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29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docx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

20个源自《诗经》的常用典故【甘棠遗爱】【召公棠】释义《诗·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郑玄笺:

“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

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又《史记·燕召公世家》载:

“周武王之灭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后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宋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诗:

“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宋洪适《贺方镇江启》:

“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诗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唐·刘商送元使君自楚移越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唐·白居易别州民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唐·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唐·许浑听歌鹧鸪辞(并序)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唐·罗隐商于驿楼东望有感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唐·杜牧陕州醉赠裴四同年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唐·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

唐·张九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唐·孟浩然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唐·刘长卿哭陈歙州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唐·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唐·颜萱送羊振文归觐桂阳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唐·章碣赠婺州苏员外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唐·卢渥题嘉祥驿【振鹭行】【鸳鹭群】【鹓行】释义《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晋·张华注《禽经》:

“鹭,白鹭也。

小不逾大,飞有次序。

百官缙绅之象。

《诗》以振比百寮,雍容喻朝美。

”后因以“振鹭行”、“鸳鹭群”比喻僚友。

唐杜甫《秋野》诗之五: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唐钱起《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诗:

“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宋马纯《题能仁寺壁》诗:

“十年衰病卧林泉,鹓鹭群飞竞刺天。

”诗句鹓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

唐·韩愈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唐·杜甫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五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唐·钱起和王员外雪晴早朝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

唐·杜牧春寄许浑先辈多才自有云霄望,计日应追鸳鹭行。

唐·钱起送裴頔侍御使蜀鸳鹭入朝同待漏,牛羊送日独归村。

唐·郑谷奔问三峰寓止近墅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鹓鹭忽相随。

唐·钱起同程九早入中书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唐·罗隐郴江迁客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唐·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之四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唐·卢纶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自是长生林下客,也陪鸳鹭入清朝。

唐·牟融送羽衣之京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李群玉送秦炼师归岑公山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

唐·羊士谔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迁莺】【出谷莺】【迁乔】【迁谷】释义《诗·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后两句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

自唐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详后),故以“迁莺”、“迁乔”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以“莺谷”,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

清李调元《题李鹤林〈听莺图〉兼求墨兰》诗:

“惕斋始迁乔,种花满书屋。

”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

“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

“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

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綺丛间。

”元陈樵《送乌经历归二十韵》:

“几时嗟蠖屈,后日看莺迁。

” 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

“今称人迁官曰‘莺迁’,本《诗经》‘迁于乔木’之义。

按《伐木》章‘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是‘嚶’字,不是‘莺’字。

‘嚶’乃鸟之鸣声耳。

‘绵蛮黄鸟’当是莺,而又无‘迁乔’字样。

然唐人有《莺出谷》诗题,《卢正道碑》有‘鸿渐于磐,莺迁于木’之文;则以‘嚶’为‘莺’,自唐已然。

”诗句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唐·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唐·刘禹锡寄唐州杨八归厚千炬火中莺出谷,一声钟后鹤冲天。

唐·韦庄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唐·韦庄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唐·韦庄三用韵翠羽虽成梦,迁莺尚后群。

唐·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

唐·钱起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唐·白居易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唐·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郢家林亭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唐·韩偓病中闻复官二首傥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唐·杜牧贻友人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唐·温庭筠原隰荑绿柳悔逐迁莺伴,谁观择虱时。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唐·李商隐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脊令】【鶺鴒】【鴒原】释义脊令,即鶺鴒。

水鸟名。

《诗·小雅·常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传:

“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笺:

“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

”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卓尔堪《题脊令图》诗:

“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诗句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鶺鴒两个严。

唐·韦应物寄二严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唐·杜甫赠韦左丞丈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一草黄骐骥病,沙晚鶺鴒寒。

唐·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之一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鶺鴒。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鴒单。

唐·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鶺鴒。

唐·韩愈答张彻早闻牛渚咏,今见鶺鴒心。

唐·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

唐·孟浩然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鶺鴒。

唐·戴叔伦舟中见雨神藻飞为鶺鴒赋,仙声飏出凤皇台。

唐·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鴒原。

唐·孙逖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白璧青蝇】【蝇点】【蝇营】释义《诗·小雅·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笺:

“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

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

以“蝇营”比喻为追求名利而到处钻营。

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二·智凯》:

“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於原部。

”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寃。

”青蝇玷白璧,比喻谗人陷害忠良。

明唐寅《江南春·次倪元镇韵》词:

“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日夜苦蝇营。

”诗句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唐·李白鞠歌行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唐·李贺感讽五首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

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唐·高适钱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堂堂削玉青蝇喧,寒鸦啄鼠愁飞鸾。

