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494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0.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城市建设详细设计方案Word格式.docx

2.1.3

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13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4

基本建设思路 15

2.2国外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6

2.2.1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 16

2.2.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启示 17

2.2.3典型智慧城市应用 19

2.3国内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20

2.3.1

2.3.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 20

典型智慧城市应用 20

2.4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24

2.5智慧城市2N41模型 26

3.顶层设计的理解 28

3.1指导思想 28

3.2顶层设计内涵 28

3.2.1

3.2.2

3.2.3

顶层设计的思想 28

顶层设计的基本内容 29

顶层设计总体思路 29

3.3顶层设计重要性 30

3.4设计目标 31

3.5设计原则 31

-i-

3.5.1

3.5.2

3.5.3

3.5.4

系统性与科学性 31

逻辑性与合理性 32

统一性与完整性 32

先进性与扩展性 32

3.6设计方法 33

3.6.1主流方法论 33

3.6.25A方法论 36

4.总体框架 39

4.1总体目标 39

4.2总体任务 39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夯实城市基础设施 39

落实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40

加快经济产业发展 40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40

提升社会运行管理水平 4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1

4.3总体框架 42

4.3.1

4.3.2

4.3.3

目标框架 42

业务框架 43

技术框架 44

5.基础设施 47

5.1框架 47

5.2建设内容 48

5.2.1

5.2.2

5.2.3

5.2.4

基础网络 48

云数据中心 49

信息资源层 50

公共支撑平台 51

6.城市空间布局 62

6.1框架 62

6.2建设内容 63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城市“两带三区十片”总体布局建设 63

城市“一城三区” 框架建设 63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规划建设 64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建设 65

城镇职能体系结构规划建设 66

城市功能空间建设 67

城市生活空间建设 68

城市交通空间建设 68

7.经济产业发展 70

7.1框架 70

-ii-

7.1.1

7.1.2

业务框架 70

资源框架 71

7.2建设内容 75

7.2.1智慧工业园区 75

7.2.2智能电网 76

7.2.3智慧矿山 76

7.2.4油气数字管道 77

7.2.5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与服务 77

7.2.6煤化工综合利用 78

7.2.7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78

7.2.8配套制造业管理 79

7.2.9节能监督与服务体系 79

7.2.10智能物流决策协助 80

8.社会公共服务 81

8.1总体框架 81

8.1.1

8.1.2

8.1.3

业务框架 81

资源框架 82

技术框架 82

8.2建设内容 84

8.2.1

8.2.2

8.2.3

8.2.4

教育信息化 84

医疗卫生信息化 86

社区信息化 87

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 88

9.城市运行环境 90

9.1总体框架 90

9.1.1

9.1.2

9.1.3

业务框架 90

资源框架 92

技术框架 93

9.2建设内容 96

9.2.1

9.2.2

9.2.3

公共安全 96

智慧城管 98

智慧交通 100

10.市场运行环境 106

10.1框架 106

10.1.1

10.1.2

10.1.3

业务框架 106

资源框架 107

技术框架 108

10.2建设内容 109

10.2.1

10.2.2

10.2.3

市场监管 109

经济监测 110

投融资 110

-v-

11.生态环保环境 112

11.1业务框架 114

11.2技术框架 115

11.3信息资源 117

11.3.1

11.3.2

信息来源及流向 117

信息资源分类 118

11.4建设内容 119

11.4.1

11.4.2

11.4.3

11.4.4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119

生态环境应急指挥 126

建筑用能监控 129

绿化卫生管理 133

前 言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尤其在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国家领导层明确将信息化提升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样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渗透能力将更加强大。

此前,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之后,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形成,这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化将愈加显得重要。

中国城镇化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推进和支撑目。

前,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先后相继提出了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要求。

在此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内大部分城市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按照相关要求和指导,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我市地处陕北重要战略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处于XX省前列,各项城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并承担着国家能源化工示范区和XX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的促进榆林经济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榆林”,我市于XXXX年正式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将紧紧围绕开展“智慧城市”展开,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城市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支撑起榆林整个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1.建设和发展需求分析

1.1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 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结合和应用。

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国家、XX省和我市良好的大环境下展开的,自上而下各级机构针对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等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日益重视,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政策环境

国家多年来一直较为重视信息化的发展,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到后来大部制改革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其他部委,都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来指导和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效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109-

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需求,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信息化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结构,深刻揭示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部分,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直接推动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中规定了信息化的定位,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

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的落实2002年的17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首次将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行了明确的指导,文件提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首次将信息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国

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办法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制定办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

XXXX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

个,镇3个,并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及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我省政策环境

省政府发布了《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关于信息化章节明确提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大中型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

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电子政务网络,推动各项业务系统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搭建农村公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共享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农村信息应用一站式服务。

有序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工作。

深化'

数字陕西’建设,实现全省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做好地

理省情监测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增强应用服务功能。

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公共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信息化水平”。

