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22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docx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城市发展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广西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广西城市应该围绕中心城市构建城市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广西;中国―东盟;城市体系;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梁卫东,广西百色市综合规划设计院规划师,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9-0001-0003

  

  一、广西城市发展概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形成一个拥有140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疆,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正好位于整个自由贸易区的中心。

  综观广西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律,交通线的分布和发展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城市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广西的城市发展呈现沿水路、陆路交通干线分布的格局,表明城市的发展受交通线的影响甚大。

目前广西城市发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多中心结构突出,形成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但平均规模偏小

  人口规模最大的南宁和柳州,2005年末市辖区人口分别是249.67万人和98.65万人;桂林也步入了大城市行列(市辖区人口为73.48万人)。

此外,玉林、梧州、贵港、北海、8钦州进入了中等城市行列;贺州、河池、百色、防城港等,规模不足20万人(非农人口),仍属小城市之列;除此以外的县城(含县级市),平均规模仅5万人。

  

(二)主要中心城市特点鲜明,多数城市(镇)职能类同

  南宁作为自治区的首府,行政、商贸、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职能突出;柳州是重要工业城市和铁路交通枢纽;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北海是滨海旅游城市;防城港以其港口优势成为大西南出海通道。

除此之外,大多数低层次城市(镇)的职能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发展方向与分工不明确,城市(镇)性质大同小异,几乎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城市(镇)产业结构趋同,缺乏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区域经济效益不高。

  (三)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城市群,但地域分布不均衡

  依托南防和钦北铁路及南北和钦防高速公路,形成了南北钦防城市群;依托南梧、玉梧高等级公路及西江干流,形成了桂东南城镇群;依托湘桂铁路、焦柳铁路及桂海高速公路,形成了桂中城镇群和桂北城镇群;依托南昆铁路及南宁至百色高等级公路,形成了右江走廊城镇带;依托黔桂铁路及柳州至南丹高等级公路,形成了黔桂走廊城镇带。

  广西的大中城市均分布在中部和东部,西部的百色和河池地区至今未形成中等城市;处于广西东部的玉林市的城镇密度(0.8个/百km2)大约是西部的百色市的城镇密度(0.17个/百km2)的5倍,城镇在地域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分布特点。

  

  二、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城市的影响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广西地处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交会点,且位于中国和东盟两大板块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水陆相交的省区,既拥有通往中南半岛便捷的陆路通道,又拥有通往东盟各国尤其是海岛国家的诸多港口,与东盟的水陆空交通都非常便捷。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历史地位由过去的国内边陲转变为国际通道和交通枢纽,对广西各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一)经济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开展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和贸易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

从出口结构看,广西与东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相互竞争的产品,尤其是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业。

而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恰恰有利于整合资源,将双方的竞争转为积极的合作型竞争。

广西在农药化肥、运输工具、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鞋帽、矿产、药材药品、钢材、建筑材料等对东盟国家市场有较大的开拓潜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通过建立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协议,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这些产业的更广泛合作。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民待遇原则、投资规章制度的透明度、投资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突破,部分限制政策也有所放宽,大大降低了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投资合作方面的难度。

如本地控股股权限制、本地含量、出口业绩要求、利润汇出等,优惠的投资政策也鼓励和吸引了广西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利用东盟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推进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不断高涨,出国旅游更是迅速发展。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人员往来增多,出入境的手续也将简化,广西可以借此进一步开发国内与东南亚两地的旅游资源,开拓两地的旅游市场。

  

(二)城市发展

  1.工业化进程加快,为城市化提供了发展基础。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进程加快必然带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广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凸现出来,广西成为国内外商家青睐的投资热土,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户,由此而来的是城市框架拉开,城市空间拓展,城市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城市经济日益繁荣。

