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160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docx

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新课标版原卷版

2021年高考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

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描绘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

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度设计、流程控制、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使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

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新型传播基础设施。

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模式走向了数字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传播已成为人类社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

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明显的传播失控。

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

“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

”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数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和利益。

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

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

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

同时,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运行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

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

但是,健康码本身所展现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

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会治理的重要尝试。

中国的成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尝试,其中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

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

可以说,健康码第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须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

健康码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

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

健康码呈现的基本特性和规律,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

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

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C.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D.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必须对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进行审视和分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传播范式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

D.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这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的今天,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

C.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因为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

D.健康码的出现是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一次尝试,全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科学评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叶嘉莹,著名学者,1924年出生,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9年开始经常回国讲学,退休后仍长期坚持讲学,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聆听大家》栏目组总编辑景延安对叶嘉莹先生进行了一次采访,以下为节选内容。

问:

请您谈谈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兴发感动、陶冶人品之功。

叶嘉莹:

在中国文化之传统中,诗歌之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

我们作为现代人,虽然不一定要再学习写作旧诗,但是如果能够学会欣赏诗歌,则对于提升我们的性情品质,实在可以起到相当的作用。

问:

您说您的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您为何一直坚守这样的志意?

叶嘉莹:

我是一个曾经历过不少坎坷忧患的人,是古典诗词给了我谋生的工作能力,更是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

我的愿望只是想把我自己内心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作为一点星火,希望能借此点燃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热爱古典诗词的一点星火。

问:

您说《论语》是您背诵得最熟,也是对您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一本书,您如何看《论语》等儒家经典?

叶嘉莹:

我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中,所想到的是《论语》中所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及“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的一种自信与自立的精神和态度。

在我看来,不仅诗歌,《论语》一书中也同样充满了活泼的感发之生命。

问:

离别30年再次回到故乡北京,在1974年您曾写下“卅载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的诗句。

其后1979年您从加拿大第一次回国讲学,又写下“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诗句,表达您回国为祖国的古典文化和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坚定意愿。

在您心中,“祖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叶嘉莹:

我从小是在苦难之中长大,我关怀国家人民的苦难,这种感情是我从小养成的。

我在台湾的时候,就一心梦想,哪一年我能够再回到我的故乡。

杜甫的“秋兴八首”里边有一句是“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我怀念我的故乡,我就在想我这辈子还能够再回到我的老家北京去吗?

1979年当我能回来教书的时候,国家要建设,国内有的是人,我是个不成材的散木,但是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祖国。

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的办法报国,我只能把我所体会的、我所传承的中国诗歌中的美好的品格和修养传给下一代。

问:

您出生时中国正处于破碎战乱之中,分崩割裂。

今天的中国走上了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请描述一下您心中的中国梦。

叶嘉莹:

2014年的4月,我参加恭王府的“海棠雅集”,当年我到辅仁大学女校来读书,辅仁大学女校就在恭王府。

当年恭王府也有海棠,可是当年的海棠花开的时候,我们是在沦陷之中,我现在再回到恭王府看到恭王府的海棠花开,我们已经是如此富强、如此有前途的一个国家了,我真是高兴能看到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欣欣向上的气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嘉莹认为,中国传统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

B.叶嘉莹与古典诗词难以分割,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精神、智慧帮助她渡过了许多人生忧患,她也视传播诗词文化为自己的使命,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C.“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怀想长安的心情,与漂泊在外的叶嘉莹对祖国的思念是相通的,她虽以散木自傲,但仍有报国之真心。

D.叶嘉莹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她对恭王府的海棠的讲述中,当年与如今,花开则同,而时代背景大异,这体现了她对富强而有前途的当代中国的认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分的采访准备有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

从访问者所提问题来看,他对叶先生的事迹与学术经历是比较了解的,在访谈前应该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

B.采访者在提问的时候举出了叶嘉莹创作的诗句,所举诗句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客观上也能起到拉近与受访对象距离的作用,让双方的对话得以在更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C.叶嘉莹在回答问题时引用了古典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这不是故作高深,而是针对问题进行回答时的自然引用,从中我们也能领略到叶嘉莹先生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风采。

D.在经典传统文化的世界中不断求索,对艰苦的物质生活毫不埋怨,用自信、自立的精神态度积极应对人生历程中的种种境遇与挑战,叶嘉莹的这份智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结合本次的访谈与你的个人日常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诗词中蕴含的“活泼的感发之生命”的理解。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一)

来到一处山洼里,三面为陡峭的悬崖石壁所环抱,一道瀑布从岩壁上抖落下来。

远远看见一棵高大挺拔而又枝杈稠密的古树,顶端处有两个硕大的老鸹窝。

司令员齐竞走在前面,他首先发现一头完整的大牲口骨骼,白花花的,犹如古脊椎动物展览馆一件弥足珍贵的陈列品。

“滩枣!

