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157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11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3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3页
亲,该文档总共1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1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过程

预设修改生成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采用鄂教版教材,教材主要体现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

一共选编24篇课文,分为8个单元,每单元包括课例、古诗诵读、语文乐园三大部分。

每篇课文后都有生字,有的还有带三角符号的选做思考题。

语文乐园由“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组成。

二、四、六、八单元后综合性学习。

整册书共认识150个生字,其中多音字14个,会写231个字。

这册教材的特点是:

快乐、想象、探究、创新。

每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分别为:

爱和爱心、学习生活、自然之美、文化、诚实守信、动物、坚韧顽强、季节。

选文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选文题材、体裁和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内容新,语言平实;围绕话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和;课后练习设计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基础,教给方法,培养情感;选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上,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

古诗诵读采用诗配画的形式,安排少而精的注释。

语文乐园力求体现汉语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汉语奥妙,感受汉语魅力;力求与单元话题一致,加强语文学习内容整合;体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教学目标:

独立识字,通过以前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识字,分享乐趣。

认识150个生字,会写231个生字。

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注意指导执笔、运笔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端正、美观,学习描红,毛笔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重视指导。

加强词句教学,重视朗读的教学,领略选文精妙之处,以声传情。

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让学生学会预习。

能结合注释、插图,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交际欲望,注重情景创设,不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如实表达,不瞎编,不说假话,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不同方式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独立识字,通过以前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识字,分享乐趣。

重视朗读的教学,领略选文精妙之处,以声传情。

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让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交际欲望,注重情景创设,不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如实表达,不瞎编,不说假话,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的:

语言的魅力有时妙趣横生,有时又非常神奇,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

孩子们满怀喜悦,进人了本学期的学习。

当他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引领他们去体验与感悟语言奇幻魅力的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孩子们读着那些美妙的文字,一幅幅绚丽的图画在他们面前展开,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在他们耳畔回响,跟着作者进入那变换无穷的世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感叹于语言文字的无穷神奇与绝妙之处,从而爱上那些鲜活的、妙趣横生、充满着生命力的语言文字,培养热爱文学的真正兴趣,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美。

教材分析:

围绕“语言魅力”,本单元选编了三篇课文。

《诗人》是一篇活泼、有趣而又浅显生动的说明文,作者运用每段简练的总起句概括与相对应的几首生动诗句,恰到好处透彻诠释了诗人分别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等,一专多能,从而也能帮助引导孩子们体验到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是一个奇特感人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诗人帮助一个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失明老人的事情。

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帮助,仅仅只是在老人乞讨的木牌上添加了屈指可数的“四个小字”而已,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使无论身份贵贱、贫穷与富有的无数路人,都为老人的处境而倍感心酸,深深受到触动,从而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这一奇特的故事紧紧围绕着“一句话”展开,使每位读过这句话的读者,都为之动容,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通过写一只小蚂蚁无意之中做了一个会活动的字,并带动着满书的文字跟着一起天天做运动,从而编出一个又一个好看生动的新故事。

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古诗诵读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以农村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

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懵懂年幼的儿童学着大人们稍有架势地认真开垦种植瓜果的样子,将纯真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一隅,也初见出田园朴实生活的悠闲与惬意,并充满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语文乐园中“我来试试”,通过读一读,看图画,了解文字书籍发展演变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到文学发展的渊源载体,正是这些文字的载体的存在,才使得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历代流传于世,使文学得以发展,这是人类灵魂与思想的心血结晶。

通过读写背,积累近义词,这些词语、格言也是描述“学习与创作文字”状态的妙词佳语,古今名言。

通过《花儿生气了》这篇阅读,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字很丰富,学习它们时要认真联系语言环境通读理解透彻,不能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那样既不能准确理解体验文字所表达出丰富意义,也会时常闹笑话。

“探究与发现”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以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为桥梁,让学生仿佛看到一幅无颜六色、花繁叶茂的美景,听到清脆婉转的鸟鸣与丁冬作响的溪水流淌之声,感受到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听觉感官上的美妙享受,心灵上的向往与净化。

使学生能够在其他书籍中也能够找到这种美丽的句子,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阅读中获得心灵的享受。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请读一读这本书。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习作”是写《我喜欢的歌》。

