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122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docx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4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一、基础知识。

(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投资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还要有对时代节奏的把握。

但我可能是一个不赶趟的人,每次别人指点我如何变现,我都虚怀若谷地听着,内心不胜惶恐。

②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③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表达谢意的方式,如送花、送贺卡,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④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⑤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②③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⑥

2.下列各项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

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B.专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100万人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噤若寒蝉。

C.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D.科学治理雾霾关键是要“标本兼治,长期治理,区域联动”,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真正矫枉过正,使中国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此次阅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B.近段时间,我们武邑县的天空一片湛蓝,给人神清气爽之感。

“蓝天保卫战”的号召正深入人心,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引起足够的重视。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慧眼”卫星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行后,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弥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推动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B.民族院校要强化各民族学生之间对彼此风俗、信仰等相互尊重、包容的意识,教育广大学生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纵观工业革命以来发展的道路,随着自身能力的增长、雄心与欲望的扩展,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的攫取与破坏。

D.在“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后,截污治污、河道补水、海绵建设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使生态效益显著提高,消除了水体黑臭现象,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人们在朗读时通常会不自觉地采用腹式呼吸来呼气吐气,这会引起胸腹之间的横膈肌上下大幅运动,①。

而平时人们多采用胸式呼吸,这是一种浅表的呼吸方式,横膈肌运动幅度很小,难免有空气残留肺中不能充分排出。

横膈肌动作加大,②。

接收到这一信号以后,大脑会向肌肉、血管发出缓解紧张的指令,导致血压下降。

随着朗读声音的加大,身体的姿势也自然越来越端正,因为既不挺胸,又不收腹,③。

同样道理,平时有肩酸腰痛毛病的人,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可以改善不适症状。

6.【武中校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

(《三峡》)

(2)“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屈原运用比喻手法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离骚》)

(3)“_____,______”讲述作者渴慕圣贤学说,为求学不畏路途遥远前去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

6.【宏达校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氓》中的“反是不思,     。

”写出了女子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

(3)李煜的《虞美人》中“,”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二、论述文。

(9分)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

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

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

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

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

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

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

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

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

只有立场,缺乏理性论证、分析和灵感,这就是一个时代正在终结的不思症状。

④在没有准备好如何思考剧变世界的时候,现代既有的那些观念就是话语的救命稻草,所有想维持现代游戏的人,都拼命抓住和捍卫那些其实已经步履蹒跚的现代观念和价值观,那些观念成为不思考的借口,被毫不犹豫的宣布为不可质疑的。

如果只能遵循政治正确的观念,那人们还能思想吗?

安迪·沃霍尔可以无节制地复制世俗形象,从而使世俗形象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状况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反思,可是,复述政治正确的观念却没有那样幸运,恐怕不可能变成艺术,而只能把被强加的宣传变成主动接受的专制。

⑤现代观念本身并不是错的,它们都是现代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游戏很有效。

然而现代观念未必能够解决全球时代的新问题。

所以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的且无效的。

如果坚持用现代性去理解全球性,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节选自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与全球性的未来》)

7.下列关于“中国问题”的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问题指解决并存于现代和未来两时空中新老问题时所产生的问题。

B.中国问题指十年以前很受信任的经济学在最近几年来声誉大挫的问题。

C.中国问题指每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人们不要去颠覆旧秩序的问题

D.中国问题指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里看到的无思想状态的问题。

8.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段首先说明中国一脚踏着现代而另一脚踏进未来,既在建构现代性又参与建构世界未来,然后指出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问题,从而引起下文议论。

B.②段承接上文首先陈述思维失效的典型环境,接着指出失效的原因是现代思维不再实用于新游戏,最后引用纳西姆言论来证明,并指出他的反脆弱思维应该更有效。

C.③④段与②段构成对比关系,③段指出不能灵活思考中国问题的原因是既得利益者拒绝思想,④段指出由于没准备好思考所以现代观念被当作救命草。

D.⑤段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用现代概念来掩盖、回避或对付新问题是不对口且无效的观点,若用现代性理解全球,思维和行动必定自我受挫。

9.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思维对于今天的中国问题容易受挫就是因为它遇到了现实挑战时非常脆弱。

