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919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docx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高等函授、夜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

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入学年月2007年9月

姓名

学号

专业工商管理

所属总站山东联通函授总站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09年10月15日

 

摘要

中国邮政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一家政企合一、垄断或者半垄断性质的企业,直到2007年邮电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与实施,才真正从政企合一向商业化经营转变。

在政企合一的经营体制下,经营的压力很小,依托邮政支局所得等客上门成为最主要的销售方式,很少从客户需求角度考虑渠道建设和产品创新。

邮政体制改革并不仅意味着国家对邮政管理制度的变化,更意味着彻底将中国邮政推向市场。

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的中国邮政,迫切需要对经营理念、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然而,理论界、实务界对业务与渠道的匹配的研究罕有涉及,对邮政转型时期渠道与业务转型的配合以及渠道创新问题的研究更是一个空白。

本文就是对业务与渠道匹配理论以及对邮政渠道创新问题的一个研究探索。

在邮政转型这一历史背景下,分析了邮政转型对邮政业务发展和渠道创新提出的要求;通过对邮政营销渠道的深入实地调查,发现目前邮政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以营销渠道创新理论为指导,通过借鉴行业内外渠道创新的经验,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山东省德州市邮政局面临市场竞争威胁最大的速递和物流业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营销渠道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措施,以使之能够适应邮政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转型的需要,通过营销渠道的创新促进德州邮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邮政改革;渠道创新;速递;第三方物流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

2007年1月29日,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邮政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标志着中国邮政进入了向公司化改革的转型期。

从人民邮电到中国邮政再到现在的邮政公司,中国邮政系统正经历着最为重大的一次转型。

邮政体制改革把邮政业务剥离出来,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促使邮政企业在适应市场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推动邮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公司化改革使邮政真正以企业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将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邮政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邮政一贯沿用的计划经济下的发展思维模式,同时在企业发展战略、营销模式等方面将为邮政开启新的发展思维。

1998年邮电分营至2007年间,中国邮政也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但是在这一时期,邮政可以通过邮政储蓄的转存款等方式获得国家的间接补贴,邮政实际上处于一种“虽有市场压力,但日子并不难过”的状态。

邮政体制改革后,一方面国家减少对邮政储蓄的转存款补贴、邮政储蓄银行独立运营等一系列后续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使邮政特别是基层邮政失去了“旱涝保收”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邮政体制改革也使邮政丧失了由于政企合一带来的市场垄断权力,国家邮政局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将对中国邮政公司和其他邮递类业务的经营企业一视同仁的进行监管。

可以说,邮政体制改革使中国邮政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骤然加剧。

其中速递物流类业务由于利润丰厚,竞争者众,市场面临的挑战也最为艰巨。

德州做为九达天衢的神京门户,市场需求量大,国际、民营等非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德州邮政的速递物流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营销渠道创新、降低渠道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把企业做强做大,是摆在德州邮政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德州邮政转型时期营销渠道常新策略的研究,通过对邮政营销渠道的深入实地调查,发现目前邮政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以营销渠道创新理论为指导,通过借鉴行业内外渠道创新的经验,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德州邮政面临市场竞争威胁最大的速递和物流业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营销渠道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措施,以使之能够适应邮政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转型的需要,通过营销渠道的创新促进德州邮政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邮政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实现了邮政行政管理与经营职能的分离,真正将邮政推向市场。

作为传统上政企合一的企业,这一转变对中国邮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进行渠道创新,是邮政实现向市场化转型、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必须的和重要的举措。

本文通过借鉴行业内外渠道创新的经验,应用渠道创新理论对德州邮政营销渠道进行了诊断,主要针对当前竞争最激烈的速递和物流业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营销渠道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措施。

所提出的渠道创新建议对处于转型期的德州邮政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渠道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虽然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对营销渠道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针对企业转型时期的营销渠道创新以及对邮政企业渠道创新问题的深入全面分析仍然较少涉及,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

此外,本文的创新点还表现在提出营销渠道应该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观点。

2.1国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近年来,国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不断增多。

总体上看,国内营销渠道研究多为对国外理论的引进以及针对中国实际问题的政策性探讨,主要集中在渠道组织体系、渠道效益、渠道模式、渠道行为、新型渠道关系等方面。

1.营销渠道设计:

姜以聪等(1999)、危素华(2001)分别介绍了国外连锁经营和国际连锁巨头的渠道管理经验,易斌等(2000)提出了实施通路精耕完善终端管理的主张。

2.渠道效益研究:

陆忍波(2003)认为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差异是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张庚淼(2002)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提出了五项营销渠道业绩评价指标。

3.渠道模式研究:

屈云波等(2005)总结了制造商主控的15种基本渠道模式以及经销商和零售商主控渠道的7种基本模式。

4.渠道行为研究:

