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97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电大行管本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

是政府根据特定期期目的,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取、综合、分派和贯彻过程中所制定行为准则。

(P7)

二、单项选取题

1.公共政策是(B)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政策。

A.公司B.政府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强制性经常与(B)办法相联系,若缺少这种办法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调控功能经常体现出特有(A),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侧重点。

(P13)

A.倾斜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权威性

4."政策科学"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

(P22)

A.拉斯韦尔B.西蒙 C.伊斯顿D.史密斯

三、多项选取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行为准则。

(P7)

A.选取B.综合  C.分派D.贯彻

2.政策导向是(AB)导向。

(P10)

A.行为B.观念  C.条件D.文化

3.公共政策功能涉及(BCD)。

(P10)

A.规制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分派功能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基本特性。

(P7-P10)

答:

(1)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问题是复杂。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连结为一种整体,互有关联、互相影响。

    整体性不但体现于政策内容与形式上,并且还体当前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有关。

  

(2)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但它们是对将来发展一种安排与指南,必要具备预见性。

任何政策均有明确政策目的,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目、成果和状态。

先进政策目的,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

  除目的外,有关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将来发展方向,同样具备超前性。

  政策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结识基本上必然成果。

  (3)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产出项,依照不同层次政策主体,具备不同规格。

尽管不同政策间是互相联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4)多样性。

公共政策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公共”特性。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增多,总说来政府职能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问题,均被列入当代政府管理范畴内。

由此而引起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政策,自身就具备一定法律性质。

它规范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托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政策合法性一方面体当前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另一方面还体当前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重要功能。

(P10-P14)

答:

所谓公共政策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作用。

它通过政策地位、构造、影响力与成果体现出来。

公共政策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矛盾所引起社会问题而提出。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根据特定目的,通过政策对人们行为和事物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备导向性。

政策这种引导作用,不但体当前直接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向上,并且体当前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之上。

政策导向,是行为导向,也是观念导向。

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

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备导向功能是客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正导向功能,又要苏醒地结识到政策负导向功能,要积极地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克服它们悲观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浮现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所起作用。

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调控作用,重要体当前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经常还体现出特有倾斜性。

  (3)分派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备利益分派功能。

每一项详细政策,均有一种“谁受益”问题,即把利益分派给谁?

这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一种严肃实践问题。

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派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必要性,虽然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答:

公共政策具备利益分派功能,利益究竟分派给谁,在普通状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派主体。

政府显然乐意把公共利益分派给自己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好与坏、对的与错误,一方面看它与否有助于生产力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与否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

由于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普通地说,政策受益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也许性就越小。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基本内容。

(P15-P20)

  答:

公共政策分析基本要素有:

政策问题、政策目的、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原则、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限度上取决于人们与否对政策问题获得共识。

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如何筛选?

谁参加筛选?

其成果会大相径庭。

作为有选取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判断与否精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的。

政策分析中心任务,是要拟定解决问题目的,或者明确地说,拟定目的是分析前提。

所谓政策目的是政策所但愿获得成果或完毕任务。

如果没有目的,政策方案是无法拟定。

但目的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浮现偏差。

因此必要规定目的明确,详细贯彻。

政策目的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备稳定性,又要随着着社会环境变化,具备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的,可采用各种手段或办法,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

拟定可供选取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基本。

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因此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取。

没有选取也就没有分析。

决策理论中“霍布森选取”,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当严格禁止浮现。

  (4)政策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本质属性所进行一种抽象描述。

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解决简朴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仿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

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取成果模型。

  (5)政策资源。

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特别在执行中。

政府“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本,这是政策分析前提条件。

所消耗资源,普通可以用货币表达费用。

但政策分析中,大量是非货币支出费用。

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

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

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也也许是资源。

  (6)政策评价原则。

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均有待于建立适当评价原则。

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评价及其原则。

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价,由于不同方面原则,无法用较为统一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

效果是达到目时所获得成果。

衡量政策效果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达。

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

一是政策执行成本;二是政策执行成果。

当政策执行成果所产生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

两者之间差越大则阐明政策效果有效性越高。

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

  (8)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系统不但涉及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各种要素,并且还涉及外在环境。

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实行成果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

其中涉及: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影响是难以预计。

  (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活动事实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规定与需要信息,通过转换(领导层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政策内容信息,其中也涉及政策实行状况反馈信息。

政策信息原则上应当是开放,只有这样才干避免因信息闭塞而导致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

  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机关内部渠道。

因而,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沟通。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

是指参加、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决定作用组织或个人。

P28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限度,即在环境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获得成功限度。

