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261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docx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章第1节同步练习

(2)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一年两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

2.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肥料施用量减小对农作物增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虽然用于购买肥料的投入减少,但在农作物收获和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农业机械和快速腐解剂,农业生产投入并没有减少。

(2013·吉林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答案】 3.D 4.C

【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

读表回答5~6题。

项目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人力效率

劳动力

(d/hm)

粮食/耕地

(kg/hm)

粮食/劳动日

(kg/d)

全国平均

199.5

4377

21.94

西北省份

213.5

2833

13.86

西南省份

312.3

3979

12.69

东南省份

169.4

5665

12.69

东北和新疆

119.4

4908

42.25

5.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

A.东南省份 精耕细作

B.东北和新疆 机械化水平高

C.东南省份 科技水平高

D.东北和新疆 劳动力廉价

【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和新疆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机械化水平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最高。

6.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

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13·南昌模拟)下面的①图表示我国三省(区)2013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②图表示我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的情况)。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Ⅰ、乙—Ⅱ、丙—Ⅲ

B.甲—Ⅱ、乙—Ⅰ、丙—Ⅲ

C.甲—Ⅱ、乙—Ⅲ、丙—Ⅰ

D.甲—Ⅲ、乙—Ⅱ、丙—Ⅰ

【答案】 C

【解析】 乙省(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应为我国南方某省(区),该省(区)由于人多地少,为粮食主销区,对应Ⅲ。

8.有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粮食主产区Ⅰ商品率高,因为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区

B.制约粮食主产区Ⅱ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C.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是因为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

D.a箭头表示水运,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

【答案】 B

【解析】 粮食主产区I的粮食流出量大、商品率高,但其自然条件并不一定比其他两区好;粮食主产区Ⅱ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主要是因为人均耕地少,该地的水热条件并不差;粮食以水运为主,并不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而是因为可以减少运费。

(2013·安徽模拟)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9~10题。

9.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是(  )

A.3500B.4600

C.4500D.3300

【答案】 D

【解析】 甲位于皖南山区,降水较多,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少,从图中数据可知,3000<甲<3500,D项符合。

10.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  )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②海拔最低 ③降水最少,晴天多 ④夏季昼最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海拔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路程长,被削弱的多,故①、②均错。

(2013·保定模拟)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读图回答11~12题。

1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经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

1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答案】 B

【解析】 该区域干旱严重,说明降水少,但这样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2013·天津模拟)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

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

B.耕作区优于林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

14.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

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

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D

【解析】 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二、综合题

15.(2013·威海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答案】 

(1)走向:

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的影响因素:

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

 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

(答出三点即可)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

(2)题,“井灌种稻”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

16.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

(2)本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农业基地相比,本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沼泽众多,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3)商品粮基地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4)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不透水层的存在,使上层积水不容易下渗。

【解析】 此题形式新颖,认真观察并提取信息,不难发现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结合有关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