B.人们因为要维持既得的收益所以在一个时代终结时被迫进行反思并接受新思想。

C.遵循复述已有的政治正确的观念往往会把强加子人的宣传变成舆论接受的专制。

D.本身没有错误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着现代的伟人成就并且对于现代游戏非常有效。

三、文言文。

(33分)

(一)宋太初,泽州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

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

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

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

未几,移河东。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

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

转运副使卢之翰乖旨并往,为戎人所剽。

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以柙系狱。

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

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

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

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翕然韪之。

俄出知杭州。

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

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恭愿,所至有干职誉。

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

“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

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

②文史:

借指儒家。

③伯阳:

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B.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C.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D.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11.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转馈(运输)艰急B.卢之翰乖(依从)旨并往

C.释氏(佛教)之无为D.太初性恭愿(恭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

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

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

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

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

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

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

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

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

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翕然韪之

(二)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异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其人是闻,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

取水

B.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

退缩,收缩

C.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

穿透

D.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

运送

15.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

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也望风溃败;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其人是闻,矍然起拜

 

四、古诗词。

(14分)

(一)

晚次鄂州[注]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时值安史之乱的前期。

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曾作客鄱阳,南行途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写了这首诗。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首联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犹”字,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颔联用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所感,写的是船中常景,是看惯了的舟行生活,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逢”字,将“愁鬓”与“秋色”熔于一炉,移愁情于秋色,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乐景哀情,愁绪倍增。

D.“万里归心对月明”,作者借“明月”言乡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

E.尾联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

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

19.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人只身一人流离万里之外,无人陪伴,“迢递”“羁危”精炼而传神地表现出羁旅的艰危。

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

B.“乱”字写山的杂乱形态,借以表现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残”字写雪,既扣住了时节,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

C.“孤烛”照孤客,物与人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

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句,可谓是异曲同工。

D.结尾用“那堪”加重了全篇的愁情,但“明日岁华新”陡然一转,想到新的一年就要来临,诗人的心情变得开阔明朗。

同时结句紧扣题目,意境鲜明,结构严谨。

E.全诗语言质朴,不事铅华,于朴素之中饱含着真情;意境苍凉,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

20.《载酒园诗话又编》有言:

“崔涂《除夜有怀》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试分析此诗的凄凉之感从何而来?

(6分)

 

五、小说。

(16分)

我家的黑眼儿羊

 那个色彩斑驳的秋天,山西的表舅来我家,从平车上卸下一个筐,说小胖,给你的。

我过去一揭盖儿,一张长长的嘴伸出来,带几根胡须,是山羊!

两个眼眶处像落上两块椭圆的黑叶片,熊猫一样,但那时可不知熊猫的。

只见它伸出鼻子来嗅这嗅那,像条小狗一样有趣。

我高兴得跳起来,但还没有落地,那个小山羊便从筐里跳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连着跳了几十下,似乎还不足于展示它的功夫,又径直跳到猪圈墙上,再一下就跳进猪圈里,把正在棚下侧着身睡觉的大花猪吓了一跳,花猪哼哼唧唧地起来,小山羊已经照它的肚子就是一下,那头一百多斤的花猪还在嗷嗷地抗议呢,小山羊又飞身跃出了猪圈。

我高兴地问,公的母的?

表舅说,公的,在山岩上抓的羊羔子,才养俩仨月,野性大,留心别让跑了。

我叫它黑眼儿,把它关在家院里,不断地去外边薅青草喂。

它可是一个典型的破坏分子,几乎没一分钟休闲,不停地跑,不停地跳,跳上我做作业的课桌,踩坏我的作业本,跳上到我家里的棚上,弄得上边堆放的杂物咔嚓嚓乱响,还会沿着猪圈墙跳上我家的院墙,我正在下边捏一把汗,唯恐它掉下来摔死呢,它却在高高院墙上小跑着倏地来个180度急转弯,在我惊呼出了声时,它却得意地抖着毛刷似的小尾巴,接着就一撅屁股跑快,凌空一跃,又跃上了我家的厨房顶。

厨房顶是抹的麦秸泥,哪里经得住它这般跳远跳高?

