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0294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docx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见疾病的院前诊疗常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

一、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突然心脏泵功能停止,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

在立即干预下或可逆转,否则很快引起死亡。

常见原因有心源性的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也有非心源性的疾病,如中毒、电击、严重创伤、电解质紊乱等。

(一)、诊断依据

1、突然意识丧失。

2、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3、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失。

4、瞳孔散大。

4、心电图表现:

室颤、持续性心搏停顿、无脉性电活动或等电位线。

(二)、救治原则

1、心室颤动

(1)、室颤持续则立即电击除颤,如果除颤仪是双相波,一般选择120~200J能量;如果是单相波,则给予360J的初始能量,随后亦可用360J能量;如果不知道除颤仪有效能量范围,可使用200J的初始能量,第2次和随后除颤,则选用相同或较高能量。

如无室颤则持续标准胸外按压。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使用便携式呼吸器辅助呼吸或口对口人工呼吸。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3~5分钟1次。

(5)、持续心电监护。

(6)、可酌情应用可达龙150~300mg加于25%G.S20ml缓慢iv、利多卡因50mgiv、硫酸镁1~2g加于25%G.S20mliv.

2、无脉电活动和心脏停博

(1)、持续标准胸外按压。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使用便携式呼吸器辅助呼吸或口对口人工呼吸。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iv,每3~5分钟1次。

静脉注射阿托品1mg/次,3~5分钟可重复1次(无脉电活动室率小于60次/分时)。

(5)、持续心电监护。

(三)、转送条件

1、自主心跳恢复后,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和收缩压大于80mmHg。

2、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

3、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转送。

(四)、注意事项

1、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20ml,抬高注射肢体30度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按压。

2、当静脉通道不能建立时,肾上腺素等可气管内给药,但能量需加至静脉用药的2倍,用5~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气管,然后用力挤压呼吸气囊3~5次。

3、无电除颤器时,可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仅叩一次,并随即开始胸外按压。

4、有除颤器时,按CPR—心电图—除颤—用药顺序反复进行直至复苏或死亡;无除颤器时,按CPR-心电图-用药顺序反复进行直至复苏或死亡。

5、若监护器上的心电图形难以区分是无脉电活动、心室停博还是室颤,可以进行除颤;

6、当患者发生断头、全身已焚毁、已腐败或僵硬、脑心肝与身体分离情况之一时,不进行复苏。

(五)、复苏后持续生命支持

复苏后持续生命支持是指患者经现场抢救恢复自主循环后至到达医院监护病房,约半小时的院前医疗过程。

救治原则如下:

1、维持气道通畅。

2、维持有效人工呼吸。

3、吸纯氧6~8L/分钟。

4、头部冷敷。

5、头部抬高30度。

6、维持血压。

酌情选用多巴胺40mg、可拉明0.375g、络贝林3mg、纳洛酮0.8mg、胺碘酮150mg、利多卡因50~250mg、硫酸镁1~2g等iv或ivgtt。

二、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心肌坏死。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率最高,易发生猝死。

(一)、诊断依据

1、大多有冠心病或心绞痛病史。

2、骤然发病,剧烈胸痛。

疼痛严重且持久,时间大于30分钟,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心电图表现为至少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2个以上的胸前导联T波高尖、ST段抬高大于0.1mv及T波倒置,继而出现病理性Q波,以后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二)、救治原则

1、患者平卧位,停止任何主动活动。

2、吸氧。

3、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4、无低血压时(收缩压在90mmHg以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5ug/分钟。

5、给予有效镇痛剂或地西泮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

6、所有患者若无禁忌症均应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7、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三)、注意事项

1、低血压或疑为右室梗死的病人禁止用硝酸甘油。

严重低血压时可给予多巴胺。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ST段降低或无诊断意义或正常心电图。

ST段降低表示心脏发生重大不良事件危险性增加,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

院前处理基本同急性心肌梗死。

3、转运途中要持续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测。

4、及时向接诊医院预报,做好接诊准备。

三、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左心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水肿综合征。

常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心脏慢性病变的急性加重。

(一)、诊断依据

1、曾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等。

2、突然发生呼吸窘迫,咳嗽、喘息,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至涌出。

病人端坐呼吸,颜面发绀。

3、两肺早期可闻及哮鸣音,稍晚出现湿罗音,可有第三或第四心音。

心率加快,呈奔马律。

可有心房颤动或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初期血压可升高,可扪及交替脉。

(二)、救治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纯氧吸入,高流量鼻导管吸氧8L/min,并使用装有消泡剂的湿化瓶,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对意识模糊或呼吸无力者可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2、使患者呈半坐位,双小腿下垂。

