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09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某重点高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B.15% 采取移民政策C.60% 计划生育D.30% 鼓励人员出国

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

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

2011年3月印度人口已达12.1亿,在3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1个亿。

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

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传统型

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

4.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  )

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 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小,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口跨区流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据此回答10~11题。

10.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

A.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B.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繁荣城市第三产业D.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11.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严格限制农民进城B.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D.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比重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比重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交通压力

●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15.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

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

读某大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温统计图和该大城市某干道在市区与郊区间路段

 

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16~17题。

16.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区位一般应选择在图中的(  )

A.甲、乙两处B.乙、丙两处

C.甲、丁两处D.甲、丙两处

17.下列有关图中a、b两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曲线反映了8时左右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了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了18时左右汽车流量最大,道路畅通

D.a、b曲线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大小变化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空洞”

19.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境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图甲)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图乙),回答20~22题。

20.图甲中所示地区(  )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21.关于图甲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B.b<c

C.b<dD.c>d

22.图乙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

A.a以内的区域B.ab间的区域C.bc间的区域D.c以外的区域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4.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下图中A地区为“汇源果汁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甲、乙两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原料产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①大气降水 ②高山冰雪融水 ③附近湖泊的水 ④河流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与华北平原相比,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光照丰富

C.土壤肥沃D.水源广布

下表示意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

根据材料回答27—28题。

 

27.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田农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高度发达的商品混合农业

28.根据农业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可能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地区

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

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

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

29.材料描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符合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乳畜业D.种植园农业

 

30.根据材料画出上图图示,图示中的数码与文字组合正确的是

A.①——猪羊、②——玉米花菜、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B.①——玉米花菜、②——浮游水生物、③——虾蟹、④——猪羊

C.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D.①——

玉米花菜、②——猪羊、③——虾蟹、④——浮游水生物

读4个工业部门组合图。

 

31.图中代表4个工业部门组合的数码与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①——技术、②——市场、③——劳动力、④——原料

B.①——技术、②——劳动力、③——市场、④——原料

C.①——技术、②——劳动力、③——原料、④——市场

D.①——劳动力、②——技术、③——原料、④——市场

32.现代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

A.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B.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大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要求下降

右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

33.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4.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b到a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读图,完成35~36题。

35.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许多电脑通讯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我国广东东莞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原料资源丰富

C.研发创新环境优越

D.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制造成本低

36.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我国的联想却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机构,主要原因是(  )

A.获取先进技术B.优越的基础设施C.利用当地的原料D.占领美国市场

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郑州的第二家店(紧邻郑州市商业中心二七广场)开门迎客。

读沃尔玛二七店位置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沃尔玛的布局符合(  )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

C.消费最优原则D.便民原则

38.郑州市能够成为中部地带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最大程度得益于郑州(  )

A.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

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C.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

D.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丰富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6~7题。

39.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40题。

4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综合题(共4个题,共40分)

41.下图为我国某聚落1968年、2005年相同比例尺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0分)

(1)分析当地最初形成乡村聚落的原因。

(2)

当地政府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商品房。

试判断建成后房产销售情况并说明理由。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趋势。

(8分)

42.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

 

(3)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7分)

 

44.结合上述材料和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的来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500多万亩。

用水量越来越多,其中农业用水量占用水量的80%,这个地区曾经是一个商品粮基地,大面积种植玉米、小麦,而这些都是高耗水的农作物。

材料二:

2007年两会期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说,我关心并希望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的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耕地盐碱化。

材料三:

河西走廊示意图和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写出A、B两地所在的省区名称:

A、B。

敦煌位于酒泉的方向。

(3分)

(2)石羊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该河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近年来,该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2分)

(4)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耕地盐碱化的原因及其发生过程。

(2分)

(5)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2分)

 

答案

1、选择题

【解析】 第1题,图中四个国家中,其中②点所示国家0~14岁所占比例最高,为年轻型国家,人口增长最快。

第5题,读图可判断③国6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20%,为老年型,应采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措施。