滩枣!

”齐竞自语道。

想象得到,勉强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老军马“滩枣”已奄奄一息,便卧下动不了啦。

成群的鹰鹫在上空盘旋已久,不等老军马死去,便发起了集团攻击,不几分钟,只剩了一副骨架。

齐竞的坐骑屡立战功,现在更是这等荣耀,享受了如此尊贵的“天葬”仪式。

他热泪盈盈,捡起一块肋骨,悄悄珍藏在衣袋里。

在一片乱石中发现了汪可逾的古琴,进一步证实,司令员的推断完全符合事件的真实经过。

“一号”从木盒中取出古琴,脸贴在琴面上,然后仔细观察被损坏处,如同查看一位亲人尚在渗血的伤口。

当初初次见面,他一眼就认出,北平女学生抱着的是一张宋代老琴。

事情竟然是如此急促,挥手之间已经物是人非。

永远不会再有七弦琴弹奏应和,两人联袂上演的异常激越而又足够凄苦的战地恋歌,就此烟消云散。

“在那里,在那棵老树的树洞里!

”是谁忽然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株大树,至少要四五个人伸展手臂,才可以环绕对接。

树的根部出现分裂,形成了多个树洞。

远远望去,汪可逾参谋的遗体背靠树干,站立在那里。

“一号”视力不好,他观望了许久,没有看见汪参谋的遗体在哪里,倒是辨认出了面前的是一株银杏树。

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说:

“没错!

是一棵银杏,小汪最喜欢的树种!

有过多次,“一号”齐竞佯装自己对银杏树一无所知,总是饶有兴味地听小汪给他上课。

而讲起银杏,小汪总是两眼闪动激情的泪花,显露出她对于这个神奇树种的喜好,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

银杏出现在地球上有两亿五千万年了,同时代的恐龙灭绝了,古生代植物也绝迹了,唯有银杏坚韧地活了下来。

它的生长演化绵长不绝而又生机勃发。

小汪回忆,她每年有两次跟随父母去北京潭柘寺看银杏。

春夏时节,扇形树叶葱绿葱绿,显得沉静庄重。

秋冬之际,金黄金黄,优雅而灿烂。

当最后一片树叶刚刚飘落,你踮起脚尖仔细去看,枝条上每一个小小的冬芽,全都笑眯眯地张开了口。

“一号”眯缝着双眼,向银杏树洞内观察。

终于他看清楚了,汪可逾头部微微偏向一侧,两臂松弛下垂,一条腿略作弯曲,欲迈步前行。

她显然是意犹未尽,不甘心在两亿五千万年处迟滞下来,想必稍事休整,将会沿着她预定的路线,继续寻找自己的未来。

距离银杏树很近了,齐竞忽然注意到,各种小虫比如蚂蚁、地鳖、黑虫等绕行银杏树庞大的根部,不停转圈圈,却没有一只小虫超越无形的界限,爬到树干上去。

也许,银杏树原本就是不招虫的,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滩枣”尸体被鹰鹫争抢一空,只剩下一堆白骨,汪参谋遗体距此不过几步路,却保全了下来,为什么?

(二)

战争结束,将领们早着手编织升级版的凯旋门之梦,齐竞却彻底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陪伴老将军的,是汪可逾留下的那张宋琴。

老人每晚就寝之前,必不可少的,是坐在琴桌前,久久抚摸古老的宋琴,间或弹出一两个空弦音。

齐竞原想为汪可逾举办一次正式的安葬仪式,在大别山主峰下那一棵银杏树旁,立一个石碑以供悼念,他要亲自起草悼文。

那天,他忽地联想起汪可逾父亲为女儿取的“纸团儿”的乳名,茅塞顿开,一挥而就,写下“银杏碑”:

汪可逾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北平市一个诗书之家,一九四五年初入伍,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独立第九旅司令部任参谋。

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在战斗中受重伤,逝世于大别山主峰下一个老银杏树洞中,时年一十八岁。

人的一生,不外是沿着各自设计的一条直线延伸,极力进取。

而汪可逾却刚刚起步,便已踏上归途。

从呱呱坠地,便如同一个揉皱的纸团儿,被丢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

她用去整整十八个冬春,才在清水浸泡中渐渐展平开来,直至回复为本来的一张白纸。

与她相识的人,无不希望以她为蓝本,重新塑造自己,她的标志性微笑总会随着一缕春风浮现在我们面前。

祝愿汪纸团儿一路走好!

