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40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复习题解 1.docx

生理学复习题解1

生理学复习题解

名词解释:

1.内环境:

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2.稳态: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阈值(强度):

刚刚能是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阈电位:

指刚刚能引起细胞产生Ap的临界膜电位值。

(刚刚能引起细胞膜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6.生理性止血:

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将自行停止的现象。

7.心率和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一次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活动周期而言。

每分粥心跳频率称之为心率。

成年人心率平均为75次/分。

8.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简称搏出量。

每分钟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输出量。

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9.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在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之后,给予人工或窦房结以外的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和收缩,因其出现在下次窦性兴奋之前,故称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0.中心静脉压:

指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为0.4~1.2Kpa(4~12cmH2O)。

11.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12.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13.肺牵张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14.慢波:

又称基本电节律,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节律性的缓慢的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节律性的电位波动。

15.食物的氧热价:

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16.呼吸商:

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消耗氧量之比。

17.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量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18.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9.肾糖阈: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0.渗透性利尿:

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的渗透压,减少肾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使终尿量增多。

例如葡萄糖、甘露醇的利尿机制即为渗透性利尿。

21.视力(视敏度):

人眼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的距离的能力为视力。

22.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

23.暗适应: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视敏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

24.牵涉痛: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25.运动单位:

有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26.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27.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8.肌紧张: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9.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肌紧张亢进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30.生长素介质:

生长素的作用是通过诱导肝细胞产生并存在于血浆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实现的,这类物质称为生长素介质。

它可加速蛋白质合成,增加胶原组织,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加速软骨生长、骨化。

31.下丘脑调节肽:

有下丘脑促垂体区肽鞥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32.热价:

生理学上,将1g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简答、论述题:

1、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即使处于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量也会比进食前增加。

这种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

2、简述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形式:

寒战产热(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非寒战产热(代谢性产热)。

辐射(红外线);传导(接触散热);对流(气体传导);蒸发(不感蒸发、发汗)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试述球旁器的构成及作用: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构成。

作用是感受小管液中的氯化钠含量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释放

5、肾血流的调节方式: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

神经和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流循环调节相配合。

6、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系数(结构因素):

滤过膜的面积一般情况下不变,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会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减小。

滤过膜的通透性状态(窗孔、网孔和裂隙膜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也不变,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发生改变。

另外滤过膜对某物质的通透性还取决于该物质分子有效半径大小及其所带电荷。

2)有效滤过压(动力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变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不变,<80mmHg或>180mmHg随动脉血压的升高而升高。

囊内压-一般情况下不变,若肾小管有阻塞(肿瘤、结石等)时往往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平时影响滤过的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会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减少。

3)肾血浆流量(原料因素):

肾血浆流量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变动时肾血浆流量不变。

肾血浆流量变化时主要通过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而影响GFR。

7、Na+、Cl-、H2O在近端小管的转运机制:

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吸收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H+的分泌转运过程相偶联。

近端小管后半段,Cl-顺着浓度梯度经细胞间紧密连接进入组织间隙被重吸收。

近端小管通过渗性作用对水进行重吸收。

8、简述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主要通过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而发挥抗利尿作用。

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Na+和水的重吸收,促进K+的分泌,所以具有保Na+排K+和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作用。

9、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兴奋性较低,舒缩迟缓;富有伸展性;自动节律性;具有紧张性;对某些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10、慢波-动作电位-平滑肌收缩三者的关系:

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动作电位频率较高时引起平滑肌收缩也较强。

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决定平滑肌的收缩频率、传播速度和蠕动方向。

11、简述胃酸的生理学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3)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4)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吸收。

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12、刺激胃液分泌的物质有哪些:

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

13、试述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胃液分泌: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受情绪和食欲的影响较大。

2)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的扩张刺激,引起促胃液素释放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3)肠期胃液分泌:

食物的扩张刺激、化学刺激,引起促胃液素和肠泌酸素释放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14、试述胆汁的主要作用:

乳化脂肪,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吸收;利胆作用(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回到肝脏后,可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

15、比较胃及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学意义:

1)容受性舒张(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储存,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紧张性收缩(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糜中,促进化学性消化),蠕动(磨碎食物,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加强化学性消化,将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2)紧张性收缩(维持一定的肠内压,有助于肠内容物的混合),分节运动(有助于化学性消化,有利于吸收),蠕动。

