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699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docx

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

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轮滚动测试(15-9)

测试范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7·湖北调研)当代美国以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经济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政府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德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经济崩溃

B.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有所恢复

C.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3.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如:

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

其直接目的是(  )

A.抑制贫富分化B.稳定金融秩序

C.保护私有财产D.摆脱经济危机

4.(2017·温州联考)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由此可以判断(  )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5.(2017·正定月考)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

凯恩斯说:

“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

”他认为(  )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

7.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

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上述现象表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8.1918年列宁指出:

“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格罗兹内和巴库为俄国重要产油区),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余的四分之三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开始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

C.解除部分中型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苏俄经济

9.蒋经国在苏俄(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

“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

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

”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俄(联)经济领域(  )

①部分恢复私有制 ②允许商品贸易 ③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④禁止私人贸易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10.(2017·云南昆明质检)某国经济政策规定:

“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11.(2017·江苏南通二调)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

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12.(2017·云南二检)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

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13.(2017·聊城一模)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

这说明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改革出师不利

14.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

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

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

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

该国际组织(  )

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

B.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

D.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

15.史学家阿尔德伯特说:

“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

”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D.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16.(2017·岳阳一模)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

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

”这表明APEC成员国(  )

A.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B.实现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17.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

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

以上材料表明(  )

A.自由贸易区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B.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的不平衡性

C.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D.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18.下图是2000年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比较图(单位:

百万美元),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区域间贸易增长率超过区域内贸易增长率

B.区域内贸易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出口总贸易中重要性降低

C.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

D.区域间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同期的全球贸易增长率

19.(2017·天津一模)美国某投资专家指出:

“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去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

A.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B.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C.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D.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20.(2017·武汉调研)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国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

这种情形反映出(  )

A.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B.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自由贸易D.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英国出台《新济贫法》,不再允许随意强制收容、拘禁流浪汉和乞丐,而政府的济贫责任则逐渐法定化。

……走投无路的穷人都可以要求国家给饭吃,如果有人饿死,议会就要追究官员的责任。

可以说,这时弱势者有了“流浪权”,而当权者开始尽救助之责。

……但政府的责任仅限于济贫院内的救济,对于居家的穷人并不承担责任。

而且当时政府还尽量降低院内救济标准,使受救济者难以长期面对院内的恶劣生活,以迫使他们尽快出去找工作。

——摘编自秦晖《新济贫法与新富民观》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

第202节'(a)凡年满65岁的老人……至去世之日这段时间内,符合条件者均有权接受一项老年救济金……

第301节'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以供下文所规定之各项用途。

——摘编自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早期英国济贫思想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对比材料一、二分析西方救助制度的变化情况。

(10分)

 

22.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人们在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用黄金进行交易,也可以用大家普遍认可的货币进行交易。

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显然,如果各国持有黄金并用于国际结算,不仅要支付黄金的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结算成本。

但是,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并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

不仅可以得到利息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国际货币。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

……而当前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

……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

——摘编自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6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请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6分)

 

23.(2017·四川省高中毕业班“卷中卷”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图中能够反映治理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2分)

 

测试答案

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B 材料中“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政府也曾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

材料并非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有主要责任,故C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2.C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但对苏联影响较小,谈不上渡过危机,故选C项。

3.A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收入越多,征收赋税的比例越大,这样的做法可以起到抑制贫富分化的作用,故选A项。

4.C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严峻危害,英美两国纷纷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当然这种以邻为壑的举措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此次经济危机过后,两国大幅度下调了关税,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

5.D 罗斯福新政“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开始于战争之前,B项不符合史实。

“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说明新政虽然缓和经济危机的破坏,但没有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6.A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通过高税收来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从而抑制了人民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了题干中“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的现象,故A项正确。

7.D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二战后期,故A项错误;材料介绍了西欧国家注重发展科技的措施,不能反映彼此之间“貌合神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主旨均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无关,故C项错误;“西欧国家……采取措施以解决……问题”这一关键信息说明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干预的做法仍然在必要的形势下、在必要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故D项正确。

