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13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docx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

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7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问题:

1.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______

A.沉郁顿挫

B.苍凉悲壮

C.飘逸奔放

D.清新淡雅

答案:

C

问题:

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______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答案:

C

问题:

3.《西湖七月半》是一篇______

A.议论文

B.人物传记

C.说理散文

D.游记散文

答案:

D

问题:

4.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是______

A.《论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庄子》

答案:

D

问题:

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______

A.斯天下之民至焉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答案:

A

问题:

6.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______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答案:

C

问题:

7.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派诗人是______

A.王维

B.陶渊明

C.孟郊

D.曹操

答案:

B

问题:

8.《春蚕》、《秋收》、《残冬》被称为农村三部曲,它们的作者是______

A.巴金

B.茅盾

C.沈从文

D.林语堂

答案:

B

问题:

9.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关联上片写景和下片抒情的词语是______

A.残照当楼

B.红衰翠减

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

答案:

C

问题:

10.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谈到的“三事”包括______

A.精神独立

B.学术自由

C.砥砺德行

D.道义相勖

答案:

C

问题:

11.《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______

A.对比手法

B.夸张手法

C.象征手法

D.比喻手法

答案:

A

问题:

12.苏轼、辛弃疾二人同为______

A.田园派诗人

B.婉约派词人

C.豪放派词人

D.山水派诗人

答案:

C

问题:

13.李斯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______

A.墨家

B.阴阳家

C.法家

D.纵横家

答案:

C

问题:

14.郭末若是下列哪一诗社的代表人物______

A.新月社

B.湖畔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答案:

C

问题:

15.《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______

A.乐观爽朗

B.爱艺如命

C.积极进取

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

答案:

D

问题:

16.由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的作品是______

A.《红楼梦》

B.《儒林外史》

C.《镜花缘》

D.《聊斋志异》

答案:

D

问题:

17.《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______

A.慷慨悲凉

B.沉郁顿挫

C.明白晓畅

D.优美雅致

答案:

D

问题:

18.下列作品中属于欧·亨利的是______

A.《羊脂球》

B.《樱桃园》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答案:

C

问题:

19.陶渊明诗歌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______题材的作品。

A.田园诗

B.咏史诗

C.咏怀诗

D.拟古诗

答案:

A

问题:

20.在《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所用的手法是______

A.铺垫

B.铺陈

C.侧写

D.拟人

答案:

B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10分)

问题: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答案:

贱:

看不起;轻视。

问题:

2.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案:

见恕:

原谅(我)。

问题:

3.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答案:

说:

通“脱”,解脱。

问题:

4.操吴戈兮被犀甲。

答案:

被:

披。

问题:

5.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答案:

孰图:

深思熟虑。

问题:

6.将有事于颛臾。

答案:

事:

战事。

问题:

7.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答案:

贼:

残害,破坏。

问题:

8.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答案:

穷:

极,尽。

问题:

9.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

答案:

捱:

苦度时光。

问题:

10.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答案:

戒律:

警戒、约束。

三、阅读分析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1.这篇史论大部分的篇幅用于叙史,上起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至秦朝灭亡。

用心体会这篇文章的内容,然后说说你对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秦灭六国前对各诸侯国处于攻势,因而崇尚武力,不施仁义;六国既灭,它已转为守势,却依然崇尚武力,以天下之民为敌而不施仁义。

这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因而自取灭亡。

2.本文多方面运用了对比方法,对突出中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试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答案:

此段文字从领袖的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指挥作战能力等四个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做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

为后文蓄势。

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

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

“你又做什么跑来!

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

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

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

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

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曹雪芹《宝玉挨打)》

3.这段话中对黛玉的表现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从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这段话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主要用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与贾宝玉同病相怜、心心相印的纯情女子。

4.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该怎样理解?

宝玉是否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态度?

答案:

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并非出于真实思想,只是见到心爱的人为叛逆而挨打受疼,出于爱而说的一句言不由衷的话。

从宝玉的话“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

我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里边,可以看出宝玉并未因遭打而改变叛逆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

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

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

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竞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林清玄《随风吹笛》)

5.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照应题目;②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

6.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答案:

多角度渲染“自然的声籁”,使内容更加充实;与“竹林的交响”映衬比较,彰显“竹林的交响”的美妙。

7.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

请简要概括。

答案:

①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②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

《公羊传》与《谷梁传》的内容和特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

从经学的角度看,二者则各有所侧重。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

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

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张秀平《春秋三传》)

8.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本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公羊传》与《谷梁传》的内容和特点。

9.《公羊传》与《谷梁传》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

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

10.本段文字整体上的说明结构是什么?