3、首选静点硝酸甘油,从10ug/min开始,10~15分钟增加5~15ug/min,直至250ug/min。

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

4、静脉缓慢注射呋塞米20~80mg。

5、静脉缓慢注射西地兰0.4mg加入25%G.S20ml。

6、收缩压低于90mmHg时也可用多巴胺40~80mg加入5%G.S250ml静点。

(三)、转送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持续吸氧。

3、保持静脉通道。

4、使患者呈半坐位,小腿下垂,尽可能舒适。

5、患者病情严重者提前通知接诊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四、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80%是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所致,其中部分是由于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或右室心肌梗死所致。

其他如急性心脏压塞、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瓣膜病变、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慢性心功不全终末段、药物中毒等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一)、诊断依据

1、具有典型的心脏病史及症状。

2、早期精神紧张或烦躁不安,进而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

3、皮肤苍白,发绀或花斑状改变,四肢湿冷。

4、脉搏细数,大于150次/分。

5、休克早期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

中期和后期血压会明显下降。

尿量减少。

(二)、救治原则

1、头与双下肢均抬高20°左右。

2、畅通呼吸道,吸氧。

3、补液。

4、维持血压。

可首选多巴胺40mg或更大剂量静脉维持输注,以确保血压达到或接近90/60mmHg。

必要时加用间羟胺。

根据需要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用量宜小,5~20ug/min静脉维持输注,可扩张小动脉(阻力血管)而增加心排血量和组织灌注。

是使用大剂量升压药物时的必用药物。

(三)、注意事项

1、转运途中心电监护。

2、注意保暖。

3、尽量将患者送至可以行急诊再灌注治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医院。

五、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且同时出现脑、心、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一)、诊断依据

1、可能有高血压病、肾炎、妊娠中毒等病史。

2、临床症状多样化,患者有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烦躁不安、视力模糊、皮肤潮红、发热等症状,甚至昏迷、抽搐,也有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半身麻木、偏瘫、失语等症状。

3、血压急剧上升,收缩压超过26kpa(200mmHg)或舒张压超过17.3kpa(130mmHg)。

(二)、救治原则

1、稳定情绪,必要时给予地西泮10mg缓慢iv。

2、吸氧。

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3、控制血压。

院前条件有限,时间短暂,对不伴有其它合并症的可使用缓和的降压药,但血压降低不宜过快,使血压逐渐降低至160/90mmHg左右,可选择乌拉地尔静注或静滴;亦可酌情选用20%甘露醇250mlivgtt,呋塞米40mg加入25%G.S20mliv等处置。

对有急性靶器官功能损害者,应使血压快速降至160~170/90~100mmHg(勿降至正常范围)。

(三)、注意事项

1、院前急救时以稳定病情,及时转送医院为基本目标。

高血压急症院前只处理症状,不处理原发病。

2、降压要适度,不易过快、过低。

3、妊娠子痫应静脉注射硫酸镁,慎用利尿剂,禁用硝普钠和转换酶抑制剂。

4、途中持续进行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5、转送途中持续给氧。

六、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是心脏疾病的一种表现,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整体,其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某些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可有生命危险。

(一)、诊断依据

1、可有心悸、无力、头晕等症状。

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时,可出现晕厥、猝死。

2、如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性疾病,可有心率快或慢,或心律不规律改变,房颤时可有脉短绌。

3、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加做长Ⅱ导),或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二)、救治原则

1、快速心律失常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兴奋迷走神经,做深吸气后屏气,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按摩。

②、维拉帕米5mg缓慢iv(5分钟);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不全者首选可达龙150mg10分钟以上静脉注射;无其他药物时可选择西地兰0.2~0.4mg加入25%G.S20ml缓慢iv。

预激综合征导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禁用异搏定和西地兰。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电复律。

(2)、室性心动过速

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

不稳定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行同步电转复律术,初始能量为100J,如无反应,则可阶梯式递增能量。

如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则立即给予高能量非同步电击转复。

电击的初次能量,双相波200J,第2次和随后电击能量相同或增高。

单相波除颤器所有非同步除颤能量均为360J,不应使用低能量,否则可能引发室颤。

②、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可用可达龙150mg,10分钟以上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1mg/分维持静脉点滴。

利多卡因初始剂量是1~1.5mg/kgiv,如室速持续,5~10分钟后可再给0.5~0.75mg/kg,最大剂量为4mg/kg。

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首选可达龙,不宜用利多卡因、心律平等。

③、尖端扭转室速

认真识别,因其治疗不同于其他治疗。

首选硫酸镁,首剂2~5g,3~5分钟以上静脉注射。

异丙肾上腺素有助于控制该类室速,使用时应持续进行心脏监护,但本药可使部分室速恶化为室颤,应慎用。

禁用电复律。

(3)、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立即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双相波首次200J。