8.D 列宁提出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油田,但不能据此推断列宁的讲话是这一政策的开始,故B项错误;部分解除的是俄国重要产油区两个大型企业国有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允许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苏俄经济,“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9.A 依据材料“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小作坊”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部分恢复了私有制,故①正确;依据材料“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信息可知,当时恢复了商品贸易,故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故③错误;禁止私人贸易是“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即经济变革之前,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A 从题干中的“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该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结合所学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1.C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恰逢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机,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扶持、控制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故B项错误;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排除。

12.C 材料中“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指斯大林模式,“利用了这种体制”表明他并没有建立“新”体制,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权力有所下放,故B项违背了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相吻合,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其改革结果的信息,故排除D项。

13.C 从题中“1990年”来判断,此时苏联处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本题强调的是苏联政局出现的问题,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故D项错误。

14.D 本题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依据材料“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是世界银行的职责,故A项错误;“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是关贸总协定的规定,故B项错误;“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是世界银行的职责,故C项错误;“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融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故D项正确。

15.D 依据“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等信息可知,选项D符合题意。

16.D 材料没有涉及APEC成员国之间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故A项错误;APEC主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故B项错误;该宣言并非法律文件,故C项错误;该宣言中各项政策与目标执行的时间具有很大弹性,可见是考虑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APEC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故D项正确。

17.B 由材料信息“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43%”“墨西哥在……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等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存在不平衡性,故B为正确选项。

18.C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因此选C项。

19.D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现象,故本题选D项。

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世贸组织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没有将亚洲与其他地区作比较;C项材料无法体现。

20.B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府控制力的减弱,无法体现A项结论;材料强调政府越来越难以控制资金、技术、商品、人员等的流动,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侵蚀,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破坏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故D项错误。

21.

(1)演变趋势:

从强制收容到贫者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救助;从单纯的政府救助到自救并将济贫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4分)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权,使议会通过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自由主义思想盛行,英国政府的管理活动日益科学化。

(6分)

(2)内容:

老年救济金制度;失业补助制度;对残疾、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3分)

意义: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生活的苦难,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开创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先河。

(3分)变化情况:

由针对特殊群体到面向全体民众;从被动救助到主动预防。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演变趋势”可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不再允许随意强制收容、拘禁流浪汉和乞丐”“仅限于济贫院内的救济”“迫使他们尽快出去找工作”分析得出;“原因”可从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老年救济金制度”“失业补助”“救济”等提炼内容,从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意义;第二小问从范围、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22.

(1)同:

都建立在金本位的基础上,都依赖强大的经济实力。

(2分)异:

英镑的优势地位靠英格兰银行提供的便利服务及其信誉确立,是市场行为;(2分)美元的优势地位靠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国际协议形成的共识确立。

(2分)

(2)变化 货币形态:

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

(2分)汇率机制:

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

(2分)实质:

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

(2分)

(3)说明: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

(3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外贸易持续扩大。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问,相同点从两国经济实力的角度分析;不同点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进行分析。

(2)问,第一小问从货币形态和汇率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从世界货币体系不完善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这一角度分析。

23.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参与国际治理的主体由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发展为跨国公司、个体力量、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参与主体从少到多;治理内容由规范规则发展为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新增了很多非传统内容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

从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过渡。

(4分)原因:

信息技术和资本、人口、生产要素自由化的驱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相互依赖的加深,需要系统治理体系应对复杂的国际交往与互动;以西方治理为主的国际体系难以适应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和新兴大国崛起的挑战等。

(8分)

解析:

根据图中能够得出的趋势包括,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由国家体系到全球体系)、参与主体(由国家到跨国公司、个体力量、政府及非政府等多样化力量组成)、治理内容的变化(由约束性规则到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以及非传统领域)等。

以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为例,首先点明趋势的基本内容,分析原因可以从经济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国际力量之间的对比、世界出现的新问题等多个方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