P38

二、单项选取题

1.(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某些。

P29

A.政府主体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D.社会公众

2.新型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A)。

P46

A.伙伴B.对立者C.被统治者D.被管理者

三、多项选取题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涉及(ABCD)。

P29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涉及(BCD)。

P28

A.核心主体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D.公司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重要涉及(ABCDE)。

P38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能力D.公平分派社会资源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互动及整合能力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加、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决定作用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涉及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成果影响各异。

她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事实上,公共政策运作整个过程就是各种力量互相博弈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整个过程。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内容。

答:

(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能力。

作为特殊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当做,什么是不应当做;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

普通,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

  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能力还经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主体对社会成员行为规制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公共利益,体现出政策主体权威性和号召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引导。

因此,公共政策主体一方面要具备充分收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限度地普通理解把握公众意愿能力,从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引导公众观念和行为。

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强弱,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影响限度以及行为规范、模范限度。

随着人们受教诲水平和限度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步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能力。

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既有效管理选取一种主观最满意方案动态过程。

这个为实既有效管理过程也是对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

公共政策主体选取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决定了对哪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这规定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尊重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遵循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原则,来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

其调控能力强弱,体当前拟定要调节哪些利益关系以及所优选政策方案,与否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平衡各种利益矛盾。

  (4)公平分派社会资源能力。

公共政策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要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派问题。

由于任何公共政策都必将取之于某些人而使此外某些人受益,因此社会中个体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

思想观念差别、知识水平差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差别导致不同人有不同、永无止境利益需求。

“究竟把利益分派给谁、怎么分派、最佳分派是什么”就成为公平分派社会资源中核心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阐明公共政策主体公平分派社会资源能力强。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互动及整合能力。

除了政府这个核心公共政策主体外,执政党、利益团队、社会团队、第三部门等准公共政策主体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一种公共政策系统。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构成某些之间互动及整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重要构成某些。

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互动及整合能力将决定整个公共政策体系能力。

  普通来说,互动范畴越大、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作为一种系统,在各主体相对独立、具备较高能力状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整合能力和机制。

3.简述提高政策主体能力必要性。

答:

(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局限性。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从实践来看,由于与政策有关利益、素质和信息资源等因素影响,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明显局限性。

重要有:

①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公众观念和行为;②调控各种利益关系能力不佳;③缺少公平分派社会资源能力。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和多样化公众需求。

公共政策主体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公平分派社会资源能力,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需求。

  (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入世”使国内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入世后,国内公共政策主体能否应对新环境挑战直接决定了公共政策质量优劣,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进程。

这就规定公共政策主体具备较强竞争意识和理念,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有充分结识和把握,以迎接入世新环境挑战。

  同步,经济全球化过程布满矛盾和问题,客观上规定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高。

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公共政策主体必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更广视野和更长远利益上制定政策,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应对环境挑战能力。

  (4)知识经济规定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高。

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赖于以智力资源占有与分派为特性知识经济兴盛与发达。

无论是在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调控社会利益关系方面,还是在公平分派社会资源方面,知识经济发展都对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提出了更高规定。

同步,知识经济时代中新技术革命正在建构一种数字化、电子化新时代,这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政策主体作用有效发挥提供了也许,同步也对公共政策主体提出了新规定。

4.简述提高政策主体能力途径。

答:

(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时所秉持价值观。

其实,思想观念是成果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思想观念,就会做出与之有关政策。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主体必要转变公共政策理念。

这些理念涉及:

  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②公共政策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③支持、勉励准政策主体发展;

  ④要具备前瞻性,注重“防止”而非“治疗”,重点掌握政策积极权。

 

(2)改进和优化政策外部环境。

公共问题层次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公共政策层次性和复杂性,规定公共政策主体多元化,同步也规定政策环境优化和改进。

重要涉及:

  ①倡导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公共文化氛围;

  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法制建设;

  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加,推动公共管理社会化。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一、名词解释

1.决策权力:

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也许行动中做出选取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取自己所偏好某一行动权力。

P66

2.集权制:

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决策机制。

P68

3.分权制:

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范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决策体制。

P68

4.公共政策监控系统:

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人员和机构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机构。

P63

二、单项选取题

1.决策权力角逐核心问题是(D),由于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手段。

P66

A.利益B.关系C.制度D.权力

2.个人决策模式涉及个人专断式和(A)两种详细形式。

P68

A.个人负责制B.个人不负责制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集权者

3.决策中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A)。

P57

A.外脑B.助手C.秘书D.领导者

4.决策权力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构造中立法、司法、(A)权力分化,以及行政部门分化。

P66

A.行政B.社会团队C.利益群体D.压力集团

三、多项选取题

1.有人以为,集权决策体制有助于(ABC).

