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16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西方政治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制度.docx

《西方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制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政治制度.docx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导言

一、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1、政体——所谓政体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指的就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3、政府制度——狭义的概念即国家中央行政机关,政府制度也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机关关系。

4、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5、政治制度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

所谓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包括了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不过,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二、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

1、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首先,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

其次,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再次,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

最后,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

1、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古希腊思想家,他的那部政治学创立的标志著作《政治学》,就是以对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比较研究为基础的。

2、孟德斯鸠——18世界的法国思想家,,曾经游历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写出了《论法的精神》这部影响了所有欧美国家的著作,他运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洲各国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乃至气候、地理等,通过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政治特征,阐述了政治统治的一般原理和法的精神。

3、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4、一国政治制度与该国国情的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它要适合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

5、如何历史地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

既要看到相对于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又要看到,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后,既要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又要维持对广大劳动者阶级的统治。

6、解释为什么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英美法等国,政治制度却很不相同:

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都要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本国特有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完全相同的,即使

是同样是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他们的政治也是各有特色的。

7、比较政治研究的两个取向:

一个是国别研究,一个是跨国研究。

8、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

系统分析对政治制度研究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把政治制度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认识,有助于揭示政治制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1、城邦——所谓城邦,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

每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独立单位,互不统属,国小民寡。

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城邦制度。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

2、公民——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利,即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权利。

公元前326年通过的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

3、法律——“法律恰恰正是酿出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表现”,“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法律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没有人能处于法律之外,享受特权。

4、政体形式——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制政体和民主制政体。

5、贵族政体——这是一种少数贤人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凡少数人不止一人而又不失多数人为统治者的政体,就称为“贵族政体”。

斯巴达曾经出现过比较完备的贵族政体。

6、民主政体——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共同行使决定城邦公共事务和参与城邦管理的一种政体形式。

民主制政体以雅典为典型。

7、君主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

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利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封建君主制是对5-17世纪中叶西欧封建国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

它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物。

8、雅典民主制——雅典民主制是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主权在民。

雅典民主制的特征包括: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法治原则。

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经济。

9、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10、500人议事会——梭伦和克里斯梯尼建立的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议事会既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准备和起草公民大会讨论的所有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决定,接待使者和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在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11、法院——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它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

12、雅典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表现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主要内容有:

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是公民大会,国会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⑵官吏产生的途径。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依次实行统治,也依次被统治,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定额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应该短暂。

⑶监督官吏制度。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在雅典政治中,行政官吏几乎无独立性可言。

⑷法庭产生及司法审判制度。

雅典城邦民主制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

国。

13、雅典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

雅典民主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期的雅典城邦是世袭贵族与自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组成的。

在公元前6世纪初,为了平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激烈社会斗争,具有平民倾向的梭伦出任执政官,推行改革。

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是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禁止以自民人身作为债务抵押,发展工商业;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分为四等人,将纳税捐与享有荣誉结合起来。

三是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建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派别。

到公元前509-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梯尼当政,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

首先,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各地区替代按氏族组成的旧选区。

其次,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

再次,建立陶片放逐法。

克里斯梯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

到伯里克执政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⑴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⑵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最早的经验和启示。

⑶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权力。

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

1、古代罗马的王政时代——从罗马建城到末代国王于公元前510年被驱逐,构成罗马国家形成的王政时代。

王政时代类似于古希腊的英雄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

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内容包括:

⑴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即长老会,⑶王、或译勒克斯。

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古罗马王政时代的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

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2、库里亚大会——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在通过决议时30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

3、长老会议——长老会议300个氏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

4、古代罗马的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共和国时代,其后历时500多年。

5、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主要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

6、元老院——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机构,王政时代的长老会议发展而成,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

7、执政官——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两人组成,他们从森社里亚大会中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8、独裁官——独裁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

独裁官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但只能在一定的受委托的范围内行使,其权力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

帝国时代军事独裁制的社会根源:

⑴土地私有制运动造成的贫贫富极化趋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贵族和富有者进一步垄断政权,另一方面削弱了平民参政的经济基础。