庄贵军(2000)、吴冠之(2001)、王朝辉(2003)等研究了渠道的权利、冲突与合作问题。

5.渠道关系研究:

苏勇、陈小平(2000)提出了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桂琦寒(2001)对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对营销系统的冲击作了分析。

2.2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创新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并认为创新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等五种形式。

其后,彼得·德鲁克提出“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任何事物都构成创新”。

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把企业用来从目标市场寻求其营销目标的一整套营销工具称为营销组合并概括为四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也被称为4Ps。

营销渠道是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商品价值“惊险一跃”的关键一环,营销渠道的改变(无论是形式、组合还是管理模式等)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营销渠道的变革和发展无疑属于创新的范畴。

一般性的营销渠道创新界定为:

在渠道系统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并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新渠道系统,或者对原有渠道系统进行的各种调整、变革与改进,都称作营销渠道创新。

狭义的渠道创新概念是指全新渠道(如B2C)的引入和采用。

营销渠道创新往往是外部与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营销渠道系统内部运行机制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性反应最终导致了渠道的创新与再造。

近一二十年以来,营销渠道发生了以及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创新,例如,连锁渠道改变了国内外的商业格局(甚至被称为“沃尔玛效应”),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商业传奇。

国内理论界对渠道创新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王治琦(2005)指出营销渠道创新包括渠道长度的创新、渠道宽度的创新和营销渠道系统的创新,并分析了渠道创新的途径;姚洁等(2006)、徐树(2007)、何思源(2007)研究了营销渠道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总体上看,国内外既有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渠道创新理论关注渠道的一般性、规律性的多而关注特殊企业渠道的少;关注产品市场渠道的研究多而关注服务市场渠道的少,关注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渠道的多而关注企业转型时期等特殊状态下渠道的少,更缺少对邮政转型时期渠道与业务转型的配合以及渠道创新问题的研究。

2.3主要的研究分析工具

SWOT分析工具由安德鲁斯提出,是一种综合性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种因素,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这里,S(Strength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是指W(Weaknesses)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可能提供的机会,T(Threat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威胁。

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一般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

企业的外部机遇与威胁是指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因素,如政府政策、科技进步等方面。

SWOT分析方法依据企业的目标,列表定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并对这此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判定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

2.4中国邮政的发展与现状

20世纪是中国历史、国家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百年,也是中国邮政萌生发育、成长发展、奋斗飞跃的百年。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邮政业加快了自己的改革步伐。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自1987年1月1日起生效。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邮政法律,这部邮政法突出强调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是为人民服务是中国邮政的根本宗旨。

三是社会保障是组织邮政通信的必要条件。

1990年7月31日以来,普通邮件资费从四分、八分调到一角、两角。

这是自1950年以来第一次邮政资费调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涨价,它发出了邮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良性信号。

此后1996年、1999年又两次调整了资费,但与一封信件的实际投递成本仍相距甚远。

这说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

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实行邮电分营,成立国家邮政局。

国家邮政局具有管理全国邮政行业的职能及管理全国邮政企业的职能,它既是行政机构,又是公用企业,既要加强对全国邮政行业的管理职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权益,又要负责统一建设和经营全国邮政网,承担全国普遍服务的义务。

国家邮政局的成立,标志着邮政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998年底邮电实现彻底分营,国家对中国邮政提出了“8531"计划,从1999年起国家逐年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

到2003年,国家不再给邮政补贴,“彻底断奶”。

2005年9月《国务院邮政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的方案。

“一分开”,即政企分开,重组国家邮政局,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两改革”,即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四完善”,即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2007年1月29日,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标志着中国邮政进入了向公司化改革的转型期。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宣布成立,这是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

2008年月日,德州邮政储蓄银行成立,随后德州各县市邮储银行相继成立。

山东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样地之一,近代邮政开办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1998年邮电分营,德州邮政走上了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道路。

德州市邮政局于1999年1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

德州市邮政局既是行政机构,又是公用企业,承担着全市邮政通信市场管理以及邮政通信生产经营的职能,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通政、通民、通商”是企业的基本任务。

德州邮政局下辖11个县市区局。

目前,德州邮政拥有遍及乡(镇、村)的1700个服务网点,是全市最大的实物传递网络。

每年传递信件、包裹、报刊和特快专递等邮件,并承担包括义务兵和盲人读物等免费邮件在内的普遍服务义务。

同时,运用先进的11185呼叫平台和网站,整合内部信息资源,面向社会提供票务预订、网上支付等各类增值服务。

邮电分营九年来,德州邮政不断创新经营,形成了更加适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邮务类、速递物流类、金融类三大服务门类。