【答案】 1B 2.A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目前印度人口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11年的12.1亿,增长了8.3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

根据题意“3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传统型,故D项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3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

印度处于“高低高”的传统型增长模式阶段。

第4题,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第5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少,故②错。

【答案】 3.B 4.A 5.C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知,人口红利期15~64岁人口比例较大,即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那么劳动力充足;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做得较好,故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小,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而不是教育投资少。

第7题,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最突出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大,也就是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这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而出生人数较少,这加重了青壮年不少负担。

我国劳动力数量并非急剧下降而是逐渐下降,且目前不会出现负增长。

【答案】 6.A 7.B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

自2006年后,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 8.A 9.C

【解析】 第10题,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会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注意题目“对城市有利影响”。

第11题,严格限制农民进城不利于城市化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农民进城,使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基础设施相适应。

【答案】 10.C 11.B

12.C解析:

上海和江苏迁入的人口比例和四川迁出的人口比例相等,从图中看农村向其他第三产业转移的人口就达到22%,图中迁出的6个省份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都在第三级阶梯,图中迁入的6个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13.D解析:

农村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可以促进迁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14.B解析:

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为中心的城市群。

15.C解析:

城市选择在河流入海口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台湾岛的河流短促、水流急,航运条件差,故在河口处均没有大城市分布。

16.D解析:

因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等,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从图中气温曲线可以看出乙处气温最高,应位于市中心,而住宅区应位于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地区,应选择在图中的甲、丙两处。

17.B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8时左右车速最慢说明此时道路拥挤,应该是上班高峰期,B正确;b曲线18时车速慢说明道路拥挤,应是下班高峰期;流量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根据车速的大小不能判断汽车流量的大小。

【解析】 第18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

第19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答案】 18.C 19.A

【解析】 第20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共有四级城市等级体系;甲城市是该区域最高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乙、丙是两级中心地,服务功能不相同。

第8题,图中a是地租最高峰,地租大小依次为a>b>c,d是地租次高峰,d>b。

第21题,依据甲城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可知该区域上午人流8:

00进入,下午18:

00人流离开,说明该区域为昼夜人口数量差异大,应为商业区,位于a以内的区域。

【答案】 20.B 21.C 22.A

【解析】 第23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沿铁路线方向沿伸,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

第24题,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运河地位凸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特别是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答案】 23.D 24.C

25.c26--30BCBBC31-34BAAD.

【解析】电脑通讯制造企业向广东东莞集聚,是因为该地的土地租金低,设施完善,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制造成本低。

美国“硅谷”是世界微电子工业中心,科技力量雄厚,联想在此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科技人才,获取先进技术。

【答案】 35.D 36.A

【解析】第37题,从题目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商业中心,因而其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第38题,郑州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便捷,利于商品的集散。

【答案】 37.A 38.B

第39题,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39.A40.A

二、综合题

41.解析:

(1)题,最初村落的形成条件应从地形、气候、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等方面去分析。

(2)题,影响房地产开发的因素主要从位置、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第(3)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推动的两股力量。

城市化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动城市规模扩大。

答案:

(1)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居住环境舒适,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2)房产销售看好。

 原因:

①地势较高,通风、采光好,风景优美;②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等。

(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推动的力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进程,沿高速公路向东(东北)形成新的工业区;工业化又会带动城市规模进一步向东(北)扩大。

42.【解析】 第

(1)题,从两幅图的对比上可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城区交通拥堵。

第(3)题,从风向玫瑰图可知东北风为最小风频;钢铁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是合理的。

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答案】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43、

(1)(共6分)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每点2分,共6分)

(2)(共7分)气候优势:

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5分)

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分)

(3)(共7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2分)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5分)

44.

1)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西北

(2)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和耕地盐碱化。

(4)该地区气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或不合理用水),导致耕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的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控制人口增长等。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43、

(1)(共6分)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每点2分,共6分)

(2)(共7分)气候优势:

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