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印发了《XX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争取到“十三五”期末,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处于西部第一,并进入全国先进省份行列。

通过“数字化”城镇建设和应用示范,促进城乡

一体化;

全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达到信息化集成应用阶段,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50%,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建成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和重要基础数据库,促进全省电子政务基础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城市一卡通”覆盖主要城市,基本建成“数字陕

西”,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超过0.8,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XXXX年6月,经XX省政府同意,XX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数字陕西·

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和《“数字陕西·

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

《纲要》指出,“智慧城市”是顺应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变革及新一轮产业发展时代潮流,代表未来城市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刺激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XX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现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对数字陕西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迫切的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加快XX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以及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

《纲要》同时明确了“数字陕西·

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战略任务,建设更加健康、高校、便捷和绿色的“智慧城市”。

以市民生活、城

市运行、企业运营和政务服务等领域智慧应用为突破口,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化在城市综合管理和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加快推进XX省社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其建设目标是:

到2017年底,

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公共平台为基础,推进惠及城乡居民的“数字陕西·

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取得智慧应用服务体系阶段性成果。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突出、信息安全总体可控的良好局面,基本建成关中智慧城市群,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85,力争达到0.90,

信息化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我市政策环境

多年来,我市在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产业经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发布了一些重要的文件,用以指导和推进我市朝着既定目标,快速发展。

2008年3月,为了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缩小与XX省其它地市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我市信息办全面启动了“数字榆林”

项目建设。

当时“数字榆林”指的是榆林城市信息化。

它主要是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充分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整合和

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它将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等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在先进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为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

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医疗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对城市经济和生活的所有方面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服务。

建成以数字化为根本特征的政务、行业、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综合信息体系,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2008年,我市发布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为我市未来的十几年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科学合理的将榆林的各主要功能区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提到将我市发展成为“能源新都、文化名城、大漠绿洲和宜居城市”的目标,更为清晰的描绘出榆林未来发展的蓝图。

2011年2月,我市发布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榆林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国经济强市的重要时期”。

那么着其中的“科教引领、创新转型”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要求都与构建“智慧城市”息息

相关,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来引领,落实好榆林十三五规划。

1.2面临形势

信息化在新四化中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从加快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一是要加快推动和鼓励信息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研究与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二是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是要在新兴产业中实现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一体化;

四是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同步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要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同时也要渗透到农业、服务业,推进农业和服务业现代化。

“新四化”建设中,信息化和城镇化是主要方面,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主要落脚点,强调了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调。

智慧城市要求在以人为本的基

础上,将高科技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善硬件条件,使基础设施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管理软实力,最终建成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绿色、智慧的城市。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如何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创新性应用,相继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城市智能发展的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XXXX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公布首批

90个试点城市名单;

此外,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深圳、南京、宁波等地已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为榆林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紧迫感。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

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和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

发展规划,数个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国家级区域规划交集于一市,这在国内少有,榆林在全国的发展地位必将全面上升。

因此,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榆林提升发展地位、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发展能力、破解瓶颈制约、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国内能源供求紧张带来的市场机遇

全球性能源供应紧张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和供求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

榆林煤、气等资源赋存条件好、品质优,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国内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将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战略,会给传统能源带来十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这为我市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度转化、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1.3发展需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化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依靠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再继。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健康、稳定发展,XXXX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包含信息化在内的新“四化”发展战略,首次提出将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渗透能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快促进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的最佳模式。

它通过信息技术在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和运行、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嵌入、渗透和应用,既拓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范围,又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我市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大力发展信息化,提前落实智慧城市建设,促

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榆林是一个能源化工型城市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经济效益增长潜力巨大,另外榆林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所以我市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迫切需要建设智慧城市,进而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落实陕西发展规划,率先实现陕北崛起

根据XX省的多个规划文件可以分析出,未来XX省将榆林定位为重要的能源城市,陕北地区的核心经济增长极,XX省两化融合实验区,XX省GDP的重要提升和突破点。

为了更好的落实XX省的发展规划,扮演好我市在陕西经济发展版图上的角色,我市需要在能源产业、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发展,充分借助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各项任务的建设发展中,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XX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的落实“数字陕西·

智慧城市”规划,榆林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全面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先期开展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充分落实XX省的智慧城市规划,结合我市的特色特点编制顶层设计,为了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集约、有序实施。

计划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夯实榆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在陕北地区崛起,达到全民小康社会,成为陕北的一个智慧城市示范亮点,支撑起整个数字陕西的框架形成。

构建智慧能源新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为了将榆林建设成为陕北地区重要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需。

要充分利用榆林能源富集的有条件,优化资配置大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以能源工业其它相关产业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经济辐射面广、产业竞争辐射面广、产业竞争优势突出的发展聚

集区。

早在XXXX年初,榆林即与XX省决策咨询委共同开展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我市委、市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