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212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 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2人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

“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建议教师:

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

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教学内容

结构知识

教材内容和引入资料

一、概念剖析

什么是“冷战”(Coldward)

“冷战”的概念课文“知识链接”

二、“冷战”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图片)

2.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

引入资料: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和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

3.战后苏联实力增强,政治威望提高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课文地图引入资料:

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

三、美国的“冷战”政策

1.政治──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图片)  杜鲁门主义

2.经济──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引入资料:

马歇尔计划

3.军事──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资料回放  课文插图

四、苏联的反击措施

1.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引入资料: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经互会

经互会

 

3.军事──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引入图片: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地图

五、“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

德国的分裂  课文插图  

  引入图片:

德国分裂图

 

 

2.朝鲜的分裂

朝鲜的分裂  引入图片:

朝鲜分裂图

3.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4、越南战争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

(1)找出重要概念。

(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

(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

(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

(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

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

例如引入资料: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

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容的①)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预期效果

1.概念剖析:

什么是“冷战”

①让学生讲出课本上的解释,并指出“冷战”开始发生的时间、对象、手段、目的、标志等。

②启发思考为什么要称之为“冷战”?

“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在“冷战”期间是不是就一定没有武力对抗?

①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具体细致地注意到了“冷战”的相关知识。

②通过阅读了解在“冷战”期间,在亚洲存在局部的“热战”。

但不因此改变“冷战”。

③经过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冷战”的实质,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过指导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冷战”这一概念更全面的理解和更牢固的记忆。

2.“冷战”形成的背景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有关知识,并找出“冷战”形成的背景。

教师引申说明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目标各异,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

②小组讨论:

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③引入资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与政治威望空前提高”。

①通过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

②能找出课文提到的三点背景。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补充材料,了解两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态势,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本质。

通过对补充材料的分析及教师的层层设问,使学生充分理解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本质原因。

同时学会通过历史资料认识历史。

3.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②让学生指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各指的是什么?

其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③引入资料:

“马歇尔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④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国家及北约组织现阶段基本框架示意图”,提问:

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土耳其并非是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什么被吸收入北约组织?

(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

①通过阅读思考,找到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②掌握“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的有关知识。

③通过分析引入资料,进一步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④通过计算机演示示意图,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国在全球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的情况,理解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学习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原理分析马歇尔计划。

 

4.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苏联采取哪些相应的反击措施,并完成“美苏对抗表”。

②教师补充在政治上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简单情况。

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经互会、华约建立的有关知识。

④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提问华约组织包括哪些国家?

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它为什么在1991年解散?

⑤教师引申说明,苏联在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

①掌握苏联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全面的抗衡措施。

②通过归纳对比,全面了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资本主义阵营全方位的抗衡。

③认识苏联也存在像美国控制西欧国家一样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苏联的反击措施,掌握相关知识。

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5.“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德国、朝鲜分裂的原因、时间和影响。

②利用课文提供的图片和补充两国的分裂图,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冷战”带给普通百姓的国家分裂和骨肉分离的结果。

③补充后来德国统一和当今韩朝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不断迈进的情况。

④适当补充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背景,美苏双方在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类和平与世界前途的思考。

⑤了解越南战争的过程

①从文字和空间上掌握德国、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的史实。

②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两国人民造成危害以及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认识德国、朝鲜的分裂都是“冷战”的产物。

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理解当今问题。

6.小结

设问“冷战”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和阅读课文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深化实现教学目的。

7.探究: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设问:

“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从其对西欧、东欧、世界和平与科技发展等方面谈谈对问题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或通过讨论,总结推理得出自己的认识。

通过探究,延伸本课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是:

“冷战”概念剖析──“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反击措施──“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通过整合课文内容,以“冷战”为主线思路来串讲,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本课的脉络更加清晰。

2.对教材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形成知识脉络。

3.依纲据本,适当补充典型事例和有关材料,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以指导阅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教师归纳小结为升华,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

5.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作业:

同步练习

教后记: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了预习思考题,基本了解本课的大体内容。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进行了重新整合。

这有利于理清课文的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但我发觉学生还有一点点不适应,因为他们还是习惯按部就班。

这需要时间来改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3人民版必修1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盟友,他们相互合作,但是彼此的利益追求,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对外政策着眼点不同使他们反目为仇,应该说他们的合作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大战时期他们在处置德国和对日作战问题上虽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但是在东欧问题、亚洲问题和日本的处罚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确立起霸主地位后实行冷战政策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而雅尔塔体系作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有着重大影响。

问题一美苏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简述同盟出现裂痕的原因和表现,这一裂痕对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山姆大叔”何以能独霸全球?

它是怎样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领导世界的?

