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266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8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docx

4广东揭阳湛江惠州梅州中山佛山深圳七市二模历史卷汇总包含答案已排版

广东揭阳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卷

(1)

12.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

这一制度应是

A.宗法制度B.郡县制度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

13.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

“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

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

”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学得“一般吃饭”、“一般睡觉”的百姓日用之“常情”,即是“学得一个真百姓”,“才是一个真学者。

这个学者的思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

A.老庄道学B.魏晋玄学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

15.有学者认为,官僚资本是以国家所有制形式来实现统治集团利益的资本形式。

按此说法,近

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最早应该出现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民国初年、“一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16.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对该联的理

解适当的是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17.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

“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

……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对这则历史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内容体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材料内容是左倾路线统治全党的反映

C.材料内容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苏结盟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

D.材料内容是中共中央就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决议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

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

……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8.右示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

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他讲话是

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

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19.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

”“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这说明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蕴含着理性精神

20.法国思想家西耶斯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劳动分工原理——“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

他应该是在阐释

A.代议制B.邦联制C.联邦制D.两党制

21.近代以来,有一个国家由于内部经济因素发展的不充分,它的近(现)代化是对外通过大肆的领土扩张,对内进行强力的改革(或革命)以变革生产关系,最后利用国家的力量全面控制经济的运作来实现的。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2.马克思生前曾说过:

“反动派(资产阶级)将会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下列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或史实与马克思生前的判断最相符合的是

A.俄国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D.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23.英国诗人蒲柏写道: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

让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

 后人续写道:

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 魔鬼说:

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

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

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哥白尼和牛顿B.牛顿和达尔文C.牛顿和爱因斯坦D.牛顿和普兰克

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

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材料二:

“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

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材料三:

1960年,尼克松说: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

每日新闻》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材料四: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了“中美国”一词(另译:

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古代华夏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4分)

(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

(8分)

(3)材料三中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分)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

(4分)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

(4分)

39.(26分)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

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

“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又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

“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 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

(4分)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8分)

(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

(4分)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

(6分)

(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

请结合史实说明。

(4分)

 

广东湛江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卷

(2)

12.西周幽王被杀后,申侯等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虢公则拥立王子余臣为王,称携王。

但是秦、晋等诸侯只承认周平王,不支持携王。

此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军功制

13.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

“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

”这一措施

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B.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D.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14.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15.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16.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

“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的大部分,以及成百万的难民,他们离开东部毁于战火的扬子江河谷,奔向开战18个月来在内陆仓促准备的新‘新中国’。

”这场“战火”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7.“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

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

18.《十二铜表法》规定: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

19.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

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20.某经济学家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21.列宁说: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2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

”当时,世界重建的经济基础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3.19世纪70年代某画家写到:

“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由此可推断,他的绘画风格应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38.(2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二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着美国莽莽大平原。

……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

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

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针对这种变化,法家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4分)

(2)材料二中的“饥荒”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

(2分)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

(6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分)

 

39.(2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推进中国融人全球化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4分)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4分)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

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

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

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分)

 

广东惠州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卷(3)

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

13.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4.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

“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

”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界限打破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C.商品经济发展D.“海禁”政策实行

15、右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

A.三大B.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八大

17.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结盟政策B.“一边倒”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

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A.反对宗教的束缚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D.挑战了教皇权威

20.“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需对它作新的表述。

”文中的“这一理论”指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B.相对论C.达尔文进化论D.马克思主义

21、“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主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23.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共体D.世界贸易组织

38.(27分)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

“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

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

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

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

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

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7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

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0分)

 

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

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

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

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

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

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3分)

 

广东梅州2015届高三二模历史卷(4)

1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

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3.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4.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

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

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16.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17.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现代中国服饰”的研究性学习,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