(使经过分解运动作用的食糜向前推进,再开始新的分节运动)

16、简述激素作用有哪些一般特性:

信息传递作用、相对特异性、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

17、简述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和垂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非常密切,可以看作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包括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和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产生的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到达神经垂体并储存,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而下丘脑和垂体之间无直接的神经联系,但存在独特的血管网络,即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存在促垂体区,促垂体区的神经元合成并分泌下丘脑调节肽,直接释放到垂体门脉系统血液中,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18、下丘脑、腺垂体各分泌哪些激素:

1)下丘脑调节肽(如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神经垂体激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2)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

19、试述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作用调节物质代谢。

分泌调节:

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反馈调节、其他因素的调节(如睡眠、代谢、性别等)

20、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生理作用:

促进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

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反馈调节、自身调节。

21、试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调节水盐代谢(增加肾小球血浆容量,增加尿量),调节血细胞的数目,辅助调节循环系统(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抑制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增强离体心肌的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维持血容量),参与应激反应。

22、简述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生理作用:

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

分泌调节:

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调节,激素调节作用,神经调节

2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与突触兴奋传递有何不同: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为主体,双向传递,速度快;突触传递的兴奋是以化学信号为主题,单向传递,速度慢。

24、何谓特异性,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定义、特点、功能:

1)每种感觉的传导投射路径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故称为特异投射系统。

主要起联络和协调作用2)某一感觉的投射路径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路径,故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

主要起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维持觉醒状态的作用。

25、何谓脊休克?

反射能否恢复?

为什么: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动物,横断面以下所有的反射活动暂时消失,处于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反射可以恢复。

因为正常情况下,脊髓是在高位脑中枢的调控下,完成对运动的调节功能的,脊髓本身在脱离高位中枢的控制作用后,可以依靠完整的初级反射弧实现对运动的调节。

26、何谓去大脑僵直?

皮层运动区功能特征:

在中脑四叠体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低位脑干与皮层之间的联系,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皮层运动区的功能: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运动区定位自上而下的安排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域的大小与该部位肌肉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相关。

27、基底神经节受损时可出现哪些症状?

试分析其产生原因:

帕金森症(病因为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变性),舞蹈病(新纹状体病变)

28、简答小脑的功能:

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运动;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与编程。

29、试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双重支配(拮抗关系),紧张性支配(低频的传出冲动传道效应器,起轻微的经常刺激作用),受效应器功能状态影响。

30、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有何功能特征:

慢波睡眠中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有助于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异相睡眠中脑耗氧量增加,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记忆和精力恢复。

31、简述感受器有哪些生理特性: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特定形式的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阈值升高)。

32、何谓瞳孔对光反射:

强光照射眼时,瞳孔缩小,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33、老视、近视、远视与散光的原因何在?

如何矫正:

1)老视:

眼调节能力下降。

佩戴凸透镜2)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过强。

佩戴凹透镜。

3)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折光能力过弱。

佩戴凸透镜。

4)散光:

角膜表面曲率半径不等,晶状体表面曲率异常。

佩戴柱面镜。

34、试比较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与主要功能:

视网膜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分布在感光细胞层。

此两种感光细胞与双级细胞,节细胞呈纵向突触联系。

其中视杆细胞位于视网膜周边部,司暗(晚)光觉,光敏感度强,辨别能力差;视锥细胞多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区,司强(昼)光觉,光敏感度弱,辨别能力强,能识别颜色。

35、试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网膜在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同时,视紫红质吸收光量子,引起视蛋白分子的变构,可激活视盘膜中的一种Gt蛋白,后者进一步激活附近的磷酸二酯酶,使外段部分胞浆中的cGMP大量分解,此过程又进一步使外膜上的cGMP由膜解离而分解。

膜上cGMP减少,引起膜上化学门控式钠通道关闭,在外段膜两侧产生短暂的超级化电位。

这样,通过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最终将光的刺激形式转变成超级化电位形式,完成了其换能机制。

该超级化电位可影响终足处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突触电位的产生。

36、简述中耳的增压效应: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会稍微减小,这就是中耳的增压效。

37、按照“行波理论”,试分析内耳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各种频率的声波引起基底膜的振动都是从基底膜的基部开始。

基底膜振动以行波方式沿基底膜从蜗底向蜗顶传播,不同频率的声波产生的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行波的出现部位不同,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就越靠近基底膜顶部;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距离越近,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就越靠近基底膜底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