结果怎样?

问题三概述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实质、特点和过程及影响

问题四苏美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问题五美国为什么要倡导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最后仍然保留着什么条款?

为什么?

【老师细说教材】

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历史就已经孕育着战后世界的对抗。

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使它们从盟友转化为对手,无疑也埋下了大国冷战的伏笔,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阵营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注脚。

而广袤的欧洲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全球战略重点区域或战场。

一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同盟出现裂痕的焦点是什么?

双方为此展开了怎样的哪些较量与争夺?

结果如何?

应该说,美苏双方裂痕的焦点就是抢夺势力范围。

在战争末期,双方围绕着东欧国家走势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西方国家希望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建立起民主国家维护美英利益。

苏联则坚持东欧各国建立起对苏友好的政府以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

这一争论表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尖锐矛盾。

杜鲁门上台后,大肆攻击苏联支持建立的卢布林政府采用的是高压和专制的手段,还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立了警察国家。

所以至今仍有美国人认为是苏联人的极权主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使美国被迫进行必要的反击。

在伊朗撤军问题上双方也剑拨弩张,激烈争夺甚至还闹上联合国。

苏土纠纷使得双方再度关系紧张。

美国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方式暂时取得了一种实际优势。

在对日占领问题上,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单独占领了日本。

即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委员会美国亦拥有最后的决断权。

此外,美国企图扶植亲美反共政权,控制中国,但是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蒋介石率残部败逃台湾,台湾开始与祖国大陆分离。

应该说同盟间裂痕必然出现,因为美国随着自身力量膨胀和各种条件成熟是一定会有所作为,逐鹿于世界的。

实际上在二战后初期美苏双方的争夺与角逐中,美国是暂时占据了优势的

[问题探究]

有人说,战后初期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引起的。

对这种观点你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请用史实简要说明。

[分析引导]

实际上,东西方之间不能和平相处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而不在苏联。

这是因为,二战后初期美国逐渐建立起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霸权。

从而取代了无力充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西欧,正是美国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膨胀的时候,它不能容忍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深入,尤其是对美国全球称霸活动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即使苏联没有在某些地区和国家表现出行动,美国也会寻找借口对苏联进行偈制与阻挠的。

当然,苏联为自己的安全需要,坚持提出在东欧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和在其他东欧国家的行动只不过是给美国提供了口实而已。

事实上,当苏联撤出伊朗时,美国则趁虚而入。

当苏土关系紧张时美国不仅在黑海地区炫耀武力,还向土耳其提供大量的贷款援助。

同样在日本,驻扎在东京的盟军总司令部其成员也全是美国人,直接指挥着15万美军和少量的英联邦军队。

几十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委员会”也形同虚设,只有美国才拥有最终的执行权。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表象,而被历史本身所折射出的虚假所欺骗。

提示:

本题可以首先抓住东西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来分析,国家利益则是根本的差异,同时彼此缺乏了解与信任,过高的估计了对方的实力和敌意。

[我的观点]

 

[知识链接]

1945年10月,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了大审判,法庭判处戈林等12人以绞刑,另一批人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还宣布和取缔了一批法西斯组织。

之后的后续审判中又判处24人死刑,释放35人,其余一些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初绞刑,其余1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0多人被释放。

天皇制得以保留。

同样是审判战犯,二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

提示:

回答时可以从当时的形势、美国的参与意图与目的和东西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思考。

从中我们可以思考日本为什么一直没有去真正反省二战的侵略罪行的原因(美国出于冷战和反共的需要对法西斯主义没有彻底清算,天皇制的保留,日本军国主义的传统。

[我的思路]

 

二二战后初期,“山姆大叔”的全球梦何以能如愿以偿?

他是怎样为控制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而努力的?

结果如何?

但是在一战后初期,美国却与世界霸主地位失之交臂,为什么?

[知识拓展]

“山姆大叔”的世界梦由来已久,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也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消长存在着直接关系。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势力空前膨胀,科技水平也领先于世界,称霸问题水到渠成,但是一战后初,美国仅仅建立了自己的经济霸权,同时期的英、法等国虽经历了大战的创伤但实力尚存,还没有完全被击溃,因此他们对美国的霸权野心有很大的牵制与阻挠。

[问题直答]

二战后初期,美国借助于大战的巨大需求和远离战场的有利条件,成为世界性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

航空母舰、原子弹的制造体现了美国科技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近500个军事基地在世界广泛分布。

而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因卷入大战被普遍削弱,苏联跟美国比在实力上稍逊一筹。

因此美国无疑能如愿以偿。

美国为领导世界所作的努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944年召开相关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通过美元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1945年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正式成立,它以控制联合国中的大多数成员国来操作联合国。