好几个地方被踩出了窟窿。

爹几次气得拿起木棍要教训它,都被我拦住,只好自己上房又胶泥了一遍。

我是独子,只要我坚决反对的事情,爹是不会做的。

但从此上房胶泥厨房顶成了爹经常的作业,但每次完成后都要吵我,我成了黑眼儿羊错误的受罚者。

我也曾多次把黑眼儿羊牵到厨房跟前,指着让看它造成的恶果,黑眼儿羊毫无认错的觉悟,总是不耐烦地一转屁股就跳开了。

我每天去上学,都要郑重其事向黑眼儿羊道别,黑眼儿羊似乎很理解,马上面向我立定叫上几声表示留恋。

我放学回来,总是要拐个弯儿,割些嫩草回来,黑眼儿羊知道的,它一听我的脚步声,就兴高采烈地旋风般跑来,把我手中的草一把掠走,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

经过了冬春,转眼又到了夏,黑眼儿羊越长越大、越长越强壮了,脊背覆盖着缎子般的毛皮,一双尖角有力地耸在头顶。

暑假里我常常带它出来。

它精力充沛,在赤日炎炎下照样四处游荡,跑起来轻盈灵活,站那里威风凛凛,吃草之外,经常练习依托树木、沟坎的掩护去靠近、隐藏,时而一场爆发式的攻击,或者突然地奔跑逃离。

每当有其他山羊、绵羊或者猪经过,它往往就淘气地野性地去攻击。

后来我发现它对村里的狗也并不畏惧,反而颇有决一雌雄的精神,一见狗就勇猛剽悍地冲过去,弄得我拼命拽住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常常弄出一身的汗。

那天村长家的黑狗过来了,村长家在村东头,但他家的狗今天在我们村西出现,这不是好事。

我小心翼翼地把黑眼儿羊摁倒在路沟里,但是村长的狗向来是吃遍全村盛气凌人的,大约闻到什么气味儿,它小步快跑径直朝这边过来了,喉咙里还发出呜呜的威胁声,我正担心,黑眼儿羊按捺不住一下子跳上来,平时很受村里人们包括家禽家畜们敬畏的黑狗大约是没想到,一下子被黑眼儿羊的角顶住,横着一豁,呼一下豁出几米远,黑狗汪汪地叫着逃跑了。

许多人都很开心,小伙伴都朝我竖起大拇指,我虽说有几分骄傲,可到底担着心,到家果然被老爹骂一场。

村长的狗虽不是村长,但还没谁敢来冲撞它。

今天的事是不是有啥后果,谁也不敢讲。

村长果然来俺家了。

就是没有提狗这件事,村长来也难有啥好事,村里人都知道要弄些好东西给村长叫做花钱消灾。

可我家有啥好东西呢?

村长进了我家院门开门见山说你家养了野山羊?

爹赔着笑,我说它初次见面不知道啊。

堵在羊圈里的黑眼儿不知道啥时候蹦出来,一溜跑朝村长冲过来,只听的蹄声响,我连忙去拦阻也没拦住,村长转身就跑,屁股还是被顶了一下。

虽然我们担心很多天,但村长除了在大喇叭上吆喝几次“必须管好自家猪羊”,就再也没上过我家的门。

我搂着黑眼儿羊的脖子说,村长其实好人哩!

爹看看我又看看黑眼儿羊,脸颊上也露出了笑意。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描述了一只奇特的野山羊的故事,展现了人与羊、羊与狗、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情节曲折而富有趣味的让人忍俊不禁,笑料百出。

B.文章后半部分出现的大黑狗充实了小说的内容,拓展了主题空间,黑眼儿羊对黑狗的挑战能让人联想起某些深刻的社会现实。

C.我对黑眼儿羊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从一开始它刚来的时候的好奇、害怕,再到后来的留恋、喜欢,又进一步发展为对它稍微有些崇拜。

D.小说中对村长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只有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但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盛气凌人、仗权欺世的形象。

E.本文在刻画这只黑眼儿羊方面可谓浓墨重彩,但并不啰嗦、累赘,再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和动作、情态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其形象活灵活现。

22.第三段的内容看似和前文相同,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6分)

23.根据文本内容,概括“黑眼儿羊”的主要形象特点。

(6分)

六、作文。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