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82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docx

届高三地理第二三轮专题突破测试题25

专题一第一讲地球和地图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成都市拟在“全域成都”视野下构建1.24万平方千米的大市区。

若采用1∶5000的50×80图幅进行“全域成都”环境规划,理论上应有几幅规划图(  )

A.124          B.620

C.1240D.6200

解析:

50cm×80cm的图幅,其比例尺为1:

5000,可以算出其代表的实际面积为10平方千米,因而1.24万平方千米的市区面积,需要12400/10=1240幅图。

答案:

C 

读“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

冬至日甲、乙两个中学生分别到达P和M点,测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并观测到该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

读图,回答2~4题。

2.甲学生观测乙学生时(忽略身高),其仰角约为(  )

A.20°B.30°

C.40°D.50°

3.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B.400米

C.500米D.600米

4.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  )

A.80米B.180米

C.298米D.300米

解析:

 第2题,根据题意,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而忽略学生的身高,因而所求仰角就是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90°-(23.5°+36.5°)=30°。

第3题,根据正切公式,可以求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大约为500米。

第4题,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0米,可以求出陡崖相对高度为[100,300),比较选择项,最大可能为298米。

答案:

2.B3.C4.C

(2009·全国卷Ⅰ)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下图)。

读图,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mB.110m

C.170mD.220m

解析:

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定点、定线能力。

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

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150m和260m,故其高差为260-150=110(m)。

答案:

B 

6.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调动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①剖面线表示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最远,所以对应的地图上,道路①不可能为直线;道路②没有经过图中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道路③的水平距离最短,道路①与道路②右端坡度大致相同,所以道路①与道路②这一部分路段可能重合。

答案:

D 

7.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解析:

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

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

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答案:

B 

读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

回答8~9题。

8.图示城市主城区的面积为90平方千米,若海平面上升0.5米,该城市主城区被海水淹没的面积约达(  )

A.18平方千米B.33平方千米

C.51平方千米D.78平方千米

答案:

C

9.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与最近海岸线之间的地面坡度最大的是(  )

A.e地B.f地

C.q地D.h地

解析:

如果海平面上升0.5米,那么数值为0.5米的等值线所包围的范围都会被淹没。

比较淹没面积和城区面积,可以看出淹没面积大约是整个城区的1/2多,而城区面积为90平方米,因此答案C最为接近。

比较四个地点到海岸线之间,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变化,其中f地变化最为明显,表明该处到最近海岸线之间的地面坡度最大。

答案:

B 

(2010·淄博模拟)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太阳风暴届时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据此回答10~12题。

10.太阳活动强烈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②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赤道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④影响卫星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11.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

B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B.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D.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解析: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在两极地区极夜时才能出现极光现象。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3大题,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1:

日本当地时间2010年6月21日6时58分(北京时间5时58分),日本H2A火箭搭载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晓”号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

除“晓”号外,H2A火箭还搭载其他5颗小型卫星。

该火箭原计划18日发射,因天气原因推迟。

材料2:

新华网东京2010年5月26日消息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26日透露,21日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与金星探测器“晓”号一起升空的4颗小型卫星中,3颗下落不明。

材料3:

金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

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

但是,欧洲宇航局“金星快车”探测器已探测表明这两颗行星也存在着一些惊人的相似。

(1)“晓”号金星探测器在飞向金星的漫漫征程中,其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同时其与地面的无线电联系信号往往又会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4分)

(2)由材料1可知,天气状况是影响航天器发射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海南文昌)中,天气条件最不利的是______________,但是该基地与其他三个基地相比的优越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材料2中提到的下落不明的3颗小卫星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太空物质有什么危害?

(4分)

(4)金星和地球同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

在金星上可以看到太阳______升________落。

这些金星探测器的一个重要探测活动就是寻找这里有没有水或水环境。

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之一,除此以外,地球还有哪些优越的自身条件促使其生命的诞生?