重在激发写作兴趣。

要注意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叹于语言文字的无穷神奇与绝妙之处,从而爱上那些鲜活的、妙趣横生、充满着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纯净心灵的美。

培养他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真正兴趣。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

2.“习作”是写《我喜欢的歌》。

重在激发写作兴趣。

课时安排:

1.《诗人》2课时

2.《语言的魅力》2课时

3.《书本里的蚂蚁》2课时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1课时

语文乐园

(一)4课时

1.诗人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培养学生对读诗,写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本课1-5节中的诗句是教学重点。

要带领学生细细品读、体味,是帮助理解第6自然段总结段落乃至理解全文大意的途径与关键。

教学难点:

品读体味诗句。

教具安排: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及下面的诗句。

3.能在了解1、2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课文1、2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本课1-5节中的诗句是教学重点。

要带领学生细细品读、体味,是帮助理解第6自然段总结段落乃至理解全文大意的途径与关键。

教学难点:

品读体味诗句。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人!

他是谁呢?

想知道吗?

他就是——诗人(板书课题),有人说呀,诗人不光是诗人,他还是:

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人生真理)、文学家,哎呀!

有的同学在惊叹了!

这么多身份,这么多大家积于一身,可真是了不起,许许多多的人一生中都经过毕生艰苦的努力,只能成为一个大家(**家),甚至是有的人终生努力还是不能成为一个什么家,可是——诗人,确实众家之首,积于一人身上(什么家都是),你们说,诗人了不起吗?

生:

了不起!

真伟大!

真神奇!

是真的吗?

师:

有的同学也许还不太相信呢,不信呀,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就全都相信这是真的啦!

信不信?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1页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师:

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生谈感受。

(结合课后习题,“碧绿”换成“水”好吗?

“湖水”好吗?

不形象,“碧绿”一词准确形象的展现出湖水碧油油的纯净颜色,感受到浓绿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吹过,满池荡漾的美丽景色,而用“水”则达不到那样的效果,绿水,红花,相互映衬,更显出颜色的分明,景致的美丽无比,这分明就是诗人所画出的一幅水彩画。

“银花”、“白絮”与蔚蓝的天空也形成颜色上的反差、映衬与对比,使我们看到了云的变化多端的样子,有的是一大蔟,像花团锦簇的繁茂花朵在空中绽放,有的确是轻薄如裟,像片片轻盈的棉絮铺在空中。

生:

诗人可真是大画家,他的笔就是彩笔,能画出色彩缤纷的图画。

师:

那咱们就来一起读读吧!

“诗人是个大画家……”

训练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诗句,感情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画面的美丽、赏心悦目,语调轻柔。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首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

师:

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生谈感受。

(仿佛听见了哗啦哗啦的雨声,拍打着树叶哗哗作响,吱吱喳喳的虫鸣,有蛐蛐的叫声,金蝉的叫声,金龟子的振翅声,给树林带来了生命力,这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乐。

仿佛听见了雄壮嘹亮的公鸡破晓啼鸣之声,公鸡打鸣,本非常平常,在诗人笔下,却那么的雄壮嘹亮,充满力量,“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

”拟人手法,仿佛黑夜是被这嘹亮的鸣叫声拽走的,红艳艳的太阳是被这惊天动地的鸣叫声给高高吊起的!

这啼鸣像嘹亮的军号,驱走黑暗,创造了一个有生命力的鲜活世界!

生:

诗人真是个音乐家。

他的笔就是指挥棒,能使不出声音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

师:

想读读吗?

训练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诗句,感情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

多美呀!

诗人真本领真大,能把沉默无声的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你们觉得诗人了不起吗?

诗人了不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

你们想知道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绘、衬”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衬”是衣字旁,多一小撇;“斜、醉”俩字注意左右边的间架结构,都属于左紧右松型的,“哲”注意上大下小,而不是上下相当,上半部分左右不要离得太开;“齿”,注意下半部分的比例,人不要写得太小或太大,下面竖折竖的大小也要适中。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学课文3-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6自然段。

3.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精学课文3-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第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真是了不起,可以成为画家和音乐家,还记得诗人是怎样使文字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与奏出悦耳的美妙音乐的吗?

(回忆,背诵一、二自然段以及诗句。

)想知道诗人还有其他了不起的地方吗?