答案:

对照式说明。

将《公羊传》与《谷梁传》的特点对照着进行了说明。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

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

然而,在“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

“我”因“他人”而成为“我”;“我们”因“他人”而成为“我们”。

当“我们”过度地强化、放大“我”而舍弃“他人”的时候,“我”便处于四面受敌的孤立无援之中。

在我们的传统习性中,“他人”这一概念,更多情况下只是一种被供奉的虚设牌位。

即便在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最为鼎盛之时,“他人”不仅未能成为国人的自觉意识,“他人”反而意味着告密、背叛、异己、危险、离间,等等。

这种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文化,终于导致了“他人即地狱”的严酷后果。

也许正是由于对“他人”的恐惧,“文革”之后,“我们”迅速土崩瓦解,“我”自仰天长啸——而“他人”却不得不退出公众的视线,淡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词,成为公民道德的模糊地带。

五十年代以来,人口的高速增长造成生存空间的高密度化;人口压力长期形成经济发展与卫生保健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仍然阻力重重。

“我”生我的娃,关你什么事?

在人口问题上,可有“他人”的意识吗?

餐馆大肆收购、杀戮、烹煮野生动物为牟取暴利;食客面不改色食用野生动物以饱“口福”或炫耀财富;官吏不惜以野生珍稀动物作为最高规格的宴席,“贿赂”上级领导为自己铺设升官晋级的阶梯——在这个破坏自然生态的“人链”中,可有“他人”的位置吗?

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卫生系统始终没有得到真正重视:

办公室的脏乱差、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防护、公共厕所的洗手设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等。

但公共卫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却有着惊人的共识:

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在这些被忽略的公共卫生死角中,可有“他人”的概念?

日积月累的民众生活卫生习惯中,沉淀下多少恶习陋性——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抛弃果皮塑料袋、就餐分餐制难以推行、酒后驾车、公共场所吸烟,等等。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利益与灾祸均享均沾、“同甘共苦”的行为惯性中,可有愿为“他人”避免灾祸而自控自律的一份责任感?

我们似乎一直在无意中铺设着迎接它到来的无障碍通道。

然而,在公共领域里,“零距离”是有害的。

距离便是“他人”,而“他人”即社会公德。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我”之外,地球上更多存在的是陌生的“他”——他人!

还有“它”——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朋友们。

正是为了“我”的安全与自由,请不要再“惟我独尊”,而多些对“他人”的关爱吧。

“我”的自由是他人自由的终结,而他人的自由,最终才能成全“我”的自由。

(张抗抗《可贵的他人意识》)

11.请简要阐述你对“他人意识”的理解。

答案:

①“他人”与“你”、“我”共存于地球上,不可避免地会互相接触,因此每个人都应有他人意识。

②舍弃“他人”,甚至“以邻为壑”,而过度地强化、放大自我,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爱。

③“他人”即社会公德,过分强调“我”的自由,就会终结他人自由;人人都应该去理解、关爱“他人”。

④人类不应破坏自然生态,“与动物和谐相处”也能体现“他人意识”。

12.“我”、“我们”及“他人”之间无法分割,密切关联,请具体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①无数“我”的合作,形成充实、强大的“我们”;②“他人”使“我”、“我们”存在,就可以互帮互助,不会孤立无援;③“我们”只要去关爱“他人”,就能成全自己的自由。

四、写作题

(40分)

问题:

1.应用文写作

根据下列内容,写一篇公文。

近期,××局办公院内车辆乱停现象严重,给大家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影响到整个局的形象,为制止此现象,维护局办公院的良好秩序,请以××局办公室的名义发布一篇通告。

要求:

(1)格式正确;

(2)内容清楚明确,用语规范,合乎文体特点;

(3)不超过200字。

答案:

通告

为解决局办公院车辆乱停乱放,管理混乱的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所有进院机动车辆须按划定车位停放;

二、本局车辆经审核后发放停车证,按指定车位停放;

三、外来办事人员临时停放车辆,以驾驶证换取临时停车证后按管理人员指定位置停放;

四、未经允许其他车辆一律不得停放本院内。

特此通告。

××局办公室(公章)

××××年××月××日

问题:

2.作文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

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

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请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