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495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整理版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图表版Word文档格式.doc

即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5.五带划分依据: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6.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逆时针)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季变化;

五带形成;

昼夜长短的变化

7.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即二分二至日)

节气

太阳直射纬线

日期

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3月20或21日

春季3.4.5月

昼夜等长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1或22日

夏季(极昼)6.7.8月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

9月22或23日

秋季9.10.11月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或23日

冬季(极夜)12.1.2月

昼最短、夜最长

8.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语言是:

比例尺、方向、图例;

(2)表示方法有: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4)指向标:

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5)图例:

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

反之,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9.地图上辨别①在一般地图上: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方向的方法:

②在指向标地图上: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在经纬网地图上: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3)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4)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11.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是: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①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②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③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④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⑤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12.常见的地形部位(五种)

(1)判读方法:

高谷低脊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①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

②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1.海、陆面积比: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洋和陆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北冰洋;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而南极周围是南极洲

3.

(1)七大洲:

按面积大小排列顺口溜为: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

从大到小排列顺口溜:

太平大西印北冰

(3)南极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名称

例子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有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阿拉伯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

大洋

海洋的主体部分,面积广阔

太平洋

大洋的边缘部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渤海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马六甲海峡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洲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洲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亚、北美洲界线: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4)南、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②人为原因:

填海造陆

学说名称

内容

证据或例证

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创立)

(1)两亿年前,各大洲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

(2)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1)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基本

相似。

(2)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古老地

层相似。

(3)两块大陆的生物相近

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共划分为六大板和若干小板块,并在不断的运动着

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由于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而不断扩张

③大西洋的扩张

6.

(1)阿尔卑斯山海拔升高,地中海将消失;

都位于亚欧、与非洲板块碰撞处;

(2)喜马拉雅山海拔升高;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处;

(3)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特点

天气

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短时间、大变化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小变化

2.常用天气符号:

3.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2)①风向:

是指风的来向;

②风力:

是指风的强弱级别

③风的方向:

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

表示风的方向

4.卫星云图:

(顺口溜:

蓝海绿地白云区,越白越厚越阴雨)

①绿色表示陆地;

②蓝色表示海洋;

③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一般是阴雨天

5.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6.

(1)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等温线呈闭合状态,如果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

反之,是高温中心

(3)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位置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

降水少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海陆位置

在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

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

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形因素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

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洲,有“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之称的是非洲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

风坡降水少

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非洲是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2)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是亚洲的内陆地区

8.

(1)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

雨量器;

降水的单位是:

毫米(mm)

9.通常用等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0.

11.世界“雨极”是:

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是:

阿塔卡马沙漠

12.

(1)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和降水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名称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

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陆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高温少雨)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

-35°

的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部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夏热冬寒,全年干燥少雨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针叶林

寒带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长冬无夏,终年严寒

苔原

寒带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

终年酷寒,冰雪覆盖

冰原

高原高山气候

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某些高原、高山地区

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气候类型的如何进行判断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各月平均气温>

15℃

热带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

0℃

亚热带

温带海洋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

(3种)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

温带

冬雨型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2.

(1)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

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最少的是大洋洲。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

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3)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00%-------------×

100%

年内出生人口 年内死亡人口

总人口总人口

(4)用公式表示为:

3.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多带来的问题是:

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差、就业

困难、饥饿贫困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是: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等等问题。

4.采取措施:

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分布成因

分布地区

世界人口

分布不均

匀,主要分

布在中低

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A、B)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欧洲(C)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北美洲东部(D)

人口稀疏区

沙漠地区(E)

极端干旱

雨林地区(F)

气候过于湿热

高纬度地区(G)

全年严寒

高原、山区(H)

地势高峻

6.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西亚、北非、美洲东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

黄种人

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北部

黑种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印度人、北非是白种人。

7.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等地

英语

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南部(印度)、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非洲部分地区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中西部地区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的北部

地区

语言

宗教

欧洲西部

白色

英语

基督教

亚洲东南部

黄色

汉语

佛教、伊斯兰教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黑色

英语、法语

拉丁美洲

混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西亚、北非

伊斯兰教

8.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世界的三大宗教:

宗教名称

概况

产生地区

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

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我国维吾尔族、

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

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在我国,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佛教中的一派)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

代表建筑是教堂。

伊斯兰教:

代表建筑是清真寺。

佛教:

代表建筑是寺庙、佛塔。

(我国汉族部分人信仰佛教;

维吾尔、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

10.聚落与环境:

(1)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3)聚落的形态:

①团块状(平原地区)

②条带状(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山麓、谷地分布)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水平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都有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

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

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南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3)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所以“北”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所以“南”为发展中国家;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4)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第14页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