齐竞泣血顿首敬书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可逾的形象清丽纯净,小说用层层递进和对比映衬的手法,细腻地描绘战友寻找她遗体的经过,使她的牺牲带上了圣洁的光芒。

B.小说通过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齐竞这位“一号”首长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侠骨柔肠,使这一人物栩栩如生。

C.老马“滩枣”能解人意,它历经艰辛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

小说通过对齐竞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对“滩枣”惨死的遗憾与痛惜。

D.古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它贯串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增添了人物的个性色彩,也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8.在小说中,银杏树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9.《牵风记》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有人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说明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

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

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上疏谏。

宗谅曰:

“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沿人事,实系天时。

诏书亟下,引咎涤瑕,中外莫不感动。

然而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

且妇人来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系者特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

”疏奏,仁宗为罢诏狱。

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

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

久之,通判江宁府,徒知湖州。

元昊反,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

葛怀敏军败于定川,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

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川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挚,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

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

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有谏疏二十余篇。

(节选自《宋史·滕宗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B.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C.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D.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掖庭,既指皇官中的旁舍,嫔妃居住的地方,也泛指皇宫、文中此处非泛指。

B.诏狱,奉皇帝命令关押犯人的牢狱,即关押死刑犯等特大罪犯的监狱。

C.箠楚,同“锤楚”,古代刑罚所用的器具,又称杖刑,此处是施以杖刑。

D.谏疏,直言规劝为谏,分条陈述为疏,谏疏就是直言规劝、条陈得失的奏章。

12.下列对原之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滕宗谅秉公直言,善于劝谏。

禁中失火而大兴诏狱,他上疏劝谏,从人祸与天灾等方面分析,陈述严刑之害,指出防火之法,终使皇帝纳谏。

B.滕宗谅直面危局,安民稳边。

城中兵少又遇连阻雨,守军意志颓丧,他设宴激励士卒,祭奠牺牲将士,厚恤家属,安定了民心,稳固了边防。

C.滕宗谅处变不惊,应对有方。

葛怀敏兵败,周边各郡非常惊慌,他沉着应战,不仅动员数千百姓共同守城,而且兼顾大局,为周边郡县出力。

D.滕宗谅清廉自守,重视文教。

他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家无余财;他在任职的州县都要建立学堂,其中以湖州所建的学堂最为兴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

(2)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潮水:

河流名,流经潮州。

③篇章:

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

④城根:

犹城脚。

⑤浪西楼:

潮州一处楼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也曾和韩愈有过相同的经历,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颔联直写别后景况,以“隔岭篇章”“出关书信”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互通书信的真挚情谊。

C.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句暗含“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透露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D.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15.本诗可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贾岛“好苦吟,善推敲”的诗风,试从“炼字”和其他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曾说:

“蜀道如上天。

”在李白的《蜀道难》中,能表明蜀道高峻、艰险,只有鸟类才能通过而人却难以攀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庄子的《逍遥游》中能表现大鹏鸟能激起三千里的水花,奋飞直上九万里,但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友人在分手时切莫挥泪告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横琴,珠海的金融中心区,楼群摩天①。

向北一步之遥,包围横琴岛的水道沿岸,有一条十多公里长的花海长廊。

在花海长廊外侧,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

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海上,江苇摆腰却不低头,灰白的飒飒芦花是它们的旗帜,迎风昂扬,筋骨峻嶒。

江苇②——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芦苇。

而花海边的野生江苇却生长在海道的边上,平时以咸水为主,雨季咸淡水混杂。

横琴岛的③“琴音”就是水声,“晴天十步一瀑布,雨时处处有瀑布”,________,其淡水像海水一样。

隆冬季节,北方生长在淡水中的江苇早已干枯,横琴海边的江苇除去芦花渐白,苇秆、苇叶还是一片翠绿,可见其生命力之强盛。

当然,与咸淡水的营养丰富也不无关系。

江苇的野趣,衬着花海的烂漫和海面上如练的波光,珠海人,特别是在寸土寸金、气象雄豪的横琴打拼的人,何其幸运!

出大厦走几步路,便进入花天花地的花海,该是怎样的清爽、怎样的愉悦④,心会变得柔软、妥帖,甚或身心迷醉、飞扬。

17.下列对文中方框中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的句号使用错误,应该改为分号,因为两句话都是写横琴岛的内容的。

B.②处用破折号、冒号都可以,因为②后的这句话是对“江苇”的解说。

C.③处“琴音”的引号代表特殊含义,与“‘五四’运动”中“五四”的引号作用相同。

D.④处的逗号应该改为问号,因为前面两句话都用疑问副词“怎样”来表达疑问语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B.沿海峡岸边长着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一蓬蓬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C.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超过一丈之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D.沿海峡岸边长着一蓬蓬根根都有成人手指般粗细的江苇,仅露出海面的部分就有一丈多高,像一段段高墙护卫着花海长廊。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起云涌总而言之丰盛神采B.风起浪涌可想而知丰沛神采

C.风起浪涌可想而知丰盛风采D.风起云涌总而言之丰沛风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①______,而对于大众健身,特别是像散散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