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47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

(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

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

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

(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

(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

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

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

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

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

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学生朗读,交流感悟。

)(板书:

引起下文。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

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板书:

珍爱墨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3.指名读这段话。

小组交流:

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

板书内容:

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

(1)问题交流: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

(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

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板书:

赠送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

(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

(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

(不是。

)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梅花的精

月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

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是谁的秉性?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

(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

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泪眼蒙眬。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

“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

(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

(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

(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二哭: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

“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不能回国。

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从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体而难过地哭了,感受到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在分角色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三哭: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递梅花巾。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3.读“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一句话,思考:

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

(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当年的我,……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板书:

照应开头)

3.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4.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学习写法。

1.快速默读全文,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文章抓住外祖父的五件事进行叙述,在叙事中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赞颂梅花品格以及通过梅花寄托的热爱祖国之情。

②语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

③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板书:

眷恋祖国)

2.指导朗读。

(1)谈话引导:

本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再在理解的基础进行有感情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舒缓,语速不能太快。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全文。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作业。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

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板书设计: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珍爱梅图

梅花魂  不能回国眷恋祖国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4*《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

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让学生弄清了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弄清了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

二、成功之处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

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

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

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我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

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

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三、不足之处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

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