单相波360J。

行标准心肺复苏术。

(4)、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以控制心室率为主。

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选用可达龙(剂量同上)等。

注意: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①、禁用抑制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如西地兰、维拉帕米、倍他乐克等,因可能恶化为室颤。

②、心室率大于200次/分,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选用可达龙或心律平等。

2、缓慢心律失常

(1)、无症状的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无需治疗。

仅给氧和注意观察。

若伴有某些明显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神志改变、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梗等要立即做相应处理。

(2)、房室传导阻滞时,若为Ⅰ度和Ⅱ度文氏阻滞可观察,一般不需处理;若为Ⅱ度Ⅱ型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送可安装起搏器的医院进行治疗。

途中可试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缓慢静脉滴注,使心室率维持在50次/分左右,以症状减轻,维持基本灌注为原则。

(三)、注意事项

1、病情改善或好转,需要起搏、电复律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2、尖端扭转室速禁用电复律。

3、途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静脉通畅。

5、做好途中监护,必要时心电监护。

第二节呼吸系统

一、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由于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病理变化的疾病。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反复发作、加剧。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持续24小时仍不缓解的哮喘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一)、诊断依据

1、病史

(1)、可有反复哮喘发作史或过敏源接触史。

常与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可有激素依赖和长期应用B2受体激动剂史。

2、症状及体征

(1)、呈重度呼气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精神紧张甚至昏迷。

(2)、查体:

呼吸急促,频率﹥30次/分,口唇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双肺呼气时间延长,满布呼气性哮鸣音或哮鸣音消失(沉默肺)。

(3)、上述症状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

(二)、救治原则

1、吸氧,流量为1~3L/min,有条件时可进行无创辅助通气。

2、扩张支气管

(1)、可用沙丁胺醇(舒喘灵)、博利康尼(间羟叔丁肾上腺素)等B2受体兴奋剂的气雾剂吸入。

(2)、喘定0.25g加入葡萄糖液体20ml缓慢静脉注射。

(3)、0.1%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必要时可间隔10~15分钟后重复应用1~2次(对老年人必须慎用)。

3、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10~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80mg静脉滴注。

4、注意去除诱因,及时脱离致敏环境,及时发现气胸等伴发情况。

5、辅助呼吸:

经上述治疗仍无改善者,心率﹥140次/分或有血压下降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

(三)、注意事项

1、必须持续吸氧。

2、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3、途中严密监护神志、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4、哮喘有肺源性和心源性之分,以上治疗适合肺源性哮喘。

5、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对危重支气管哮喘,年龄小于40岁,无心脏病史的患者有时很有效。

但冠心病、心源性哮喘、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禁用。

二、气胸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一)、诊断依据

1、大多有外伤或肺部疾患,少数原因可不明。

2、自感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3、检查发现患侧胸部饱满、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偏向健侧。

(二)、救治原则

1、置坐位。

2、持续吸氧。

3、若为闭合性气胸呼吸极度困难时,用最大号注射器在患者第二肋间锁骨中线抽气。

4、若为开放性气胸,伤口上敷料覆盖后再用塑料布覆盖,衬上棉垫再用宽绷带缠绕胸部包扎封闭伤口。

5、若为张力性气胸呼吸极度困难时,用带有橡皮指套(指端开小孔)的粗针头于患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穿刺放气。

(三)、注意事项

1、张力性气胸必须现场紧急处置。

2、途中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有并发症发生,紧急对症处理。

三、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换气功能严重阻碍,以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依据。

若仅PaO2﹤60mmHg,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时即为Ⅰ型呼吸衰竭,若PaO2﹤60mmHg,PaCO2﹥50mmHg时,即为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分急性和慢性。

(一)、诊断依据

1、病史: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有气道阻塞、溺水、药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急性肺栓塞等病史;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史。

2、症状

(1)、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三凹征。

(2)、神经精神症状:

轻者有智力和定向力障碍以及血管搏动性头痛,重者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多汗抽搐,甚至嗜睡、昏迷。

(3)、循环系统:

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严重时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常见各种心律失常。

可呈端坐呼吸、紫绀,听诊可及肺部湿罗音和呼气时喘鸣。

(二)、救治原则

1、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

可进行无创或有创的机械通气,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则需立即气管插管。

2、吸氧。

吸氧是治疗呼吸衰竭必要的手段,无论何种方式,必须快速有效输入。

Ⅰ型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Ⅱ型呼吸衰竭低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衰竭时给予高流量吸氧,病情稳定后必须将吸氧浓度调节到纠正缺氧的最低水平,慢性Ⅱ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3、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

喘定0.25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4、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应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

5、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1)、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如药物中毒、原发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等选用呼吸兴奋剂效果较好。

