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550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明礼仪古诗文.docx

文明礼仪古诗文

文明礼仪常识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

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

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

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

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

见”。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

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

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

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

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

“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

正确的走姿是:

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1、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

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

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

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

2、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

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

3、致意礼: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学校礼仪

(一)学生礼仪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

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

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

“再见”。

待老师

2、服饰仪表: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

其基本要求是:

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

?

等礼貌用语。

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篇二: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南川西路中学李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

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

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

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

例如,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知。

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

“《后汉书·礼仪志上》曰:

‘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这就是‘修禊’。

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

流觞,也称‘流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

”这样,学生一方面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遗韵。

二、结合文本

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

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招致杀身大祸。

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

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

“孝为百行之首。

”再结合文本看,李密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

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

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

教学中,择机演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

教学《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文中写道: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由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盾,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

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

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得形神兼备。

四、归纳比较

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

“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子路拱而立。

”“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

丘迟顿首。

”“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

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

1.饮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音乐作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折柳相送。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设帐饯行。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

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构成了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学期开学了,为了不让一位学生掉队,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现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4人,根据上学年的教学和了解,班级学困生还是有不少。

根据对他们的观察得知:

这几位学生在以本班集体为样本团体参照下,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家教方面可以说是属于放任自流型,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

想方设法,尽快收集学困生的有关信息,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制订个性化的标准方案,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2、师生沟通,直接点击学生心灵层面与学困生的心灵空间构建爱的驿站,让学困生的心灵马车可以随时停靠。

与优生比,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

们。

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

3、营造关爱氛围,巧妙帮助学生脱困

对这些暂时在我心中定位为学困生的,不管是上课和下课,尽量做到:

目光多关注,机会多给予,鼓励多用心,纪律多重复,奖励多偏心,谈心高频率等,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补习,对这些学困生的作业尽量面批。

4、家校合力,共同促进。

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谈话,让这些家长知道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责任,并用乐观向上和真情赏识的心态,激发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望。

5、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学困生在转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出现多次反复。

所以我必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补差工作中,持之以恒,巩固习惯,力争使我班的学困生告别落后,走向成功。

古诗文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她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结合我校工作计划的安排,将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意在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品味;扩大学生语文知识面,积累古代诗文材料,为进一步鉴赏古代诗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二、具体工作: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利用课前2分钟诵读古诗文,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

2、古诗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

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写“学古诗、背古诗、用古诗”的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3、高年级利用校本研修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5、为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激发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学期下来,学校将组织一次古诗文“背诵古诗文”比赛,并对各班背诵情况进行评比,并颁奖。

三、学习方法:

1、各班在学校划定范围内自由选读选背;

2、利用早自习或其它时间自由诵读;

3、观看或收听专家诵读指导视频资料;

4、老师适当作些赏析辅导,以便诵读;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诵读或默写比赛。

四、选取材料: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五、诵读大致时间安排

每节上课前2分钟各班必背。

每周的诵读课,低年级讲解背诵古诗三首;中年级每周四首,高年级每周五首,共18周,共计90首。

三年级优等生辅导计划

优等生学习比较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措施办法: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

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

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

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

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

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

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8、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文明礼仪教学计划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和善待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

黄家沟小学为促进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修养,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我班特制定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举行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通过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二、具体措施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月工作重点布置有关的文明礼仪黑板报。

2、寓规范训练于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

在常规教育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

以平时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养成习惯,从而提高。

3、寓规范训练于各领域教学之中

在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教材切合实际地把《规范》细则渗透到教学中去。

并根据文明礼仪教育的需要,创编文明礼仪教育的教材,使学生在开无意识的学习中强化记忆,受到教育。

4、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5、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

通过家长会和平时与家长的交流,要家长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教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篇四:

诵读经典诗词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活动过程:

开场

第一部(闲情)

1、舞蹈并歌唱《春晓》,引起兴趣,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背古诗比赛。

第二部(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

1、以小队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队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欣赏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

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

(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准备三张贺卡送给三位同学,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当着他们的面说)

第四部(乡情)

1、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

3、情景剧表演《回乡偶书》

第五部(爱国情)

1、背爱国诗句《示儿》、《己亥杂诗》、《夏日绝句》等

2、出示爱国名句齐读。

3、出示作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齐读)

结束:

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

要求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甲:

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礼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人人就会有良好的礼仪规范和文明行为表现。

乙:

当我们背着书包迈进学校的大门时,我们就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在这里,我们要和睦相处,要尊重老师,要珍惜同学,要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甲:

在我们的班集体里,也有不少文明小标兵、小卫士。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个人修养,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

有的课间活动疯打,追逐;有的在整洁的地面上随地乱吐,乱扔;还有的在雪白的墙上,印上一个个不光彩的手印、脚印。

乙: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的后代呢?

合:

让我们从小讲文明,讲礼貌,《文明礼仪在校园》主题队会正式开始。

(二)安排活动

1、甲:

从西周至今两千年的中华文明,礼是核心。

民族是以文化为特征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好的东西应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这样才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社会的发展进步!

礼仪对我们来说真是十分重要,不如,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古人中礼仪的故事吧。

乙:

这个建议好啊。

请听《新三字经》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习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友教儿恭听做错事继改正

家务事乐承担洗碗筷扫门庭

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

甲:

古老的神州想世界展示了文明古国的风采。

甲:

黄香温习、孔融让梨、程门立雪,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群星璀璨的银河奕奕闪光。

乙:

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甲:

生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落后呢?

我们更应该明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