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168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

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

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3、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

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 D.清朝

5、下列哪一项是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   )

A.飞钱 B.柜坊 C.交子D.票号

6、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

() 

A.西汉时B.东汉时期C. 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

7、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8、“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 ) 

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9、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10、 据统计:

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根本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由于鸦片的输入导致白银很快又外流

C. 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和封建制度的强化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1、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12、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3、当代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B.更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D.更靠古罗马的法制

14、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5、右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D.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6、据文献记载,“1835年,在英国一棉纺厂219000名工人中,13岁以下儿童占49000,13—18岁的少年占66000,成年妇女占67000,„„怀孕女工为了不被克扣工资或解雇,不得不进行堕胎,或在机器旁分娩,产后一个星期就要上工。

工人们的子女六七岁就得进场做工。

”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主要是(   ) 

①大量使用童工和未成年人②工人的寿命很短③工作时间很长④缺乏劳动保障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17、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18、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9、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③由于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洋行大量出现

④导致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南京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下列不属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的是()

A.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清政府采取奖励工商业的做法

D.收回利权运动的促进

21、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2、李鸿章晚年曾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

这主要是说明其()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23、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  

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25、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6、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7.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8.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

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29.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

“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

该材料说明()

A.计划与市场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手段

B.计划经济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必须服从于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计划经济

30.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产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31.“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D.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33.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贸易是否具有自主权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3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35.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

“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他描述的是()

A.一五计划的成果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

(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3分) 

  3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

表一:

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

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表二: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

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

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

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

(2分)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分)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及其原因。

(3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分)

38、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定性分析的方法。

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农渔

工矿业

商业运输

房租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万镑

%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1811年

10750

35.7

6250

20.8

5010

16.6

1720

5.7

1821年

7600

26.1

9300

31.9

4640

15.9

1790

6.2

1831年

7950

23.4

11710

34.4

5900

17.4

2200

6.5

1801年

7550

32.5

5430

23.4

4050

17.5

1220

5.3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材料二:

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

图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图二:

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882)绘制

材料三:

计量史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但是计量史学并不能以了解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而自命……它的操作方法限制了研究领域,单凭计量证据几乎肯定不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是他很可以提供一个部分的答案,而把这部分的答案视若无睹地丢掉,既是浪费也是不负责任。

——弗拉德《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国民生产中的现象。

并指出现象背后的原因。

(4分)

(2)关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更为真实?

为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角度评价计量史学。

(3分)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DB6—10ABBBC11—15BBBCB16—20CCBCA

21—25BCABD26—30DBAAA31—35BCCBB

 二、材料解析

 36、 

(1)生产方式: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分)

特点:

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任答其中三点)(3分)

(2)地位: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

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

稳定的重要条件。

(2分)

(3)有利因素:

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

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

(其它: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

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

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2分)

不利因素:

自耕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

(其它:

封建地主阶级享有种

种特权,农民的小块土地常常受到来自地主贵族的威胁;自耕农经营规模小,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1分)

37、

(1)发展变化:

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

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

(2分)

 原因:

国民政府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分)

(2)历史现象: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2分)

 原因:

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制。

(1分)

这成为官僚阶层借以牟取暴利、压榨民族企业的工具;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

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2分)

 (3)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曲折,不平衡性强。

(2分)

38、

(1)现象:

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有较大发展;

②农林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③工矿业和商业运输比例上升;

④房租的比例也缓慢上升。

(2分,答出3点给满分)

原因:

①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发展、促进贸易发展。

(1分)

②城市化程度提高。

(1分)

(2)图一更真实。

(1分)

原因:

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经济工作,抵制文革左的错误,进行了改革和整顿,

产生了积极效应。

(2分)

(3)优点:

①创造了史学研究的新方法;

②直观地反映抽象的历史事物或现象;

③使模糊的、不够确定的问题数据化。

(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缺点:

①计量史学具有一定的研究领域;

②计量方法不能单独应用,必须同其他的方法相结合;

③计量史学不可能完全排除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