⑵罗马的对外扩张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股役的军人本是各等级的产者和自耕农。

马略改革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形成了职业军队。

⑶共和国晚期不断发生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贵族势力动摇了贵族寡头的统治。

罗马在这种紧急状态下,不得不任命军事统帅为独裁者。

9、保民官——保民官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重要成果。

从特里布大会选出,开始2人组成,后为5人,公元前457年增至10人,任期一年。

保民官本不是公职人民,没有强制权,随着人民大会作为立法机关权力的增长,其权力日趋扩大。

保民官对其他官民的命令、元老院的决定有否决权,非经保民官撤销否决、该命令、决定不能生效。

保民官代表平民说话,反对任何官员滥用职权,保民官的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10、监察官——监察官的主要职权是审查元老院的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等。

11、罗马共和国的人民大会——人民大会时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森社里亚大会和特里布大会两种形式。

森社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

特里布大会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又称为平民大会。

12、罗马帝国的元首体制——元首体制又叫奥古斯都体制,是屋大维创立的一种个人独裁体制。

13、四帝共治体制——四帝共治体制戴克里先创立。

他把帝国划分为四个部分,四个统治者治理,其中两名为“奥古斯都”,两名为凯撒。

14、君士坦丁体制——君士坦丁废除四帝共治体制,从而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是彻底的君主专制政体。

15、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16、共和国——古罗马人在城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共和国”的观念和制度,成为西方国家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事件。

17、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阶段性:

古罗马国家经历了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

18、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

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大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边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

内容包括:

⑴人民大会,有两种形式:

一是森杜里亚大会,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

⑵元老院,元老院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

⑶行政官吏,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

19、元首体制的内容:

元首体制,他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

20、波力比阿和西塞罗关于混合政体的理论:

波力比阿十分推崇罗马的混合整体,认为没有比罗马共和国的这种混合政体更好的政治制度了。

西塞罗则是从中看到了法律的力量,认为混合政体中的各权力机构的职权范围正是用法律来规定和限制的。

他们关于混合政体的理论总结对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古罗马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成,这种形式为后世所吸收,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二,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

第三,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

1、封建采邑制——法兰克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对统治阶级内部的土地占有关系进行改革,实行新的封建土地占有形式即分封采邑制。

采邑是连同居住其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农民过去对国家履行的赋役,现在全部转移到采邑主手里。

封建采邑制度特点:

国王是全国土地名

义上的所有者,他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和大主教及修道院长;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小封建主——骑士。

2、封建君主制——封建君主制是对西欧封建国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

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

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子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3、贵族君主制——贵族君主制又称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早期形态,广泛存在于9-13世纪的欧洲,是与土地分封制相适应的。

4、等级君主制——等级君主制是欧洲中世纪晚期的一种政权形式,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国度形态。

等级君主制又叫做等级代表君主制,是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法国的等级代表机构称作三级会议,即贵族、僧侣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机构。

5、专制君主制——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其主要特征是:

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6、宗教裁判所——13世纪,教皇通令西欧各国教会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又称宗教法庭,成为罗马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旨在残酷迫害和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7、自治城市——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所谓自治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身自,二是司法自治,三是行政自治。

自治城市市民社会是中世纪通往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桥梁

8、城市共和国——自治城市的典型形态是城市共和国。

9、长老会议——长老会议既是城市最高行政首脑,也是城市武装的最高指挥。

10、司法自治——城市摆脱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成立了自己的法庭,制定了符合商业关系的法律程序。

城市居民只能自己的司法机关审判。

11、行政自治——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

12、封建王朝: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历了三种国家形态即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和绝对主义国家。

与此相应,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即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

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土地分封制的结果:

在各个封建领地内,政治统治权力与土地所有权实现高度合一,而整个国家层面上,王权或国家权力则极为分散。

第一在这种政治结构中,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第二这使封建领地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13、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征:

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封建制度主要是指封建土地占有制度,中世纪的西欧广泛存在的是封建采邑制。