  2.现代大市场建设加快,增强城市集聚和带动能力。

城市如果没有市场,没有人口和贸易,就不叫“城市”。

市场愈完善发达,城市集聚和带动功能愈强烈,城市发展也就愈快。

广西依托国际大通道、中心城市、沿海沿边地区,双向沟通东盟和全国、西南、华南市场,初步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统一大市场体系。

市场的大发展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

主要表现在:

  

(1)物流中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中心,最容易在处于贸易区市场中心位置的地方形成。

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育物流业市场主体、开展国际区际物流服务,建设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和凭祥五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南宁、柳州两大配送中心,广西正逐步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

  

(2)贸易中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南博会,给广西带来最直接的机遇是贸易方面。

出口保税区、边境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直接面向东盟市场,使广西成为东盟产品在中国的集散地和东盟在中国的采购中心。

  (3)信息中心。

无论打造制造中心、贸易中心,还是建设物流中心、金融中心,都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

南宁、桂林将成为国际信息港,汇集着广西和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信息。

  

  三、广西城市发展之路

  

  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的演变看,是一个由增长极发展、点轴发展到网络发展的动态过程。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是先从一些点上开始,然后在各点之间沿着一定的轴线发展,并且相互交织成经济网络,增长极是区域发展的起点。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还体现在城市体系是区域发展空间组织和运行的战略支撑点。

德国区域学家克里斯塔勒(W?

Chistaller)认为:

“一个具有经济活动的区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这些核心由若干大小不同的城市所组成。

”从本质上讲,城市体系是规模等级结构和职能类型结构在地域空间上组合的结果,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在空间布局上的综合反映。

  从城市和区域的互动关系来看,首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起点和核心,经济要素由于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流动性(土地除外),在趋利动机产生的一种空间集中的向心力作用下,会向着能够获得较高利益的地域聚集,从而形成要素高效配置区,进而带动区域的发展;其次,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以受其影响的区域空间作为其腹地而存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腹地区域强有力的支撑――城市需要区域为其提供原材料供应、市场空间以及产业转移的战略替代空间。

  因此,广西城市发展之路在于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围绕中心城市构建城市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引导经济要素合理配置,以点带面,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一)围绕中心城市发展,健全城市体系

  一般认为,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定区域而言的,是该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经济中心的功能又是最重要的。

中心城市是以履行中心的职责为主,即以组织、指挥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的城市。

在现代社会中,区域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是中心城市先行发展并通过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聚集作用,推进区域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依托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等条件,重点开发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使之形成广西的经济增长极。

同时利用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带动相邻地区和部门的发展,在其周围形成次一级的增长极,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互动作用,最终达到广西的全面发展。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就是形成了一批城市和城市带,并以此作为要素聚集中心带动着相关产业和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发展的滞后,关键在缺乏经济增长极。

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全城市体系必须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建设和完善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大城市,并以此带动广西城市体系的发展。

  

(二)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机构

  利用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努力把广西建设成自由贸易区的加工中心和制造中心。

依托国际大通道、沿海港口、边境城市和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加强铁山港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等临海工业区的建设,发展壮大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糖业、石化、钢铁锰业、电力6个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医药、林浆纸、建材4个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环保5个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政策扶持手段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此外,加强旅游、金融、房地产、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配置资源和实现资源增值,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整体功能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硬件,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辐射集聚功能、交通物流功能、居住和吸引投资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等将得到完善。

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建成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海运枢纽,崇左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陆地交通口岸(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往东南亚),玉林是侧翼交通物流城市,南宁则是空、陆交通中心。

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品集散中心的目标进行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则。

构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大通道、大流通、大工业、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

要充分考虑到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品集散地后物流、人流的急剧增长,各项交通设施和仓储用地都要有充分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广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Z].2006.

  [3]广西十一五工业规划[Z].2006.

  [4]广西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8).

  [5]凡兰兴.中国―东盟贸易比较与广西产业发展战略调整[J].改革与战略,2006.

(1).

  [6]徐群.中心城市在西部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