在继续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同时,大力发展邮务类中非竞争性业务同时必须加快对速递物流类竞争性业务的发展,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研究制定相应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营销渠道创新、降低渠道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德州邮政的收入,改善收入结构,保证德州邮政稳定发展。

特快专递、中邮物流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物品传递体系,以不同梯次的速度和价格满足客户需求。

特快专递品种齐全,国际EMS是真正的全球邮政特快专递,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并在全球范围内优先处理;开通“全夜航”,在业内率先实现27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之间的次日投递;省内17城市之间全部实现了次日投递:

寄递法院传票、身份证和驾驶证的同城速递服务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方便。

德州中邮物流提供一体化物流、功能性物流和区域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各类农资和日用消费品。

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三章德州邮政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3.1指导思想方面

随着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标志着中国邮政进入了向公司化改革的转型期。

公司化改革使邮政真正以企业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组建,并不自然形成邮政公司化管理机制,由于中高层管理队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化运作还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一场变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1.1邮政传统思维与公司化运作的冲突

尽管邮政也面向市场进行各类业务的经营,但长期的“政企合一”给中国邮政内部的经营管理打上了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浓厚的行政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手段是今后邮政公司化运作的最大障碍。

首先,用简单的行政命令代替科学的经营管理,形成了简单的任务分解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习惯于搞“人民战争”,习惯于简单化经营,习惯于一包就灵。

各类经营管理者缺乏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经营策略。

领导成了任务目标的分配者,用奖惩制度杠杆完成任务的管理者,没有面向市场的经营韬略,有的只是行政管理的思维和手段,这是中国邮政公司化面临的思维和能力的障碍。

其次,经营的自我封闭,没有把邮政企业放在整个社会的产业链中进行战略定位,大小业务喜欢自己做,过分强调功能的齐全,缺乏战略合作意识。

在考虑与国外企业合作时,反应迟缓,不能及时地抓住时机。

这与全球化经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产生巨大冲突,与公司化运作和管理要求存在强烈反差。

第三,注重短期效益,缺乏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的发展战略。

邮政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过度消耗企业的资源为代价,追求一时的发展。

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造成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这与公司化所要求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矛盾。

3.1.2历史上的“全员营销”指导思想带来的影响

中国邮政在2003年提出的“全员营销”思想便是这种传统思维的体现。

自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以来,迫于三年扭亏为赢的经营压力和基于当时邮政业务巨大市场空间的判断,职工“全员营销”成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确保了中国邮政三年扭亏目标的顺利实现。

但随着用邮市场的日益成熟,旧的营销组织体系已难以适应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用邮需求,开始影响整体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1.全员营销使有限的营销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多种营销力量各自为战、争抢客户,内耗问题较严重,加大了营销成本;

2.营销行为短期化,客户资源得小到有效管理、维护及后续的开发。

经常存在拼硬件设施和“一锤子买卖”的行为,对企业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营销手段简单,新的营销知识、意识得不到培训,营销人员而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感到手足无措,致使营销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4.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仅以奖与罚来简单的约束营销人员,员工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5.客户信息不能共享,客户资源被人为分割。

3.1.3内部竞争激烈

由于在全市范围内服务区域划分过细,各市邮政局又有较重的收入任务需要完成,使邮政速递内部违规进行跨区揽收的情况很多,相互之间进行价格竞争,严重损害了市邮政速递的整体利益。

更有甚者,部分市县邮政局擅自给其他私营快递公司发放代理资格,并低价给予他们折扣,使私营快递公司网络覆盖面窄的弱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3.1.4与业务的匹配性方面

中国营销渠道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制度和运作流程,缺乏专业化的富有实战经验的人才。

在实践中,企业营销渠道建设水平落后,缺乏战略性营销部署和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渠道策略,往往不顾营销渠道与业务是否匹配,只是采用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甚至舆论战等共同的手段,以市场炒作和资源透支来提升销售和争夺市场份额,造成企业竞争异常残酷,渠道成本直线上升最终导致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每种产品的营销都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营销渠道,但并不是每种营销渠道都是有效的,营销渠道创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渠道的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采用效率不高的营销渠道,虽然也能扩大市场份额,但是渠道成本的上升可能导致利润的下降,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对于像中国邮政这样一个提供多种业务的服务型企业来说,区分不同的业务类型采用各自最有效的营销渠道是营销渠道创新的直接目标。

下面以德州邮政速递业务为例,来探讨营销渠道与业务匹配的相关情况。

目前,德州邮政的速递业务的营销可以采用四种渠道:

营业网点办理;11185服务热线揽收;速递员上门揽收;委托代理揽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四种渠道的采用程度如下图所示:

不难看出,最有效的营销渠道是速递员上门揽收(占比65%),而营业网点(占比8%)和委托代理渠道(占比4%)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应重视对邮政速递大客户的上门服务,积极拓展和维护大客户。

相反,如果加大对营业网点的更新改造投入或是下大力气在小区、写字楼开展速递邮件委托代理方式则可能取得事倍功半效果。

目前,德州邮政拥有金融、邮务、速递物流三个大类上百种业务,不同的业务适应不同的营销渠道,而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邮政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一家垄断或者半垄断性质的企业,在1998年邮电分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基本不存在经营压力,直到2007年邮电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与实施,才真正从政企合一向商业化经营转变。

因此,中国邮政往往等客上门,邮政支局所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服务半径是新建支局所的唯一指标,很少从客户需求角度考虑渠道建设和产品创新,小而全的支局所建设成为渠道建设的主导思想,业务与渠道的匹配更是很少涉及的课题,因此对于德州邮政来说,营销渠道与业务匹配的相关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营销渠道与业务匹配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次,本文以下部分分别针对德州邮政速递与物流业务进行竞争性分析,分别提出各自在营销渠道与业务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渠道创新策略,希望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四章德州邮政速递业务的竞争性分析

4.1速递业务简介

速递服务或称快递服务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的物品,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其市场基础是在于时间比较敏感的运输需求。

近几十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壮大。

4.2速递业务的经营现状

德州邮政速递业务发展由专业局速递局统一协调指挥。

全市11个县市区邮政局,目前除了利用公路、铁路运输外,山东邮政速递服务电话为全国统一的“11185”特服专号台以及“183”邮政物流网站和中国邮政速递网站,可为顾客提供咨询、查询、揽收、短信等服务,使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德州邮政速递的服务。

德州邮政速递业务己经在2004年11月纳入EMS出口全夜航覆盖城市范围,EMS全夜航覆盖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并以此为骨干网,105个大中城市实行分网运作实现省内十七地市城市间邮件“次日递”,2005年7月开始在全省推出“EMS承诺服务”,“EMS承诺服务”是中国、澳大利亚、香港、日本、韩国和美国六个国家和地区邮政全面密切配合的限时承诺服务。

邮政品牌因产品质量、服务品质普遍被消费者认同,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品牌打造后,已成功地成为一个知名民族产业品牌。

4.2.1竞争对手分析

德州邮政速递业务充斥着大量的竞争者,其中不乏势力强大的企业。

由于德州的速递行业进入壁垒不高,大量的小型快递公司可以自由的进入市场。

是在国际速递,四大国际巨头德国敦豪公司(DHL)、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荷兰TNT在速度和售后服务上有优势,但在整个山东并未站稳脚跟,邮政速递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

民营快递是邮政速递国内业务主要竞争者之一,其主要的特点与EMS相比较有:

对包装的要求不严格,随叫随到,价格、时间灵活,运输方式灵活、成本费用较低。

对于德州邮政速递业务来说,主要竞争对手是各国营、民营速递公司,如中铁快运、申通快递、佳佳快运等。

因此,山东速递行业总的来说,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还是相当高的。

4.2.2新进入者分析

目前,对于山东邮政各地的速递业务来说,重点的新进入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际速递业四大巨头。

山东速递行业的主要领导者——山东邮政由于各种原因还难以发挥其庞大的网络优势,达不到机械化操作的经济规模,生产处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主要服务指标也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使得进入壁垒很低。

随着WTO保护期的过去,国内速递市场已向国际速递公司开放,四大巨头在山东各地均设立了分公司或代办机构,并将逐步开展国内速递业务。

将对邮政速递带来极大的威胁。

4.2.3替代产品分析

速递行业所面临的替代产品竞争正在逐步加强。

目前,速递行业的替代产品一种是邮政内部的其他普通服务,包括挂号信、包裹服务和精益物流。

第二种替代产品是电信服务,电信服务的一些产品如传真、Internet对EMS的替代作用不容忽视,传真、Internet的速度比邮政特快专递的速度快得多,同时可以达到传输文件的目的。

第三个可能替代速递的服务种类是公路、铁路和航空货运业务,由于取消了中间环节,公路、铁路和航空货运业务在速递上甚至超过了速递。

4.2.4顾客分析

目前速递产品的购买者分布在各个行业,单个购买者的数量和频次并不高,还不十分具有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行业的速递业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如制药、汽车配件等行业,他们的产品目前走特快的越来越多。

再加上目前可供选择的速递公司较多,选择面比较广,购买者侃价能力的威胁也日渐增加。

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目前邮政速递的客户关系。

因为,邮政速递业务的核心就是做好速递服务,而服务的不定性和不易测量性决定了客户关系能够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客户附加价值的增加而得以改善。

了解客户关系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客户资源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