作为一种主要的政治制度的封建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裂土而治。

14、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形成及特征:

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和平的发展;自治城市的最大特征是自治性,一是司法自治,指城市摆脱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成立自己的法庭,制定符合商业关系的法律程序。

另一方面是行政自治,即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

15、自治城市的自治权的表现形式:

自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以及对外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权组织形式。

16、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统治体系:

基督教教会的神学统治体系是欧洲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8世纪中叶,教皇在意大利中部的罗马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并逐步在西

欧各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教会组织,在这个等级结构中位于顶端的就是罗马教皇。

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大,形成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教会统治体制,而各国形成了一整套与世俗王国的行政体系并行的教阶体制。

17、简述中世纪自治城市的自治机关与自治内容:

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

自治内容有司法自治和行政自治。

18、简述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的合作与冲突:

中世纪的欧洲,教权和王权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

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主要内容:

教权与王权的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上,世俗君主的权力是谁授予的。

教权至上论认为教会把治理国家的权力委托君主,而把管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予自己;君权神授论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国王的权力都来自上帝,在上帝面前,教权和王权都是平等的。

主教授职权之争是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中心内容是关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等职务是皇帝任命还是教皇任命。

19、分析中世纪封建制度对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

第一,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

第三,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总之,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观念、封建契约精神、自与权利观念、封建等级会议、基督教的工具论国家观为现代政治提供了丰富的制度与精神资源,有利于现代立宪政治的发展和成长。

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在欧洲独立主权国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3、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马丁·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不需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

4、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

首先它是指工具改良和非生命动力资源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是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是指此产生的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意义:

⑴工业革命摧毁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⑵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人阶级走向历史舞台,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人运动的浪潮,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走向。

⑶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土地贵族和商业金融资产阶级而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主体。

⑷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生活上出要出现新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动,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5、《大宪章》——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

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6、光荣革命——1688年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的政治变革,史称“光荣革命”。

历史意义在于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粉碎了詹姆士二世恢复君主专制的企图,扭转了英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基础。

7、《权利法案》——1689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位法律。

它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又肯定了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地位。

8、议会君主制——即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度。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贵族与资产阶级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9、《独立宣言》——1776年6月通过大陆会议上选出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组成的委员会起草。

它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

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0、邦联条例——1777年,大陆会议代表制定了一个《邦联条例》,该条例于1781年生效。

11、1787年宪法——1787年,邦联各国55名代表在费城独立厅召开制宪会议,决定为新生的美国建立一部新的宪法。

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

分权和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制原则权利有限的政府司法审查原则。

12、总统共和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1781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1787年宪法使美国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美国独特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首先美利坚民族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吸收滋养。

其次,早在殖民地创立的17世纪前半期,北美各州就出现了议会,再次,北美殖民地盛行地方自治,当地居民直接参政,管理自己的事务。

13、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法国近代宪政制度的历史。

14、拿破仑——拿破仑于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建立起个人的军事独裁统治。

1804年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称拿破仑一世。

他颁布的《法兰西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领导法国进行了抵抗反法联盟的自卫战争,但是随后又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对外侵略战争,但最后遭到了失败。

15、《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国民议会通过并颁布《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通常简称《人权宣言》。

它是指导法国大革命和政治制度创建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文件之一。

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也就此终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诞生。

根据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17、议会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

1789年大革命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历史。

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国,是议会共和制。

法国政治体制曾经充满变数的问题最终以议会共和制的结论得以解决,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帝王般的总统——在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出现在xx年代的大危机时期。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制和干预,因而大大扩大了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也随之迅速膨胀,总统也因为越来越多地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而被视为“帝王般的总统”。

19、首相民主——在英国,政府权利的变化经历了上院向下院再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

内阁首相不仅控制着对政府中上百民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并且通过控制本党的议员控制和操纵国会的立法,实际上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制定,因而被人们称为“首相民主”。

xx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1787年宪法使美国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制国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度的形成:

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革命的方式实现的。

1789年大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