唐·李咸用升天行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唐·李群玉献王中丞但将忠报主,何惧点青蝇。

唐·林氏送男左贬诗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二首群蝇青苍姿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

金屏成点玉成瑕,昼眠宛转空咨嗟。

唐·卢纶和赵给事白蝇拂歌【黍离】释义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

《诗·王风·黍离序》:

“《黍离》,閔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魏曹植《情诗》: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

“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宋柴望《多景楼》诗: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张煌言《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

“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诗句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唐·许浑金陵怀古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故洛城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唐·刘禹锡三阁辞四首之三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唐·许浑姑苏怀古因高一回首,还咏黍离歌。

唐·许浑广陵道中入洛声华当世重,闵周章句满朝吟。

唐·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乡园不可问,禾黍正离离。

唐·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唐·方干过黄州作黍稷闻兴叹,琼瑶畏见投。

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回首三分国,何人赋黍离。

唐·殷尧藩张飞庙经过词客空惆怅,落日寒烟赋黍离。

唐·牟融司马迁墓【子衿】【青衿】释义《诗·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

“青衿,青领也。

学子之所服。

”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青衿”。

《魏书·逸士传·李谧》:

“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

“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诗句始从青矜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

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唐·杜甫元日示宗武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唐·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忆昔江湖上,同咏子衿诗。

唐·孔绍安伤顾学士今朝犹作青襟子,明日还成白首翁。

唐·方干感时三首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

唐·王建从元太守夏宴西楼【素餐】【尸位素餐】【尸素】释义《诗·魏风·伐檀》: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毛传:

“素,空也。

”陈奂传疏:

“今俗以徒食为白餐。

餐,犹食也。

赵岐注《孟子·尽心篇》云:

‘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后因以“素餐”喻无功受禄,不劳而食。

汉桓宽《盐铁论·盐铁箴石》:

“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飡,无以更责雪耻矣。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

“官实素飡,民则菜色。

”清赵翼《服阕后亲友多劝赴官作诗志意》:

“敢凭野笠骄文绣,恐食官仓又素餐。

”又《书·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汉王充《论衡·量知》:

“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

”故后因以“尸位素餐”、“尸素”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

魏曹植《矫志》诗:

“芳树虽香,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宋岳飞《奏辞开府札子》:

“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

”诗句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佐剧劳黄绶,提纲疾素餐。

唐·刘长卿瓜洲驿奉钱张侍御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

唐·王维游悟真寺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唐·白居易适意二首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唐·韦应物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

唐·韦应物郡斋赠王卿素餐终日足,宁免众人轻。

唐·姚合省直书事短才叨重寄,尸禄愧妨贤。

唐·韦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鹿鸣】【食苹鹿】释义《诗·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传:

“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后因以“鹿鸣”指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

以“食萍鹿”、“鹿鸣客”指嘉宾。

在科举考试中,又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

“杨侯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姚鼐《哭孔撝约三十二韵》:

“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诗句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

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

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唐·张九龄南还湘水言怀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

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筒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唐·韩愈答张彻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

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一苇】【一苇杭】释义《诗·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疏: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

”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

“杭”,与“航”同。

宋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刘基《旅兴》诗之一:

“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诗:

“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诗句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唐·杜甫洗兵马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唐·白居易初入峡有感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唐·钱起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唐·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计程航一苇,试吏佐双凫。

唐·权德舆送上虞丞渐没孤槎影,仍呈一苇航。

唐·段成式河出荣光冀愿崇朝霁,吾其一苇航。

唐·萧颖士舟中遇陆棣兄西归数日得广陵二三子书知迟晚次沙垫西岸作【泾渭】释义《诗·邶风·谷风》“涇以渭浊,湜湜其沚”毛传:

“涇渭相入而清浊异。

”唐·孔颖达疏:

“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古人谓泾浊渭清,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唐刘知几《史通·采撰》:

“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渭一乱,莫之能辨。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诗句渭水不可浑,泾流徒相侵。

唐·孟郊答昼上人止谗作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唐·孟郊罪松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唐·韩愈答张彻昼洗须腾涇渭深,夕趋可刷幽并夜。

唐·杜甫骢马行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

唐·权德舆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政与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唐·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心匪席】【心匪石】释义《诗·邶风·柏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颖达疏:

“言我心非如石然,石虽坚尚可转,我心坚,不可转也。

我心又非如席然。

席虽平,尚可卷;我心平,不可卷也。

”比喻心志坚不可屈。

《晋书·王导传论》:

“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莺莺见生敷扬己志,窃慕於己,心虽匪石,不无一动。

”诗句秉心常匪席,行义每挥金。

唐·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结交意不薄,匪席言莫违。

唐·钱起客舍赠郑贲无心同石转,有泪约泉枯。

唐·吴融即席十韵从来不可转,今日为人留。

唐·王纬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幽径石【畏简书】释义《诗·小雅·出车》: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传:

“简书,戒命也。

隣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

”后以“畏简书”为公务羁身之典。

诗句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唐·李商隐筹笔驿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唐·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

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唐·李德裕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见欲扁舟去,谁能畏简书。

唐·皇甫冉酬李司兵直夜见寄欲言少留心,中复畏简书。

唐·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畏简书兮拘印绶,思临恸兮志莫就。

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附诗【南金】【双南金】释义《诗·鲁颂·泮水》: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毛传:

“南谓荆扬也。

”郑玄笺:

“荆扬之州,贡金三品。

”孔颖达疏:

“金即铜也。

”南方出产的铜。

后亦借指贵重之物。

游国恩《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

“餘年犹愿学,片语是南金。

”又《昭明文选》卷三十晋·张孟阳(载)《拟四愁诗》:

“佳人遗我绿绮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又南金原指优质黄金,后又喻作优秀诗文或人才。

唐白居易《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

“尺素忽惊来梓泽,双金不惜送蓬山。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

“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

”诗句何以报珍重,慙无双南金。

唐·白居易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

唐·柳宗元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之作依本诗韵次用他时因咏作,犹得比南金。

唐·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寄之二君子,希见双南金。

唐·元稹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冲戛瑶琼得至音,数篇清越应南金。

唐·刘威欧阳示新诗因贻四韵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

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

唐·李逢吉郡斋卧疾赠昼上人【湛露】释义《诗·小雅》篇名。

《左传·文公四年》:

“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

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

”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献食表》:

“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

”《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

“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梅鼎祚《玉合记·赐完》:

“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诗句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唐·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湛露恩方浃,熏风曲正调。

唐·权德舆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二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

唐·王丘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夜如何】【夜未央】释义《诗·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

夜未央。

”孔颖达疏:

“谓夜未至旦。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宋杨万里《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诗:

“维风及雨岁云暮,不醉无归夜未央。

”清吴嘉纪《拟古》诗:

“酒阑亲昵散,嗟哉夜未央!

”诗句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杜甫春宿左省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唐·杜牧羊栏浦夜陪宴会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唐·乔知之和李侍郎古意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唐·刘禹锡更衣曲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唐·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其一【颠倒衣裳】【倒衣】释义《诗·齐风·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传:

“上曰衣,下曰裳。

”郑玄笺:

“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颖达疏:

“传:

上曰衣,下曰裳。

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

”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也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或谓忙于公务,或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

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后汉书·皇后纪序》:

“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忘身,不可胜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宋苏辙《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

“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宋叶适《祭戴詹事文》:

“我病卧久,迟公远归。

曷不迎门?

曷不倒衣?

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诗句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之一长路更执绋,此心犹倒衣。

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一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唐·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衣裳颠倒言语异,面上誇功彫作字。

唐·韦庄秦妇吟东方殊未明,暗室虫正飞。

先觉忽先起,衣裳颠倒时。

唐·吕温早觉有感【生刍】释义《诗·小雅·白驹》:

“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传疏:

“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

”鲜草(生蒭)可养白驹。

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或代指贤人。

宋黄庭坚《迎醇甫夫妇》诗:

“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南朝宋鲍照《从过旧宫》诗:

“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梁吴均《赠周兴嗣》诗之一:

“愿持江南蕙,以赠生芻人。

”诗句生刍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歆此来。

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附诗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停觞一摇笔,聊寄生刍吟。

唐·李群玉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禅草回中使,生刍引吊宾。

唐·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明·何景明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桃李年】【桃李时】释义《诗·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毛诗: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后因以“桃李年”、“桃李时”借指青春年华。

南朝梁武帝《咏笔》:

“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

”诗句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唐·韦应物拟古诗其二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唐·武元衡代佳人赠张郎中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唐·柳中庸寒食戏赠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唐·王勃临高台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唐·王维晚春闺思【投琼】【木桃】【木瓜】释义《诗·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后以“投琼”喻施惠于人,以“木桃”、“木瓜”借指互相馈赠之物。

北周庾信《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

“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宋司马光《席上赋得榛子》诗: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沉昌眉《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

“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

”诗句尺素乃云披,投琼慰久离。

隋·虞世基秋日赠王中舍诗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唐·张九龄叙怀二首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唐·贾岛投张太祝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唐·钱起重赠赵给事投琼酬木李,秪使老夫羞。

宋·王之道和沈进可检法秋夜饮客待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