三.精学3-7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两首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

“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

师:

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

(黄昏,快要落山的夕阳映着天上的晚霞,就想一个喝醉了酒的娃娃,脸上挂着红晕,一不留神,栽了个大跟头,跌到西山后头去了,夜幕即将来临了!

拟人手法,把太阳当成了一个人,充分体现出太阳的顽皮、可爱的样子,令人难忘。

我的心灵仿佛张开了翅膀,飞进了云端,轻快地追逐着绚丽的彩霞,此时,我一定思绪万千,奇思幻想,海阔天空,想着许许多多的希奇古怪的问题,思维灵敏活跃,脑细胞飞速运转,思维控制不住,不能够停止……这种状态怎么形容呢?

就像一只敏捷的小鸟,在思维的海洋里敏捷地自由飞翔到很高很高的云端,并快乐追逐着缤纷的彩霞。

诗人将表面静止,实质上飞速运转的大脑,比做展翅高飞的小鸟一样,把人当作物来写。

生:

太神奇了,这么说来,诗人简直就是个魔术师,他的笔是磨棒,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变成事物。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看看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训练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和下面的诗句,感情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太阳的顽皮、活泼与可爱,心灵自由翱翔的舒畅与快乐。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首诗句:

(小黑板出示诗句)

“什么东西最具破坏力?

是自满!

“自满破坏的是什么?

是前途。

师:

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

(破坏力最强的不是铜墙铁壁般的,有着巨大威力与杀伤力的武器,而是一个人的骄傲自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会摧毁掉一个人,甚至是毁了这个人的一生,毁掉他的大好前途。

可引导学生联想些骄傲导致落后的寓言或真实故事,加深理解。

生:

诗人可真是个大哲学家,他能三言两语,就说出了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我们今后一定不能够盲目的骄傲自满。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训练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和下面的诗句,感情读,注意语调铿锵有力。

引导学生读出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天机的深刻性。

男女生读、齐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

诗人除了是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以外,你们知道诗人还是什么家吗?

(文学家)从哪里知道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指名或齐读第五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

为什么说诗人给文字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令平凡变得不平凡了呢?

结合前面的任意出现的一首或几首诗句,可以谈谈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钦佩的语气。

师:

是啊,这就是诗人,当你读这那些美妙的诗句……(师感情范读第6自然段,此段也是前1—5自然段的总结段落。

)理解“真谛”一词。

(做人的深刻道理)

师:

诗人是如此的伟大,了不起,你们喜欢诗人吗?

你们钦佩诗人吗?

你们想成为诗人吗?

不要以为老师又在吹牛,其实呀,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

只要你们按照下面这样做了,你们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诗人!

齐读第7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具、幅”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具”字里面三横;“肯”字注意上窄下宽,中间一横最长,“察”注意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与比例。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画家

音乐家

1.诗人魔术师伟大!

了不起!

哲学家

文学

      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一句话打动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具安排: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生活处境的艰辛。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一、导入:

师:

“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达的工具,语言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辈子也说不完,语言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没有它,我们就无法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情感,人与人之间更是无法交流沟通了,语言的魅力可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有关“语言的魅力”的课文。

你们有兴趣吗?

首先呀,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5页读读这片奇特的故事吧!

二、初读:

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师: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指名自由概括)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说明她贫困交加,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破破烂烂,这么大岁数了,头发白了,连背都驮了,伸也伸不直,佝偻着背,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老得连站都站不稳了,却还要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

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从小就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一天上午,……不得不在街上乞讨。

”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

(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师过渡:

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街、妇”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街”字注意左中右结构的比例;“牌”字注意左右部分的比例,及右边“卑”字的写法。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另外6个字,认识5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奇特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精学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

我们来看看!

三.精学2、3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呢?

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结合课后习题二,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递进句,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经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练读第二自然段中的递进句。

“无论师……交给老人。

”指名读、小组读。

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师:

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算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奇怪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

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了后,你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

指名自由发言

(“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什么?

湛蓝晴朗的天空,银花,白絮般的云朵,想象一下画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

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

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

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

感情练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掏、币”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

“辛”字注意几横的长短排列;“残”字可与前面学的“钱”字比较学习。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人施舍

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所有的人全都慷慨解囊

3、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写9个生字,认识1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初步了解汉语语序在表达语意是的作用,做简单语序变化练习。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使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