(10分)

解析:

(1)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天空飞行器的影响。

(2)题,海南文昌是我国在建的卫星发射基地,这里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发射;但是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纬度最低,获得的发射初速度最大。

面临海洋,不仅海运便利,而且发射过程较为安全。

第(3)题,这些失踪的小卫星可能会成为太空垃圾。

由于这些东西在太空的运行速度非常大,因此对航天器和宇航员的安全威胁很大。

第(4)题,金星和地球均为太阳系的大行星。

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因此金星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会西升东落。

地球上的液态水、温度和大气是其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

答案:

(1)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 

(2)海南文昌 纬度低;面临海洋 (3)太空垃圾 对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威胁大。

 (4)太阳系 西 东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可以呼吸的大气圈。

14.(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0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降雪与气温、地形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1)题,由图中等雪期线分布可以看出,越向北雪期越长,这与纬度高低(气温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气温越低,雪期越长;MN沿线纬度相近,但雪期差异较大,说明这种差异不是由纬度位置所致,应当是由沿线地区地形所致,联系东北地区马蹄状的地形结构,可以得知沿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题,甲地的雪期较乙地短,降雪量较乙地大,原因应从纬度高低和海陆位置等方面来解释。

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15.(2009·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下图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

m)。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指出上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6分)

(2)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

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调用原理描述阐释区域特征、论证探讨区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大部分海拔为200~500米,地势起伏和缓,属低山丘陵地形;从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福建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流水侵蚀强烈;从位置、地形分析A、B两地降水差异,A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而B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属平原地区,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且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题,注意根据各点的实测海拔找出400米的点,特别是地形转换处,连线要完整圆滑。

答案:

(1)低山丘陵;流水侵蚀。

 原因:

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2)如图所示(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平滑完整)。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

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

解析:

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

A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

B

(2010·浙江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3~4题。

 

 

3.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B.乙、甲;②

C.甲、乙;②D.乙、甲;①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地形图,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从总体来看图中的地形剖面线MN的海拔南部高于北部,PQ的海拔西部高于东部,故分别对应甲、乙两个地形剖面图。

水源地的选择要求工程建设费用最小且自流引水,水库①距离自来水厂远,且途中有海拔较高的地段,需要用动力把水提升到较高的地区,不能自流引水;水库②距离自来水厂较近,且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答案:

C

4.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B.④⑤

C.⑤⑥D.③⑥

解析:

本题考查工农业的区位选择,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Z村东部有一条河流,根据等高线判断其应该为自北向南流,故污水处理厂只能建在河流的下游⑥处,排除A、B两项;玻璃温室大棚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光照充足、向阳的地方布局,③处最符合条件。

答案:

D

5.图甲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当老师要求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时,同学们出现了以下图乙、图丙两种答案。

其中图幅和理由均正确的是(  )

 

A.乙图 山峰西南坡为迎风坡,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

B.丙图 山峰西南坡纬度较低,且距海洋近,日照时数多

C.乙图 山峰东北坡纬度较高,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多

D.丙图 山峰东北坡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

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为我国海南岛,1月份盛行东北风,因此山峰的东北坡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西南坡为背风坡少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高。

答案:

D

下图为“某内陆地区地形和夏至日气温分布图”,图中x、y、z为纬线,x和z纬度相差2°。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该地区位于(  )

A.北半球B.南半球

C.低纬度D.中纬度

7.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A.3℃B.6℃

C.5℃D.10℃

8.圣诞节时,昼长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第6题,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该处等高线弯曲为山谷。

甲、丙海拔相同,分别分布在山谷北、南两侧,且甲处气温高于丙处,表明甲为向阳一侧。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第7题,a、b两条等温线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以算出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3℃。

第8题,圣诞节在12月份,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而同纬度的丙、丁两地相比,丙处地势较高,看到日出早、日落晚,因而白昼较长。

所以,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丙。

答案:

6.A 7.A 8.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