(3)1947年倡导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占据世界市场,事实上它推广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世界市场。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确立起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还长期操纵和控制联合国,作为自己的称霸工具。

但在主宰世界市场方面美国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一战后初期,美国凭借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推行金元外交,还抑制日本,打击英国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但是由于美国的称霸活动损害了英、法、日地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美国的野心未能得逞。

[分析导引]

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章目,同学们一定首先要培养学会从总体上把握其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的能力,有了知识的轮廓范畴,再来从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做文章,探究一下每自然段之间是并列,包含还是因果、阐述或者特点、实质、过程和影响的关系。

最后要把每一具体历史事件的细小情景弄清楚,这里要注意归纳和概括、各种形式的比较、分析、评价应用基本的观点和史论结合。

[我的观点]

 

 

[典型剖析]

美国在历史上提出过哪几次“门户开放”政策或渗透其精神的做法?

结果如何?

又是怎样受挫的?

[答案提示]

1899年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未能参与瓜分中国的活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它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扩大。

一战爆发后日本乘美国参战无暇东顾之机独霸中国,打破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922—1924年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再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再度处在西方列强的共同统治之下。

但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上台后,大肆侵略扩张,对中国从局部侵略到全面侵略,使美国的既定对华政策再次破产。

1947年10月,美国倡导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反映了美国通过门户开放的原则,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控制世界市场的图谋。

但由于西欧国家的抵制美国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知识链接]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美之间争夺国际金融领域霸权的产物。

二战前,英镑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通行货币,二战后,英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力量大增,不断要求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上述体系的建立便反映了这一要求。

与该体系同时产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属于联合国的附属机构,中国是两机构的创始国。

但直到1980年新中国才恢复在两机构中的权利。

由于该体系必须建立在美国经济实力足够强大的基础上,一旦美国经济出现相对衰弱,它就难以继续存在下去。

1973年该体系最后走向崩溃。

 

三简述两极格局对峙的背景条件,指出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关系?

两大势力在欧亚地区进行了怎样的对峙和抗争活动?

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和平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探究]

二战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控制了东欧等广大地区,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性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军事基地在世界广泛分布。

而同期西欧各国普遍削弱,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而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上的,因此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1)             在欧洲,美国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为美国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1947年在苏联的策划下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两年后又成立了经互会,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

从此战后初期欧洲开始出现政治与经济上的分裂。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这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2)             在亚洲,美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冷、热战并用的政策。

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

建立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在内的亚太军事同盟体系,组成了对中苏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发动侵朝战争,武装侵占中国台湾,发动侵越战争。

中、朝、越人民进行了反侵略反干涉的斗争。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产生的重大影响是辨证的,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当然也可以从利弊兼有方面来谈影响。

(参见本节教材最后一部分)

 

[拓展视野]

1        雅尔塔体系下存在着许多基本矛盾

例如美苏两大国之间是最突出的一组矛盾,除双方的冷战对峙外还进行了长期的世界性争霸活动。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从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形成到苏东剧变都说明了这一点。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也有矛盾,60、70年代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就较为典型。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与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像中苏关系的恶化,镇压“布拉格之春”等。

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与美苏争霸之间的矛盾,典型事例有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        评价雅尔塔体系的历史影响

应该说,该体系尽管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但依然有积极方面的作用。

它以一系列会议的成果加速了二战的胜利,惩治了法西斯主义,使德日完成了民主化。

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扩大苏联的影响。

还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它倡导的和平,民主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

使欧洲获得了战后的相对稳定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世界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和彼此学习,从而推动了它们内部的调整与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有利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内部分化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

科技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当然,该体系无疑也存在有消积的影响。

它有着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使中国、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得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重新划分国界,分裂国家,形成了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对峙(德国、朝鲜)。

使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对立,中国统一大业迟迟不能完成。

军备竞赛,加剧了世界的紧张,还保持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

[热点链接]

二战后初期(1945----1955年)的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

中国为此进行了什么样的相应行动?

这一结局说明了什么?

提示:

可以从雅尔塔体系、中国内战和新中国建立、朝鲜战争、台湾问题等方面来思考。

同时要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内容作答。

[我的思路]

 

————————————————————————————————————————————

[问题探究]

美国史学界关于冷战的两种观点

无论学生同意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畅所欲言,答案是开放的,不必囿于成见。

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可以说美苏都想领导世界。

例如在东欧问题、在亚洲问题、在社会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推广等问题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但是双方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必须避免直接交战,当这对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时,冷战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说以上属于根本原因的话,那么杜鲁门的曷制苏联的攻势政策就是冷战的直接原因了。

[我的观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