刀几何测量实验报告

一、车刀角度测量值

车刀角度

车刀名称

基面

正交平面

切削平面

45°外圆车刀

75°外圆车刀

90°外圆车刀

切断刀

备注:

每两位同学为一组,完成四把车刀的测量。

二、回答问题

1.按比例绘制所测外圆车刀视图,并将所测刀具角度标注在视图上。

2.简述车刀标注角度、工作角度区别。

 

实验二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加工精度分析等方面知识的能力。

2.熟练掌握在实际生产中工艺过程精度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3.学会分析在加工过程中各种误差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学会用分布图法计算零件废品率和合格品率和点图分析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件

1.检具和测量系统

2.工件为销轴,直径为ø30±0.2mm。

三、实验原理

1、工艺过程的分布图分析法

(1)样本容量n的确定样本容量不能太大或太小。

本实验取n=100。

(2)样本数据的测量使用检测仪器实测100个试件尺寸,并按加工顺序纪录在数据表中。

(3)异常数据的剔除

当工件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xk-

|>3σ,则xk为异常数据,应于以剔除。

(4)实际分布图的绘制

a.确定尺寸间隔数j尺寸间隔数(尺寸分组数)j不可随意确定。

一般可参考下表选取。

n

25~40

40~60

60~100

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630~100

j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确定尺寸间隔大小(区间宽度)Δx只要找到样本中个体的最大值xmax和xmin即可算得的

为了使xmax和xmin皆落在尺寸间隔中,在坐标轴上取j=j+1个点。

c.画实际分布图列出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格如下表所示。

画图时,实际频数值应在尺寸区间中点的纵坐标上。

计算表格

1)组号

2)尺寸间隔

3)尺寸间隔中值

4)实际频数

(5)工艺过程的分布图分析

a.判断加工误差性质如果通过检验,确认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就可以认为工艺过程中变值系统性误差很小(或不显著);如果工件尺寸误差的实际分布中心

与公差带中心有偏移ε,表明工艺过程中有常值系统性误差存在。

如果6σ>T,则存在随机性误差。

b.确定工序能力及其等级

根据

查表可知工序能力及其等级以及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工艺过程的点图分析

应用分布图分析工艺过程精度的前提是工艺过程必须是稳定的,但点图分析法可用于稳定的工艺过程,也可以用于不稳定的工艺过程。

(1)点图的基本形式

点图分析法所采用的样本是顺序小样本,即每隔一定时间抽取样本容量n=5~10的一个小样本,计算出个小样本的算术平均值

和极差R:

点图的基本形式是由小样本均值

的点图和小样本极差R的点图联合组成的

图。

图的横坐标是按时间先后采集的小样本的组序号,纵坐标各为小样本的均值

和极差R。

点图上有五根控制线,在R点图上有三根控制线。

它们是平行横坐标的

点图上尺寸的上、下偏差,

和上、下控制线。

R点图上的

和上、下控制线,即:

常数A2、D1、D2可由表查得。

(2)将每一组测量数据的

和R值在

和R点图上描点。

点图上,如果这些点形成逐渐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说明有变值系统性误差起作用;如果第一个点便超出上或下控制线,说明有常值系统误差存在。

在R点图上,点的分布规律反映了随机性误差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分布图分析法

(1)在调整好的机床上加工100个工件。

(2)用调整好的量仪测量工件尺寸,并记录在表1中。

(3)数据处理输入表1中数据。

(4)根据计算机处理结果

a.计算工序能力系数

,并查表确定工序能力等级。

b.判断加工误差性质。

c.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点图分析法

(1)每隔一定时间抽取n=5个零件,测量其尺寸:

x1,x2,x3,x4,x5。

共抽取N=20组。

(2)计算每组尺寸的:

(3)将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表中

(4)计算:

(5)在

图上描点

根据图中点的分布规律既可分析出误差的趋势和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在点形成趋势而且接近上或下控制线时,停止加工。

分析误差即将超差的原因。

然后消除误差,重新加工。

五、实验要求

1.由实训中心预先按照调整法加工好100根小轴。

2.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测量每根轴的尺寸,并填入表格。

3.测量工件之前,必须将工件擦拭干净。

4.根据处理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确定工序能力。

5.实验结束后,收拾好现场,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