(2)、对于神经—肌肉疾患所致的通气障碍禁用,应立即采用机械通气。

(3)、肺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

(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提倡使用。

(5)、常用药物:

可拉明、络贝林。

(三)、注意事项

转运途中要严密监测患者血氧浓度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慢阻肺吸氧流量不宜过大。

第三节消化系统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如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可因炎症、机械、血管、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为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所致。

(一)、诊断依据

1、可能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出血患者服药史、创伤及手术史等。

2、常有恶心、心慌等前驱症状,有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3、呕血、黑便。

4、出血多时,出现休克体征:

面色苍白、贫血貌,四肢厥冷,出冷汗,血压低,心率快。

5、肠鸣音弱。

(二)、救治原则

1、患者保持安静卧位,对烦躁者使用镇静药物。

2、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开放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

5、酌情选用地西泮10mgiv,立止血1~2uiv,或止血芳酸0.4加入补液静点。

6、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可用甲氰米胍0.6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点。

(三)、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需要严密监护心电、神志、血压、脉搏、呼吸状况,并转送具有抢救能力的医院。

2、呕血量大时,要严防误吸。

第四节内分泌系统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升糖激素)不适当增加等引起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以高血糖、高血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Ⅰ糖尿病,Ⅱ糖尿病亦可发生。

(一)、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史,尤其是Ⅰ糖尿病史。

通常有诱因存在,如急性感染,控制血糖药物中断或治疗不足,精神刺激或应激,饮食失调,并发其它疾病,妊娠及分娩等。

2、起病急骤,以糖尿病症状急剧加重为早期表现,如烦渴、多尿(或少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甚至嗜睡、昏迷等。

3、以严重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酸中毒为明显特征

(1)、严重脱水征:

皮肤干燥、弹性减弱、眼球凹陷,口干唇红(樱桃红),呼吸深快,部分患者呼出气中有烂苹果味等。

(2)、周围循环衰竭:

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少尿、无尿甚至休克。

(3)、神志不清、意识模糊、嗜睡、昏迷。

(二)、救治原则

1、立即快速测血糖。

2、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开始补液。

应该视脱水和心功能决定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如无心、肾功能不全者应按先快后慢原则补给,其余则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状态决定补液量及速度。

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有条件可加入胰岛素,剂量按每小时4~6u,通常院前不必补钾。

3、可以鼓励患者口服淡盐水。

(三)、注意事项

1、转送途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2、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持续补液。

3、必要时吸氧。

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是低血糖症的标志,血糖过低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即使血糖恢复正常而意识也难以恢复。

(一)、诊断依据

1、患者发病前多有心悸、出冷汗、手足颤抖、面色苍白、饥饿感、烦躁、腹痛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有些患者表现为精神紊乱、行为异常甚至性格改变。

2、如低血糖严重而持久,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射消失,新生儿和婴儿低血糖常以惊厥为主。

(二)、救治原则

1、立即快速做血糖监测。

2、静脉注射50%或25%葡萄糖溶液40~100ml,而后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

(三)、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若患者意识恢复,应做快速血糖检查;根据血糖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静脉滴注高张糖,因为如果给糖量不足,患者清醒后又可昏迷。

第五节神经系统

一、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是由脑部血供异常而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可导致脑部损伤。

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约有85%为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多由脑血管闭塞引起,通常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栓塞和血栓形成,出血性卒中多由脑动脉破裂引起,伴有血管痉挛,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诊断依据

1、多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史、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分患者以往有头痛发作史,中老年人较多见,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呕吐等前驱症状。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起病,脑梗塞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2、症状与体征

(1)、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头痛、呕吐,重者全脑症状明显。

(2)、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同向偏盲、眼肌麻痹、肢体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3)、患者可能出现生命体征、瞳孔改变及脑膜刺激征等。

(二)、救治原则

1、吸氧,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如发现舌后坠影响呼吸,应立即下口咽通道。

2、控制血压,脑卒中是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压,由于院前条件有限,时间短暂,不宜使用降压药物。

血压过高(收缩压>200mmHg时),可适当选用温和的降压药物,使血压逐渐降到160/90mmHg上下。

3、降低颅内压,酌情选用20%甘露醇125mlivgtt、呋塞米40mg加入25%GS20mliv、地塞米松10mgiv等。

(三)、注意事项

1、及时转送医院,并积极联系有抢救能力的医院,保证病人早期(最好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

2、应用甘露醇等渗透脱水剂过程中,其用量及药液滴速应视心功能而定。

3、院前不明确诊断时,不宜冒然使用止血药或扩血管药。

4、转运途中准备呕吐污物袋。

5、途中密切监护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

癫痫是病程中大脑神经元反复发作的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为特征。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称癫痫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及全身抽搐为特征。

(一)、诊断依据

1、常有类似反复发作病史。

2、常有意识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