A.政治控制B.社会稳定C.集中资源D.经济增长

2.公共决策体系包括着(ABCD)等子系统。

P54

A.监控B.智囊C.决断D.信息

3.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BC)等构成。

P63

A.人民大众B.社会团队C.新闻媒体D.政党

4、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营中作用(ABCD)。

P61-62

A.界定政策问题B.拟定政策目的C.设计政策方案D.选取政策方案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系统构成。

答:

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与否及时得到精确而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解决,是进行有效公共决策活动必要前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作用在于弥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差距,为领导服务。

决断系统是由拥有公共决策权力领导者集体所构成中枢机构,是公共政策活动组织者,领导政策全过程。

公共政策决断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体制核心和中枢系统。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决断系统不但拥有决定权,并且还统帅其他子系统活动,为信息系统指明收集信息方向,为智囊系统确立拟定备选方案目的,指引政策方案实行活动;但信息、智囊等其他系统或机构却不能取代决断系统地位。

对政策过程监控,既有助于公共政策合法化,也有助于政策方案贯彻实行与评估,是实现既定目的有力保障。

这四个系统各有分工、互相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增进公共政策大系统运营得以顺利展开。

2.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P67-70

答:

(1)层级构造中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决策机制。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范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决策体制。

  

(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个人决策模式指决策权力属于单个决策主体所有,它涉及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详细形式;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所有成员拥有同等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和共同负责。

3.简述信息系统职责。

答:

信息系统职责重要涉及:

(1)有筹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顿、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可以及时获得合用、精确和充分情报信息资料;

(2)故意识地收集、整顿政策实行过程及成果等方面状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成果中存在问题,发现政策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4.试阐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地位和作用。

答: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

当代政府活动重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行一定政策。

在各个国家中,政府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制度化限度最高,是政策系统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备基本性地位和作用。

(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地位

西方国家政府重要采用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形式中,中央政府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样。

  ①实行总统制国家

  在实行总统制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

美国是典型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军事权、外交权以及相称大立法权和司法权。

特别是在行使行政权时,总统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可以主持联邦政府寻常工作和各种决策会议,决定美国战略方针、政策和重大办法,发布对联邦机关有法律约束力政令。

这些权力及其运用都属于政府制定决策活动。

为协助总统行使权力而设立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等庞大总统办公机构,大多数是代表总统进行决策领导部门和总统决策征询部门。

美国内阁不是政府最高集体决策机构,而是总统征询和执行性机构。

内阁成员对政府关于全局性重大决策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总统一人重点掌握了决定权。

内阁各部下属各个局,由常设文官领导,她们通过自己对详细状况普通理解和丰富专业知识,在各种详细实质性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规划者作用。

  ②实行议会制国家

  议会内阁制政府也重点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权力,但政府首脑地位不如总统制下政府首脑地位突出。

就政策制定方面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要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内阁制下总理也为自己设立了一整套办公机构,重要用于政策制定、协调和监督,因而,它们是政府机构中最有权威和影响部门。

  广义政府也涉及议会或国会。

议会作为国家立法机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必经之路。

议会通过提案、审议等方式在国家重大政策制定中起着不可代替重要作用。

但是,无论在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国家,议会审议大某些提案都是由政府提出。

政府还在许多方面通过“委任立法”方式,自己“先行立法”,后经立法机关批准,从而获得了本应由议会行使一某些实际权力。

总统制下总统对国会决定还具备否决权。

政府首脑也往往由作为控制议会多数执政党领袖担任,她可以通过本党议会党团左右议会活动。

这样,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权力和对议会种种制约方式,使自己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事实上处在主导地位,这也是当代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权力不断膨胀重要体现。

(2)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地位

  ①实行联邦制国家

  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权力。

在立法权上,美国采用二元构造。

联邦宪法和法律具备高于各州法律效力和地位,各州又可以自定法律;此外,联邦宪法自身也受各州支配,要修改宪法,须经3/4州批准,而2/3州可以发起全国制宪大会重新修改宪法。

在美国,中央与各州权力范畴皆由宪法规定,受宪法保护。

  ②实行单一制国家

  英国是实行单一制国家,英国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权力。

普通来说,英国地方政府拥有制定法律权力,但只能作为国会所制定法律补充,但是地方政府有提出或反对某一法案权力。

英国是强调地方自治国家,地方公共安全、治安、商品管制、教诲、税收等等公共问题决策权力都归地方政府所有。

5.试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地位和作用。

答: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

当代政府活动重要方式就是制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