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99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docx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发表1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

王丽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统计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26

 

摘要:

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剖析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对于推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措施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加速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开发区(头屯河区)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国际背景及概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推动世界各国培养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网络等产业,以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是指伴随新技术的发明、应用以及新需求的产生、拉动而出现,对一国竞争力或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行业。

主要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有侧重,但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等产业。

如英国、美国和欧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低碳为主,英国同时关注数字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其他几个新兴经济体中,巴西把生物燃料、生物柴油作为重点,印度提出要发展信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

表一主要发达国家颁布的重点发展方向

国别、地区

框架计划

重点领域

美国

《美国创新战略:

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2009年9月)

清洁能源、先进汽车技术、健康技术

《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

高技术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空产业、新兴钢铁和汽车工业(重点是电动汽车)、纳米技术产业、智能电网、低收入家庭房屋节能改造计划

欧盟

《2020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2009年3月)

低碳产业(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产业)

其中:

英国

《构筑英国的未来》(2009年6月)

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生命科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金融服务业

日本

《面向光辉日本的新成长战略》(2009年12月)

信息通信、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

韩国

《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2009年1月)

能源与环境、新一代运输装备、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产业融合、知识服务业

巴西

Proinfa立法(对可代替资源发电项目的鼓励计划)

生物能源、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产业,灵活燃料汽车,制药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一)全国环境

我国从2009年初开始探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针政策,并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从资源环境看,我国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3万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已收集32万份农作物物种资源,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2/3的国土面积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生物质资源可转换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所需的锰、铁、钒等原材料丰富,支撑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

从政策环境看,从中央各部委到各地政府,都纷纷出台了一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意见,确定了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到2020年力争达到15%”,明确了在国家规划、市场需求、行业改革、对外合作、创业投资、融资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及在产业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扶持。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已较为扎实,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在生物产业方面,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肝细胞等生命前沿领域具有一定研究水平;新能源产业和体系较为完善,光伏电池产业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硅材料国内自给率达到25%;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试验示范计划在全国13个城市逐步推进;物联网已开始在智能物流、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发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车用电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6.4%,比2008年提高了0.54个百分点。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部构成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支柱产业,2010年增加值分别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64.2%和19.7%。

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规模最突出,其增加值占全部份额的27.7%。

(二)新疆环境

首先,新疆资源丰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风能、太阳能资源和石油储量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金属和特色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提供基础保障;新疆大力推进能源基地、农牧业基地及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输变电设备、农牧机械、采油设备、采矿设备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市场需求增大,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广阔市场;新疆中药材资源丰富、多语种软件需求旺盛,为发展生物、信息产业也创造了条件。

其次,新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环境趋于完善。

2011年6月,出台了《新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制定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扩大内外开放合作、实施政府采购扶持、落实税后优惠政策等7个方面27条政策措施。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目前,新疆共有20个基地、10个产业链、30个重点骨干企业和54个重点培育企业,已形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产业集群,在化工、有色、非金属、建材等领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材料产业群,并有435项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列入自治区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2011年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疆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40%;到2015年,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7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0年产值达到6100亿元,增加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乌鲁木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已初步显现,电子新材料产业汇集了一批中小科技型企业,集中了全疆九成以上光电子新材料和光伏发电装备高端企业。

到2015年,乌鲁木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1200亿元,增加值达3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到2020年产值力争达到2400亿元,增加值达700亿元。

三、开发区(头屯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想

(一)基本现状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规划管理面积480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注册企业4000余家,是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行政区、兵地融合发展区、经济合作区五种体系格局和新疆软件园、新疆留学人员创业园、新疆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产业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区,作为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已形成“八大产业,四大基地”和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三四四七”产业格局。

2011年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48.1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2%,其中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0.2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9.5%和41.4%。

截至目前,开发区(头屯河区)有20个项目纳入自治区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库,有28个项目纳入乌鲁木齐市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名单,占全市102个项目的27.5%。

表二2011年开发区(头屯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及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亿元)

占GDP

比重(%)

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代表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

1.4

0.55

2.70

德安、福克油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7

0.68

3.34

新疆软件园企业、电信

生物产业

1.0

0.40

1.99

维药、国药

高端装备制造业

1.8

0.70

3.46

新能钢构、机械研究院

新能源产业

44.0

17.12

84.22

金风科技、嘉盛阳光

新材料产业

2.2

0.87

4.29

中石油管业、科艺达

新能源汽车产业

总计

52.2

20.33

100

开发区(头屯河区)现代制造业的快速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装备制造业聚集了以机械研究院、一拖集团、北元-泰瑞为代表的农牧和畜牧机械生产企业,以新能泰开、华德利为代表的输变电装备生产企业,以鸿达重工、三一西北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以东风汽车、天山汽车、陕汽集团、上海大众、中国重汽为代表的汽车装备制造业企业,以及以渤海装备为代表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

新能源产业形成以金风科技为龙头的风电产业集群,汇集了以嘉盛阳光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及配套生产企业,以绿色使者为代表的干空气能制冷设备生产企业。

新材料产业形成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金属新材料产业,以中石油管业、科艺达为代表的玻璃钢及木塑复合新材料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建成以德安、福克油品、孚德等企业为代表的节水、节能及再循环利用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以维吾尔药业、国药集团、西部加斯特和生命红等企业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保健功能型食品产业;信息产业依托新疆软件园及中国电信、立昂电信等企业,将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促进软件信息及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前软件园入园企业26家,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宏观层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初步发展阶段,发展模式、配套机制等诸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分割的情况,市场环境不够完善,技术标准不够规范,涉及安全、质量、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制约了发展合力的形成。

二是规划层面,缺乏战略性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具体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尚不够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指导、服务支持、考核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三是技术层面,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仅有25家,技术创新能力仍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少,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够强,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延伸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规模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够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2011年产值上亿元企业仅有9家,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中品牌影响力强、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企业普遍综合能力较弱。

五是产业组织层面,产业发展不均衡,新能源产业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5%,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规模较小,增加值均不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空白;配套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层次偏低,产品价值链低端,竞争优势不明显。

六是体制机制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尚未全面系统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工作、政策支持、风险投资机制、考核制度以及服务体系等尚不完善。

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

(三)措施建议

1、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作为区域纲领性文件,明确产业战略目标,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制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部署中远期产业。

2、立足比较优势和现实条件,明确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和民族特色医药,重点建设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汽车装备制造基地等龙头项目基地及新疆软件园等专业园区。

3、强化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加快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

强化产业引领,加快培育与其相关联的配套中小企业,建立梯队型企业群体。

选择具有技术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初创型企业,推进其与行业领军企业配套协作。

筛选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上市。

4、加强政策引导,培育支持环境。

组织实施行动计划和重点示范工程,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引导激励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在项目申报立项、土地供给、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完善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体系,建立多元化错层次融资体系。

5、加强组织协调,完善要素市场。

成立专项小组,负责政策研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

加快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

建立专项考核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重点基地等建设进度的督查落实。

6、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实现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建立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信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乌鲁木齐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2012

[2]汪海粟、胡立君、石军伟、王玉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中国工业经济,2012(04)

[3]王欢.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02)

[4]张超武、程业炳.低碳经济下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05)

[5]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1(01)

作者简介:

王丽华(1978-),女,汉族,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统计局经济师,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方向:

证券投资与投资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